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漫谈国事 -- 温雅颂

共:💬496 🌺6278 🌵20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生在80末,成长在90年代和00年代的农村留守儿童出来说

先谈一下自己, 作为留守儿童,跟父母的关系一直很生疏,现在虽然将近而立之年,但对于婚姻对于家庭仍然是极大的排斥,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仍然生活在自己认为的迷茫与痛苦当中,不想以现在的状态开始新的生活,对外界更多的是一种冷漠与无所适从。

一直想要搞清楚我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除却个人奋斗的程度外,社会的大环境和发展的进程到底如何。比如说作为农民工的父母和留守儿童的我,都是社会大潮中的一个,而造成农民工浪潮的原因又是如何?

诉说年幼的时候如何艰苦对于吃过更多苦的长辈来说显得幼稚,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从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初,我所在的农村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交公粮和农业税外,农民指望低的可怜的农产品价格而得到的收入少的可怜。小时候能吃一顿大米饭都是在招待客人的时候,穿的衣服也大部分是哥哥姐姐的。至于乡村的教育,当时我们一起上初中的一乡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而到初三时候只有不到五十人,上高中的削减一半以上。那个年代也经常有买卖妇女的现象,我们村我知道的就有三四个从外面买来的媳妇,过段时间就跑掉。至于我的父母,在京郊的没有窗户的十平左右的小黑屋住着,干着最卑微的工作,受着别人的白眼。

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这就是现实。而让我到现在仍然难以释怀的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为人善良、诚信,而我接触到的现实确实贫穷就是一种原罪。因为你的贫穷,你不得不对别人卑躬屈膝,你不得不忍受城里的大人物对你的白眼和歧视。然后有很多所谓的知识份子会以很高的姿态说你贫穷为什么不去奋斗,为什么不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是,是该这样,但是我回头看看我辛苦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看看我在外面打工受歧视受白眼的农民工的父母,难道他们不奋斗吗?难道他们不辛苦吗?

现在的日子是好过了,爷爷生重病也可以来北京看了,而不是像我小时候,不少年长的人,稍微病重一点,就可能在家等死。爷爷听到在邻近病床上的病人是大学教授的时候感慨不已,说自己老农民,能跟大学教授这样给国家做大贡献的人能在一个病房,真的是好社会了。然而我内心却忍不住的一阵悲怆,人与人之间,就是不平等的吧,而支持我生活下去的信念应该是什么,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怎么样又才是好一点的?

扯了很多,其实我最想表达的观点是对于我来说,留守儿童的问题很严重。以我的成长经历来说,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指引,缺少榜样的力量,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单一的相信源,更容易在社会中迷失,性格中不稳定的成分更多。

中国在崛起,中帝国的口号也喧嚣尘上,而我看到的却是日渐荒芜的家园,看到的依然是挣扎着生活的人们。愿国富民强,人人都能过上小康生活的一天,早日实现。

通宝推:阴霾信仰,赵美成,向前向前,方恨少,高中三年,西安笨老虎,newbird,TKwang,苏仙岭,让领导先走,老老狐狸,地的得,脊梁硬,
家园 不明白,商店里空空如也,如何是缺市场?
家园 各地情况不太一样

我看伤痕小说,文革后期,北京上海一些家庭就已经有电视机了,当然,这是九英寸左右的黑白电视机,而且能买的家庭也是条件比较好的那种,谈不上普及。

成都这种一般省会城市,我父亲厂里就有,放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放给大家看。

我生长的川东小城(地区行署所在城市),电视很稀罕。记得有一次放啥大会的实况,是把电视机拉出来放到马路边的解放卡车货厢里。八十年代前期,部分条件好的家庭买了电视,我看女排第一次夺冠、第一届春晚,都是在邻居家里。

我家买电视,应当是83、4年吧,成都牌12寸黑白,好像是3、400块钱,老爹分期付款买的。

你们鲁中地区的农村,80年代前期就开始有电视,这比我们川东强不少。

家园 因为我们本地就有电视机厂

无线电四厂,大概一直挺到90年代末才死透,期间海尔等企业曾经来救过。原来的旧厂址现在已经被开发成了小区了。

我家是农村,但是我们村待的这个城市是重工业城市,比如齐鲁石化,山东铝业。当年省里面曾经想过在我们市生产冰箱,发展家电,但是当年的书记拒绝了。理由就是老百姓吃饭都困难,哪有钱去买冰箱,然后就有了青岛的海尔为代表的家电基地。

我家买的第一台电视机就是本地无线电四厂的,14寸黑白,绝对耐操。小时候拧调台旋钮跟拧水龙头似的,啪啪啪转个不停,一直折腾了将近10多年,图像照样清晰,一直坚持到我上高中。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您这是想当然了
家园 宜粗不宜细其实就是邓的一个公开的阴谋:

就战争来说,战略是粗,战术是细,何时该粗何时该细,那是有规律控制的,不按规律办事,战争必败。

就执政来说,指导思想是粗,行政执法是细,何时该粗何时该细,同样不可混淆,否则必乱。文革的粗,在于高屋建瓴地确立社会主义道路,确立马列毛作为指导思想,这个粗错了吗?到今天为止,除了茅于轼之流接受西方基金者公开叫嚣外,还没人敢明目张胆说以上是错的——就是邓本人即使在86、89直接打击后又强力推行92难寻,仍然不敢正面公开和上面的路线思想对着干,只能遮遮掩掩糊弄蠢人说:如果……就……如果……就……如果……就……让蠢人们以为他还是在坚持那什么的(一笑)。

邓的宜粗不宜细当然是个阴谋:

他的宜粗不宜细是针对文革时期的违法乱纪的,他的粗就是文革时一二三四五哪里哪里有这么个事发生了,比如北师大卞仲耘死了。那么,这个事情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哦,他告诉大家,是文革时期,怎么发生的呢?哦,是领导人发动文革造成的;至于为什么领导人发动文革就会造成卞仲耘这么个北师大一直支持文化革命的党委书记就要死了呢?这个太细了,不必要,只要让老百姓知道,这个事情是文革时候发生的就好了,只要知道这是领导人发动文革后死的就好了。搞那些神马事无巨细干什么?多此一举嘛,吃饱了撑的嘛,没有必要,犹其事无巨细还不如省点力气搞改革向前看发大财呢。

你们说,这么精彩的理论思路有哪个想发财的聪明蛋蛋不愿意实行呢?

就我现在看来,如果没有邓改这种宜粗不宜细的精神,你们都很难干到海外企业中层领导岗位,当然就更不要想更高的岗位了……

通宝推:李根,
家园 还好我这种经历过农村分田到户过后农村实情的人还在

要不然仍凭呢这种想当然的所谓分田就是好的宣传随便说呢。我家乡在华中地区,分田到户之前我们没有吃糠咽菜,副食不够丰富这是实情。分田到户后生产方式反而退步了,更不要提整个农村治理急剧恶化,要不怎么90年代三农问题那么突出。

通宝推:李根,flyingcatgm,向前向前,地的得,空中吴钩,老老狐狸,
家园 绝大多数大企业是借新债还旧利息的载体

绝大多数大企业是借新债还旧利息的载体

不做大容易穿帮

家园 这已经成了迷了

76年10月以后,有关主席和总理,老总的逝世悼念活动的影像资料里,四人帮的形象都被抹去了,现在从能看到的纪录片和照片里只能知道:在北京医院向总理遗体告别时,朱德和蔡畅没有脱帽,看来狭小的告别室真是很冷。在总理的追悼大会上,江青没有戴帽子。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圈养好,还是散养好?

不要说养猪的,就是猪自己也有觉得圈养的好。尤其是搞圈养改散养。不能泛泛地说圈养好还是散养好。

首先,如果不是吃猪肉的讲究自然健康,圈养猪肯定省心省力,养猪的不会去搞散养。

其次,早先,猪就给吃点泔水,饿得慌;养猪的穷加固猪圈,还说为了多产瘦肉,拿棍子穷鼓捣赶着猪运动......。改开后先是泰国正大带来了饲料的理念,后来刘永好也把饲料搞起来了......,这才有现在猪肉敞开供应,买猪肉不要凭票了。

(有人说如果按老法子养,泰国正大也会来刘永好也会有,也会买猪肉不要票了。呵呵,也许,洗洗睡吧,关灯)

家园 谢谢,不过帮四人帮抹掉罪证是个啥道理?

就算没影片,照片都没有一张吗?江青的照片可不少。

有些76年就看电视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亲眼所见。

家园 一直是这样做的呀

一直是这样做的呀,《开国大典》不都改了好几次了吗。76年《人民画报》的毛主席追悼会那期正好赶上一声春雷之后出版,直接就把那几个人给抹掉了,要是有现在的P图技术就会做的漂亮的多啦,最新的例子是军内正在肃清两个大老虎的流毒,能销毁的都销毁。所以截至目前,没有看到过一张江青参加总理遗体告别的照片。

家园 北京人就是极少数

北京人因为首都获得的特权太多了,现在全国人民也不买账呢

拿北京人的感受当作全国人民的感受,不合适

家园 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这水平

以为自己是独立思考,实际连逻辑都谈不上

家园 谁说没有反抗?

前些年大规模群体事件多了去了,要不维稳为啥是政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这两年好些了,不过也仅仅是好些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