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谍海波澜:打入以色列二十年 -- silencsrv
我最早是在90年代初《世界军事》增刊(那时候《世界军事》内容相当充实,而且经常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佳作)上看到这部书的缩写版的,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
80年代初西德的一个医院里,一个以色列籍商人已经奄奄一息,他的德国妻子在身边忠实的陪伴他...这个商人临终时突然告诉她和孩子们一个隐瞒了几十年的秘密:自己不是以色列人,也不信犹太教,自己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自己死后一定要去埃及找一位神秘的先生,他会告诉你一切的,说完就去世了。
妻子满腹狐疑的遵照丈夫的指示来到埃及,一下飞机就有人盛情接待了她们一行,高级轿车直接把她们送到了她们平时想到不敢想的地方:埃及情报局。在那里,那位神秘的先生露面了,劈头第一句话就是:您的丈夫是一位民族英雄...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埃以双方都加强了各自的情报工作,对于埃及而言要派遣一位能长期潜伏的特工,决不能挑选那些过于面熟且锋芒毕露的人。经过精心挑选,埃及情报机构物色了一名有过诈骗和伪造证件案底、但受过高等教育且掌握几国语言的年轻人,经过培训后这个年轻人上路了。
进入以色列后,这个年轻人以开设旅行社为掩护,努力结交以色列各阶层人士尤其是军队中的中层军官,套取各种情报。这个年轻人平时待人诚恳、出手大方且不求回报,很得军官们喜爱,那些平时好赌成性、为了讨好年轻老婆欢心而四处借债的军官们经常来找他帮忙,他有求必应,当然回报就是一张越来越大的情报网和越来越多的零散情报。
一次一名以空军军官给了他一份新建军事基地跑道混凝土配方,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有没有意义还是发给了埃及,经过专家们分析,这种配方是法国提供的,以色列准备进口一种性能先进的法国战斗机。埃及总统在一次公开国际会议上宣布了这条消息,以色列和法国一片惊慌:埃及怎么知道这个绝密消息的?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为了报仇雪恨进一步加强了对以色列的渗透工作,他的情报网也越来越大,伴随着自己在以色列生意日益兴隆,越来越多的达官显贵成了他的座上宾,各种具有战略价值的情报源源不断地流向埃及(几年后埃及军队跨过了苏伊士运河)......而因为他良好的人际关系,每当以色列反间谍部门怀疑到他时,总有人替他说话......他在以色列一潜伏就是整整二十年......
当他晚年离开以色列却不能回到故乡,只能再一次背井离乡到德国娶妻生子,心中总是埋藏着这个巨大的秘密还有对故乡的思念,而这些遗憾只能等到他死后才能弥补了......
开罗的共和国广场上,一个规格很高的送葬队伍在缓缓前行,其中有很多花圈——一望即知敬挽的人都很有来头,开头的一个横幅写着:人民的英雄和儿子XXXX永垂不朽!围观的人群无不脱帽默哀,可是大家心中都有个疑惑:这个人究竟是谁......
这本书是埃及作家萨利赫·麦尔西著,解放军出版社80年代初引进。该书在埃及引起轰动,后来被改编为电视剧,万人空巷,大家无不为他高超的间谍技巧和对祖国执著的热爱还有对家人深沉的感情所感动。
以往大家对西方的间谍小说了解很多,一提到间谍总能想起007、波恩这样的西方特工,却从没有想过爱国从来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而且50-80年代中东激烈的战事也给间谍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部埃及电影《走向深渊》也是诉说一个埃及女子爱慕虚荣被以色列特工利诱出卖情报最后被处死的事情。在这里也算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情报战的激烈残酷。
杰克.比顿1954年后打入埃及亚历山大犹太人社区,融入到犹太人中。他最大的贡献是打入了代号为“131”以色列间谍组织。这个机构由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组成,不受摩萨德指挥,直接听命于以色列军事情报署。在这个过程中,杰克.比顿结交了其中不少骨干成员。
1954年7月,埃及几个大城市接连发生针对英美公民的恐怖爆炸案。这是由以色列军情部门制定的,企图嫁祸埃及的“苏珊娜行动”。埃及警方迅速出击,一举抓获罪犯,还摧毁了“131”组织,还抓捕了十多名以色列特工人员,捣毁了以色列精心建立的2个间谍网。随后,埃及对这些人进行了公开审理,并将事件真相公诸于众,使以色列的国际声望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导致政府垮台和工党内部分裂,与这场行动毫无关系的国防部长拉冯也被迫辞职,史称“拉冯事件”。
1956年6月,杰克.比顿离开亚历山大来到意大利那不勒斯,辗转前往以色列,加入到回归以色列的海外犹太移民行列。
到达特拉维夫,杰克.比顿注册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凭借出色的个人素质,杰克.比顿不但站稳了脚跟,还结交了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其中不乏军政高层。据埃及情报总局档案显示:杰克.比顿和后来的以色列国防部长莫西.达扬、以色列总理本.故里安都有私交。
1956年10月29日,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夜,杰克.比顿向埃及传送了关于以军发起进攻的情报,包括以军的具体作战计划和进攻时间。由于埃及决策层错误地认为杰克.比顿刚到以色列,不可能弄到如此重要的情报,没有引起相应重视,结果战争爆发初期,埃及陷入了被动。
1965年元月初,杰克.比顿全家回到德国休假,在法兰克福火车站等车时,他无意中看到当天报纸上有一幅叙利亚总统视察戈兰高地的新闻图片。图片中陪同总统视察的几位政府官员中,有一位名叫“卡米尔.哈比特”的人引起了杰克.比顿的注意。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此人竟然是10年前与自己在131组织中共事过的人,真名叫爱丽亚.科恩。当年他逃脱了埃及警方的抓捕,销声匿迹,现在居然成为叙利亚的高级官员!
杰克.比顿联想到阿以冲突中,每次以色列都占尽先机、屡屡得手,背后似乎总有人为他们通风报信。难道他就是潜伏在阿拉伯世界内部的高级间谍?
杰克.比顿迅速将这个消息转送给埃及情报机关,很快总部要他尽快回国汇报情况。经过内查外调,终于把这个隐藏在叙利亚内部的超级间谍调查出来了:
1954年“苏珊娜行动”失败后,这个爱丽亚.科恩很快投靠摩萨德,在后者的巧妙安排下,先是以叙利亚商人的名义移居阿根廷,结交在那里的不少叙利亚商人,其中就有现任叙利亚总统本人。接着他于1962年返回叙利亚,在政界平步青云成为总统的亲密助手,并以此为掩护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
不久,叙利亚方面以苏联帮助截获并破译密电为由逮捕了爱丽亚.科恩,并在1965年5月18日将其公开绞死在大马士革共和国广场,清除了这个隐藏很深的超级间谍。
此外,杰克.比顿还提供过关于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以色列在沙漠地区进行核试验的计划和核基地的部署情况,甚至包括以军在西奈半岛的布防图、巴列夫防线的构造图等等具有战略价值的情报......
1985年元月,在杰克.比顿去世三周年之际,他的私人律师根据其遗嘱将杰克.比顿日记交给了其遗孀。这些日记全部用阿拉伯语写成,记述了自己涉足谍海17年来的心路历程。经过埃及情报机关的批准,遗孀沃特劳德夫人开始整理其日记。1986年,埃及最大的英文报纸《开罗日报》以“杰克.比顿是谁”为题向世人披露了这位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后来被改编为小说和电视剧,影响很大。人们公认他是阿以冲突中最成功最伟大的间谍!
维基上有个说法是杰克.比顿其实是为以色列工作的,给埃及送的都是假情报,让埃及在中东战争中损失惨重等等。
我看小儿书知道那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