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那些学霸同学的故事 -- 九霄环珮
“求仁得仁”。短时间看可能付出收获不一定配比,拉长时空放到人生长河竟然毫厘不爽。一叹!
戒定慧,我再加一字:“志”,目标远大,笃志前行。
我母亲是个不会照顾孩子的人,我也是很晚才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
7、8岁,10来岁的事情,我也记得不多了。
什么是情商——情商就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记得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总是听说,谁谁谁,考上了研究生又不去上,甚至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仅仅因为是自费的,就不去上了。
当时觉得十分不可思议,怎么会还有这种人。毕竟考上研究生,更不用说名校研究生,是我这个中等生所梦寐以求的。
大学毕业过去十三年了,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那种人才是最有见识的——就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且是兼具既智商高和情商高,让人万分敬仰。
我认为这是战略上的情商高。
至于具体做什么事情,如何得体,如何利索,如何克服困难,那都是战术上的情商。兔子急了都咬人,我也有为了自己的事情,对人对己有相逼甚急的情况。但这丝毫都不能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情商低。
婴儿期他们就是这么照料我的。那个年代周围的小孩差不多都是这么长大的,所以他们也没觉得什么。只不过邻居有的人家里的老人闲一点,回应小孩哭闹的机会比较多。我小时候身体弱,估计哭闹挺频繁,加上家里孩子多,大人应该也没把我的哭闹当一回事。以至于到了中学,我同学还形容我笑起来“皮笑肉不笑”,笑容很僵硬。
我能想起比较完整的记忆碎片最早也就是5、6岁时的情景,再早的也都想不起。
休息保养...
nnd光打了个标题就发出去……
大学以前的基础教育其实就是打底子,底子潮的话基本上没啥向上发展的前途。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是跟外界信息交流的精度,而数学逻辑分析能力提高的是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
如果从30后开始分析之后的40506070后,混的好的都是基础教育底子好的,尤其是文革后的大学生以及干部,能上位的底线是大专学历,这也是为啥挤独木桥。
并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会成功,但基本上凡是成功的都受过高等教育……
因为各种洗脑的东西从小看多了,反而啥都不信
所以咱基本不敢吃糖人街便宜的面包啥的,一口就知道加什么了,为什么加,有什么有害作用。
炒龙虾还不错。
大家都长着鼻子,
我是说基础教育拔尖的对成年后成就不起决定作用。高等教育相对比较关键,或者成年后的走向起的作用更大。
如果一定要说基础教育都没有,那当然会有影响,但是现在基础教育基本普及的条件下,青少年时代的学校教育区别没有很大。一些少年尖子生本身就是天资好的,少部分进入精英教育可能对成年后有影响,但是比例很小。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成就
基础打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的热门专业,然后职业选择就受限制,以后的成就自然有限。前一段网上有个历史老师的文章比较直接:考不上好大学好专业基本上就跟公务员以及要求执照的高收入职业告别。
当然,这些是没有考虑到家庭背景等外部环境影响情况下,但无论如何,基础教育底子不牢,就算选了好职业或者有好背景,一样没戏,毕竟同样职业内的竞争,拼的还是底蕴。
表达分明条理清晰应该是基础教育合格(语文跟逻辑)的直接表现,很难想象达不到这点要求的人在今后能有很大成就,这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原因。
当然,这都是普通情况。靠天赋吃饭的行业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艺术科研等,没有1%灵感咋混都没法出头。
所以说,不能光看着顶层阁楼漂亮,就忽视了地基(基础教育)的作用。毕竟主楼(高等教育)还是建立在地基的基础上……
而且“傻力气”比“聪明人”重要得多,因为一般人的聪明程度差异,是远比肯出力的程度差异要小的。这是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学霸、公认的“聪明人”,到了已经不太适合有理想的年纪后悟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