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辽左第一血战 -- 京华烟云AMIP
感觉此前不少观念有误区。
您这完全就是唯上史观。
刘光世的部队分给岳飞,到底是赵构提出的,还是岳飞自己要的?赵构转过头就反悔,这难道是正常的皇帝应该做的事?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君无戏言听过没有?
赵构既然出尔反尔,岳飞自然有他的猜测——倘不考虑赵构的想法,倒是情商太低了。岳飞上了庐山,是交出兵权以解赵构之疑,更重要的是尽孝,岳母在前一年去世,葬在庐山,岳飞当时就“连表乞终丧”,赵构则“不许,累诏趣起”。这难道也是赵构“累次下令都不管用”?不是“正常的君臣该有的关系”?这种事在史书里随处可见,在当时应该叫居丧尽孝的美德吧。
顺便一提,该在字缝里看出点东西的时候,您反而看不出来了。史书记载:
这个说法,乍一看很像是说好不容易才说动岳飞下庐山,其实不然。很明显,岳飞根本没有威胁朝廷的意思,心灰意冷是有的,想借机为母尽孝也是有的。算一算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到临安(今杭州)的距离,仅仅六天岳飞就“趋朝待罪”,基本上幕僚就没和岳飞费什么口舌。
==
再说自污问题。这又是一个该从字缝里看出点东西而您没看出来的地方:
这够不够黑色幽默?萧何自污刚刚取得点效果,转脸就被刘邦办了。这一点可以为热衷于办公室政治者戒:上司要办你,总是可以找到理由办你,要想不被办,只能靠自己的实力(刘邦释放萧何,是因为卫尉说情。卫尉是负责刘邦宿卫的人,其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
而且岳飞也没有自污的必要。萧何自污,是因为他长期镇守关中,在关中民望太高,惹了刘邦猜忌。虽然刘邦这种雄猜之主不会因为这种小把戏就放过他,但客观上自污确实降低了他对皇权的威胁。而宋朝制度上与汉朝不同,文武分野非常明显明显,武将基本不能插手民政。并且当时各镇来说,岳飞是最没可能割据的一个,因为岳飞北伐是最积极最频繁的——想割据应该优先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宋朝制度上决定了军队无法私人化,吃谁的粮扛谁的枪,将领没有财权,如何把军队私人化?如果岳飞想当军阀,他必须解决给养问题,然而岳家军最以军纪严明著称,连劫掠都不干。如果岳飞干过私征、截留赋税之类的事,秦桧最后就弄出个“莫须有”的罪名?
我再加一条不客气的,读史不考虑风俗制度,和读小说也没有什么区别。
看看欧洲,俄德法意西,相互牵制,一事无成。
而整合中国,不仅仅是农耕的中原地区,最需要整合是游牧文化。中原人曾经在汉唐时期作到过,到了宋、明以后,已经不能办到。这才让元、清得到了机会。
宋没有藩镇,说张、刘、岳、吴、韩是军阀夸张了点,但军队对皇帝的威胁却是实打实的。赵构可是被兵变搞阳萎了,而且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平定苗傅的韩世忠后来也遭到猜忌。参与陷害岳飞的张俊一样被富贵释了兵权。反而是远地的吴琦真成了个军阀。这说明,赵构更害怕身边的亲信军队。
翻阅历史,字里行间都是沉重,然而庙堂之上,众正盈朝,满朝都是正人君子,这国家不亡,天理难容。
戈尔巴乔夫这种,无非是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国的波旁王朝复辟,哪怕烂泥扶不上墙的北洋政府,还有张巡来闹一回复辟。
都有的,免不了。
传承机制好,嘿嘿,美国的 “深海” 小布什,奥观海,川建国,连续三届总统通共,好像也不怎么样嘛。不到二十年,你看折腾成什么样了?
人家三胖子,不过一介 80 后青年,美国人跟他说,“汝朝夕以和请,却又作核弹图我阿美利加,必弃核,始可和。”
三胖子会听么?
赵构完全是萨达姆的水平嘛。
再后来看到岳飞亲娘去世,就糊涂了,倒是是生母,还是岳母啊?
刺字的应该是岳母,亲妈真下不了手。
都是依托城池进行的,南宋没有足够的马匹来源,越往北消耗越大,就指望靠这些人一路杀到燕京都难,还打到黄龙府呢。何况岳飞还要分兵支援各地的义军,兵力会更加不足,还在撤退前他就已经多次要求友军配合进军了,甚至向刘琦求救,可见他的形势并没有那么乐观。
《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说:“自闰六月至七月,世忠取海州,俊取毫州、宿州,飞取蔡州、陈州,京东、西响应。岳飞军屯颍昌,别军屯郾城,兵断不得合。遣骁将杨再兴击贼,不利,再兴战殁。飞以急告锜,或言:“当言于朝,而后发兵。”锜曰:“皆王事也,待报则无及矣。”遂往助之,即遣别将雷仲、柳倪直趋太康县。诸将曰:“贼在沙河,而诣太康,非路也。”锜曰:“第如言,我军至太康,彼必退矣。”其夜,军至太康,虏果解去。”
相反金兵虽然有损失,但是随着部分城市的放弃兵力反而会得以集中还可以得到北方部队的支援,继续相持下去胜负是很难说的。就在他撤军后不久金兵就对两淮发动了新的攻势,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正月,可见金朝的主要兵力并没有发生显著枯竭。荆襄在金宋作战中始终是辅助方向,两淮才是作战的主战场,以南宋当时的国力要同时守住两淮和开封洛阳一线是不现实的,那样的战线实在太长了。
曹操的骑兵不习水战,但东吴的陆军离水军太远同样攻击力下降,岳飞的部队可能是野战能力宋军第一,但其它盟友部队可不行,远离长江淮河太远他们打了败仗要顺利撤回来都难。即使从这些将领的角度考虑,宋高宗也不会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要他们向北进攻太远。岳飞继续北进必定会出现孤军深入的问题。张俊在攻下亳州后不久就撤回淮西的寿春。刘琦在顺昌大捷后也留在顺昌并没有趁势北进,杨再兴战死后岳飞求援才紧急驰援。岳飞北进的极限最多就是收复开封,在南宋没有更充分准备之前再北进南宋的后勤是跟不上的,就算老百姓能够主动送粮食,但是各种军需武器是必须要后方送过来的。更何况燕赵之地已经在少数民族下统治很久了,北宋北伐的时候都没有出现箪食壶浆的情况,何况是岳飞的北伐。
唐代宗要派李光弼接管朔方底下同样有意见,但郭子仪是在说服部下的情况下以后才走的,这和岳飞没有君命就撂挑子一样的跑路是两回事,高宗连发数道手令都没用,李若虚和王贵上庐山苦劝才下山,这期间几万军队人心惶惶要是发生兵变谁来负责?守孝庐墓就急到非要交接还没正式完成就走,那些事情岳飞的夫人子女做不了?另外,别忘了岳飞能够以三十来岁开府建节完全是高宗的破格提拔,高宗能扶立他现在不给东西就要闹,他那些军队不是高宗提拔会有么?最后一点,两淮是南宋东边的重要屏障,把两淮的兵力全部分给荆襄防线,那两淮的防御空洞谁来负责?张浚赵构固然有私心,但是两淮的防御任务是远在荆襄的岳飞能够超时空承担的么?岳飞在这个问题上明显有本位主义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