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文革时期的文艺包括电影政策,不是“放”或“收”可以概括的 -- gzdcl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高三兄有空的话可以去查查这份纪要的来龙去脉。
军队是林彪的地盘,你江青再是文艺内行,有必要跑到军队来指手划脚吗?欺我军队没文艺兵吗?
江青一个人也确实没这胆,江青不过是代表毛主席,来请尊神去军队压压场子的。林彪无法推脱,就给总政下了指示,并让总政副主任刘志坚“带着耳朵”去。
纪要标题里“林彪同志委托”是毛主席加的,纪要内容毛主席改了三次,而林彪一字未动。这个纪要公开后三天,林彪又给中央军委附信:“贺龙、荣臻、陈毅、伯承、剑英诸同志:送去江青同志三月十九日的信和她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
江青搞到这个份上,就是告诉大家,这是有党和军队背书的。而且不久江青就被任命为文革第一副组长。
起码江青在文艺界的权力是一手遮天的。不过,县官不如现管,在具体事务上一些人对她是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所以,到底是一手遮天呢还是一手遮天呢,要看怎么定义一手遮天了。
=====
毛主席要发动文革,必需要有军队的支持,江青拉上林总背书,算是完成了任务。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牧马人》和《渴望》,我这里引用一下豆瓣电影的简介。
交谈中,许灵均不认为将自己融在集体中、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行为是思想陈旧的表现,对于父亲的舒适生活,他并不艳羡。
回顾自己几十年来所走的道路,虽有幼年成为弃儿、青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牧场的悲惨经历,却也数次从牧区质朴、善良的乡民身上感受到人间温情,而在艰难岁月中与四川苦命女李秀芝(丛珊)结为夫妻后,许灵均更是尝到苦尽甘来的心酸与甜美。他认为,国家在好不容易迈过“文革”这个大坎之后,个人更应该同亲朋一起,不离不弃地跟着她走向新生。 ©豆瓣
平凡人物的一生虽然充满磨难与考验,但是刘慧芳的经历让我们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豆瓣
……
所以,《牧马人》、《渴望》的政治立场,肯定不是什么控诉,也许只能说是:哀而不怨。
另一个误会是,我并不反对电影讲政治。说到底,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你不搞政治,政治也会来搞你。所以电影讲政治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把电影拍得好看,把政治讲得让人不觉得讲了政治。我说文革电影不好,也是因为大多数都没把政治讲好,搞得电影很不好看。
不过,因此就批评搞文革电影的同志,这也是不对的,有时候政治的调门起得太高,跳起来八丈都够不到,实在讲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老干部”这类话题,这方面的东西我承认自己很无知,表示无言以对。
牧马人我是看收获还是人民文学或者别的上面小说的,因为看过小说,确实就不愿看电影了;渴望,是一集一集看过的。
看你的回复,你是小年轻,真的没看过吧?!
你知道为啥叫“牧马人”吗?因为本来是上等人,后来成了放马的;
你知道为啥“渴望”吗?因为过去受压迫太狠了,所以必须渴望……
当然,因为人家有反自由化思潮的能力,所以,剧情里即使没有太阳,月亮还是要有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也应该是文革前拍的。《节振国》就是京剧电影,里面有句鬼子还是汉奸的唱词好像是游击队游击队神出鬼没,节振国节振国飞檐走壁。
《南海风云》和《南海长城》我也分不清了,忘记哪一部里有“海鹰,前进三!”。还有哪一部里南越海军军官的台词:“大批中共海军,身穿高级毛料便服,化装成渔民向我进攻”。
我前面提到的《碧海红波》就是说志愿军雷达部队和美军斗智斗勇的故事,不知道和你刚提到的文革雷达兵电影是不是同一部。
《奴里》我记得是文革后上演的,里边的主题歌有一句哦,奴里,奴里......
地主儿子穿大衣那个我看的是小人书,里边地主小少爷穿着国军的大衣在炕上显摆,领章是两支交叉的步枪。忘了书名是不是叫《小英雄谢荣策》。
哦,还想起一本小人书叫《越南英雄阮文追》。
播讲《万山红遍》的金乃千是话剧演员,曾经在话剧《杨开慧》李扮演毛泽东,是最早扮演毛的演员之一。
下放回城前夕,面色深沉的男主和欢呼雀跃的女主在山峦夕阳下说,回去才是考验的开始什么的。男主后来上了装甲兵学院吧,中间有一段老同学聚会,其中一个是改开新贵和男主算情敌还起了冲突,主要是炫耀改开进来的洋玩意啥的被男主反击了,然后就是男主去了高原驻守是军事主官,女主上去探望,政委的妻子以为她是来和男主结婚的张罗半天(高原难得上去一般女朋友来都是结婚什么的大的目标)结果把女主惹毛了,发小姐脾气,男主这时候把情况严肃的和女主说了.......反正这部片子我看来非常另类应该是80年代拍的,我是2000年以后看的,感觉很有意思
江青一派,以及这一段文艺史,有一个核心中的核心,人人都不愿意提,包括铁杆粉丝,那就是改造人的精神面貌,这甚至独立于政治之外,如果认同精神面貌的改造,这一段文艺史瑕不掩瑜,作品不完美太单调人事斗争通通不是事,不认同的话,也是没啥好说的,瑜不掩瑕。
电影里没有谈恋爱,女角色引不起男观众遐想,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及至全民苦行僧,连麻将都不准打,短短十几二十年,绝无仅有,之前之后都是黄赌毒美好人间,这也是改开最核心的基础,哪怕连娃都不让生,还是感谢改开小平你好。
不用上山下乡,能上大学,其实都不是核心。三和大神啥都没有,依然庆幸生在好年代,因为30块钱可以打一炮。
当年精神面貌的改造,对国家民族是有大功的,但太反人性,无法持久,文革之败其实是败在这一点上,改开万众拥戴也是在这一点上。薄书记不惜身家性命复辟文革,但群众“文化娱乐”这一点上还有很大距离,至少不敢取缔打麻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引进好莱坞影片,中央电视台在周日每周放一部。
电影中文名好像是“故里",讲的是一群高中生二战中从学校走向战场的故事,电影只看了一半儿,宿舍到了11点要停电,更多好细节也想不起来了。
您有印象吗?
应该是《第二个春天》,于洋,杨雅琴演的。
文革电影普遍政治味道太浓,好看的不多。
》》》
小时候看南征北战有个感觉,都是南征北战,怎么有时出现不少我军战士牺牲的镜头,有时光是敌人成片成片死啊。
后来才知道,有我军战士牺牲镜头的是老版,光死敌人的是文革版。
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惜风毛麟角。
建国后到改开前虽然文化宣传领域政治斗争和运动没有停过,中国电影的水准是非常高的,体现在与时代同脉搏,坚定不移地与时代同步,作品全面地体现现实生活,‘不像今天的电影,除了胡鸟儿扯的古装戏民国剧,就是小家家,媳妇儿婆婆妯娌的三国时代美好时代,电影与现实脱节!
至于说到改开后的四大名著,也就是八三版的《红楼梦》,其他三部好在哪里我真没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