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借着《芳华》说点想法 -- 绝对不是白领
冯老炮的《芳华》看了,其实片子拍得不错,只是遗憾我这一代人对这段历史没有什么代入感。本人才疏学浅,对电影的欣赏仅限于剧情场面与人物命运,至于艺术价值什么的就不献丑了。
其实相比片中各种情怀和美好肉体,里面刘锋的遭遇其实更能触动包括我在内的普通观众,刘锋是好人,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但是最终落到了那个结局,而那些出卖过他,背叛过他的人有的出了国嫁了老外,有的借助父母的权力成了改开后第一批弄潮儿,日子比他好太多太多。。。。老一辈人也常有类似的感叹“好人不常在,坏人活千年”。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终极的问题: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做好人,要不要做恶?
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在困扰我,我也作过很多的思考,但是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满意的答案。曾经有位长辈,这位长辈没什么文化,迷信得很(是我见过的最迷信的人,没有之一),相信因果报应,他给我的答案是:恶人的福是子孙福,他们把他的子孙福享了,他们的子孙就没福享了。这个答案相当阿Q,有点因果报应的意思,但是可以讲到现在为止,相比其它,这是最令我信服的一个答案了。
恶人的福是子孙福,他们把他们的子孙福享了,他们的子孙就没福享了。这个答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很有历史哲学的意义。一个流氓年富力强时可以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恣意妄为,但是人总有老的时候,等流氓老了弱了糊涂了,面对着同样年富力强杀人越货恣意妄为的,正在磨刀霍霍盯着他的儿子家人们的新流氓们,老流氓们此时却说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恣意妄为是错的,是要遭报应的,大家应该和平相处,有事坐下来好好说,有争议可以慢慢谈,大家认为新流氓们会听吗?
但是,这个想法还是略显虚无,毕竟没人能够保证老流氓们真在乎自己的子孙后代。如果这些老流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那么这种简单的“子孙福”观念对他们依然毫无约束力。哪怕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后代带来无尽的灾难和麻烦,他们还是会作恶。
后来我想明白了一点:老一辈的这种“子孙福”观念,其实也是一种正义观,就是相信正义存在,但是认为正义经常会迟到。而我们通常信奉的那种正义观是认为作恶者应当遭到报应,这是一种朴素的正义观,但是这种正义观太脆弱,当我们发现作恶者没有遭到报应时就会舍弃这种正义观。而“子孙福”的这种正义观显然更有力量,然而面对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坏人依然没有约束力。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来交流。
刘峰在前面做好人,虽然吃了苦,吃了亏,但内心还是充满的,自以为乐的。但后面他明显是苟延残喘了,这个时候他不但没了乐观、希望和勇气,就连自杀--他在越战中的行为--的勇气都没有了。子孙福吗?他连结婚都不敢了。
昨天几个人在评价????老炮儿〉和〈芳华〉,认为"老炮儿"最后的冲锋并倒在冰面上,毕竟还是激起了兄弟们的斗志,赢得了对手的钦佩,仍然是一个光明的结局。他的儿子,还会以他为然,向他学习。而刘峰已经成了行尸走肉,如果他有儿子,恐怕要诅咒他。
所以我们中的一个人一个劲摇头:这部片子不对,好人没有好报,不管现实是怎样的,这样拍片子就是不对!
美国也这样,反思你马匹
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动,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实际上在潜意识里,都是有具体的目的的,我们努力学习,是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努力工作,是想获得升职加薪,如此种种,可以举出很多,如果我们的努力得不到回报,我们就不会继续努力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努力很优秀,但是却能被一两件小事打倒。
刘锋从出身上看,应该不是太好,而文工团高干子弟多,刘锋想融入团体,就只能做出更大的牺牲,很明显,他的这种牺牲是伴随着他对团体的某种期待的,但是组织和他帮助过的人为了一件小事就背叛了他,使他的这种期待一下子就落空了,于是他的三观破灭了。从本质上讲,刘锋是有私心的,他希望被这些出身好的高干子弟接纳,希望融入这个圈子,也许他的确有向上爬的意思,但我无意谴责他,只是替他不值。刘锋是偶像,其它人是凡人,凡人对偶像从来都是索取,从不给回报,我们去庙里许愿,捐钱,钱真到了佛祖口袋里了?!刘锋成为偶像,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有些想法,但是都选错了路,因为偶像从来都是用来献祭的,而把偶像烧掉的柴火还有火柴,都是凡人捐的。
什么时代,什么地区,运气不好的好人还不都这样,情怀是卖不动的,尤其后三十年之后这种人更是多了去了,大家也都出去开了眼界,甚至移民,工作,留学,什么世态炎凉没见过?还想甩锅意识形态?
那个年代的部队,就不是那样的。那时人学雷锋是真心学的,帮助别人也是真心的,没现在的人这么多私心杂念。作者已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冯导在此基础上又来了一遍小人之心。
找天然美女有啥用,只有脸蛋好看,腿长,心灵都不美。
但未必是往上爬。那个年代,高干出身不一定比得上贫下中农光荣。电影里刘峰自已也说,他放弃上大学、提干也是有私心的,那就是丁丁。刘峰的格局并不大,这也就是贫下中农与官二代的区别。实际上,官二代们也不是都嚣张,吹号的那个谁一直就很低调。说刘峰想往上爬,不一定准确。他为人打沙发,就不是出于受托、或是施恩、或是交换。反过来,女兵的骄纵,也不是完全出自家庭背景。刘峰并没有把自已的表现转化为实际的利益,这在他潦倒的后半生是不能,而在年轻时则是不愿。
一定程度上,年轻人都会有无私奉献的一个阶段,出自天性或是虚荣。年龄和社会教会了他们世俗和自私。但是不能依此抹杀他们的青春无邪。
丑化和嘲笑刘峰并不智。真正陷害刘峰的是丁丁,而不是政审人员--并不是为他们开脱。但即使是丁丁,包括他们那些默认这些迫害的文工团战友们,也没有否认刘峰的真诚。他们享受了刘峰的付出,却不打算给予回报。但至少没有认为刘峰是一个伪君子,认为他傻至少不会认为他坏。
嘲笑刘峰虚伪或是谴责城管都是社会对自己的开脱。如果被打的不是越战伤残老兵,不是自已的战友,他们会不会挺身而出?哪一个个人又能改变刘峰的命运?实际上刘峰是一个生存能力和承受能力很强的人,越战立功是可以洗涮他的耻辱的。他的妻子以及他退伍的的际遇才是造成他最后命运的直接原因。当然他的性格和追求才是深层次原因。
媒体大肆鼓噪越战老兵令人生厌,同样渲染出身差异也是错误的。阶级斗争理论不是从某一阶层--比如越战老兵--来分析问题,而是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来看待,是单独看待越战老兵,还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来看待这个问题?是单独从刘峰,还是从成千上万个"雷锋"--我们都曾经敬仰、学习过雷峰,尽管不会真成为雷锋,但是也坚决反对丑化、鄙视雷锋--来看待社会价值变迁?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刘峰和丁丁都是阶级的受害者,只不过一个低,一个高,一个想与高者平等,一个仍想居高临下。
责怪刘峰想往高处爬是错的,他想要的应该是平等。千万不要把刘峰看成于连!
就是前后三十年,主导社会的主要思潮在某一类人身上的反应。
前三十年,是平等,互助,讲公心,后三十年是要自由,开放,自私才是天性。冯小刚对前三十年宣扬的东西很向往,觉得那很崇高,很美好;可是觉得自己根本没法达到,因此相对来说觉得自己猥琐,自私,懦弱。可是自己达不到的水平,别人怎么做得到呢?于是猜测别人是伪装的:高尚的其实是伪君子,英雄就是被洗脑的人,热心人就是傻子。只有自私自利的人,猥琐的人,才是真实的人。
内心向往美好,却又感觉那种美好的强大压迫感;那种煎熬,只有通过污蔑高尚和英雄,通过解构高尚和英雄才能达到平衡。后三十年对他来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脱,但是终究做不到彻底无耻,于是还残留着一点煎熬。
农耕社会转型都是以下层平均主义为理想,高层最终还是搞特权。
刘峰是善良,但仅仅是善良,这份善良还带着诸多对社会现实不公的隐忍和沉默,冯用现代暖男的遭遇去解构那个时代的“雷峰”形象,观众很容易产主代入感,毕竟现在各种影视对暖男的各种塑造已达到文化无意识的效果。但真正的雷峰精神却不是这样的,雷峰日记显示“对待敌人要象秋风扫落叶”,“对待同志象春天般温暖”,阶级意识立场分明,而且雷峰对平时生活中见到的上级对下级态度和方法上的不正确也很敏感,并且会依据毛主席语录提出自己的主见。所以,雷峰如果遭遇刘峰的那些事,他不可能象刘峰那样将外部矛盾内在化,他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标准,不会选择沉默和隐忍。进言之,对雷峰精神运用存在主义去解构,不但是时代的错位,更是对毛泽东思想教育下产生的雷峰精神缺乏理解,当然,也可能故意为之。
这是一篇得花3000以上的文章。
内容深情感人,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