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庆祝老铁出山:说说近年一直在挨骂的山东女排成员3 -- 七天
这个帖子本来18年7月就该写完的,结果莫名其妙被关了20多天小黑屋,然后就没有情绪了。为了庆祝老铁出山,把它写完吧。不过,估计好些当年想写的有意思的事情,已经忘了,想哪儿写哪儿吧。
------------
上回书说到,13年女排世青赛,主教练徐建德组队遇到了重重困难。
为了争夺13年全运会新设的女排青年组金牌,许若亚、刘沛宜、唐宁雅、张常宁、段放都被省队扣住参加地方队的集训。徐建德万般无奈之下,七拼八凑招入汪凤娇、郑益昕、宋美丽、秦思宇、王梦洁。
就这样,在最后的12人队伍中,没有排球传统的山东队,占了4名;而排球传统最好、史上贡献最大的江苏队,扣住了4名(其中3名主力)。
-----------
我以前说到,郎平之前的教练,由于三大赛成绩不好,习惯于派全主力阵容参加不重要的比赛以取得一些成绩。郎平接手女排后,则把很多比赛让给二队和青年队打。这样做的好处容我后边再说,先说国青队。
由于郎平的这个新政,13年的瑞士赛是徐建德带新组建的国青队去打的。恰恰在这个时候,王梦洁的运气来了。
我在前面说过,12人的队伍,一般是带一个自由人的。然而由于汪凤娇、宋美丽都没有主接6轮一传的能力(朱婷在国青是不接一传的),无奈之下,只好带第二自由人打补丁,也就说王梦洁是作为补丁入选国青队的。然而在去瑞士比赛时,正选自由人黄柳燕的签证出了问题未能成行,王梦洁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当年瑞士赛的主力自由人。
刚开始比赛的时候,王梦洁是懵圈的。很多人都记得对俄罗斯的比赛,有一个球就落在她身边一米处,她一点反应都没有。自此之后,王梦洁好像豁出去了,越打越好。
女排这项运动,青年队和成年队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所以那年瑞士赛,中国队成绩并不好,然而最佳阵容却有两名中国队员:朱婷、王梦洁。
王梦洁自此占据了主力自由人的位置,而黄柳燕则王小二过年,自此沉沦了下去。
-----
经历了成年赛(瑞士赛)洗礼的国青队,再去参加青年赛(世青赛),明显比其他队高出一筹。最后兵不血刃,以八个3:0不失一局的成绩,轻松拿下世青赛冠军。
世青赛后,以杨方旭、汪凤娇、宋美丽、王梦洁4位新科世青赛冠军为核心组建的鲁青参加全运队青年组比赛,携世青赛余威,3:2艰难战胜苏青,决赛中3:0横扫辽青,夺得了全运会历史上第一块青年女排金牌。
此后女排届的很多恩恩怨怨,从此开始。
-------------
现在说说用二线队员打不重要的国际比赛的好处:
1. 主力队员有更多的时间休整和打磨技术,这其中最明显的时惠若琪。有关惠若琪我写过不少帖子,这里不多说了。
2. 增加了板凳厚度。这样的安排,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到国际赛场上见世面。这样在一队队员出现伤病后,二队队员可以很快顶上。比如,徐云丽受伤后,颜妮从二队顶上,魏秋月膝关节动手术时,丁霞从二队顶上。还有张常宁,刚从沙排回室内时,由于基本功太糙,被一队退货,被二队收留。然后随二队参加亚运会(一队参加世锦赛)。决赛对东道主韩国队,在主场观众的助威声中,颜妮、丁霞、刘晏含都晕菜了,只剩下张常宁,和处在巅峰时期的金软景对轰,丝毫不落下风。
颜妮、丁霞、张常宁三大主力都是二队输送的。
3. 使更多的运动员有机会在国际/洲际赛事中取得成绩,使更多的人在退役后的待遇有了保障。
------------
最后说说被省队扣住的几名队员的命运:
苏青的唐宁雅、刘沛宜、许若亚是当年国青的主力。尤其许若亚是队伍的头号核心(当时朱婷只能进攻)。
郎平对唐宁雅的技术是十分欣赏的。然而,郎平主导女排后一直推行高大化,唐宁雅因为身高原因,自觉进郎女排无望,转去沙排。并在江苏队的鼎盛时期(惠张龚)回归,如愿混了一块全运会金牌,退役后的待遇也算有了保证。
刘沛宜去了美国。
许若亚,这位当年朱婷的最佳对角(身高1.90,有6轮一传能力),离国家队渐行渐远。在惠若琪退役后,就像失了魂一样,连俱乐部的水平都达不到了。
段放一直在国家队的边缘进进出出。
只剩下当时还非常粗糙、但是身体素质空前绝后的张常宁(张常宁卧推可以达到120公斤---只推了一次),还留在舞台的中心。
各行各业的每个人都一样,当事人都没注意到的一个人生细节,过后才知道那是决定一生命运的决定或者选择。
如果看过央视节目的视频,可以看到男教练用力到手臂爆青筋,再加上胸前放的弹力球,推起的重量=保护人的拉力+球的弹力+自身的推力。根本不是严格意义的卧推,所以不能拿来作比较。
实际情况是:
张常宁在中国女排庆功会上揭秘了卧推公斤数的答案。她对此回应道:“我是在陪打教练李童的保护下,做到了120公斤,实际上加保护我还可以做130公斤。但是如果纯粹靠自己的话,我与自己的巅峰期是有差距的。巅峰期我能卧推70公斤,现在其实也就50多公斤吧。”张常宁笑着说。
还有球迷比较感兴趣,女排队员天天扣球,臂力究竟如何。有球迷表示想感受一下女排队员“掰手腕”的实力。对此张常宁表示:“我们扣球的技术动作,是以速度带动力量。如果纯粹比掰手腕,我们并不强。但是女排队员天天扣球,普遍手掌比较厚。”
李童的作用是保护,也帮了忙,但是最后挺起那下应该是张常宁的瞬间爆发力。
说张常宁卧推120公斤肯定不准确,因为卧推应该是从胸口开始算,张常宁推120公斤的时候,只有最后挺起那下是她自己的瞬间爆发力。
卧推5、60公斤是惠若琪的水平。惠若琪带鲁豫做节目的时候曾经说,卧推5、60公斤,总量达到5000公斤才算够量。
张常宁应该不止。
胸前的球完全是保护作用,因此没有球的弹力。
李童主要是保护,推起过程帮忙了,但是最后挺起那下,是张常宁的瞬间爆发力。
但是在国青的时候,她的确是唯一有6轮一传能力的,而且有190的身高。
与之相比,汪凤娇身高只有1.78,却没有6轮一传能力。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保护作用是就有弹力作用啊……央视不专业的地方就在于把这个数据当作全程卧推。还和姚明作对比,造成很大误导。
后面引用是去年世界杯后张常宁的采访,比推测靠谱得多。运动员状态起伏大,曾经达到的最大值和当下可能差很远。
旁证:中国女排吧曾有帖子,晒当时几个球员的卧推数据。王一梅70排第一,惠若琪40,马蕴雯55。同时还有男排最大的90。
去年军运会采访八一队长刘晏含:
在9月份的男篮世界杯赛中,中国男篮的表现不太理想。网上有一些消息说,一些男篮队员的卧推实力还不如女排姑娘。
当记者向刘晏含“求证”时,她笑着说:“不敢这么说。男篮毕竟是男运动员,我们女运动员肯定不能相提并论。但确实我们在力量上面来讲也还可以。”
刘晏含说,如果要提卧推成绩,她只能提“当年勇”。“好像自己在18岁那会吧,差不多推过70、75(公斤)。”
刘晏含93年1月出生,明确说自己的卧推巅峰在11年左右。显然后来这么多年都达不到了。
她已经远离女排比赛了,但最近被年轻一代的网友扒出很多黑料,视频,聊天记录,社交媒体记录都有,具体我就不说了,网上一搜都有。
年轻人是很厉害的,不信主流宣传,动手能力又强,也是现在网络化,每个人在网上留下的痕迹太多了,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留下黑历史。
别人自然就占得少。这个斗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
现在的小孩子讲自我实现、自我中心、自我放飞。如果用上帝的标准要求,谁都是一堆黑料。而且现在的社会,有组织地黑一个人本来成本就很低。
典型的例子是白百何。从事后看,陈羽凡吸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白百何因为他吸毒早就跟他离婚是正常的推测,从16年的访谈看,妈妈生病的时候,也是她和爸爸轮流换班一个在家照顾孩子、一个到医院照顾妈妈。为了保护孩子,不公开离婚的事也算正常。
白百何早就说有人雇人对她进行24小时跟踪。这种情况下,黑料当然可以有。
这里我要心疼一下《外科风云》,那真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制造精良不说,人物刻画、尤其是陆晨曦从一个横冲直撞的愣头青,慢慢被庄恕改造得少了一些棱角、但是内心作为医生的信仰始终如一的过程,真的非常细腻。
------
说起惠若琪,想说说她的解说:世锦赛对土耳其,张常宁一个干脆的单人拦网得分的同时,惠若琪脱口而出:“宝宝先是假动作拦直线、然后倒手封斜线。。。”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拦网的也可以给扣球的挖坑。这个层次的解说,以前真的没有过(郎平解说的时候,话很少)。这就是惠若琪的价值。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她还在家生孩子带孩子。刚出来演戏的时候,相比王珞丹的确算是新人,这个跟年龄无关,所以白百何这么说其实不能算错。
媒体为了赚眼球,制造话题,经常会给演员挖坑。个人认为白百何的应对非常聪明:直接找一个两人不可比的理由。但是这样的回答又被解读为:“你红得早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不如我?”(不排除白百何本来就是这个意思)----伤人也是伤人,不过和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