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沪港对比,老邓管治下生活水平的相对倒退 -- 陈王奋起

共:💬566 🌺3649 🌵1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队院里的北京牌14寸黑白电视”???

您这是哪一年?在哪里??

也许是当年天天上报纸的公社,比如四季青?甚至大寨??

我父母工作在正经四机部属军工三线厂,1978年部里内部指标给了两台黑白电视,是我父亲专程坐软卧(特批,因为电视机金贵)从同系统的四川长虹提回来的。

苏联老片《桃李满天下》,这个肯定是77年以后。

家园 两家9口人45平米的房子住了三十多年

一家一个卧室,大的15平米,小的12平米,厨房6平米,厕所3平米,储藏室3平米,过道6平米(很愚蠢的设计)。

俺家5口人挤那个12平米的卧室,一半面积是床,再除掉桌子和橱柜,可以自由活动空间大约有4平米吧,来了客人当然坐不下。

通宝推:让领导先走,
家园 我那里也有,还有爆米花的

我那里也有,还有爆米花的。。过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

还有弹棉花的,有时候会有木匠来,全手工的,原木都是用大锯子拉,谁家要添大点的家具那是大事情。。

结婚那会在医院里的都很简单。。新郎新娘就是戴个花穿套新衣服,请同事吃糖啥的,当众鞠躬就完事了,没啥彩礼这种,我们小孩一群群的去闹讨糖吃。。记得有次人家没给糖还是怎么的,把人家大门上贴的喜字给点着了。。把那对新人气的在门口大骂

回想起来,好吃好穿的那会是没有,不过确实一帮院里孩子玩得挺无忧无虑的。。

大人们要烦心些,我爸妈都有自己父母的家要养,开始压力都很大。不过到我上学时候,爸妈的兄弟姐妹都参加工作了,生活压力已经缓和多了,没啥零用钱,但生活没啥太大问题。。当然在当时条件下,我家爸妈都有工作,双职工,家庭条件相对算是好的了。。

家庭条件感觉明显提高的年份是83-85年,添置家电比较多,第一个电器是电驱动的吹风机(烧火的),然后陆续很快就是洗衣机,电视机(黑白--彩色),后来就是煤气灶和录像机,再就是冰箱。。。这个阶段感觉变化最快。。吃的用的都是。。

而这个阶段,就是邓上位后的黄金期那段。

家园 质疑毫无道理,发表之前可以搜搜相关资料。个人经历会骗人的

我国的第一台电视机由天津无线电厂研制成功,并于一九五八年三月十七日试播,被命名为“北京”牌。

苏联老片《桃李满天下》,《乡村女教师》是,由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47年出品,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7月译制

家园 这正好说明了,毛犯了 “左” 的错误,把人民惯坏了

八十年代抢提留,扒房牵牛,才是中国社会的 “传统”,捕蛇者说的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血汗工厂、黑煤窑、城市贫民窟这些,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常态,毛试图让人民避过这些,搞得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属于极左路线的错误。

何谓 “左”,也就是条件不成熟,偏要搞超前。所以邓来 “补课”,就是要人民把黄赌毒、拐卖人口、血汗工厂这些课都补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这门课不补不行,否则七十年代大家还说,毛主席是不是老糊涂了,什么 “四个存在”,资本主义复辟,帝国主义武装侵略和颠覆,干部队伍腐化堕落,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怎么可能啊,不可想象。

家园 电视的确是一九五八年就研制成功了,产量呢?
家园 回复

回复一下,如果记忆没出错,73年吧,虽然那个年代电视是个金贵的东西,但也不是你说的这么紧俏,倒是80年代有这么一阵子很多人倒卖彩电视票发过小财。

说个真实的小事,我父亲有个朋友,是印尼华侨,六几年回来的,他有十一个孩子,他回来前就送了六七个孩子回国上大学,等他和他夫人回来时就住在他二儿子家里,他二儿子是某大学助教,儿媳是大学化学系实验员,他家也不算什么高干或高知,只是比普通人好些,家里就买了一台北京牌电视机,那时频道很少,我估摸着也就两个台,调谐频道的按钮在电视机的右侧上方,每次调谐都是咔咔咔的响声,这个情景历历在目,似乎就在眼前,除了新闻就是电影,三进山城什么的,还有就是朝鲜艺术团来华访问演出的节目、匈牙利来华演出的节目,只记得这些了。

按您的说法,企事业单位都这么难买到,那个人就更难享受这电视了?您是哪里的我想先问问您,你说的东西是这个吗?(也许是当年天天上报纸的公社,比如四季青?甚至大寨?),我只知道我经历的东西,对您的存疑只能表示遗憾了。

还有您说的桃李满天下是77年的我同意,但您细看我写的东西了吗,我是用这个影片来赞扬我曾经上过课的乡村小学教师。

呵呵,还得谢谢您的回复,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家园 产量?我也不知道,自己查查呗。

不过一年哪怕只产1000台,也不能说人家大队就买不到不是?

家园 哟,你玩起捏造他人发言的把戏来了.

还“你自己说改开后生活水平不如文革。。。你自己说的话估计转头就忘光了”

呵呵,我在本贴里说的是“邓小平改革时代寿命增长水平远不如毛泽东时代”, “改开后生活水平不如文革”是谁说的?你可真会编造歪曲他人发言啊。

还“中国增长了4.44岁,美国才增长2.98。极其缓慢比美国都快一截”,呵呵,拿中国六十几岁增长到七十来岁的“4.44”和美国73岁多增长到76岁多的2.98作比较叫“快一截”?你又显示出你那低级的思维能力了。

而且你那“增长了4.44岁”也并不精确,最精确的是二十年里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从81年的67.77到2000年的71.40,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只有3.63岁,论质量才较美国那73岁多增长到76岁多的2.98岁差一截。尤其是农民,近20年增长不到2.5岁,慢得如乌龟爬,专门抽洗地狗的破脸。知道数据出处在哪里吗?全是中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直接看这篇论文,看看第三页和第四页里的各种表,就省得你这种无知之辈现google.:http://www.docin.com/p-1567863246.html

家园 民国时期,自行车的进口名牌近百大洋,

普通杂牌也要四五十元。一辆普通自行车也就是普通人三四个月的工资吧。而那时的中国可没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更没有街头浩浩荡荡自行车如海的影像。

看到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前期中国大城市街头的自行车海,你说解放前的中国平民会不会为之咋舌,感觉到无比幸福呢?

家园 70年代我也在农村生活过

农村穷成什么鸟样我很清楚

通宝推:让领导先走,
家园 那篇文章是82年到00年,你直接偷换成80年

就是为了硬凑够二十年?自己改了年份说人家不准?真是芳草天啊,呵呵

如果是82年到00年,美国人预期寿命是74.36增加到76.64,增长了2.28岁,比中国农民增长速度慢了整整十分之一。

同一编论文,00到09那一段,农村预期寿命增长了2.7岁,比城镇居民增长快了一大截,为什么就不提了?00年之后就不算改开了?

你前面不是说改开之后收入连57年都不如?要不要贴出来给您长点记性?

家园 谢大哥的好文分享。

也勾起我对儿时的一些遐想。

小您几岁。但对那个时代的许多记忆都和老兄有重叠之处。

特别是送亲戚大米这节,我也曾在河里有过记载。

听父亲讲那时经常是我姑父从乡下担大米红薯这些给三个弟弟外,有时还接他们小孩去乡下生活几个月
敬畏生命:恶心,伤痕文化的另一版本

非常感慨那个年代,您我虽相处祖国的南北两端,可大家在彼此的儿时记忆里,却总能找到些熟悉的玩耍场景。

(冰掍的价格上和大哥有些出入,我记得那时白糖冰棍三分、绿豆五分,奶油的一角。另外还有一种麦芽糖,是不用钱买,而是用家里的牙膏皮、废铜烂铁这些去换。哈哈,小时很贪吃,这方面记得是很清楚。)

家园 74,75年我住那个军区大院有电视了

我记得和别的小孩一起去看电视,就是“闪闪的红星”,还有“向阳院”

家园 您那是军区大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