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邓特色,其一开始就公开宣扬:自己是开历史倒车 -- 海纳

共:💬724 🌺5328 🌵14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9
下页 末页
家园 纵做鬼,也正确

我们的信念,就是被这样的吹鼓手恶心掉的。

硬生生恶心成五分

家园 这根本不是什么洗地

而是指出有些人逻辑上的荒谬。

在我看来,上山下乡和大下岗,原因和后果都很复杂。宏观上看,都有着某种必然性和必要性;微观上看,也都有很多心酸和痛苦的故事。

你不能讲上山下乡的“正义”,就只讲宏观上的合理性,忽视相当一部分个体的痛苦和心酸。反过来,也不能只讲下岗职工痛苦经历,而完全不讲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

盲目地、简单地给这些重大问题下一个简单的结论,都是不合适的。

以上就是我要表达的意思,看明白了吗?没想到用个反讽都能被理解成洗地。

家园 上山下乡是上岗,不是下岗。温铁军所谓经济危机有农村缓冲

别不把农业当工作。三年困难时期也有次大下岗,大批工人宁愿回乡也不愿在城市挨饿。

家园 再教育,就是补实践课,和大学生进厂先要给老师傅当徒弟一样

农村的第一课,当然是田间劳作。

家园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现在机井是一年一打

文革时期灌溉主要发展链接出处

这一建设彻底终结了中国1000多年南粮北运,“1人1亩地的地方养1人3亩地的地方”的历史。

家园 上山下乡首先安排了食宿

当时的农村城市青年大有作为不说与整个社会安定及发展大有裨益。这是总体而言 极少数肯定受罪了

大下岗,低薪奉献多年一下子教育医疗住所高收费 下岗工资补贴低生活一下子降了,生活变的迷茫。社会治安很快就乱了 无烟产业蓬勃发展了少数人却狂薅羊毛富的流油

家园 温铁军有城市危机转嫁农村的理论。前后30年如何实现

前30年,通过公社这个组织实现。60年困难时期,城市粮食供应不上,有几千万人下岗,然后回乡务农。城镇人口增多,同样粮食不足、岗位缺少,通过上山下乡在农村就业,所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后30年,没有公社了,招工也不给城市保障,通过农民工来去自由实现。

问题有2个:

1、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的发展怎么办?地荒了,就是表现。

2、经济危机了,农民工不打工可以在家种地,但城市居民怎么办?大下岗的悲剧历历在目。

家园 农业人口的出路只有农业?思路不要那么僵硬死板封闭狭窄。

知道为什么工业化国家都必须搞土改么?

因为必须从农业手中夺取劳动力。

夺取劳动力干什么?

开展工业生产。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给农业人口设计的出路就是工商业。

在七八十年代人口压力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在集体的庇护下,开展机械化生产,解放农业劳动力,是可以在有保障的情况下,开展工业生产的。

那个时候,人口压力不像今天这么大,保障压力也有集体托底,工业生产也有集体协助组织。那个时候搞发展,不是很好吗?

有一个词叫做乡镇企业。以规模而论,乡镇企业大多就是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现代工商业的基础组成部分。

但是,乡镇企业从何而来呢?

80年代,社队企业改名叫乡镇企业……

也就是说,所谓乡镇企业,就是集体化时代建设起来的。

那么乡镇企业的归宿呢?经过80年代的维持,到了90年代,由于不给贷款,资金断裂,他们很多都垮掉了。

经济结构也是那个时候毁灭的。

结局很直接,大下岗。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自毁长城。墙角挖得太欢,坐吃山空,现在已经玩不动了,什么经济刺激都不起作用了。逼不得已,现在要重建一些经济体系。

表面上,是什么区域经济圈(国际上以一带一路为代表,国内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代表),是什么基建输出(以高铁为代表),是什么金融证券改革(表面上是股票发行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第三产业(新型电商、服务业之类的东西),实际上这些只是噱头,只是广告,只是给大家信心的旗号。实际上,现在真正的经济工作,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商业改革。没有实际生产,怎么会有实际发展呢?

至于你觉得单干能吸纳劳动力,其实这是个错觉。

单干不能真正吸收劳动力。就像你说的,人均土地面积太少,劳动力根本就用不完。在单干之后,失去社会组织,富余劳动力就只能盲目流动。

事实上这种事早就发生了。在八九十年代,城市里出现了一大批“盲流”,这些人就是农业富余劳动力。也就是说,即使不是机械化,也会有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安排。但是,在单干的状态下,非机械化状态都无法消化富余劳动力。

集体化可以搞机械化,可以建企业,是封建时代小农经济向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生产转型的社会机制。

特别是,中国式的集体化相比于“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苏联式的集体农庄,是极其平和的。从羊吃人到集体农庄到公社大队,土改的血腥程度逐渐降低,工业化的科学水平逐渐提升。

这是制度创新,这是社会发展!

那么80年代以后的改革呢?分田单干,实际上是打算重走羊吃人路线。只不过幸亏有过去的集体化底子,有觉悟了的人民,从执政团队到社会大众都无法大面积接受羊吃人,所以没玩得太普遍——还是有的。

开历史倒车,本身就是在制度上毫无办法的表现。毫无办法,是典型的脱离实践的表现。因为问题本身会告诉你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有实践才能深入问题本身,所以只有脱离实践才会毫无办法解决实践问题。

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永远在实践面前变得低能。

勇于实践的人则在问题面前表现出高超能力。

家园 乡镇企业根本不是集体化时代建起来的

这是你的根本错误。

集体化时代建的企业叫社办企业!而社办企业其实是相当少的。这一点你不用跟我争,我是搞税务的,每个时期有多少企业我们都是有数据的。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才蓬勃发展这是一个不容抹杀的事实,可惜的是,这些企业后来基本都被吃垮了。

单干并不能吸纳劳动力,但以当时的条件,集体化同样不能给这些劳动力出路。因为一没资金,二没管理人才,三没技术。单干是放任,是共产党放弃了对劳动人民的责任,这确实不好。但这是建立在当时情况下,共产党没有能力带领如此庞大的农民干工业的前提下的。

集体化不是统一模式,集体化不是行政命令,集体化不是指令经济。

现在的合作社,我们这就有很多,他们的员工很少超过100人的,基本都是数十人,因为农业自古以来就不需要多人合作。以前不需要,现在也不需要!

发展工业,需要的是懂管理的人才,需要的是资金,需要的是技术,而把人组织起来其实是相对简单的事。困难的是把工业以外的人怎么办?

事实证明,国外的贫民窟是失败的。但中国的公社化同样是失败的。当然包产到户也并不好,但至少包产到户给了农民灵活性的同时,还给了他们生存的底线。贫民窟有灵活性,无底线。公社化有底线,有基本保障但无灵活性。

包产到户和公社化,在我看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不是非此即彼。我从来不为包产到户唱赞歌,我是见不得有人为失败的公社制度唱赞歌。

公社时期,各种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钱从哪里来?是暗中直接在集体的各项支出中扣了。乡镇时期钱哪来?是五项提留直接从农民手中抢。这二者有高下之分?

家园 父母双下岗的路过,投草

这都能洗地,真佩服。

家园 个人的抗风险能力太弱了

主要担心的就是这个。

家园 有一个看不懂洗地和反讽区别的

以后你再投草不用告诉我了,次数太多我早就习惯了。

家园 我想没这么简单表面

国家政策不可能是给学生开大型的“手工课”

家园 这不是手工课,这是上岗前培训

文革时期,是普及教育正式向精英教育发起的攻击,对过去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所以重点强调

家园 这个确实,但有地的话至少饿不死

实际上,集体要发展工业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一、具有管理能力的人。(这个比较容易)。二、这个人要有大公无私的心。(很难)三、这个人要得到上级领导赏识。

改革开放最大的弊病在于摧毁了社会上的大公无私共识。乡镇企业不是被吃垮就是被侵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