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番外> -- 本嘉明

共:💬99 🌺1109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本大能被一句话激怒,说明还是在意

不在意又怎么会被激怒?

能被激怒都是被戳到了痛处。

世外高人能云淡风轻,只是身边事都不在意罢了。

洋洋洒洒一大篇,仅仅是给自己找理由罢了。解决不了心底最深处的那个疤。

不过对看官来讲,

看完主文,心里就冒出来两个字:炫耀!

接着冒出两个字:恭喜!

相信家里有小子的都会再冒出一句话:看看人家!

家园 人是社会的产物

老本兄在中国长大,你的文化之根在中国,这让你内心安宁,不是无根的浮萍。你现在虽然飘到了加拿大,但你们夫妻都知道,那是你们的选择,和根无关,你们的文化之根仍然存在。

但你们的儿子,他的文化之根恐怕已经是西方文化了,没办法,他在加拿大、受加拿大的教育、与加拿大人做朋友,要想再生一个中国文化的根,基本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凡是孩子小小年纪就去了外国的家庭都有差不多的感受。

移民的代价之一,大约就是父子两代的文化隔阂了,只能尽量接受和适应。

家园 我觉得你大概不是在海外生活的人

好的喜剧,可以让人笑后有泪。

你只是不够理解罢了。

海外生活,别的不说,培养了我们的坚忍。这样一个剧情往前发展,万一不大顺利,会有多少困难,在海外久了的,都清楚,只是大家都不那么说而已。

我们认真地面对,认真地准备,做尽可能多的努力,用豁达的心面对,就像东湖兄,他肯这么说,我很感动也很荣幸,真是当我是个朋友。他想说什么,我懂;我想说什么,他也懂。

只要我们足够坚忍,天塌不下来,西方社会有其优点,只要孩子本性不错,一般不至于被逼上坏路,很多事情还是看我们自己的心态。但关爱之深,难免心乱,所以需要朋友们互相扶持。

家园 你说的是表面

我觉得老本兄实际表达得是对于按照西方文化行事的儿子的不适应和某种痛苦。

我们中国文化里,家庭关系相对是比较紧密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密切;而西方文化是比较强调独立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相对比较疏远,子女成年后基本就与父母没有太多的关系和来往。

在中国父母眼里,特别是中国母亲眼里,自己的一切都是可以为孩子付出的,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们期望孩子长大后对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和感情上的表示;但学习西方文化长大的孩子却可能不大理解这些,他们只是按照西方文化的模式在行动,长大了就走了,也未必认同要对父母的付出有所回报和表示,他们按照西方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父母,却不了解西方文化下的父母是不可能对孩子像中国文化下的父母一样付出的。当然他们也可以说,我也没要求你要这么付出,那都是你们自愿的,和我无关。

文化上的隔阂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和子女各有各的道理,一般而言,只能做父母的自己适应了。

家园 也是也不是

其实眼界放宽了以后,我也享受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地带。

像你说的,移民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文化必然有隔阂。不过好在我们是技术移民,过来讨生活,必须走进社会,所以我们同孩子的隔阂不是那么大。

既然第二代是这里的文化,第三代以后就必然仍是这里的文化,所以没有选择,是我们向他们靠拢。我们主动做,大家更和谐一点热络一点。以我的看法,文化有隔阂不怕,爱不要有隔阂,家庭亲情不要有隔阂;如果说文化上两代人有隔阂,这是这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我们改变不了,但感情上两代人有隔阂,那就是老一辈的责任更大,因为人家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白纸一张,他们不懂,需要你扶一把的时候你又做得不得法,结果闹掰,能全怪孩子怪社会?

这些孩子也都不容易,成长过程中的艰辛,跟谁去说?从这个角度讲,我这里跟东湖兄多说一句不大该说的:其实我们有点欠他们的,我们跑出来,他们也是被动的,被拖出来了。他们现在要撒欢,只要不捅大篓子,就随他们去吧。

家园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你

你为人父了,就理解了。

家园 是,孩子是被动的

父母选择,孩子承受结果。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上的隔阂其实也是来自于父母当初的选择,只能自己主动一些,尽量减少隔阂啦。

家园 应该不会有战争

战争要两方,在加拿大那么个环境,毕业了,儿子跟着女孩一走,一年见都未必见着几面,想战争怕都没机会。

家园 带孩子的态度南北不同

我认识的东北父母为子女带孩子都是责无旁贷的义务,相反在深圳遇到的南方父母都是自己享福第一位的,给不给带是一回事,对带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人生使命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也可能和南方1.孩子生的更多没法均摊2.更重男轻女有关,

家园 恭喜老本终于可以体会成长的烦恼

都知道迟早要这一天,没想到来的这么快罢了

家园 八字才只有一撇,想的太远,父母的通病

过段时间还有另寻新欢的可能

家园 我就是人父,不止一个孩子,每次都抱怨

养育孩子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比交税恶劣多了。

要不是自己的孩子,我就恨不得掐死他了,完全不能理解有人居然领养小孩。

我也擅长编童话故事,烧菜也还可以,但是带孩子需要投入精力啊,而且没有任何收益啊,有这时间我干点什么不好?

看来人跟人确实有极大的不同,也许有的人就是不适合家庭生活。我宁可发配外星球看守观测站,也不要跟一大家子生活。

通宝推:明心灵竹,
家园 哈哈 竟然还有人有同样想法
家园 恐怕老兄误解了东西方文化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差异。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大学学生贷款。前不久纽约大学宣布免除医学生的学费,引起巨大的反响。

在中国,至少前十年,学生贷款绝对不是普遍现象。父母给子女付学费基本是天经地义。

而在美国,学生贷款就是普遍现象了。据说美国本科生贷款比例是百分之九十。具体比例请河里的网友查一下。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消息,2015年美国学生贷款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优等生贷款总额超出1.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万亿),4000万名学生背负贷款,平均每人贷款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万)。如果美国大学生贷款比例这么高的话,我就非常能够理解美国父母和子女的那种所谓独立关系。父母不干预子女的感情婚姻就非常能够理解。

更不用说,在中国的6个钱包的现实,父母把一生积蓄给儿女买房是普遍现象。我想,在美国这绝对不是普遍现象。

如果,读书买房,父母都没出什么力,那么子女的感情和婚姻当然就独立自主了,这个无可厚非。这才是美国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核心。美国经典爱情电影《爱情故事》里面,富二代男主角非要娶平民女子,富豪老爸坚决反对,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拒绝支付男主角读哈佛大学的学费。你不能用着我的钱,还不听我的话。这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是天经地义的吧。

只看现象,不看问题本质,绝对是错误的。独立自由是有巨大代价的。

家园 我觉得和族群无关

和个人生活状态有关。华人老人退休后,基本有完美业余生活的少,所以看隔代人就成了很重要的选择。大城市思想先进的老太太满世界旅游的也不看娃。我观察的西方人也差不多,教育程度高,朋友多钱多的老人倾向于不看娃。当然由于经济水平和社会给老人提供的娱乐商品丰富程度,国外看娃比国内的少,国内大城市比农村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