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当我在扎针的时候我是在做什么 -- 弦音醉舸
你说的达尔文使我想起上周末在纪录频道看的纪录片:加拉帕戈斯群岛。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发现的几种地雀分化的过程就是其生活习性定向改变的结果,从而导致分枝进化。
当然,欧美女性与中国女性还没有进化成截然不同的物种,,但一些生理现象已经比较明显,譬如,好像欧美女性没有在经期禁冰淇淋的习惯,而中国女性一般在经期禁食冰食,因为由此带来痛经现象比较普遍。这已经不是习惯了,已经有明显的生理不同。
都是现代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共性有异性。
物理学和医学中都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医学之所以有小白鼠实验,猴子实验,主要怕有些明确对人有伤害的因果关系的排除(证伪)。物理学中关系复杂的物理过程也很多,象气体、流体特别到湍流阶段,很多过程都是统计学的天下。象我原来学的核物理,离开统计过程根本玩不转。
估计多数中国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不想麻烦大侠去做什么科学试验了,就当我没求知欲吧。另外,永动机这事儿,好像不是中医范畴。栗子拿反了。
葛洪是东晋人,如果他的药方的确管用,为什么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治疗方法?
仅仅在最近的100多年才有了特飞猛进的进步, 让很多人以为科技进步一直就很快。
我的感觉,你的答复其实就一句话:由于体系不一样,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确认中医的疗效。。。。。
我没有说错吧?
我几个回合下来,得到的答案在这链接出处
确实是车库里的火龙啊!
不论中西医,在具体的医治手段实施之前有一个预定的目标,假如既定的医疗手段没有受到预定的效果,要进行进行医疗手段的修正,直到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大夫(实践主体)通过这一系列的医疗手段形成对医治对象(实践客体)的认知(抽象反映)。
这是一般性的医疗过程的抽象,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近代科学方法论强调对治疗结果的观察,根据观察进行假设。而经典的唯物辩证法则强调根据既定目标与具体的治疗手段的结果进行的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既定的治疗手段进行调整,并根据结果对已经有的对客体的认识进行修正补充,逐步接近真实。这是马克思总结阐述的作为科学方法论的唯物辩证法。你自己可以对比一下这两种方式哪种更靠谱,你自己在科研中实际用的是哪种?
中医的经脉体系以及五脏之间相互作用就是通过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总结抽象而来的。所谓中医没有子系统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很可笑的,我想说,中国传统论述中也没有哲学这俩字,但是并不妨碍中国有哲学。很明显你的思维是比较僵化的,你所谓的科学就是文字中讲的东西,而且是抠字眼的。我要是告诉你近代科学和宗教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估计你会骂我是个神棍。
坦白讲,你确实接受过近代科技教育,但是作为一个专业而言,你对哲学方法论基本没什么了解。你也不是第一个这样的,大多数反对中医的都是你这样自以为掌握一切的半桶水。
最后告诉你个小秘密,波普尔的可证伪理论是错的,至于为什么错,你自己去找。
既然比科学好,为什么还要死皮赖脸混进科学? 叫终极大法最好。
我工作的地方(非大学),一层办公室 ,起码几百个理工科博士,一个R&D部门,几千个博士, 十几年以来,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博士,包括来自中国的博士,说他们是用马克思科学方法论来指导, 一次也没有。这就是我知道的实际科研情况,统计学上的一个样品。 得到答案了吗? 神棍。
再补充一点,波普尔,反而会在培训班上提到,初来的人要去上什么生产力促进班,里面教怎么build hypothesis tree, 怎么falselize hypothesis。
另外送你个故事:
当年有个外国化学家发现染坊工人总喜欢敲铁锅几下,说这样染色效果好云云
后来他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敲几下之后会有微量的铁能够帮助染色附着力更好
所以以后染色,直接加入铁粉就好了,不需要敲锅了
这就是科学,而你这样的人呢,就觉得敲锅就很好了,都已经敲了几十几百年了嘛,为啥要进一步发展呢
我的意思是疗效是医学上的问题,所以得以具体的医学体系出发去对待。而不是以医学以外的东西去看待。
在对待疗效的问题上,无论中西医,一开始大家都差不多,中西医都不是不统计,不然哪来验方之说。是西医的体系,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繁琐的因素与关系所淹没。以至于自已处理不了,要借助于越来越高级的统计学方法。
如果一定要从统计学出发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话,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经典的统计方法是不是现代统计学的一部分?经典力学是不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研究微观的量子力学进入科学应用领域之后,经典力学是不是就不再是科学了?
从上面这些问题看,中医的疗效不能被现代统计学所确认就是一个被有心人抛出来的充满文字游戏的噱头。
她们也因为吃冰激凌痛经吗?
她们生孩子也坐月子不洗澡吗?
连您老都这样想,让我很惊讶呀
一直告诉你中西医两者都在用统计,你说的统计学方法,具体是什么方法。你一直在模糊这点,难道是你想把西医现在用的统计方法=现代统计学=现代科学?
别人质疑这点的时,你与那个liaodaog要么转而攻击中医,要么扯什么连统计学都不让用,要么秀情怀,什么西医(现代医学)一直在加强对统计学的应用啊。。。绕来绕去,玩文字游戏,实在躲不过就先反咬一口。
先天禀赋,后天习得。先天禀赋暂且放一边,就后天习得而言,环境与饮食对塑造体质有很大影响。你描述的你自己的现象,应该不是单一因素(几个系统因素混杂)造成,所以不能从现象直接得出结论。
至于你提到的“西方人都喝凉水,只有咖啡,茶才是热的,而中国人喜欢喝白开水。”,其实很好解释的,这个和体质有关,或者更直接讲与神经体液有关,这种神经体液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可以从饮食结构来解释:人体除了运动神经系统控制整个身体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植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为交感系统与副交感系统。人体所有的内分泌活动,免疫活动,以及心跳,呼吸节律,胃肠蠕动,生物钟等等,都是在这两个子系统的协调运作下实现平衡并稳定的。而饮食结构对交感与副交感有直接的塑造作用。简单来讲,肉食(尤其是牛羊肉)会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促进脂肪累积,从而外形强健,四肢发达;素食,尤其是中国文化里的青菜豆腐咸菜等饮食要素,则会加强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故而这种饮食结构下的人群,外周循环较弱,人体相对瘦小,但中心循环量大,大脑供血充足,相对来说,聪明但容易焦虑。
另一个方面,寒冷会加强交感神经系统张力,阴雨天,一些老伤部位容易出现酸痛不适的现象,正是受伤部位交感神经阈值下降,较其它正常部位敏感,从而出现血管收缩,循环缩减所致。交感神经系统张力高的人群,对寒冷会特别敏感,所以中国人群大部分要喝热水,中国女性经期要避免冷水刺激;而相反,西方人群副交感神经张力高,交感张力相对抑制,所以这个人群体热,对外界寒冷刺激不敏感,这个人群相对依赖咖啡因,也正是咖啡因能唤起交感神经张力,实现与副交感的某种平衡。
这里只是简单描述,饮食结构只是一个方面,这个可以后天修正,除饮食结构之外,居处环境也有很重要影响。背后涉及的系统及神经生理活动极其复杂,必须要有相关背景知识才能进一步讨论。什么喝姜汤祛除症状是安慰剂效应的笑话就不要一讲再讲了,说多了只是笑料。
刚才纵观了一下这几天的大家的跟帖,讨论的好像没有医学专业人士。倒是对统计学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再说一下,医学太专业,必须有专业背景才有可能深入讨论(不管是中医背景知识还是足够的现代医学背景知识),不然都只能在外围述说自己的偏见。另外,感谢leafwind兄台的认真讨论,有理有据,比只会执着一个“论点”的责问更能学到东西,谢谢!
我旗帜鲜明,中医的疗效没有经过统计学的考验,等于没有。 怎么啦?还用客气啊。
为了维护中医,你悍然更改举证责任,先假定一个药有疗效,让别人证否。 现代世界,没有医药监管部门会认同。只要不是乱世,也不可能有。
科学一直在进步,只能做到目前最好。昨天的科学理论被今天更好的取代,明天也会出更好的。你想要永远对的科学理论,去火星找吧。 明天可能更好的理论发现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今天太阳从西边升起是对的? 国足是最牛b球队,因为明天队里有可能出11个比煤哥罗哥更牛比的天才。 谁这么说,恐怕没有人不当他神经病吧。
我说没有中医统计学,举条毛给你呀? 我旗帜鲜明,西医用什么统计法,中医也要用。我绝不模糊,和稀泥。 你说有中医统计学,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