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小史回顾--(背景篇) -- slyypp
工作以后,来西西河少了很多。当年在学校里,肚子里干货少,一直没给河里贡献过什么,只能学大牛,侃大山。这应该是本人第一次写了一篇还算有价值的东东。
我今天来说一下中国的跨境电商这一行当的发展历程,里面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而且基本上可以保证可信度。
【跨境电商】,前身就是【代购】。比如你跟你国外的亲戚、朋友,或者哪个常驻境外的职业买手联系,让他给你选购一件外国商品,然后帮你发到中国大陆。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你觉得国内商品不好,或者外国商品便宜,等等原因。
这个趋势吸引了很多人从事该行业,比如在微信上天天发广告代购的,自己开个淘宝店卖外国货的,不论怎样,本质都差不多。
这一行当在2013年以前的运作模式主要有2种:第1种,代购者在海外发个邮包或者快件过来,到了中国的几大一线城市的机场,海关查验放行(有可能交关税),也有可能是某物流公司通过更便宜(海运拼箱)的方式给你运到香港或者某地,境内段由中国邮政或者快递公司转运到你所在的城市;第2种,走私,货发到香港、越南,反正就是中国边境,然后以人肉或者运输工具夹带的方式给你运到大陆,再转发给你。
显然,第2种方式是违法的,但是事实就是他存在的很普遍,这里面什么原因我们姑且不谈。第1种方式要涉及交税,那个税的名字,叫【行邮税】,在我国传统的国际贸易中,货物要进大陆销售,需要交纳进口关税+增值税(可能还要+消费税),【行邮税】其实在这里起个替代作用,官方给其的定义是“个人合理自用”,以此区分传统的国际贸易,这里面的差异其实就是数量、用途和初始流向。
【行邮税】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他设置了一个免税额度,如果你的税费计算出来在50元以下,那么这些税干脆就不用交了。2016年以前,按照商品类型的不同,行邮税分4个档位,10%、20%、30%、50%。你把你商品的单价,乘以对应的税率,就是需要缴纳的税,当然,如果低于50元,免税。
各位注意看,如果你选对了商品,那么按照【行邮税】的办法,你的税负其实会低于【传统贸易税】。一个简单的例子,哪怕进口关税是0%,10%这一档的行邮税还是比17%的增值税率要低,其他的以此类推。这个“洼地”,要归功于万国邮联,就是各国邮政机构的联盟,他自己单独有这个税种,相当于一片待开发的“世外桃源”。
在以前代购还不发达的时候,【行邮税】确实是符合“个人合理自用”的,比如你留学的妹妹给你寄了一件衣服。但随着海外代购这个产业的快速兴起,出现了大量的中小卖家,这些卖家寄收邮包并不是“个人合理自用”的,而是转手大批量卖出去,这就与政府最初的想法不一致了。
实际上,中国政府是有苦说不出,每年看着国人通过境外旅游、代购、走私等方式花数千亿买老外的商品,消费外流严重,自己收税也不多,故而不爽。
--下文接续,敬请等候--
2012年8月,中国的国家发改委牵头,连同其他几个中央部委机关,一起出台了一个通知性的文件,主要内容是打算在全国遴选城市设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试点,全国各城市可以推荐属地单位申报。这项举动,背后的具体酝酿过程和细节,本人不得而知,但从公开信息可以看作是要规范愈演愈烈的【代购】。
文件下发以后,全国还是有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大城市闻风而动的,但是请注意,闻风而动也是要分程度的,当初,没人会想到,彻底引导【跨境电商】并使之成为日后闻名甚至现象级事件的,是一个来自河南某著名城市的女老板。
在中国,你想“跑部钱进”,主要有2种模式:第1种,你的背景很牛,这个背景可以是多方面的,阳光下的背景和黑夜下的背景;第2种,国家确确实实的发展或工作需要。在更多的时候,可能是2种兼而有之,所谓调子定了,再说具体事儿。
通知下来后,不少地方都向发改委提交了设立试点的申请,申请的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申报城市的不少领导、“白手套”们或“游戏操盘手”,得花时间精力经常去主管部门递材料、汇报、公关。随后,这几家国家部委,组织了一个答辩评审会,对各地报上来的实施草案进行统一研究,结果一出来,第一批5个试点城市出炉: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宁波。另外,郑州在评审中打分排名第1……
写到这,诸位看了名单会不会感到比较奇怪,郑州怎么可能会是第一批城市啊?!一个中部人口大省的省会,地级市,在国际商贸界籍籍无名。
回到上文提到的河南女老板身上,她的籍贯是豫省一个全国知名、位处淮河流域、自然环境良好的农业大市,这城市曾经遭受过苦难,因而有大量流动人口遍布全国。在改革开放后那富于变化的格局中,这些在草莽绿林中游荡的人群,因成长手段不如有着良好出身的人那样“高端”而谤满天下,但也因此锻炼出一批野心勃勃、头脑灵活、八面玲珑、富于手段的“民间强人”。
该女老板比较正式的身份是河南省保税物流园区的实际“控制”人。所谓【保税区】,其实是海关里的一个名词,意指“境内关外”,相当于在中国大陆的国土上开辟一小片区域,在这里面还算是“国外”,大家可以简单理解成“商品货物的大使馆”。比如,国外出口至中国大陆、并打算在中国大陆销售的货物,理论上说是要缴完税海关才给你放行的,但是如果你把货物存到保税区里,就可以暂缓缴纳各项进口环节的税收,当你发现市场行情好了,你再把货物运出保税区卖掉,把税补上即可。再举一个例子,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比如苹果手机的代工厂富士康,他要进口大量的外国零部件进行组装,组装完再卖到国外去。在进口过程中,外国零部件其实也不交税,这些零部件在国内中转和生产的地点,就要和保税区扯上关系。如果不谈功能只看硬件,【保税区】没有什么高大上,无非是一片钢丝网围成的土地罢了,里面会有一些仓库,一些摄像监控头,一些机房,还有一些执法人员。
后面,我会讲到郑州市的方案为什么会被评为第1名。
--下文接续,敬请等候--
本人明日出差,只能下周更新。抱歉各位。
各大流氓都没有余粮了,得把边边角角补上了。
献花待下文
宝推催稿。
就想知道会不会被海关翻箱子。
其实要交税也没几个钱,就是怕等怕烦
在酒店房间里等订餐,趁这个空闲接着写。上文提到,郑州市拿到了第1名。我们排除那些台面下的故事,只谈具体的工作。
这位河南女老板本身是外语系毕业,在“大众下海,万众捞钱”的90年代,曾是一名活跃的“国际贸易行家”,北京话里有个民间称谓在此就不提了。在积累了比较丰硕的财富后,她回到家乡开始本土创业。由于鹤立鸡群的财富、见识、手腕和气场,迅速在贫下中农阶层(非歧义)出身占据主流的豫省官场和商界声名显赫,使其获得了相当多的政府平台资源。由于该女老板常年在国贸领域打拼,她拿到的资源比一般的所谓地产老板要更为丰富,有很多都是和物流、贸易有关的,例如:国际包机、航空一代、保税区承建和运营……常年在贸易界的一线打拼,女老板对于传统代购所涉及的主要环节的问题和矛盾理解极深,又因为大量承接政府资源的缘故,女老板对行政系统的套路和模式也很了解,当一个人同时具备了市场和政府这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时候,如果历史给了一个机会,长袖善舞的机会就要来临。
回到方案本身,郑州市的整个设想,可以概括为4个字: 【保税 + 行邮】 。“保税”是指:一个电商卖家,他从国外拉了一堆货到中国大陆,先不用交进口税收,直接送进保税区先存着,等到有个消费者在网上确认购买了,那件商品在出保税区的时候才交税。“行邮”是指:以郑州市设想的这种【跨境电商】模式出保税区的货物,全部按照行邮税去纳税。
如果你单独看这2条,再看我上文2篇介绍的知识,你可能看不出什么区别,现在我讲一下魔鬼在哪里。
传统的【代购】是:你在美国亚马逊上下单了,然后美国亚马逊才开始给你邮寄到中国,到了中国后,一般这件商品是到某机场,机场的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人员简单过一下X光机,发现和邮包面单上填写的货物品名基本一致,填写的价格基本不算低的离谱(你为了避免交税肯定写的低),就给你放行了。甚至于,由于机场邮包太多,政府部门人手设备不够,查验的更简单,放行的更快。
郑州版的【跨境电商】是:美国亚马逊事先就在保税区内备案过了,然后网站预测中国消费者喜欢什么东西,提前把这些货物,运到保税区里面先存着。某消费者下单了,那件货物,直接从中国的保税区内,发到消费者手上。
还有一点:在中国政府传统的贸易模式里,任何商品出保税区,他缴纳的税收,和直接进口(不在保税区内停留)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保税区只是暂时免交,但是不改变税种,你仍然要交【传统贸易税】。但是郑州版,那件商品在保税区出区以后,是交的行邮税,税种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来国家只允许在境外邮件入境机场或旅客进境我国时,以“个人合理自用”的缘由所交的【行邮税】,被复制到了郑州版的保税区里。
看到这里,你就会知道,河南女老板创新在哪里了?她实际上是把我国已经存在的,但是本身并不相连的贸易模式和税收模式给整合到一起了,就像树苗嫁接一样。
聪明的西西河友肯定会想,这“无中生有”的方案也能通过?!
后面我会结合当时的环境,给大家一个“让你接受”的解释。
--下文接续,敬请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