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当我在扎针的时候我是在做什么 -- 弦音醉舸
怎么就模糊到有效那边去了,就不模糊到没有疗效那边去,真方便啊。
中医是模糊的,疗效就是有,龙是会隐身的,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这把戏翻来覆去,改头换面又出来一次。
你的偏见还没放下啊。前面不是跟你说过疗效不取决于统计的么,数学方法又不止统计这一种。
你这种用预设立场的话能不能少说点,这不是在吵架,而是在讨论。
举证啊。 你要确立,你要举证。举出你的"中医统计学"来。 又想确立,又不想举证,那有那么便宜的事。
这是辩论,又不是开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用得着客气吗。客气一点,说不定就被模糊化了。
现代医学并不是与中医对立的,中医也可以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在欧洲加拿大,中医都进入了或部分进入了现代医疗体系。
统计只不过是一个数学方法,可数学方法不止一个统计啊。统计又不能包打一切,不能统计的东西多了去了。
你用统计验证疗效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看特定疾病上中医西医哪个治愈率高好指导病人就医?那简单,随机抽样一定时间段以前的病人,统计看的西医还是中医,排除中西医都看的,治愈多少未治愈的多少。但这在医学上有意义吗?这种统计连治愈标准都不用管,一点医学上的意义都没有。
如果你验证疗效的目的是普鲁丁说的一样,为了被别的医生用到别的病人上。那就看那个贴子,不在这里回复了。
如果你验证疗效的目的是为了看中西医对医理病理的认识是否正确,使用的医疗手段是否达到了效果,那就不用费心了,这根本不是统计学的事,不搭界。那些有效就是有效,那怕比率再低也不能轻易放弃。
统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至于中医用哪种手段来验证疗效才好,看你的目的,反正统计不过是数学的一种而已。
举证你要确立的中医疗效。 举出你认为比统计更有说服力的论证啦。 你翻来覆去讲就是有效,就是有效。 举证出来啊。
奥卡姆剃刀一铡,还有中医疗效这回事?
有人说他跟我有分岐,分岐在“中医是否能被统计学验证”。我没有对中医做过任何统计,也不知道他要验证什么,所以不持立场,而是问他具体的验证方法验证目的,并建议他先了解其验证的对象。
我跟他的分岐在哪里?在于不预设立场,不抱偏见而已。而您跟在后面起哄,现在又跳出来扣我个XX粉的帽子,还反而要让我举证疗效,要我用我都没听过的你发明的中医统计学去统计中医。你这不叫自已立靶子叫什么?
你有预设立场,不去了解自已讨论对象就妄下论断的自由,别人却没有用你的逻辑反套西医质疑你的权力么?反问你的逻辑问题,你却答不上来除了满地打滚,秀情怀,泼别人污水,还有什么?
你确定你自已知道什么叫举证倒置么?
就算这个解释合理,问题是为啥要进入中医逻辑?你看就算进入中医逻辑,靠这个逻辑也做不出抗生素来。但是用西医逻辑,却能做出青蒿素来。
严复家书里早就讲过,中医和算命,堪舆一样,可以说的很通理,但是不是真的通理。陈寅格也讲过“中医有见效之药,但无可通之理”。
陈某不行,比您阁下如何?主席说“金木水火土是不合理的。”您以为如何?
而不是我,要举证也是该你举证啊。你这样一直打滚,泼污水,真的不害臊么?
我姑且同意统计这种方法,对中医疗效的验证没有用。(这个让步够大了吧?)
那么,你行你上,你能不能提出另一种方法来验证呢?你能不能不要写的那么抽象,拜托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如果你问我目的,我就坦白告诉你,这个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可以吗?
这个要同意使用统计这个方法之后,才能讨论这个问题啊。
现在似乎连统计的方法都不能用,这个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巫术也搞了几千年了,不能轻易放弃
中西医结合也研究几十年了,可有啥像样的成果让大家眼前一亮?即使不用渐冻人2年研究出1特定基因的速度要求,这也太慢了点儿
姜汤和砒霜治白血病,这都是“废医验药”里面的药。不过我觉得呢,你这药方关键是水,喝水就够了
青蒿素是根据中医典籍的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提取出来的,说青蒿素是根据西医逻辑做出来的,这就好像看到街上有萌娃就说这是我儿子,别人妈可能会怒目而视甚至扇你。你不能把一切好的东西,正确的东西都归到西医里面去,就好像不能把萌娃靓女说成自己的。
中医的人体理论是把人当成一个黑匣子,其中分成几个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之间互相支持,也互相克制, 是一个矛盾的整体。这样的分析方法今天也是非常先进的方法。我的上一个专利就牵涉到软件,硬件的相互配合,很难描述, 我又不想公布太多的软件细节。结果专利律师把系统分成几个虚拟模块,指出其相互运行的规律,以及专利着力的地方,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我的困扰。我担心这样的法律效力,他说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专利局完全认可。
今天我们对人体运行的认识程度,估计不到10%,这个时候现代医学侧重从局部,细节去入手,中医可以侧重整体关系入手,都一样能够对治病有所帮助。中医的问题是他的理论体系建基在2000多年前,虽然大的体系没有问题,但肯定有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
调整改进需要有人去做,放弃胰岛素,抗生素,干扰素这些先进的药物不用,有抱残守缺的嫌疑, 而且对来就诊的病人也不公平。只有改进了,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医的新生。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建立一个新的伟大中医体系。
我当然知道青蒿素来源于中医典籍,但是中医的方法就是提取不出来。这个不是萌娃,就是一个萌娃画像。如果有人真生出个萌娃,你说这娃来自你家的画像,就是你家的。
“别人妈可能会怒目而视甚至扇你。你不能把一切好的东西,正确的东西都归到中医里面去,就好像不能把萌娃靓女说成自己的。” 原话奉还。
,你也就不用退这一步了。目的之说是指最后能通过统计这种手段的应用要在医学上要达到什么目的,而不是你的目的,不要太敏感啊。
你要满足好奇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实际了解中医的东西,但一般人没那个需求的话对此很难有兴趣。中医的东西怎么说呢,很多问题是年代太久远造成的隔阂,让人看得跟山海经一样。
我的数学知识与医学知识不够,而且也没有时间去深入研究,但感觉大数据可能是一个方向。而且我认为中医也不是完全不能用统计验证,至少在针炙上就可以试试,只不过针灸处理的问题一般不太重要,没人重视罢了,方药的话现在实在没办法。而且就算统计出来了,有多大意义也得打个问号。
中医是辨症而治,而不是辨病而治,以各种望闻切问得到的各种症状的组合加客观体征来做为施治的依据,当然施治之前高度概括为“证”。而西医是先得确定一个病因,再去研究病理,然再去找办法针对性地医治,也就是俗话说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用你举的糖尿病来说,西医现在还在研究病因,所以无法治。西医开始以为糖尿病就是胰岛素缺乏,但随研究深入,发现并不是单纯胰岛素缺乏就是糖尿病,开始发现与遗传有关,后来发现胰腺上有腫瘤也会出现糖尿病的情况,现在又发现精神因素与糖尿病有关。最后哪天发现糖尿病其实不是一种病而只是一种症,从而归类到几种不同的病里去,也不是不可能。
而中医呢,就不管这么多,上来看你多饮,多尿etc, 脉像舌苔体征等等,按八纲辨证归成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证什么什么的,结合补充的主要症状分成小类各种亚型,就开始根据中医的医理开始论治,试验寻找可靠可用的中药与医方。总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转一个别人对这两者的评价: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始终是从两方面出发:①整体观。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局部病变都和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认识疾病时,我们始终要坚持从整体出发,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 林。②平衡观。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整体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而平衡的不同环节遭到破坏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体外在症状的分析和研究来 判断体内平衡的破坏情况,从而掌握疾病的本质、把握疾病的转归。在这种整体—平衡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的检查和化验,中医学提出了一个与西医学迥然不同的健康与疾病的概念,那就是将机体的内在整体平衡状态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准。也就是说人体的阴阳(内环境)失衡了,就是病人,包括所有已知的或未知的疾病,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人。
在病因认识上,中西医也有不同。西医是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认识和阐述,其理论依据是近代自然科学。对于疾病病因认为是遗传因素、物理化学致病因素、微生物致病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致病因素等。西医假定所有疾病都是由于病灶引起的,消除了病灶就可以消除疾病。而中医是用的是我国数千年朴素的辩证唯物论,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依据,用人文的视角来审视人体疾病,属于人文科学。中医病因指的是:阴阳、五行、六淫、七情病因学;外感病因主要是六淫、疫疠等,内伤病因包括七情、饮食、劳逸等。
由于疾病、病因的认识不同,中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也不相同。西医重在消除病灶,而病灶强调“细菌,病毒”的致病性。无论你何时得病,只要“细菌,病毒”一样,治疗方法就一样。如果没有疗效,就考虑是否这些“细菌,病毒”变异了,但一旦变异,目前又无药可医,就只有等着新药物的出现。 中医治疗讲究的是“治病求本”,指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然后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在临床运用上,强调从复杂多变的疾病中,分清标本缓急,然后确定治疗上的主次。主张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中医还主张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人、时令、地理等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法。
在具体用药上,西医用药的科学性更为突出。西医对人体各层次的结构、要素、相互间的关系及有关功能都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对特异性的病因(细菌、病毒等)的结构、成分、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都有科学的认识,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不良反应、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都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西医用药没有太多的随意性,而只能根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按照客观规律准确的选择药物。针对结构之病,局部定位治疗是西医治疗的一大特点。西医强调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异常只是因为结构异常。任何疾病都必然与一定的解剖结构相联系,治疗疾病主要是纠正异常的结构。目前人们的认识已经从细胞深入到分子、亚分子、深入到基因水平。但是,诊治的思想依然是发现和修正有病的局部结构。中医看到了世界的复杂性,也看到了人和疾病的复杂性。在中医看来,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运动的复杂系统,人是自然界的一个子系统,同样是开放的,运动的,和复杂的。人体内又有同样开放,运动,复杂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子子系统之间以及人和天地万物都存在着非常密切的交互作用。在医道医理的指导下灵活变通的遣方用药,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遣方用药的灵活性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用药之活,二是用量之活,三是炮制之活,四是服药之活。针对功能之证,而不针对结构之病,是中医用药的又一大特点。遣方用药的目的,不是针对任何结构,而是调理气机,恢复功能。
总而言之,中西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不同,治疗不同,用药不同,是两种不同医学科学。二者各有所长,西医的长处在于具体疾病的诊断,而中医则长于整体及治病必求于本。又各有短板,所有中西医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共同合作,建立从预防、治疗到康复全面的诊疗体系。
中医的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而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则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 八纲辨证包括
阴阳辨证
表里辨证
寒热辨证
虚实辨证
。。。。。
中医对糖尿病治疗的一些实例:
这两者体系完全不一样,各有长短。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体太复杂,而西医的方式又是以繁奴简,所以需要统计学的帮助,中医的方式却是执简奴繁,需要的是一种与当前统计学相反的数学方法,目前看来也就大数据与数据挖掘靠点边,也许大数据发展起来后会产生一种基于其上的新的学科也不一定。
不然就是拉马克,不是达尔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