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天柱山剿匪记 -- 赫克托尔

共:💬62 🌺6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蜀汉后来把葭萌关所在的县改名汉寿

所以关云长的这个亭侯就继承下来了,刘备当汉中王的劝进表里头他就是这个头衔:

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家园 我也喜欢历史

可是深度和广度差太远了。

拜伏一个

家园 我对王子这个考证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之前回复没有注意到王子编辑这部分,现在把我的观点整理一下:

第一是袁术与陶谦的关系并不一定像王子所认为的那么融洽。

袁术在陶谦生存时即称徐州伯,上一回复已经提到了。另外还有几个旁证:

三国志孙策传记载:“徐州牧陶谦深忌策”,按本传的时序,孙策此时不过白丁一个,陶谦有何可忌孙策?查考诸传,无疑是因为孙策此时在陶谦管内招揽士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孙策个人魅力固然毋庸置疑,然而他所招揽的士人如二张都是曾经公府征辟不就的,孙策如果没能得到袁术一定程度的支持,仅凭个人魅力就能将二张纳入麾下,我认为说服力不强。

三国志吕范传记载:“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这可见陶谦对袁术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样的,从而袁术对陶谦的态度也可揣摩一二。

其实就算完全忽略这些,欲攻徐州也完全可以是袁术向陆康要粮的借口,这并不是多么牵强的逻辑。

第二,并不一定要袁术僭号之后,陆康才会目袁术为叛逆。

陆康上任庐江太守的时间,据后汉书陆康传,是“会庐江贼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这次战争的时间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有明确记载,是“光和三年,江夏蛮复反,与庐江贼黄穰相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光和三年是公元180年,其时黄巾起义还没有发生,董卓进京更是没影的事。

扬州刺史陈温一种说法是病死,另一种说法是被袁术所杀,根据史书记载,此人与曹操一族关系密切。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三国志曹洪传记载:“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这都是董卓迁都长安之后的时,那么这个陈温,在关东诸侯反董卓时,很可能已经参与了,换句话说,此人很可能已经反了朝廷,那么即使他是被杀,对陆康来说并不构成叛逆。而袁术虽然也反董,但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把持的朝廷已经与袁术达成了和解并得到了朝廷的封拜,在这个时间点,陆绩是有可能拜访袁术的。

但袁术在陆康眼里再次成为叛逆,并不是在袁术公开称帝之后。朝廷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与袁术发生战斗,这时刘繇就公开称袁术为叛逆了,以陆康的立场,他显然是支持刘繇的。刘繇是陈温的继任,算上其中消息传达和准备战争的时间,袁术刘繇爆发战争大概不过是193年下半年或194年上半年的事。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华歆不是割席绝交这个典故里面的反面角色吗

华歆不是从小就贪财爱慕虚荣而被管宁鄙视绝交,怎么长大了反而变成道德模范了?

家园 刘繇的哥哥刘岱差不多算救过陆康的命

后汉书 陆康传载:“......灵帝欲铸铜人,而国用不足,乃诏调民田,亩敛十钱。而比水旱伤稼,百姓贫苦。康上疏谏曰:"臣闻先王治世,贵在爱民。省徭轻赋,以宁天下,除烦就约,以崇简易,故万姓从化,灵物应德。末世衰主,穷奢极侈,造作无端,兴制非一,劳割自下,以从苟欲,故黎民吁嗟,阴阳感动。陛下圣德承天,当隆盛化,而卒被诏书,亩敛田钱,铸作铜人,伏读惆怅,悼心失图。夫十一而税,周谓之彻。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而蝝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舍圣戒,自蹈亡王之法哉!传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世何述焉?'陛下宜留神省察,改敝从善,以塞兆民怨恨之望。"

书奏,内幸因此谮康援引亡国,以譬圣明,大不敬,槛车征诣廷尉。待御史刘岱典考其事,岱为表陈解释,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

陆康站在刘繇一边是很容易理解的

家园 这句太逗了

皖城哪里能抵挡江东小霸王孙郎、曲有误周郎顾周郎、聪明仁智雄略吴大帝孙权的联手进攻

我怎么觉得后两个绰号象是高级黑,呵呵。

家园 庐江之于孙氏是弃子。

再插一段,给王子殿下敲敲边鼓。

孙策定扬州六郡,各郡太守如下:吴郡太守朱治,丹杨太守吴景,会稽太守孙策,豫章太守孙贲,庐陵太守孙辅,庐江太守李术。

王子文中有个疏忽,把朱治和吴景的任职写反了,这恰好牵扯到汉朝一个政治惯例,我就多一下嘴。汉朝地方行政长官是不可以任用本地人的,这是所谓“三互法”的一部分,朱治是丹杨故鄣人,不能当丹杨太守;吴景祖籍吴郡吴县,不能当吴郡太守。而孙氏一族是吴郡富春人,全族都不能当吴郡太守,这也是为什么六郡中首要的吴郡反而交给了外人的原因。

这六个人里,朱治曾任孙坚司马,孙坚的长史公仇称后来史书无载,实际朱治是孙策手下的孙坚旧部之首,而不是一般印象中的程普。在孙策独立的过程中,朱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吴景是孙坚的妻弟,孙策的舅舅,于孙策独立也是出了大力的。孙策自领会稽,并且孙权也继承了这个地位。孙贲孙辅兄弟是孙策伯父孙羌一系,孙贲在孙坚死后还曾统率过孙坚部众一段时间。孙辅是孙贲幼弟,双亲早逝,由孙贲抚养长大,兄弟情笃。庐陵郡是由豫章郡里分出来的,但两兄弟的关系孙策自当熟知,这个举动应该视为对孙羌一系的倚重,而非分权防范。

李术除了籍贯之外,早期事迹在史书上找不到记载,但从其他五人的身份看,有一个很合理的推测是李术同样是孙策的亲信。现在看不到他的事迹是因为孙权后来为了掩盖某些事实,将他的存在尽可能抹杀了。

但这就牵扯到一个前提,即孙权得位不正,甚至进一步说,孙策之死孙权有责任。这后一种说法在流行文化里算是比较常见的阴谋论,但是与史书记载根本不符。如孙策传记载“呼权佩以印绶”;孙翊传注引典略记载“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张昭传注引吴历记载“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这些史料分别出自不同势力的记载,很难以孙权的改动为理由解释其一致性。而且孙权时年不过十九岁,说他在孙策的眼皮底下取得了孙策大部分部属至少默许程度的支持并最后谋杀了孙策,作为文艺作品的题材戏剧性当然是很好的,但从事实逻辑看,未免太离奇了。

所以我认为李术事迹失载另有理由,这个理由是李术的重要性确实和其他五人有较大差距。而这理由的理由王子提到了,庐江郡是六郡里唯一在江北的一郡,孙策并未打算固守,李术不过是孙策的权宜之计。这在史书中也有些可以印证之处,江表传记载,孙策任命李术时,“表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皆徙所得人东诣吴”;但孙权攻拔李术的皖城后,“徙其部曲三万余人”。这期间不过一年时间,李术的部曲暴增十倍以上是绝不可能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孙权所迁徙的其实是庐江郡士民。那么孙策孙权连续两次迁徙士民,其原因很明确,就是并不将庐江当做根据地。

另外一个根据是孙权攻杀李术后,事实上弃守了庐江,李术的后任庐江太守是孙河,但孙河的屯地是京城,京城即今镇江,当时属江南丹杨郡,并不在庐江。皖城再次归吴,已经是建安十八年的事了,且建安十八年吕蒙袭取皖城后也任庐江太守,但并不治皖,而是治江边的寻阳。这都可以看出,孙吴并不打算在江北建立大片根据地,当然这个打算也是有实际情况依据的。

另外说回来,孙权未必得位不正,但孙权的继位受到广泛质疑则于史有征,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就是一个例子。孙氏族内也发生了内讧,孙坚弟孙静的长子孙暠一度起兵。另外孙贲兄弟后来均交结曹操,显见与孙权离心离德,若还是孙策统事恐怕就未必如此。

通宝推:赫克托尔,
家园 但是世说新语里另几篇里的华歆形象相当的不错

管宁是铁了心当隐士的人,跟他比谁不浮躁?

家园 那是以管宁的标准

从旁观者角度看华的人品其实不错。世说新语还有一篇华歆与王郎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迫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王郎也算士林君子,这事上可不如华歆。

家园 袁术那是在表演”当途高“,制造舆论

代汉者,当涂高

家园 【原创】4. 单马造合肥

200年,长江下游连死3位大佬,小霸王孙策、扬州刺史严象、庐江太守李术。说到这就要涉及曹、孙两家的关系了。孙坚在世时,孙、曹是反董盟友,他俩是反董联军中打的最认真的,孙坚比曹操更能打,击毙董卓悍将华雄,演义转移到关羽身上。见孙坚太厉害,董卓主动派李傕来找孙坚,建议两家通婚罢兵,遭到孙坚拒绝。曹操也很卖力,却不是董军的对手,差点丧命,靠曹洪献马才逃过一劫。

孙坚死后,族人投靠袁术,孙家成了袁术势力的组成部分,谈不上与曹操的外交关系。孙策单飞,成了江东小霸王,他的地盘与曹操不接壤,中间夹着袁术,双方没有利害冲突,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双方关系和睦,交换婚姻,曹操的侄女嫁给孙策孙权的小弟弟孙匡,孙策的堂兄孙贲的女儿嫁给曹操之子黄须儿曹彰,两桩婚姻差了一辈,不过唐宋之前,中国婚姻不在乎辈分。

随着袁术自我爆炸,孙、曹两家接壤。据《陈登传》,吕布灭亡后,徐州土豪陈登投靠了曹操,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伏波将军,镇守长江下游,阻遏孙策向江北发展。大概在西定豫章之后,孙策渡江进攻广陵郡的匡琦城,遭到陈登迎头痛击,被迫放弃北征。不过我对这个记载表示怀疑,首先在199—200年,孙策与曹操的关系不错;其次《陈矫传》说匡琦之围的发动者是孙权,另据《张昭传》,208年孙权北征合肥时,派张昭率领偏师进攻匡琦,《吴主传》说当时孙权派张昭北征九江当涂县,不是匡琦,各处记载互相抵牾。

孙策相继征服六郡,侧重点还是在江东或江南,江西或江北的庐江郡,控制力最低。袁术去世后,淮南江北一直不太平,即使在庐江郡,无论刘勋、孙策还是李术,都不能完全控制。在六安、灊山一带,还有陈兰、雷续之类的土豪和袁术余部。

名义上,孙策、孙权还是许昌东汉朝廷的地方官,孙策自领会稽太守,其他5个郡也有太守,为了高人一等、便于管理,还需要朝廷发认证,给个更显赫的名头。孙策曾是袁术任命的殄寇将军,眼下袁术臭大街了,必须换个头衔。孙策要瞌睡,曹操也及时送来枕头,以朝廷的名义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吴侯,221年,曹丕加封孙权为吴王、赐予九锡,229年孙权称帝,吴帝国正式建立。

曹操给孙策面子,孙策也得给曹操面子,所以199年袁术死后,曹操大大方方的任命严象为扬州刺史。严象是曹操首席重臣荀彧推荐的,严象按照曹操结好孙家的既定方针,向朝廷推举孙权为茂才(就是秀才,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改为茂才)。扬州刺史驻地在庐江郡历阳县,与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勋、李术,或多或少的存在职权上的冲突。200年孙策死,年仅18岁的孙权接班,孙策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杀掉严象独立,从李术杀严象也能看出,朝廷派来的官员在地方上还多少有点影响力。

李术的独立是孙权接班以来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如果处理不好,孙家江山可能解体,《吴主传》也说,孙权接班时,“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六郡中唯独没提李术割据的庐江郡。虽然周瑜、张昭等重臣宿将支持孙权,但孙权能否真正的接班,镇得住内外觊觎者,还要看孙权的作为和本领。孙权亲自出兵讨伐李术,这是孙权一生中首次独立带兵出征,此前跟着大哥、周瑜西征打黄祖时,还是个小跟班。跟着孙权出征庐江的将领,能确认的只有堂兄孙河、表兄弟徐琨。宿将中的周瑜、太史慈都没参战,程普、黄盖有可能。

通过亲征李术,孙权建立了统治权威,证明自己有决心有能力接班并干好。战后,孙权任命孙河为庐江太守。至此,孙家6郡有4个郡由孙家人担任太守,1个归舅舅吴景,仅有吴郡太守由外族的朱治担任。曹操忙于对付袁绍,又见到孙权确有能力,“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与给孙策的头衔相比,孙权也是会稽太守、杂号将军——讨虏将军,差别在于没有“吴侯”爵位。虽然可以理解为孙权自动继承长兄的吴侯,然而在建安24年(219),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南昌侯,如果孙权继任吴侯,似乎曹操没必要改封他做南昌侯。不管怎样,讨虏将军是朝廷给的合法头衔,此后孙权被称为孙讨虏、孙会稽,与刘备的头衔刘豫州相似。面对曹操抛来的橄榄枝,孙权也投桃报李,200或201年,孙权给曹操送去一样稀罕玩意——一头巨象,引出儿童读物常见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操方面,也给扬州派来新刺史刘馥。鉴于扬州首府历阳就在江边,既远离朝廷所在的许昌,也正对着孙策渡江的采石矶,在这呆着难免刺激孙权,于是刘馥将首府向北收缩,退到九江郡的合肥,这就是“单马造合肥”,合肥一跃成为州级大城市。

扬州包括孙权的6个郡(庐江郡是孙策自说自话建立的),加上九江郡。实际上刘馥能控制的地盘只有九江郡,庐江郡最多控制一半,南部属于庐江太守孙河,北方的灊山、六安一带,属于当地土豪、袁术残部,“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刘馥手中没兵,仅有东汉朝廷给的一块招牌,一方大印,他充分利用仅有的一点资源,一面招抚流民,大搞经济、文化建设,种田攒钱修城,一面安抚陈兰、雷续等人,刘馥没兵力剿灭他们,只要他们不来打自己就是成功。

陈兰等人对刘馥的态度则是,只要你不来兼并我的地盘,我也不招惹你。《张辽传》记载,建安14年(209/10),曹操征陈兰时,“陈兰、梅成以氐六县(据《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为“灊、六”)叛”,既然说陈兰们“叛”,反推可知他们接受过朝廷招安,听说曹操来接管他们的地盘,他们才不干了,与曹操对抗。

建安8年(203),孙策任命20岁的三弟孙翊为丹阳太守,坐镇首府宛陵,现在安徽省南部的宣城。孙坚与元配吴氏生了4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翊“骁悍果烈,有兄策风”、“性峭急,喜怒快意”,孙策遇刺将死,重臣张昭以为孙策会传位给孙翊,结果孙策喊来孙权接班。

204年,丹阳大都督妫览、郡丞戴员刺杀孙翊,孙河听说堂弟死了,赶紧跑过来平事,结果自己也遇害。妫览、戴员连杀两位孙吴宗亲,派人联系江西的刘馥,打算献出丹阳郡投靠曹操,结果这二位都被孙翊的遗孀徐夫人做了。

三国时代的行刺案很多,遇刺者的名单很长:孙策、孙翊、费祎、轲比能、周不疑等等,遇刺未遂的有曹操、刘备、司马懿等等,政变性质遇刺的有董卓、诸葛恪、孙綝、曹髦等等。在众多刺杀案中,最吊诡的就是孙翊遇刺案。因为孙翊遇刺,徐夫人对杀夫仇人虚以为蛇是必须的,徐夫人对乱党说我要为老公守丧,丧期满了才能出嫁,乱党也同意了。但她应该利用丧期,第一时间通知大伯子孙权,请孙权出兵平了乱党,可是她既没有通知孙权,孙权好像也一直不知道弟弟被害,直到徐夫人把事都平了才有所行动,结合孙翊“骁悍果烈,有兄策风”,不能不让人怀疑孙权在孙翊之死中的角色。

孙翊之死与本文相关的要点有二。首先,妫览、戴员内杀孙翊,外连刘馥,而曹操最大的敌人袁绍已死了2年,本年攻克了袁绍的老巢邺城,曹操统一北方大局已定,刘馥在此案中的角色很微妙,至少说明貌似柔弱,没兵没将的刘馥,绝非人畜无害小白兔。

其次,据《三国志 卷51 宗室传》,孙河死后,部众被17岁的侄子孙韶收编,这正常,孙吴将领的军队是世袭的,问题出在孙韶率部驻扎在京城——也叫京口,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京口,今江苏镇江,长江南岸。孙河是孙权时代前期,有记载的最后一任孙吴的庐江太守,204年前孙河是否卸任庐江太守、何时卸载都无载。《资治通鉴》完全没提他曾担任庐江太守这个茬,说他来丹阳给堂弟打抱不平的出发地就是京城,估计司马光的依据就是其继承者孙韶率部经营京城。

无论真相如何,孙翊遇刺前后,孙权似乎放弃了江西的庐江郡,将国境线收缩到长江,庐江郡和皖城,落入刘馥手中。

孙权的发展规划是按照鲁肃版隆中对来的,尽可能沿着长江横向发展,不追求过江向江西江北扩张:“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对内尽力平定庐江之外的5个郡内的各路贼寇、土豪、山越,“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对外不断西征世仇——刘表的头号悍将江夏太守黄祖,孙权于203、207、208年,3次亲征黄祖,周瑜在206年打过1次黄祖,总的来说孙吴对黄祖的战争很不顺利,爱将凌操、当年跟着自己亲征李术的表兄徐琨阵亡。

208年,孙权终于消灭黄祖,打开通往刘表的襄阳的大门,征服荆州似乎指日可待。然而风云突变,曹操率军南下,打败刘备、迫降刘琮。曹操大军开进到长江边,写信给孙权:“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威胁孙权投降,孙权周围一片投降之声。孙权狐疑摇摆之际,刘备派诸葛亮来柴桑游说孙权,大将周瑜、谋士鲁肃也劝孙权抗战,最终孙权决定抵抗。同年冬,“三国周郎赤壁”,周瑜、刘备的联军战胜曹军,曹操“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返回北方。留下大将曹仁镇守南郡,牵制孙、刘两家,阻止他们北上。

大约在赤壁之战的同时,曹操的扬州刺史刘馥去世,《三国演义》愣说他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横槊赋诗时被曹操杀了。孙权不愿意在后方吃闲饭,十二月(208-12-25—209-01-23),亲自领兵进攻合肥,派张昭进攻当涂(《张昭传》说进攻广陵郡的匡琦),这个当涂不是现在长江边上的当涂,它在淮河边上,今蚌埠附近。无疑,孙权想乘胜把国境线从长江一举推进到淮河。

据《刘馥传》,吴军遭到顽强抵抗,在合肥城下,“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孙权的军队肯定不到10万,《刘馥传》有所夸张。曹操闻听合肥被围,派张喜(《武帝纪》称为张憙)率领1000左右骑兵救援合肥。张喜路过汝南时,添加了些汝南军队,坏消息是部队染上瘟疫,战斗力下降。合肥城中的扬州别驾蒋济,对扬州刺史说,咱们应该假装得到张喜的书信,说张喜带着4万大军到了距离合肥不远的雩娄县〔yú lóu。河南省南部信阳市固始县东南,信阳东,河南安徽交界处〕,既鼓舞我军士气,也欺骗孙权。孙权正攻城不下,得到蒋济制造的假消息,在张喜所部抵达合肥之前退兵。按孙权从十二月进攻,围城100多天计算,历经闰十二月,次年正月,要到建安14年二月或三月才退兵。

张昭那路的结局不明,《吴主传》、《张昭传》都没提,总之孙权首次北伐合肥以失败告终,推进到淮河更是没戏。

208年的赤壁——合肥——当涂之战,是除了云山雾罩的《陈登传》的孙策攻广陵之外,首次孙曹战争,从此曹——司马两家与孙吴的之间,发生了绵延72年之久的血腥战争。

通宝推:大山猫,决不倒戈,脊梁硬,
家园 这个恐怕未必吧。

您不能因为他最后走上了自绝于人民的道路就说他从小一脑门子反动思想不是

家园 这个扬州别驾蒋济后面颇有故事

后来孙权又来攻合肥,曹操亲征,发现蒋济很有才干,就把他带回去做了宰相府西曹缘,也就是第二秘书,跟第一秘书司马懿有了不小的交情。

事实证明曹操的眼光不错,蒋济的才华远不止秘书,其韬略,计谋,文采,统兵,都是一流,一路官运亨通,到曹芳时,已经是领军将军——禁军总司令。

蒋济的缺点非常明显:贪财,做领军将军的时候公开卖官,中军将佐职位高价而沽。身为世家子弟的司马懿曾笑问他,蒋济以“首都物价贵”来回答。

到了司马懿造曹爽反的时候,已是太尉的蒋济经不住司马懿厚禄利诱,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先是以老长官的身份挡住中军回城的路,再写信给曹爽,担保只要交权,富贵无忧。司马懿诛杀曹爽一党后封蒋济都乡侯,食邑700户(蒋济推辞,司马懿硬塞给他了——多年同事谁不知道谁啊)。

最近刘志军减刑,有人觉得他冤枉,应该留任发挥其能力。想起蒋济,呵呵一笑。

通宝推:赫克托尔,
家园 【原创】5. 一越巢湖

闲扯两句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从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到50回关羽华容放曹操,赤壁之战的篇幅长达8回,而曹操从官渡之战到彻底灭袁家、平三郡乌桓,7年艰苦奋战,老罗只给了2回篇幅。赤壁之战的疑问主要有2个,到底打没打、谁打的。《郭嘉传》说:“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周瑜传》引《江表传》的曹操书信:“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两种说法忽略战斗或战役,将曹操退兵归结于“疾疫”,据今人考证,血吸虫病的嫌疑最大,问题在于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季,不是血吸虫病的高发期。

谁跟曹操打的,也有3种说法:

曹操与刘备打的,与孙吴集团无关。《魏书 武帝纪》:“公(曹操)至赤壁,与备(刘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孙刘两家合力打的。《鲁肃传》中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左将军(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先主传》说:“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吴主孙权传》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孙吴集团打的,刘备军没参与或作用很小。《周瑜传》说周瑜调兵遣将,火烧战船击破曹操之后,刘备才跟着周瑜追杀曹操的败军,“备与瑜等复共追”。

所有说法都或多或少的都提到曹军得了“疾疫”、“疾病”,裴松之认为:“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蒋济传》说,曹操从赤壁退兵的路上,派张喜带着患病的兵支援合肥,路上病情加重,“颇复疾疫”,基本丧失战斗力,靠蒋济的谣言,才吓走孙权,至少说明当时江淮地区正在大规模流行传染病。

曹操北返的速度并不快,建安13年冬季赤壁之战,14年三月(209-04-22—05-21),曹操才磨蹭到老家谯县——安徽西北角的亳州。如果曹操想回首都许昌,应该从赤壁向东北走,一点钟方向,经襄阳、南阳宛城、方城故道上的方城县、叶县(叶公好龙的发生地),回到颍川郡许昌县。曹操从许昌出发南征刘表、刘备、孙权的路线就是这条,只不过方向相反,提出者为荀彧:“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曹操返回的路线上,肯定途经南郡江陵县、襄阳、南阳宛城,再走应该是向东,连续渡过淮河北岸的2大支流——汝水、颖水,到达老家、涡水边的谯县,大致在许昌正东。

谯县的好处在于,从这里沿着涡水,可以向东南在涡口进入淮河。从涡口顺淮河下行,可以来到淮河下游的淮阴县,这里有通往长江的中渎水——古称邗沟,由吴王夫差在春秋晚期开凿,用于从长江流域向中原运兵,与晋国、齐国争夺天下霸权。中渎水的北端是淮阴县,后来叫淮安,淮阴侯韩信、周公的老家,南端在长江边上的广陵,《陈登传》说孙策进攻的匡琦城,应该在广陵、淮阴之间。《孙策传》说:“建安五年(200),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孙策还没来得及出发就遇刺身亡。如果孙策真的打过陈登和匡琦城,那么此役应该是突袭许昌劫持汉献帝的计划的组成部分,孙策打算从邗沟入淮河,溯涡水或颖水杀向西北方的许昌。黄初6年(225)秋,魏文帝曹丕亲征东吴,沿着这条路,率军十多万“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一直前进到广陵,因天气寒冷,邗沟结冰,曹军水师无法进入长江,曹丕面对长江留下一句名言:“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曹魏军无功而返。

从涡口上溯淮河,可达淮南第一重镇、袁术的老巢寿春,从寿春向南经肥水到合肥,再经合肥江淮运河、巢湖、濡须水也可以进入长江。所以从谯县——涡水一线,可以同时兼顾中原进入长江的两大江淮运河水系。如果按《张昭传》的说法,建安13年末,孙权让张昭攻打的目标是匡琦城,加上孙权自己进攻合肥,那么孙权的战略目标是东西并进,分别控制邗沟、合肥运河,即使不能把国境推到淮河,也要推进到两大运河的中段,可惜全部失败。

曹操干掉袁家,统一北方之后,他有3大目标,从东向西分别是

1. 向东南,渡过淮河进攻孙权,吃掉孙权的江东5郡。Ps: 江西的庐江郡在204年左右被孙权放弃。

2. 如荀彧所说,向南偏西出宛、叶攻打刘表、刘备,兼并荆州。

3. 向西攻关中,就是周瑜给孙权打气时说的,“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三大目标中,孙吴与曹家关系一贯不错,互通婚姻,要打也得放在后面。关西众将都是自守贼,互相攻杀,但他们对朝廷还算尊敬,只要曹操和朝廷不去收编他们的地盘,尊重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服从曹操派去的“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甚至在钟繇的忽悠下,关西诸将出兵山西,帮曹操打袁绍的外甥高干。唯独刘表一贯与曹操不对付,官渡之战前与袁绍眉来眼去,有北上攻击曹操侧后的可能,陈琳的讨曹檄文说,袁绍与刘表南北并进,夹击曹操:“大军汎(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刘表)下宛、叶而掎(jǐ)其后”,官渡期间刘表倒是没像陈琳说的那样北上,但刘表公然收留曹操的死敌刘备,所以曹操优先打刘表、刘备是最合理的选择。

刘表在曹军到来前死去,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的虎豹骑打崩溃,按常理曹操应该继续南下,征服荆州的江南各郡,彻底吃掉荆州、消灭刘备之后,再考虑打江东孙权还是关西诸将。刘备在惨败之下,确实动了向南逃窜,投靠广西小军阀吴巨的念头。然而曹操犯了军政生涯中第一个大错,在彻底吃掉荆州、消灭刘备之前,给孙权写恐吓信,刺激了孙权的敏感神经,促成孙刘结盟,战胜曹操。最终曹操连吃进的荆州江北部分也吐了出来,只剩下部分襄阳、江夏,荆州其他部分被孙、刘瓜分,促成他俩的做大。如果曹操不过早刺激孙权,一贯与曹家关系和睦的孙权,未必能得了决心与对抗曹操。

赤壁——合肥——当涂或匡琦战役后,曹操痛定思痛,重新评估孙权和刘备,尤其是重估孙权。既然曹、孙两家撕破脸,下面就是认真准备,调整部署,彻底消灭或防御孙权。孙权进攻合肥,给曹操提了个醒,原来合肥对孙权如此重要,有必要加强合肥的防务。同时,要征服孙权,必须建立强大的水军。赤壁之前,曹操组建过水军,在邺城附近的玄武池操练,事实证明这些水军不好使,邺城距离江淮太远,北方练出来的水军在南方水土不服,重建水军的最好地点就是谯县,此地属于淮河流域,气候与长江相似,舰队从谯县开进长江也远比邺城容易。

曹操在谯县练兵4个月,秋七月(209-08-19—09-16),曹操率领水军从谯县顺涡水而下,再溯淮河到寿春、出肥水抵达合肥。在这里,曹操发布政令,招募流民、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在寿春、合肥之间的芍陂屯田,重建并加强扬州刺史班子。第一次合肥之战前,扬州刺史刘馥单马造合肥,光身一人建设搞扬州,估计曹操也没指望刘馥能干出什么成绩,只要在自己向北灭袁期间,东南扬州方向不出乱子即可。一转眼8年过去了,当年的闲棋冷子,无心插柳柳成荫,感谢刘馥之余,自然要巩固扬州的防务和干部队伍。据《蒋济传》,孙权首次攻合肥时,刘馥已死,城中有个没留下名字的扬州刺史。战后不知何时,温恢出任扬州刺史。

十二月(210-01-13—210-02-11),曹操终于腾出手来打扫房间,着手收拾合肥周围的各路土豪、草寇和袁术余部。这帮草寇的名单,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1. 199年,雷薄、陈兰。袁术的部曲,袁术死前打算投靠他们。

2. 200年,梅乾、雷绪、陈兰。刘馥出任扬州刺史时,他们“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

3. 209-210年,陈兰、梅成。盘踞在天柱山周围反叛。

4. 209-210年,陈策。《刘晔传》称他为庐江山贼。

总共出现了6个名字:陈兰、陈策、雷薄、雷续、梅乾、梅成,规律是只有3个姓,我认为2陈、2雷、2梅是亲戚,一个死了另一个接班,总共3伙人,《张辽传》、《于禁传》都提到,他们遭到围剿时,梅成一度投降,继而率部投奔陈兰,说明他们彼此独立,不相统属,组成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曹操来合肥时,陈兰名列第一,大约是盟主。

通宝推:光年,晨池,
家园 老罗省略也很正常

袁谭袁尚和孙刘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曹操在袁绍死后平定河北除了最后那场远征外,始终是把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何况他们自己还在搞内讧,罗灌水就想给二袁涂脂抹粉也难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