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番外> -- 本嘉明
恭喜本大,孩子长大了
我觉得不论是国内国外,都要拥抱命运的每一次安排,并积极地应对。
其实大陆现在变化也很大,包括对婚姻的看法,甚至有人提出因为经济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婚姻可能会在可见将来从大部分年轻人生活中消失,这观点未必正确,我还是喜欢用快乐的心态来面对这剧烈搅动的一切,因为确实要来的,挡是挡不住的
人类有很多种感情,其实这些感情是可以分档次的,形象点说,可以分为“君臣佐使”。
“爱情(男女之爱)”不应该成为“君”,一旦为君,必有后患。
在这点上,其实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源头(经过孔子融汇集结,构成儒家)不约而同,都持类似的观点,以此作为一个君子(贤人)的基本素养。
西方文化史中,具有大量的浪漫主义因子,其奔放浓烈的感情,远远多于中国历史上的记载。但我总是隐隐觉得,这些戏剧/思潮的释放,仍然是受到“精神上的王者”控制,顺势而为,用来驾驭社会的。
西方列国,在文艺复兴后建立如此的霸业,盘剥了全世界,不是因为那几个罗密欧,而是极为冷酷理智的殖民行动派奋斗的结果。莎士比亚的爱情戏剧写得再荡气回肠,不能以笔为刀,夺来印加的黄金。
回到每个人的切身经历来说,对感情的节制,确实有可能避免“爱的故事”演变为“哀的故事”。
西方一直很赞美“理性”,而东方哲学里则偷换成对“圣人”的崇拜和仿效。从这个角度说,西方人更务实,反而东方人更加泛宗教化,在感情问题上东方人也更加软弱一点。比如说我,在国内的时候一直是好好先生,要我SAY NO,尤其对女生,非常难开口。到国外后,这个无法对任何人SAY NO的毛病,慢慢才克服的。
不让爱情故事难看,如果你抱有一点“苦行”的心理,或许是可以做到的,至少不容易“见异思迁”。至于另一半出问题,那就不是你的责任了。
像徐志摩那种人,我是极其鄙视的,旧文人大抵如此。我不是在道德上鄙视他,而是在意志力上鄙视他。
我觉得西方文化处理得比较好,把这种渴望引导到比较适合的方向,比如忠诚于(一夫一妻制)婚姻,因为婚约是在宗教层面立的约,不是你们两个想解脱就能解脱的。
而华夏文化里,上层把效忠用于“君君臣臣”,民间把效忠用于江湖义气,总算到今天,慢慢进步了。
所以我支持对婚姻的尊重。一个年轻人,以捍卫婚姻为荣,才能具备一点点初始的骑士精神。骑士精神不是一种做作的优雅,而是自尊和按规则斗争,哪怕这斗争涉及生死。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
《中国政治制度史》和《历史研究》两本书的对比: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思维能力的群聚型特种,马理论叫社会性。
这首先就面临一个定位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与他者(同类与异类)的关系是什么——敌人or朋友?我与他者靠什么建立联系交往的基础——信任,或者叫凝聚力?
人类社会一开始都是从血缘宗法、多神宗教、图腾上找答案,所以, 早期人类都带有血缘、宗法、多神崇拜的特征。
后来的分野在自然与人类环境的不同。
中国社会因为地理特点的关系,一直比较稳定而温和,没有剧烈变化,所以,中国社会的演变一直是稳定而持续的,血缘宗法的特征就被后来的社会完全继承并发扬光大。
广义西方文明发源于环地中海的希腊、叙利亚等地方,一个是自然环境经常强迫这些人群到处迁徙,大海的风情成为致命挑战,所以,无法形成以血缘宗法为纽带的效忠基础。一个是这些地方的部族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攻伐,攻城灭国是家常便饭。
我与他者的信任就只好依赖于自己以及契约来解决。但自己的力量渺小,契约的约束经常被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终极的解决答案就只能是寄托于万能的、唯一的神。最后形成的就是以唯一真神为主宰,人生而平等的精神,以及延伸出来的契约精神。
不过,现代工商业经济更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和契约精神,血缘宗法反而为成阻碍。
文化兼容碰撞。基因和相貌以后一代比一代强!恭喜本兄!我儿子以后也找个洋媳妇!
我在我们这里也还是看到很多长辈接送小孩上下学的。无非是华裔长辈更主动些,而且往往认为是自己应该的。欧裔长辈么,更多的是我帮你的忙而已。天下父母心,多少还是有一些共同点。
我觉得多难看几次都无所谓,最关键是有好看结局的可能性,只要一次好看,就值得了。
少量华人两三代后,淹没在多数人的文化中,这样的文化消失,是很自然的现象,谁也挡不住。不光是华人,其他人也一样。从这个角度看,更多的华人出国并形成聚居区,是保持华人文化的唯一方法。
改开后出去的高级人才居多,经济条件不错,但这些人一是不如老一辈那么团结,二是在文化上的坚持上比老一辈要软弱。这种结构对保持华人的文化也是不利的。
这是个存粹付出,没有收益的事情,跟交税一样。如果税务局说,你今年不用交了,我当然是额手称庆,难道还坚持不行,我有纳税人的光荣,非交不可?
当然,我是守法公民,税单下来,肯定按时交,自己的孩子尽力带,如果小辈要帮忙,那也尽力。但是不可能主动要求啊。就像陪伴老人,那是尽孝道,本身是苦差事,没有任何吸引力啊。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简单说几句。
第一, 在多伦多,抚养一个小小孩,大致要1500加元/月,因为各种服务都贵。如果有两三个孩子的话,负担是相当重的,因为孩子们年龄有差距,小的有小的开销,大的有大的花费。同时,加拿大的个人税收重,家庭收入越高缴税越多,所以假如有3个孩子,基本上妈妈就不工作了,省税省开支。但这个代价是很大的,首先,少一份收入,奶爸的危机感极强,生怕被辞退,在职场唯唯诺诺;其次,妻子脱离脑力劳动,与社会脱节,整个家庭会有裂缝。具体到我家的情况,我们夫妻认为这俩口子任谁脱离职场都是很可惜的,而且休一个一年半以上的假期都会影响他们对先进技术潮流的把握。我们爱他们,就希望他们去拼搏,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枉此生。
第二, 我们两公婆不是那种脱离社会,英语都开不了口的人。丢大侠还特别厉害,最近几年觉得没什么证书可考了,无聊。带娃是个相当专业的事情,该上幼儿园就必须去幼儿园,我们也有自知之明,不过总还能搭上手,这对我们是有趣/带挑战性的工作。大家不要忘了我擅长临时编童话故事,不过要编成英语故事秒掉郑渊洁,还得提升好几个段位。
第三, 我俩都蛮能煮菜的。尤其丢大侠,手快,刷刷就是一桌;我争不过,就扬长避短,重点进攻,开发少数几个私房菜,不但在儿子那里保持仅次于丢大侠的江湖地位,而且促进丢大侠的厨艺进步。顺便说一句,我们家一窝吃货,整个多伦多大概已经没有中餐馆能吸引到我们,简单吃省得自己做那么很多餐馆还OK,正经上一桌菜没有一家行的。
结论,我们打算拿这个,当成下一个玩儿的东西,当然也是正事好吧。
看到女朋友,就想到带孙子。。。
您儿子才大二阿,您不该考虑考虑他将来会有多少女朋友?
所以嘛,两大列强已经雌伏,韬光养晦绝不出头,静观待变。
这里只是大家多一笑谈,此事可以收尾了。
我们现在最注意的,是制度化地健身,周末两天,天天锻炼,其他不管。
当然以我对儿子的了解,还是要做好“从一而终”的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