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勤政之太祖 -- 钱六
据方厚枢所撰《毛泽东著作出版纪事》记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国际新闻局即以“外文出版社”的名义出版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上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等机构开始组织翻译出版《毛泽东选集》外文版的工作。
张干本来就是近代教育家,社会名流,驱张运动的主角,主席重庆谈判时写信劝主席的民主人士,跟张干交往,本来就是TG统战工作的一部分。
上井冈山之前主席本来就在上层圈子里十分活跃,跟很多当时的社会名流都有私人关系,难道后来跟他们的交往就不是统战工作了?
只有主席的七大姑八大姨,才算是单纯的私人关系,主席进京,这些来找主席的也不会少,参见毛岸英的信。
还是为人就是这样。
筹备和执行是两码事,第一本具体什么时候出版的?
毛选第一卷出版前,捷克斯洛伐克想出版,太祖要求延后
把迄今为止中共军队最大败仗夸成一朵花才是恶毒的讥讽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63军突破临川江很漂亮,64军和65军被炸得很惨,还没够到敌人
一线就有30多万志愿军,很多刚换装苏式装备,分割包围连全歼一个团的战斗都没有,不够丢人的
还不说王近山丢下友军兼部下关掉电台先逃命,仅180师就超过5000战俘
“被潮水般涌来的志愿军攻破防线分割包围,从此一直是联合国军挥之不去的梦魇”——这是第二次战役效果!
看过美军方面的资料就知道,当时美军非常担心志愿军再来一次全线进攻。”
即使节节抵抗过程中,63军一直骚扰性反击
“当时美军非常担心志愿军再来一次全线进攻”,欢迎给出具体出处,最好是相关将领而不是记者的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大胜一样要长期休整,美军和韩军太少,疲惫了休整很正常
朝鲜战争志愿军总歼敌数字剔除水分,但第五次战役歼敌数字被严重夸大了,哪怕对手编制齐装满员,就那点人真伤亡8.2万早崩溃了
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被俘和伤亡按公开数字也够狼狈的
哪怕53年停战前夕,美军还示威性出动几百战机入侵东北(辽宁吉林等)
在朝鲜不用优势手段才是笑话
更何况张干本就是湖南知名的教育家年近70,把他多日留在招待所不理不睬,是非常无理的。而工作人员带张干等各处参观游玩一下,非常合情合理。”
别把蛤蛤时代经验套太祖头上
太祖微操是你们一唱一和讨论中扣上的高帽
他有那精力还用得着将帅吗
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除了你谁提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秋收起义后,最后稳带的基本就是一个团,上井冈加本地的是编了两个团,按当时的编法,基本是个旅,朱德来后带来的人,先编两个团,但一个团直接溃散了,另一个还差点叫人拐走,这时基本就稳在三团制的师级了。所以,主席这个军事经历,还是比较完善的。
毛主席51年夏秋之际请张干来北京作客,张干到京后毛主席因为“国事繁忙”(朝鲜战争),近两个月后才得与张干见面。
===============
有关毛主席和张干轶事的文章很多,第一次见到这种说法。
其实,党建网、TG新闻网、统战网上有很多回忆文章可查,虽然细节有所出入,事件大概不差。
1951年9月5日张干得到通知,被邀请参加建国两周年国庆观礼。在1950年国庆观礼时就有湖南籍民主人士向毛主席提到了张干,二人后来即有了书信联系。所以,这次毛主席的邀请本就是统战的一措施。
9月2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请罗元鲲、李漱清、邹普勋、张干等吃饭。
有的说法是,湖南统战部通知的是罗元鲲参加国庆典礼,后来张干写信给毛主席希望与罗同行。毛主席在信上批示请徐冰同志通知湖南统战部加人。
========
也就是说,张干等人并不是没有得到毛主席的及时接见。朝鲜战争很重要,统战也很重要啊。毛主席两月不见张干?当时朝鲜战争是什么状况呢?
朝鲜战争第一阶段:1950.6.25—1951.6.10(第五次战役结束),志愿军主动攻势结束;
朝鲜战争第二阶段:1951.6.11—1953.7.27,两年多边打边谈。
其中,1951.8.18—1951.10.22是我方的夏秋季防御战役,而美军称为夏秋季局部攻势。就是在这段时间,毛主席请了张干等人吃饭。
笨狼网络论战的特点是咬住不放,然后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是真理。
他咬上你了,千万不要和他缠斗,不要摆事实讲道理,因为他的逻辑是只有他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如果他错了,请继续重复上一句,直到你认输。
我多年前看到的确实提到很久没有见到主席,在北京各处参观两个月。
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请来京后很久不被接见,一定感觉很焦虑,不合情理。后来才联想到朝鲜战争。
几天前看到的一片文章确实提到主席因处理抗美援朝事情没有马上接见,宴请他们那天9月26日张干一行还在北京故宫参观。
我一直没找到张干进京的具体日期。可以肯定的是张干一行在京停留两个月以上。这件事情细节应该来自张干一行的回忆讲述。有些细节几篇文章不知为何都没说清(如具体进京日期)。不过最近文章可以隐约看出张干进京后曾想留在北京工作(旧知识分子为人,和柳亚子颇有相似?),后被太祖劝阻。张干回湘前写信感谢主席提到参观北京很多学校愿回湘办好学校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