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昨晚看了央视十频道的一期“考古公开课” -- 桥上

共:💬34 🌺1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昨晚看了央视十频道的一期“考古公开课”

主讲是冯时先生,主题是西水坡,冯先生在节目中侃侃而谈,旁征博引,文采斐然,而且一路背下来,非常流畅,嗓音也磁性,单就播音水平来说不下于专业的节目主持人,“忽悠”水平很强大啊。同时冯先生讲到了一些我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值得一看,不等于我全都我条件赞成阿。

另外,从这里我联想到龙应台先生因为“武汉加油”认为中国文采不足,看冯先生的表现可知,龙先生是以偏概全了。而且冯先生的古典水平也不是龙先生能比的。何况“武汉加油”面对的恐怕主要不是很有古典情怀的人。

家园 貌似这些文字都是中国人写的吧

网上报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等都是在日华人写的。

这次抗瘟疫,台湾除了禁止口罩出口,不让陆配來台这种小丑表演外,又干了什么正能量的事情呢?既然初心就是幸灾乐祸,自外于中国,又怎么写得出这种同舟共济的话的。所以龙应台也只能发点酸文了。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龙应台第一次给打脸了。上次开演讲结果观众大合唱《我的祖国》。呵呵,过气很久的老女文青罢了。表错情很正常的。

家园 冯老师的天文考古学看里之后,惊为天人

真论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冯老师绝对是最顶尖的那个。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倒不必是中国人写的,

我还见过日本捐赠物资附着类似的唐诗,说实在的,我也很喜欢,但只是个人爱好而已,到什么山说什么话,龙先生不懂。

不过。强烈推荐您去看冯先生,“忽悠”功力超群。

家园 龙应台何德何能当得起先生之名?
家园 不错,不必非是中国人写的

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存在。龙应台格局太小根本不明白。

家园 文采惊天下不如做点什么实在的

最近一两年文史书很少看了,感觉就是脑子转不过来,文理难共存,文青岁晚,也要做稻粱谋。

过去一直幻想像王勃一样,登高做赋,用文采艺惊天下,现在这一类想法都淡了,这些虚的用处不大,人家打来的的枪炮不是文采做的,吃的喝的也不是文采做的,细菌病毒更不管什么文采。何况文采在中国古典文化里也不是那么重要的,锦上添花。

还有,提前道个歉。把龙和王勃相提并论谈文采太抬举她了,肯定有人会这么回的。

家园 简直觉得像“骗子”一样,玩笑了
家园 『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

网上能下载到,有冯时的一章

家园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不管是谁引用的,真是才华横溢。

家园 题目不太赞成,太自我为中心了

也许是那人的自省,则无话可说。

赞成才华横溢,让人怦然心动,但不赞成龙先生引申,不过她一直如此,“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语不惊人死不休,名不副实。

其实,冯先生也是才华横溢啊,让人惊艳,我也读过一些他的文章,但影像中的他,太厉害了。

家园 个人以为以台湾已经崩溃的基层治理

加上没有一点责任感和道德观的岛民,怕是现在扩散已经失控,只是没有人出来说实话而己。

嗯,刚看到新闻,可能已经开始了。。

点看全图

家园 没看过长江日报奇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

奇葩文啊!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火了。这是日本援助中国物资上的留言,像是来自远方的一封书信,与我们互道珍重,情意款款。

  

  有些人的“文艺心”激动了起来,他们查阅资料,引经据典,向我们普及唐朝高僧鉴真东渡的典故,还有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普及就普及吧,只是和疫情的情绪不搭罢了。但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而你只会喊‘武汉加油’”,说“风月同天”有厚重文化底蕴,而“武汉加油”没有文化,修辞贫瘠,是粗浅的口号。

  我身在疫情之中,现在的每一篇报道、每一句祝福,每一个传递到我耳边、与疫情有关的汉语,都在打中我的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让我很暖心。但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这12个字里面,我听到14亿颗心灵碰撞的声音,这让我瞬间感受到,我是置身在一个宏伟的集体之中,这个集体有一颗强大的灵魂。

  “武汉加油”很简单。 越简单的词,越有力量。 “武汉加油”,无论你是诗人、作家、艺术家,还是医生、警察、律师,或者是工人、农民,你都不仅听得明明白白,而且会很快被调动起来。

我们的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包括那些被视为没有“文化底蕴”的词汇,许许多多都出自战争年代,出自危急危难关头,出自那一次次上下一心、全民共振的时候。

  抗日战争的年代,多少诗人、诗句,抵不过毛泽东同志的一篇《论持久战》,这是一篇用亿万万中华同胞都能“秒懂”的词句组成的雄浑辞章,里面没有四六句,没有王维、王昌龄,没有佛语偈子,却有着让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醍醐灌顶的力量。

  多少历史经典,都是应时而作。 汉语修辞的魅力,不是为修辞而修辞,不是为辞藻而辞藻,修辞的力量来自心灵,来自人的力量。 一个民族的语言,来自一个民族基本的、深沉的、持久的力量,语言的根脉不是在“艺术史”里头,而是在中国老百姓利益攸关、生死攸关之时,都会脱口而出的那些词汇——现在,它就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之中,我也听到了一些诗词,很多的铺陈排比、引经据典,可是却那么疲软无力。那都是语言形式艺术,是语言上的形式主义,这种文风一丝不苟地传递着他们怎么无感,歇斯底里的词句背后都潜藏着岁月静好。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并不是诗歌本身是残忍的,而是一个写诗的灵魂,要经历他们所曾经历的磨难,去感受那些磨难,让语言经历洗礼。

  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 “风月同天”是来自远方的书信,喊着“武汉加油”的人,则在一同经历着这场战斗。(长江融媒 评论员肖畅)

家园 还真没看过,似乎原句应该是犹太人写的吧
家园 深得我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