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辽左第一血战 -- 京华烟云AMIP
对自己的英雄人物忘恩负义,果然是一切伟大民族的特征。
如果金将主力放在两淮,说明金人没能得到汉人的认同
《历代名臣奏议》卷90吕颐浩奏:“虏人遇中国之兵,往往以铁骑张两翼前来围掩”,直至南宋宁宗时,叶适在《水心别集》中仍称“拐子马,虏之长技”。郾城会战刚开始时,金国女真骑兵即以两翼拐子马“更进迭却”,作迂回侧击,[B]岳飞随即“遣发背嵬、游奕马军”出击。岳家军骑兵(背嵬、游奕马军)同金国主力骑兵(即“拐子马”)周旋,故“鏖战数十合,方决胜负”。岳飞郾城捷奏说双方“鏖战数十合”,就是指女真骑兵进行数十次“更进迭却”的战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BE%E5%9F%8E%E5%A4%A7%E6%8D%B7/5074076?fromtitle=%E9%83%BE%E5%9F%8E%E4%B9%8B%E6%88%98&fromid=449044
当时辽东汉地人员很多人是些汉化女真人或汉化蒙古人。这可能也是旗匪能在汉人城池里找到内奸的原因。
靠遗留的马的话,那马得是长寿冠军了吧
第一点,从回复看得出您看的书不少,但“岳飞撂挑子一样的跑路”、“几万军队人心惶惶”就有点有意无意地历史发明了。史书写得很明白:
这不是安排?哪有记载说岳家军人心惶惶?
第二点,鉴于您公然宣扬“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这种观点,我只能说我们世界观存在根本差异,我无意改变您的世界观。但我要向河友申明一点: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在统治阶级还是在被统治阶级,这种观点从来都不是主流意识形态。这种价值观,仅见于少数猥琐文人的作品里。
第三点,我认为您的解读也够别开生面,按赵构的既定想法,只是命王德、郦琼听岳飞节制,淮西本来就紧接岳飞防区,这种安排其实就是防区的扩大,这是司空见惯之事。淮西防御谁负责?自然还是刘光世旧部负责,这个调动里又没提到移防。岳飞能否遥制淮西军事部署?我看以岳飞之帅才,问题不大,倒是断言有问题显得轻率。要从岳飞的军事能力上做文章就没个头了:襄阳的防御是远在鄂州的岳飞能够超时空承担的吗?鄂州北门的防御是远在鄂州帅府的岳飞能够超时空承担的吗?
==
我就说一点,我开始就说了您这是按头制帽,根本不是在论证岳飞为什么死,而是在鼓吹岳飞该死。
岳飞的正面形象,并不是因为他抗金带来的政治正确性——抗金是正确,但因抗金就一好百好则是政治正确——而是因为岳飞其人的确做得很好。当然,没有人是完美的,总是可以寻到一些瑕疵的,指出这些瑕疵也是可以的。但把瑕疵说成“取死之道”,有瑕疵就该死,那不该死的人恐怕不存在了。
我本人并不太赞同以今度古,历史在现今可以也应该有新的解读,但我从来不认为以现在的价值观去评判古人有助于解读历史。比如您这里站在赵构立场上说话,我多少能够理解。赵构是皇帝,挑战皇帝的权威,就是挑战秩序。客观上来说,未能带来新秩序的对旧秩序的挑战,对社会发展起到的基本不会是正面作用,因此皇帝确实有一定天然正当性。但皇帝本人也要遵守规则,我认为最基本的规则就是权责对应,皇帝作为秩序代表,有义务维持社会秩序,更不能主动地去破坏秩序。用句老话来说,就是社稷为重君为轻。
所以我对您以及等明天河友提出的岳飞令赵构不满这一观点都没回应,赵构很可能确实不满了,但赵构作为皇帝,有调适自己猜忌大将这一心理的义务(猜忌是自然的,但为了统治调适也是必须的),而不能怪罪到岳飞身上(其实岳飞已经很照顾赵构的情绪了)。
概括一下您这里对岳飞的批评,大概是这样:岳飞应该做到赵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并充分考虑到赵构的情绪——考虑到这一点很可能还得加上摇尾献媚,“自污”嘛。倘岳飞有自己的想法、带了自己的情绪,那就“有取死之道”了。
别说是国家大臣了,包养的二奶也未必需要做到这样吧?
我借题发挥一下,“办公室政治”这个词不仅侮辱了政治,也侮辱了办公室。哪个正经干事业的办公室会采用这种下级对上级人身依附式的秩序?然而这种自古以来不登大雅之堂的狗屁观点,现在居然大行其道,赞同者众多,让人不得不感慨世风日下。改开朝的意识形态,在这个角度上连大清朝都不如。
北宋不产马,但通过贸易能吸引马匹来交易,从而在运输、负重等经济方面,为骑兵发展提供保证。
记住,2宋都是不产马的,或者说不能大规模的产良马,他们主要是通过贸易。所以挣钱,对2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