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纪事人物】中国古代不朽的名将 -- yy大猫

共:💬21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纪事人物】中国古代不朽的名将

中国古代不朽的名将

I不朽的名将(标准:不但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创造了伟大的军事业绩,且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1、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

  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

  帅三万步卒入郢,创造了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迹

  

  2、吴起

  亚圣

  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战国第一名将

  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

  《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

  骑兵战天才

  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中国一胜利西边就倒霉,定式也)

  

  少了个成吉思汗,但老成是中国人么?可议。至少多数老外不这么想

( 陆逊纵火:此处还漏了个杀人魔王 白起 )

  

  [COLOR=blue]II、半人半神的名将   4、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

  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刘邦老兄,晚上别掐我:))

  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

  (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

能委屈了。而且,老韩最恶劣的影响便是背水阵在后世成就了无数的失败者,与

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ps:垓下之战与小西皮阿击溃汉尼巴的扎马之战同年,

这年好是热闹,奠定两个帝国,上帝不嫌忙啊?

  

  5、李世民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瞥了我一眼,继续喝酒)

  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

  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名君

  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

  且晚节不保,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6、岳飞

  长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

  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

  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可见好人做不得)

  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先河(别打我,客观影响,客观^_^!)

  

  7、刘秀

  东汉开国皇帝

  昆阳奇迹的创造者(但史家考证其疑点甚多――譬如绿林军两大巨头在场,

刘秀一介小卒有何决策权――水份多少不知也,且得天灾(暴雨狂风)人祸(难

为王莽凑齐这么些旷世草包)之助,不免有些侥幸)

  许多胜利的指挥者,也是不少败仗的制造者

  并考虑到其麾下名将的因素,列名第七

  

  8、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

  《孟德新书》的作者

  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

  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并皆败阵

  其战绩不如光武,故列第八

  

  9、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

  小陈似乎比兵圣岳圣还嚣张,带着七千白骑便杀入了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

,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本以为田中芳树做广告,翻了《南史》、《梁书》,

信矣)虽则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梁朝便以一

万兵力全歼侯景的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无愧。(小陈和岳圣

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

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柴荣

  五代十国唯一的英主

  北宋的实际缔造者――可惜命苦,为人作嫁衣了

  一生南征北讨,数年内一统北方。且大败辽人,收复燕云十六其二,可惜在

策划大规模北伐之时病故,大业终为赵匡胤所篡――且篡得实在不咋样,瞧瞧宋

太祖太宗哥俩在北头的表现就成了

  

  III、天才的名将   11、项羽

  东方的汉尼巴(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

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

的年份都一样,呜呼!)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

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12、霍去病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与李世民同为排行榜中最年少得意者

  

  13、卫青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红根正者(奴隶)

  但考虑到其战绩有不尽完美之处,列于外甥之后

  

  ――以上二位皆有重大国际影响,是祸水西引的大功臣。观其保证中华数百

年的安泰与西欧上千年的混乱的伟大战绩,列于高位,宜也

  

  14、班超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但比起西边的同行,老班简直是天使)

  以战养战的行家里手

  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但比他的后世追随者强多了)

  恐怕是新疆分离主义者最痛恨的历史人物

  

  15、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

  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是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

之一

  在战略战术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后代――但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

退

  这位孙子战例不多,影响不小,故列十五(若老孙有他师弟一半的野心,不

知其在排行榜上能均何位?说不定《英雄》就拍不成了:))

  

  16、韦睿

  堪称南北朝第二名将

  羽扇……呃……那个竹杖纶巾,堪称诸葛第二(但战绩漂亮不少)

  钟离之战(梁军三十万对魏军八十万)的实际指挥者

  天下继续分裂的罪魁之一

  儒将的典范

  

  17、周瑜

  这位就不说了

  年轻、能干、人又帅,风流倜傥,万人迷一个

  其战绩与韦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看在其历史影响份上,十七吧

  

  18、徐达

  这位也不用说了

  明初第一名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

  岳飞的异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岳武穆的

下场,悲矣

  

  19、郭子仪

  再造唐朝者

  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

  

  20、李牧

  战国四大将之首

  又一位只败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末代皇帝总和自己过不去,崇帧也是)

  其对后世戍边制度有重大影响

  

  IV、超群的名将   

  21、刘裕

  南朝宋的缔造者

  这位放在前二十位也无不妥,但考虑到其北伐以强击弱,且与桓温一样,属

于为篡位所作的立威准备,见好就收,虎头蛇尾,战略眼光有些问题。

  且之前所列的帝王兼名将皆为时代的开创者,而南朝的相替只是纯粹的皇帝

轮流做,刘裕不免逊了一筹。

  

  22、戚继光

  这位的功绩与岳飞相似,但基本做到了完身完名

  但历史影响似不及岳飞,似乎也没谁认为其用兵能力有逾岳飞

  

  23、诸葛亮

  武侯先生隆重登场

  “诸葛亮主要是一位政治家”,没错!但有谁细想过“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评语的真正含义?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只是说明阿亮的军事能力有所侧长,同样的评语亦

可按在项羽的头上,项羽不算名将?且司马懿评阿亮“多谋少决”,说明“奇谋

为短”只是其谨慎性格决定的,并非不能为谋。魏人也评诸葛亮“洞察计谋”。

可能诸葛还是更适合当参谋长吧:)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并没说阿亮的军事才能不行,只是评其政治才能

超过军事才能。好比列政治家排行榜,阿亮稳坐前五,而名将排行榜阿亮连“天

才”档都挤不进去。但要据此说阿亮不是名将,未免曲解了陈寿本意

  

  阿亮的军事业绩也算得不错,光靠平南之役,已可和马援平起平坐,北伐虽

没陈庆之那么夸张,但以寡击众,屡获胜果,除去马谡造孽,并无败绩,算是难

能。

  诸葛北伐所带兵马不过几万,却能把十几万敌军堵在营里不敢出来,若不善

用兵焉能至此?

  

  且阿亮对军事科学影响非凡,所造连弩可谓机关枪前身,八阵图可谓后世阵

法重要渊源之一(李靖六花阵便是嫡传)。其治军用兵对后代军事家亦极有影响

(《唐李问对》中引用古人语录,阿亮第一)

  

  综上,诸葛亮岂非超群名将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评曰:“天下奇才”;

桓温曰:“诸葛亮可谓名将”。而当代后生如“非天工作室”之流却把诸葛亮贬

得近乎一钱不值,怪矣――当然,不排除他们比司马懿之辈更有见识的可能性存

  

  24、乐毅

  诸葛亮军事方面的偶像

  排行榜上第五位被自家人捅黑刀的(总算留了一条命,难得)

  战绩虽然辉煌,但领五国之兵围攻一国(齐国不比秦国,无险可守),多少

有些不够“费厄泼赖”。且一战成名,本来遭遇火牛阵大可显示其真正的军事才

能,可惜

  

  25、檀道济

  “南宋”名将

  排行榜上第六位被自家人捅黑刀的

  这位是也是用兵的高手,但北伐没成功,虽则撤退得很漂亮,也只能说是一

次“诸葛亮式的胜利”,不能不扣几分

  

  26、拓拔焘

  攻打后夏国都统万之役实在漂亮(无数次证明要塞不可靠性的典型战例之一

  北魏王朝的奠基者

  

  27、王猛

  又一位出将入相的典型

  为政为将皆可与诸葛同列

  

  28、王阳明

  可算古今中外(除去毛爷爷)思想家中用兵第一人

  镇压内乱的名人

  蒋介石的偶像(用兵能力可没学到三成)

  

  29、陆逊

  功绩与周瑜相近

  彝陵之战若让刘备得手,天下事未可知也

  曹家(司马家?)间接的恩人

  

  30、袁崇焕

  大明王朝最后的名将

  排行榜上第七位被自家人捅黑刀也是死得最惨的

  干掉了努尔哈赤,了不得

  中国古代第一炮战行家

  但野战逊色了些,美中不足

[/COLOR]

家园 陈庆之 --my favorate

1st:陈庆之 ;

2nd:霍去病;

3rd:李牧

家园 【讨论】大家最喜欢的名将是哪个?--reason?
家园 关于杨家将!!!

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以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杨业的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后来有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北宋咸平二年,辽国南下进犯。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只好撤退了,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辽国南下进犯,身为镇定高阳关都部署的傅潜率领重兵驻扎在中山,屯兵不出,消极避战,不积极打击进犯的辽军。而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傅潜都不听从,龟缩在中山。即使部下的将领出击取胜,傅潜也掩盖他们的功绩。后来宋真宗得到报告,将傅潜削职流放。宋真宗召见杨延昭,向他询问边防策略。宋真宗对杨延昭的表现非常满意,称赞杨延昭行军作战大有父风,给他很优厚的赏赐。咸平四年,辽国又南下进攻,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与伏兵一起夹击,辽军大败,阵斩辽国大将。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他和当时另外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杨。杨延昭等人卓著的战绩,也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至于此。”咸平五年,辽国进攻保州,杨延昭和杨嗣率领部队支援,还未列阵,就遭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宋真宗以两人素以忠勇闻名,赦免了他们的罪过。杨延昭仍然担任莫州团练使。咸平六年,杨延昭又被任命为缘边都巡检,后又迁为宁边军部署。景德元年,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兵马增加到上万人,如辽国进犯,就屯驻静戎军之东,并许他便宜行事,不听都部署王超的指挥。澶州之役,杨延昭反对议和。他上书认为:契丹顿澶渊,去北境数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等数州。可袭而取。杨延昭的主张和当时寇准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对此作出反应。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为这落泪。北宋朝廷录用杨延昭的三个儿子为官,并且从杨延昭常从门客中选取有才能的人为官。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作好了准备,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候。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佘太君,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洗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详见(《刘娥》第五章西夏之乱)可能是由于王洗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亻事。

   杨延昭为什么称为杨六郎?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家园 琅琊三国杨文理写的

楼主转贴时应该将作者加以注明

家园 还可以考虑邓艾,周德威,李定国等
家园 对.第一档还少了白起

大规模歼灭战的鼻祖,怎么忘了?

家园 李靖的功劳也太玄了吧

阿拉伯帝国分裂都什么时候的事呀,关西什么事,西罗马帝国消灭就更没谱了,除非搬蝴蝶效应,呵呵

不过李的著作不错,从兵书角度讲比孙子兵法更详细也更实用,孙子兵法称什么第一兵书俺觉得勉强,这书其实更应该算是哲学著作,有点象主席的军事思想,纯粹概念股

家园 一家之言。
家园 thanks
家园 王翦的战功高于李牧吧.
家园 战国4大将

好像排名是翦起颇牧。毕竟扫6合而御宇内的是王翦。大规模歼灭战,运动战和攻城战的泰斗。孙子兵法说攻城最下,原因是最难,也最受损。但王翦照样把这么多大城都打下来了。

这个排名比较看不懂,按什么标准排的?没有王翦和白起的名将排名怎么也不会通吧。

thanks
家园 discuss
家园 从驻军到后勤,攻占一个国家要比简单打几个胜仗难得多.

比如项羽有打胜仗的能力,却没有占领统治的能力.

家园 【欣赏】记西汉将领李陵

[COLOR=red]记西汉将领李陵

记西汉将领李陵

径万里兮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兵刃摧,士众灭兮名以陨。老母以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这一字一咽,悲痛欲绝的歌声,是李陵在送别苏武归汉的宴会上,起舞为苏武送别时所做的。歌总流露出的感情相当的复杂:既有对故土的依依难舍的苦恋的心情,诚挚的为朋友能够归朝廷而高兴;也有为自己坎坷的经历而悲伤,却又无颜再重返父母之邦的绝望之情。

在汉匈战争史中,李陵是一位最有争议的人物,他与苏武一样,都是著名的抗击匈奴的将领的后代,苏武的父亲苏建是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早年从军,以校尉身份随从大将军卫青奋击匈奴,因战功卓越。被升为将军,封平陵侯;而李陵的祖父则是威名远扬的“飞将军”李广。自从元狩四年李广被迫自杀之后,这一军人时间就开始没落。李广死后的第二年,其堂弟,当朝丞相,乐安侯李蔡因盗取官地,下狱自杀。李广的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淑都都先李广而死,少子李敢曾以校尉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击匈奴,勇夺左贤王旗鼓,赐爵关内侯,代父职为郎中令。李敢因怨恨大将军卫青逼迫其父自杀,遂伺机将其击伤。卫青或许是对李广之死颇感内疚,所以将此事遮掩起来,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愤恨难消,遂趁与李敢伴随武帝在甘泉宫围猎之时将他射死。此时霍去病深得武帝的宠爱,所以武帝极力掩盖事情真相,说李敢是在围猎之时被鹿撞死的,一个朝廷高官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李敢死后,李氏家族更加衰落,虽然李敢的儿子李禹得宠于太子,也颇有些勇力,但没有继承其祖父仗义疏财的优良品质,却是一个好利嗜才的匹夫。在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成人之后,这一家族才又渐渐的恢复了昔日的光荣。

李陵步入仕途之后,任侍中,建章监。由于家世的熏陶,李陵不仅擅长射骑,而且谦让真诚,名誉远播。武帝认为李陵最有李广遗风,曾命他率八百骑过居延,深入匈奴之地两千里查看地形,归来后拜为骑都尉,教酒泉,张掖的士卒学习射骑,防备匈奴侵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夏,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士卒出酒泉,迎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李广利以损失两万多人的高昂代价,消灭右贤王一万多人。后被匈奴包围,几乎不能全身而退。

在李广利尚未出师以前,武帝为宝藏汉军后勤的运输安全,特地将李陵从边郡召回,在未央宫武台殿亲自召见,命令他为李广利护送辎重,李广利是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弟弟(一说兄长),因征讨大宛有功,被封海西侯,宠信正盛。但是作为一名时代以军功晋升为荣的军人后代,李陵鄙视援裙带而迁升的李广利,不愿意为他护送辎重,所以婉言推脱,自称所率领的戍边士卒都是“荆楚勇士”及“奇才剑客”。愿意自领一军单独出击,使匈奴无法集中兵力专攻李广利所率领的汉军,话虽说的冠冕堂皇,但武帝立即察觉到了李陵不愿意为李广利殿后,尽管有些不快,然而却非常欣赏其勇气,于是就对李陵说:“将军从来就不愿意听命于他人!可是如今大国尽发,已经没有骑兵可归你指挥。”李陵立刻回答:“没有骑兵也行,臣愿意以少击多,率领五千步兵撞击于匈奴之中!”于是武帝答应了李陵的请求。

就在李陵整军待发之时,武帝又下诏命强弩将军路博德接应李陵,路博德是一员沙场老将,早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就拜为伏波将军,独自统帅大军征讨南越;而如今却要为一个后生小辈殿后接应,心中也是愤愤不平,于是上书说:“如今已近初秋,匈奴兵强马壮,不易攻打,臣愿意与李陵等到明年春天再出兵匈奴,可以获全胜。”武帝阅书大怒,怀疑李陵反悔,不敢率领五千步兵出兵匈奴,所以指使路博德上书故意拖延。于是武帝颁诏,命令路博德出西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与因纡将军公孙敖会师于涿邪山(又名涿涂山,今蒙古满达勒戈壁一带);李陵则九月发兵,出遮虏障(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东浚嵴山南龙勒水上察看敌情,然后沿太初元年祝野侯赵破虏进军匈奴原路回受降城休整士卒。并命令李陵将受命以来与路博德所说的都如实上报。显然。武帝对李陵已有猜忌之心。所以才对一支仅五千人的部队下达如此细致的命令。因此,李陵尚未出兵,就在朝廷里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似乎预示着将有更大风暴发生。

李陵出兵之后进展顺利,很快就抵达东浚嵴山下扎营,将沿途所过山川地形都绘成地图,命令麾下骑兵陈步乐飞报朝廷,武帝极为重视李陵一军的活动,立即亲自召见。陈步乐虽然是一名普通 士兵,却能言善辩,将李陵出师以来的行动表述的清清楚楚。武帝听后大悦,陈步乐立即被升为郎官。群臣见武帝龙颜大开,都表示庆贺,然而就在此时,厄运已经降到了李陵的身上。

在陈步乐回朝以后,李陵大军突然被且缇侯单于的三万大军包围,以大车环绕为营。李陵得知消息后,立即引兵出营,布阵迎敌:前列士卒紧握盾牌长戟,防止敌骑兵突袭;后列士兵手持弓弩,严密的注视着敌人骑兵的动静。李陵命令全军闻鼓则奋进杀敌,鸣金则立即停止追击。大战迫在眉睫,似乎连空气都紧张的凝固起来。且缇侯单于见汉军不过数千人,丝毫不放在心上,下令全军冲击汉军,但是匈奴的战马冲不破汉军用长戟组成的坚固防线,如蝗的箭矢又被汉军的盾牌挡住,毫无遮掩的西欧功能怒骑兵反而暴露在汉军弓箭手的前面,李陵一声令下,千弩齐发,前排的匈奴起笔功能纷纷落马,后面的骑兵赶紧调头,落荒而逃。汉军乘胜追击,又射杀匈奴数千人。

然后汉军毕竟之后五千余人,在挫败匈奴的首次进攻之后,立即向南撤退。单于见被汉军杀得七零八落的骑兵队伍,不禁又惊又怒,下令着急匈奴左右的部队八万余人,一同追击李陵。汉军且战且退,南行数日后,进入山谷之中。经过数日苦战,汉军死伤严重,李陵下令:受三处伤者可以乘车而行,二处伤者扶车而行,一处伤者继续作战。退出山谷之后,汉军又消灭匈奴三千多追兵。这时汉军沿着龙城故道向东南方向退却,四五日之后退入大泽(约位于东浚嵴山东南)的芦苇中。匈奴追兵从上风处纵火焚烧,汉军则预先烧毁周围的芦苇以切断火路。等到汉军冲出大泽之时,已经主讲接近汉边塞附近的山区。又利用树木作为掩护,射杀数千追兵,且缇侯单于见李陵日夜兼程南撤,怀疑汉军在边塞伏有重兵,企图引诱匈奴近塞而歼之。于是与群臣商议,想停止追击。但群臣认为单于亲自率领近十万大军,却不能消灭数千汉军,以后岂不令汉军愈加轻视匈奴。如果在山区不能消灭汉军,再过四五十里就是平川,那时再停止追击也不迟。

实际上,这时的汉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但是由于李陵的激励下,士卒前仆后继,浴血苦战,顽强抵抗,一日竟与匈奴交锋十余次,又射杀追兵两千多人,单于见屡屡受挫,又想撤兵,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汉军的军侯管敢因被一校尉的欺辱,将汉军前无援兵,箭矢粮草将尽的底细全部托出,单于大喜,命令急攻汉军。等到汉军撤至仡汗山(约位于居延泽正北方)口附近时,距离边塞不过一百多里,士卒尚有三千人,但是箭矢射尽。兵器尽毁。遂将大车遗弃,却车辐为兵器,进入峡谷之后,匈奴战局险要地段,投掷岩石猛烈攻击,汉军死伤惨重。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入夜之后,李陵独自一人提刀出营,查看敌情。但见篝火熊熊,人影焯约。回营之后,对左右军吏感叹道:“只要再有几十支箭,就可以脱离险境,可是如今连一支都没有了!天明之后,只能束手被擒。”于是李陵命令士卒每人带两斤干粮,一片冰,分散突围。到遮虏障回合。夜半时分。李陵与校尉朝廷年突围,汉军数十壮士仍死命相随李陵。而后在匈奴数千人的追击和围攻之下,朝廷年阵亡,李陵眼见全军覆灭,长叹到:“再也无颜回报陛下。”于是投降于匈奴,残余部众分数突围,只有四百余人逃回汉塞。

李陵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武帝最初期望李陵以身殉国,等到消息得知他投降匈奴之后,异常震怒,召陈步乐痛斥,陈步乐惊恐万分,立即自杀。最初,李陵捷报频传时,群臣纷纷上书祝贺,当李陵陷入困境的时候,都缄口不言;最后李陵兵败投降,又都上书痛斥李陵,这种见风驶舵的恶劣风气,令与李陵并无深交,但为人正直,又书生气十足的太史令司马迁愤恨不已,所以当武帝询问他时,司马迁十分坦然的直言相答:李陵自九月初赛,率孤军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与且缇侯三于近十万骑兵辗转苦斗三个月,歼敌一万余人,士卒死伤如积山,兵尽粮绝,救兵不至。即使全军覆灭,也为朝廷赢得了荣誉;李陵虽然投降,恐怕是另有图谋,以求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

但是,这样一番旨在宽慰武帝的言语,却被武帝误解为讥讽李广利用兵无能,特意为李陵开脱罪责,武帝一怒之下,又将司马迁下狱,处以残酷的腐刑。

李陵兵败后的第二年,武帝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派出援军,致使李陵军全军覆灭,于是遣因纡将军公孙敖率军出塞,准备迎回李陵,不料公孙熬无攻而返,却向武帝上书言:“据捕获的匈奴俘虏供认,李陵正在为匈奴训练士兵,以防备汉军。”这一错误的消息再次激起了武帝的愤怒,命令将李陵全家抄斩。至此,这一陇西世代名将之家彻底败落。而实际上为匈奴训练士兵的是汉军边塞都尉李绪,降于匈奴之后得到单于礼遇,地位在李陵之上。李陵痛恨李全家因李绪被诛,派人将其刺杀。后单于钦佩李陵的英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封其为右校王。从此李陵就生活在匈奴之中,在二十余年后病死,未能再踏上中原一步。

[/COLOR]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