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马克思传》读书笔记(之二) -- 林容小号
所以啊,白左根本不是左派,而是右派。
那些特别反对种族主义,又特别提倡多元化的人,可称为白左。
原来是国际商务大佬😁
我没去过德国,所以我对德国各城市的了解只能来自互联网。
所以我非常怀疑自己有些了解是片面孤立(形而上)的,真是羡慕你能实地去伍珀塔尔啊。
另外拜耳公司总部在伍珀塔尔么?度娘说在勒沃库森。
原本看这首诗的时候,因为看柳亚子的马屁在前,觉得是教员在跟他客气,说点场面话。
今天结合这个场合,理解更进一步。
妙啊,谢谢!
是俺家领导去的,俺没去过,也是二手信息。
您说的没错,Bayer的总部在勒沃库森,这个是我写错了。Wuppertal是最早染料工厂的地方,现在是研发基地之一。
刚又跟领导打听,说小城沿河谷展开,人少,比美国还安静,坐了悬臂火车,没觉得很惊艳。
德国她印象最深的是LV真便宜还能退税,以及柏林机场的老破小。
二手的德国印象也来自我导师,一个非常美国化的德国人,经常迟到,口头念叨German jerk。他觉得德国太僵化了,从很小就能够看到一辈子会是什么样。中学的时候老师就会根据孩子表现和家庭背景决定应该受职业教育(技校)还是高等教育(大学)。作为医生的孩子,他虽然不喜欢学校,还是去了大学,可能面包师的孩子就没有这个机会了。他爹是二战时候的军医,德国战败时候从东线玩命往回走,正好他娘也去迎,就给接回来了,没落到苏军手里。家四个孩子,两个在美国做教授,两个在德国,其中一个给罗姆尼的贝恩资本打工,都算是高收入了。
看不到逻辑。
继续整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学习笔记。
1845年,马克思完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提纲当时没有发表,后来被恩格斯发现。到了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
所以说,没有恩格斯,提纲都不一定会问世。将军阁下,您辛苦了。
《提纲》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暨唯物史观诞生,《提纲》相对前面的《导言》《巴黎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国状况》等著作来说不算长,但内涵丰富。马恩原著的重要性和篇幅长短没有必然联系。譬如《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寥寥数百字,但却被称为“浓缩版的共产党宣言”。
对于《提纲》的学习,强烈建议要对照教员的《实践论》来学习,因为《提纲》不仅包含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索性先全文粘贴《提纲》吧。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二、对《提纲》的理解
第一条:Fairwell,Feuerbach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巴黎手稿》等著作中,马克思已经开始灵活运用费尔巴哈的观点。但到了1845年,马克思终于认识到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错误。
这一条开宗明义,马克思直接旗帜鲜明地批判费尔巴哈的观点,并与其说再见。
第二条:真理与实践
第二条开始就提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与前人不同点就在于其实践性,这个前人主要是指经院哲学。经院哲学产生于11世纪至14世纪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及欧洲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附属学校,因为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经师),故取名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
它是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出自《简明西方哲学史》)
上面这句话其实说出了经院哲学的本质,这玩意是服务于宗教神学的,必然要弄的繁琐复杂,云山雾罩,否则怎么忽悠信徒呢。
然后问题又来了,什么是思辨哲学,这个词语在马哲的体系中出现频率极高,基本上都是批判的对象。
思辨哲学:(德语spe—kulativePhilosophie):从概念出发进行纯粹逻辑思维,推演出整个客观实在,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维的一般法则的哲学。思辨哲学的集大成者就是黑格尔。(出自《外国哲学大辞典》)
这玩意一听就是唯心主义的,所以说什么“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都是披着神秘主义外衣的扯淡,目的还是待价而沽。
从第二条来看,马克思认为人的想法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光靠自己在头脑和纸面上的无限推演和循环论证是不靠谱的,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加以认证。教员对实践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表述。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此外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出自《实践论》)
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为当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第六条: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2.社会关系包含以生产关系为主的物质关系,以及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关系等等。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变化的,不是抽象的,凝固的,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个人的永恒的人的普遍本质。
1947年,中共领导下新老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土改运动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几十年后中国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土改运动,改的不仅是土地所有制,更是改变农民观念,改造人的思想。在土改运动中,除了贫雇农、中农、富农、地主等人之外,在农村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就是失去土地又不务正业的农民,俗称“二流子”,学名游民无产者。
要改变这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中共采取了多种方式,最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社会关系来影响激励他们,最终改变这些游民无产者的本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小说《暴风骤雨》中有一个叫做李毛驴的二流子,就是中共对游民无产者改造的典范。《暴风骤雨》这部小说的文学性、现实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出色,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作品,但是笔者读了不下十遍。
第八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这一条很好理解了,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政治生活和科学实验等等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提纲中提到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统称为“两个本质”。在马哲的体系中,我们还会遇到,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两个决裂,两个王国,两个改造等等闪烁着辩证光辉的概念。
第十条:新世界观
这一句体现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特点,是新的唯物主义,研究的落脚点是人类社会。
第十一条:马哲的本质特征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句是整个《提纲》最重要的一段。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是要改变世界,改造的方法当然是革命实践。这句话非常著名,她出现在以下地方:
1.柏林洪堡大学的校训,镌刻在大学主楼大厅的墙上。这是东德时期的作品,两德合并后保留。
2.1983年东德发行的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20马克的铜币背面。
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verschieden interpretiert, es kommt aber darauf an, sie zu verändern.(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马克思的墓志铭。马克思葬于伦敦北郊海格特公墓。2019年,马克思墓又被人破坏了。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 OUS WAYS,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顺便说一句,墓志铭的另一句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三、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
关于《提纲》,当代最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曾在世纪之交发表过一篇论文,详见下图。
这篇文章体现了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以及在此之上的人民史观,摘录一段如下:
“一方面,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永远置于社会实践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使他们承担起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重任,防止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由全体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和积极发挥作用的伟大社会实践,变为由少数社会精英主导、主演,广大人民群众在一旁观看或被动服从的贵族式的上层社会活动,从而将全体人民的事业变成少数人的事业;
另一方面,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反映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使他们的利益得到关照,愿望和呼声得到充分表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受益者”
惟愿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土鳖抗铁牛ing。
马克思刚到布鲁塞尔不久,恩格斯带着玛丽·白恩士就来了,马克思住在同盟路5号,恩格斯住在同盟路7号,这条街在当时是一条穷街,住的都是工人、仆人、短工和马车夫等等。布鲁塞尔圣若斯区政府至今还保留着马恩的居住档案。顺便说恩格斯的登记职业是rentier,就是定靠收定期利息或租金生活的人,俗称的包租公。因为恩格斯是有钱人,所以连登记的语言都是法语。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年7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去曼彻斯特,马克思研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观看了英国工厂的工人状况。
有了英国之行的积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5年9月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这一著作与前文说过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就此诞生。
马克思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因,是因为费尔巴哈总是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为了批判费尔巴哈的错误思想,才写了《提纲》和老费划清界限。
那么,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看《形态》的真正书名: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
望文生义,大家至少知道这本书首先是论战体,怼的目标是费尔巴哈、布鲁诺·鲍威尔和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这本著作很长,就算是节选版,依旧难读。但这本书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系统地阐述出来,譬如:
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
交往形式决定国家与意识形式。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是整个历史的基础。
大家看着上面三句话是不是有点眼熟?那就对了,“交往形式”这个词语后来被马克思用“生产关系”代替。
从此以后,无产阶级有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的世界观。
央视纪录片《寻访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页手稿。手稿右侧的抽象画是恩格斯出品,这一刻恩格斯仿佛毕加索灵魂附体。。。大家要不要数一数有多少个人物?我数了一下,感觉san值狂降,于是放弃。
二、国际共运与无政府主义
1.施蒂纳其人
上面说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对象中有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
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
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
一个叫施蒂纳的家伙。。。
施蒂纳(1806-1856),原名卡斯巴尔·施来特,青年黑格尔派成员,他一生默默无闻,直到1845年,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此书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的圣经”,施蒂纳本人被称为“现代无政府主义者的先知”。这标志着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的诞生。
施蒂纳的主张有四点:
1.个人绝对自由。只有利己主义的个人才是唯一实在的、合理的存在物,是世界上的“唯一者” ,即“我”。我就是一切,凡是妨碍我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国家、社会、团体、人民、民族、祖国、人类、世界,都要把它们无情地消灭掉。凡同我的自由意志相矛盾的意识形态,诸如伦理、道德、法律、权利义务、正义、真理等等都坚决反对和摈弃。
2.夺取权力是实现绝对自由的手段。
3.反对国家和政府。
4.建立“利己主义者联盟”的理想社会。
所以说,科学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交锋,始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2.第一国际余孽——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的最初主张就具有盲动性,暴力性,破坏性和自我主义,对于无产阶级迷惑性极强,其世界观属于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又非常受小资产阶级喜爱。因此国际共运百七十年,贯穿其中的一条路线斗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斗争。
在施蒂纳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与无政府主义继承者蒲鲁东、集大成者巴枯宁进行了坚决斗争,最终巴枯宁一派灰溜溜的滚出第一国际。而列宁和斯大林,又与“无政府共产主义”创始人克鲁泡特金的错误理论进行了斗争。列宁写了《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提纲),1906年,斯大林外高加索开展革命活动期间写了《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批判无政府主义的著作。列宁反对克鲁泡特金的理论,但对他一生中为反对沙皇专制和资本主义统治所作的斗争以及学术上的成就表示尊重。
3.无政府主义与中共
无政府主义比马列主义更早传入中国,中共早期的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都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许多无政府主义者都参与筹建了中共,教员在早期也受到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不过,道不同,不相与谋,在中共成立前夕,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终因信仰和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这在电影《开天辟地》中有描写。
无政府主义名为主义,实际上是一个筐,从左到右都能往里面装,其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众多哲学派系和政治理论的大杂烩。简而言之,某种思想学说,不管其理论依据,只要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就能归类于无政府主义之中。
无政府主义者尚黑,旗帜是黑旗,标志是黑色圆圈里面有一个字母A,历史上很多暴力事件与无政府主义有关,1920年华尔街大爆炸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手笔。
所以大家在国外真要是遇到无政府主义者最好绕着走,因为你不太好分辨对面是革命的安那其还是反动的安那其、是温和的安那其还是激进的安那其。
三、说说意识形态
既然本篇提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那接下来就说说意识形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生活是由有意识的、受一定思想支配的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的人的意识即是社会意识。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的社会意识形式有;艺术、道德、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数、哲学和科学等。
2.社会意识分为两种:一类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由这些社会意识形式组成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体系,通常称之为社会意识形态。另一类是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可称之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主要指科学。
3.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价值观。它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立场、观点、主张等,如艺术观点、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态度、哲学倾向、经济主张等等。
4.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在有阶级的情况下,社会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
举个艺术例子吧,譬如网络文学作品,这个妥妥滴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下面是一个某网络文学网站库存主要类型的小说数量图。
上图作品数量大约198万部,玄幻、奇幻和仙侠作品111万部,占作品总数的56%,“两幻一仙”这类幻想主义可以所是网络小说的主流,我前面推荐过的《诡秘之主》自然也在其列。
总体来说,“两幻一仙”等幻想主义小说是网络小说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情节基本是进取向上的,人物塑造一般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创作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神秘论。虽然这类小说中的言出法随和心想事成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但确实能够让人有代入感,并产生虚幻的满足感。
为什么“两幻一仙”会大行其道?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讲,还要参照教员的讲话,他说: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所以说,网络文学作品,也是人民生活在网络文学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言止于此吧。
四、说英雄谁是英雄
英雄与英雄主义是从神话传说时代起,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唯物史观是人民史观,不是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杰出的或者是反动的)
1.历史人物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不等于能够决定整个历史。恩格斯说,“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也就是说,历史人物的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越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而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不能超越于历史必然规律的支配作用之外,摆脱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共产党人经历了太多的血雨腥风和艰难困苦,在这期间牺牲了无数先烈,而那些幸存下来的革命者们,汲取了同志们的经验,继承同志们的遗志,最终共同缔造了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些历史人物,并不是生来就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从人民中诞生,在革命中成长,是人民创造历史过程中杰出历史人物。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造就了他们,他们是人民中的英雄。
2.但是,唯物史观还认为,在历史造就的人民英雄中,有少数杰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发起者的见识要比别人的远些,发起者的愿望要比别人的强烈些。他把先前的社会理性发展进程所提出的紧急科学任务拿来加以解决,他把先前的社会关系发展过程所引起的新的社会需要指明出来,他担负起满足这种需要的发起责任。缺少这样的发起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会出现迟滞和曲折。
这样的发起者,是人民英雄中的英雄,是无产阶级领袖,上图中C位的教员,就是其中的代表。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完结,下回进入《共产党宣言》部分。
土鳖抗铁牛ing
感觉恩格斯的决定论味道都很重,第二国际都如此,所以后来都走向了修正主义。
坦率地说,如果依据马克思的客观逻辑,革命也许会发生,但革命永远不会成功。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如果初始的博弈结果,劳动者无法斗过资产阶级,那么后续的博弈,正常情况下,只可能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甚至,强者都把这一结果的合法性——意识形态——都给你准备好了。刘慈欣的《赡养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结果。
读中国革命史,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没有毛泽东,凭朱德、周恩来这些人,能够成功,谁信呢?连朝鲜战争都不敢打,要打就只会拼命,1927年就没有了,井冈山都上不去,朱德可能在滇军里混着混着,就没有然后了,至于周恩来,即使革命信念再强大,也只能搞工人罢工而已。
读历史读到相信恩格斯这一句,我以为其实是理论误人。还有,马克思不喜欢讲客观必然性,我觉得马克思内心里才不相信恩格斯呢
纵观上下五千年,教员是穿越者也难以比肩的存在,以至于现在的穿越小说脑洞开的再大,一旦进入二一七六晶壁系,面对拥有位面之子,主角光环,时代天骄,历史巅峰等诸多气运加身的他,就只能纳头便拜,可谓:当年图书管理员,却能碾压无限穿。
教员的立国之功超过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改造了民族的思想,扬弃了孔孟的文教,活用了马列理论。他的一生,仿佛先秦圣王和西方哲人王。
回过来再说恩格斯的这段话,恩格斯说“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唯物史观归根结底是世界观,除非平行宇宙穿梭能够实现,否则没法进行实证。
我的理解是,教员出现在二十世纪中国,是历史的偶然;如果彼时教员没有出现,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领袖人物,这是历史的必然。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代替教员的人终将出现。
但是从成就来说,必然逊色于教员,并且加上定语“全方面”
而且从时间跨度来讲,错过了教员,很可能继续神州陆沉五百年。这个数字不是随便猜的,是朱重八到教员的历史维度。
总之,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人物,面对别的伟人,相信大家都觉得是可以替代的,但是一提到“推动历史进程,屠龙术大师范和无产阶级导师”的教员,连唯物史观都要小心翼翼了。
毕竟唯物史观诞生不到两百年,但上下五千年才出现了一个教员。
能够轻轻松松用唯物史观谈教员的,也只有教员本人了。他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他又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但是,他那句话不能当作规律。恩格斯这一句我尤其不认可。会出一个代表群众造反的人,比如没有毛,就可能会有朱、周等等。但是没有毛,中国革命肯定不能成功,这几乎是不可怀疑的。
另外,恩格斯的说法,我觉得不若用结构来代表。会出现这类结构,但结构并不必然保证中国会革命成功,不必然保证中国崛起,因为结构更有可能表明,世界体系的三六九等是不必然的,资本主义体系是难以打破的。像主席那样的人,出了一个,整个民族命运就改观的。如果没有了,其实民族就沦亡了,惭惭地,我们认为历史本来就该如此了,甚至汉人,大家可能也只是中原一带的人而己。
不能把结构理解成为机械式的必然率,这一定是有问题的。其实不妨琢磨一下金岳霖的“理有固然,而势不必至”。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讲的一般性的结构上的道理,不能把这个道理当成革命必然成功的道理。我崇拜毛主席,但对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一语敬而远之,因为主席这句话根本就不是理论论证,只是口号和表扬,没有必要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