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讨论】假如没有鸦片战争 -- 任爱杰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极致的阶段。
首先,皇权高度集中,治理结构扁平化。皇帝直接通过官员治理国家,宋以前的贵族和世家消失。相对于明朝来说,清朝也没有像徐阶那样占地几十万亩的大地主。所以地主不会成为大领主。
由于没有像明朝那样的不交税的大领主,通过实行摊丁入亩、一体当差等等,清朝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财政收入。到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的收入在账面上仍然是盈余的。(实际上由于通货膨胀,清朝有隐性财政危机,可见我以前写的帖子。)
现在的宣传中,面对英国坚船利炮时,清朝的武力显得不堪一击。但实际战果并没有那么糟糕。清朝的武器和英国真正有了代差要到二十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能逼得清朝投降,主要还是因为进入长江,威胁漕运。清朝当时视英国为类似倭寇,不认为是心腹之患。从武力上来说,除了当时的西方,清朝的武力还是远胜周边国家。甚至俄国在连续两次鸦片战争后,仍然只敢趁火打劫而不敢和清朝直接开战。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是否能够稳定得维持下去。我以前总结过一个“三百年”定律。大国从兴起到衰落,一般不超过三百年。道光年间的清朝,如果不遇到鸦片战争,能不能超过三百年呢?
如果拖到一战附近成为列强在远东的战场,最终结局可能像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那样分崩离析破碎成很多块
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在农业社会,有粮万事足。
清朝真的聚集举国力量对抗英国,日本都不会输,但是满清的统治可能完蛋,因此实际的走向是最符合满清利益的。
至于王朝的颠覆,纯粹来自内部,自下而上地发生,历史上发生极少。但即使没有外力,湘淮军事集团篡夺满清权柄的事情几乎可能在30年内发生,所以300年定律还是有道理的。
道光就俩儿子,同治得了花柳病小皇帝开始上台,后面就都是小皇帝了
这种时候权臣争位,觊觎大统的恐怕都不会少,不乱下去还是很难的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允许湘军自行筹措资金,自此南方离心,中央财政失败。
太平天国打出排满的旗号,曾国藩等人默不出声,而是打出维护理教,反对邪教的旗帜。
加之旗人负担始终无法解决。没有利用好短期的同治中兴机遇期。
但满清最后还是亡于财政失败。
如果再往前推。问题出在乾隆身上,乾隆为了保障满人的根本,有意识地做了很多深谋远虑的布局。在亡国和亡天下之间选择了亡天下。
但嘲笑满清统治者无能是不对的,满清应对时局,在其能力范畴之内,表现的很理智。就是屁股太歪,宁给外人,不与家奴;没有办法而已。
魔鬼就在细节中。
1 同样用火药作为发射药,英军的火药配方、形状与清军不同,同样质量下,英军火药能量高的多。
2 引发装置虽然不起眼,但是作用不亚于火药。英军采用击打触发,用了雷汞。触发率高,发射速度快,扣扳机就发射,抗水性强,安全性高。清军甚至连燧发装置都很少,用的多是两代前的火绳。发射速度慢,不抗雨水,扣扳机和发射之间的时间差太长。
3 英军火炮和步枪配有射击参数,金属强度高,加工精度高,重量轻于清军火炮。虽然同样是滑膛,加工精度的不同会导致性能的巨大差异。
4 英军火器装备率远高于清军。
5 英国能生产罐头,支持军队远距离作战。
6 英国的船比清朝船舶大,航行远。
以上导致英军火炮和步枪比清军投射远、准、快、狠。英军机动能力也高于清军。
以上反映出一个背景问题:英军背后有现代科技和工业作支撑,清军没有。这个,才是真正的代差。而导致代差的政治因素,那是真正的体制问题。英国的利益分配和清朝比,一定程度照顾了底层民众,而清朝只照顾皇帝家族和官僚,底层都是农奴。
在送往京师的《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的附折中,琦善向道光详细汇报英军舰队情况,称:“见到英吉利夷船式样,长圆共分三种,其至大者,照常使用篷桅,必待风潮而行,船身吃水二丈七八尺,其高出水处,亦计两丈有余。舱中分设三层,逐层有炮百余位,舟中所载皆系鸟枪,船之首尾,均各设有红衣大炮一尊,与鸟枪均自来火。其后梢两旁,内外俱有风轮,设火池,上有风斗,火乘风气,烟气上熏,轮盘即激水自转,无风无潮,顺水逆水,皆能飞渡。”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满清到嘉庆时代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白莲教大起义久久不能镇压, 最后依靠汉族地主阶级和乡团武装才平复。林清的斩首行动只漏算一步就把满清皇帝加大臣给连锅端了, 当时连宫里的汉人太监都积极参与, 可见民族仇恨和阶级压迫对于广大底层汉人是非常深重的, 所谓苦大仇深, 这些都和鸦片战争没有关系, 只是满清气数未尽, 汉族地主阶级还比较支持而勉强维持, 说白了就是还没有到300年大限, 所以没有彻底颠覆。而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大起义本来早就应该颠覆满清皇朝了, 太平军前期就已经把满八旗所有机动部队都打爆了, 而捻军后来消灭了蒙八旗最后一支能打的部队和其统帅:僧格林沁。太平天国运动却被满清投降卖国勾结英法列强给镇压了, 在这方面列强对于推翻满清是起反作用的, 后来满清重用洋人来搞外交和海关, 为朝廷争取了利益和岁收, 客观上延迟了满清的覆灭, 否则, 如果靠满清自己的贪腐官员, 恐怕早就和蒙元一样完蛋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首先,你说的第二条是个常见的误传。虽然雷汞火帽枪当时已经发明,但在英国定型要到1839年,普遍列装要到1843年。赶不上鸦片战争。而且雷汞火帽枪对后勤的要求更高。英国人跨过半个地球来打清朝,用燧发枪对后勤压力要小很多。当时满清大臣参观英军后报告的英军枪支都是”自发火“指的是燧发枪,而不是火帽枪。盖清军当时的火枪还是火绳和燧发混用。所以看到英国人清一色的燧发枪自然感到新鲜。
英军胜过清军的主要是机动能力。清朝基本没有海军,虽然总兵力远远大于英军,但沿着万里海疆处处布防,自然摊薄了兵力。英军登陆往往是以多打少。
在陆战中,英军的火炮有轮式炮架,可以随大部队快速机动,在战场上也可以随意机动。清军的大炮没有轮式炮架,移动缓慢。防守城市和要塞时也都是固定的。这样从射击速度、覆盖和战损来说都不如英军了。
清朝当时由于是冷热兵器混合部队,所以列阵还是类似于西班牙方阵。而英军由于是全火器部队,主要采取线性战术。这样英军的正面更为宽大,能够集中更多的火器。
只算活到咸丰继位后的都不止两个啊:
醇亲王奕譞 (七王爷)光绪的老爹,活到1891年。
惇亲王奕誴,活到1889年。
恭忠亲王奕䜣(大名鼎鼎的鬼子六),活到1898年。
锺郡王奕詥,活到1868年。
孚郡王奕𬤝,活到1877年。
雷汞用于鸦片战争的制式步枪没那么晚,原因就是燧发装置改成击打装置难度极低。RSAF在1839年5月将30,000支几乎全新的印度型brown bess燧发式滑膛步枪改造成火帽击发原理。因为只是改变了击发原理,所以射击性能和老式的燧发滑膛步枪基本没区别。拿破仑战争过后,P1839步枪应是一款默默无闻的过渡性武器,却赶上了鸦片战争。
你说的不完全错,参与鸦片战争的印度人用的是燧发枪。
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