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推荐很有价值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纪录片《愚公移山》 -- 路很长
真是非常好奇,尤其是干部待遇比工人低这句。
当时按毛主席的左派理论是工人是真正的一线劳动人民,是直接创造生产力的,所以待遇高是应该的。而干部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并自觉接受劳动人民监督,防止变修走资,因为他们掌握国家机器。
按照他们的回忆,积极造反的是大二大三的学生,我父母这些(快到)毕业班的人,都急着分配工作,想拿工资。他们被留校待分配将近一年,前途未卜,心里不安,那个时候还没有啃老这回事-----后来这段时间的工资补发了。
再后来,到农村接受再教育几个月(他们刚下农村的时候,并不知道要锻炼多长时间),这段时间,干的活和农民一模一样(种田),但是拿得是大学生的工资。
再再后来,分到工厂下车间,干的是和工人一模一样的活(开车床),一模一样的三班倒,但是拿得还是大学生的待遇,比一般工人高(按照当时的标准,可以说高的多)。再再再后来才调到技术科当技术员。
-----所以你母亲的经历和我的印象不一样,工资并不是由岗位决定的,而且普通工人没有大学生的工资高。
当时的技术人员并不象现在说的是臭老九,其实待遇是比较高的,是比工人高的。我说的待遇差距是说基层的工人工资比基层的行政干部高。
当时毛主席和毛派领导人对行政干部的要求非常苛刻,待遇又比较低,还经常在业余时间学习、开会,单位时间的收入比更低,所以谋私利的人在干部队伍中很难立足,只有那些真正有政治报复,对党(毛派的党)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有信心和有事业心的人才能坚持下来,成为又红又专的革命干部,并向上选拔。
后来改开了,全颠倒过来了,干部们想不变质都难。
上班的八个小时,剧烈的消耗使得休息的时间也没了充足的精力。
办公室工作环境友好,实际上并不耽误下班后的精力。
我们可以说,体面不体面,是一个问题,但即使这个问题也是基于事实,人们的理智抉择。
富士康为什么为员工就近提供住宿,一是为了便于管理,二是节省工人的时间,便于恢复精力。
城乡差别?
乡下人就是贱民?中国啥时候搞了种姓制度?生在上海就了不起?就成为高等中国人?按你的标准,那时候95%以上的中国人是贱民,是在流放,是在劳改;少数人在北京,在上海住的是你们这样高等,高贵的中国人。比你们更高等,更高贵的转进台湾后住在了台北。
中国革命就是从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出来的,上海人有啥贡献?没有革命,上海人就是个洋奴的命,就是外国人吸中国血的桥梁,有啥了不起?
对农民,农村,对穷人没有感情,不是你们的错,不过要跑出来鄙视乡下人,觉得你们这些贱命也配和我们比,只能说革命的确很不够彻底,文化革命彻底失败了。
我妹夫的一个小小的不到20人的私营贸易公司,一样有本科生求职,这样的所谓大学生跟以前的知识分子是两码事。
经过40年的努力,小老百姓的上升通道又被堵死了一条。
谈什么知识分子和工人的差距?都是统治阶级的奴才。
政协比人大还不如,政治花瓶而已,一帮名人、富豪、黑神会不是一样趋之若鹜?
有平台和没有平台的差别,有代表和没有代表的差别,是质的差别。
工人的政治地位如果是国家的主人,不能被领导干部随意处置,自然敢说话,敢说话才有说话的权利,基层工人以前的发言权是由他们的政治地位决定的。
工人的政治地位如果是奴才、干电池,可以被统治阶层随意处置,自然不敢说话。现在的工人没有发言权是由工人阶级现在的政治地位决定的。
搁在以前,司局级领导如果胆敢修个领导专用的澡堂,会被群众喷死。现在,还有敢喷领导的群众吗?
效益不错的工厂,小青工安心工作的我一个没见过。大下岗对工人的社会地位影响很大,虽说是京郊央企系统内的工厂,有保障,但是谁知道哪天不会象东北的老国企那样,被一刀砍了。
就这么二十年下来,愿意出苦力的往往是没有办法的。
文革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提拔得呼呼地-----看看胡温那届中央领导们的履历,从技术员几年间火箭上升很正常。
有了钱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大爷,有了钱谁都可以开公司、开工厂,雇佣别人。对此,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经济地位没啥区别。
至于政治地位,如果不是党员,知识分子和工人也没啥区别,政治权利都是摆设。
按80年代的界定,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是掌握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