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农业文明的几个问题 -- ziyun2015
那种实际存在的“井田制”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所谓“初税亩”就是标志,不用你们给我种地,我就收你们的地的税。
另外您提到“理想国”,无非是乌托邦,孟的“井田制”也是某种乌托邦,和历史是两回事,因此我不觉得给小孩子讲历史要讲孟的“井田制”,即使讲中国古代的乌托邦,更合理的也是讲那一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第九》)
下面是我就相关问题讨论的一系列帖子,同时我贴了别人的一些正经研究文章,下面是这一系列帖子的“分页”链接,为省事可从第二页看起:
不仅讲,还要讨论,还要背。
吕思勉根据孟子的文章,讲三代的井田制,分为贡法、砌法、助法三种,夏、商、周(西周)都各有侧重。孟子长期在临淄稷下,与当时天下的学术人士交流探讨,他说的井田制会有理想化,但也应有据。且兄提及的初税亩必然以前也有制。
中华农业文明初期与渔猎部落混杂,在春秋与战国之际才完成“同化”,我们认为以彼时冷兵器水准,不会像美国1629-1895年近三百年以热武器武力灭绝印第安人那样,纯以武力完成“先进文明推广”。中华农业文明“同化”混杂的渔猎部落,不否认,武力有,武器组织优势有,但是同化在彼时的完成,应该还有其它因素。周公周礼下的井田制,不太可能是奴隶制,那样就对渔猎部落没有吸引力了。
我们给海外青少年讲大禹治水,着重诠释小邦在领导人组织下”继绝存亡“,从而产生了“仁”的理念,而不是讲“劈开龙门”等神化传说,这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同样,我们也需要面对年轻人的问题:中华农业文明为什么能在那么早、冷兵器早期时代就“同化”了域内的渔猎民族?是比手握火枪的美国殖民者“更暴”?还是另有原因?接下来就是为什么中华文明走向了大一统中央集权,而不是像日本西欧直到18/19世纪还在分封制下?
因此,窃以为中华历史教育,不宜让“井田制”缺席,尽管后面这个制度被淘汰了,但是在中华农业文明“拓展”“同化”时期,井田制代表的农业生产制度、社会制度的作用,还是应该有所肯定的。
礼记的理想,为什么2000年来中华先人一直传颂?而没有认为它是乌托邦,也因为井田制存在过,曾经是可行的社会制度(的一部分)。
兄以为如何?
先说小的,关于夏商周三代是否奴隶制,我知道史学界有争议,我个人也是存疑。我看过一些文章资料,但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不深入质疑。但是中国教科书采用奴隶制的观点,我也不持异议。
教科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科书,允许模糊甚至是(故意的)错误而不是精确。譬如初中的物理、化学教科书,你不可能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学生无法理解电子云(尤其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和电子轨道。那么也就不可能讲授原子结构哪怕最粗陋的模型,那都要到高中才行。所以化学键、化学价、导体、电荷、电流、内能这些,就不可能要求学生有深入的掌握。跟多采取似是而非的 “比拟” 等手段,只要学生有个大致的概念。
历史教科书同样,暂时采取奴隶制的观点,并不影响主要的教学结构。如果将来发现了更多证据,改就是了。这在理化生教科书也是稀松平常。举个例子,初中化学的质子数、核电荷数,这些是上个世纪的遗留,因为中子发现不过是二战之前,我们的老版苏联教科书,把这个(无关紧要的)跟不上时代的部分保留下来了。
哲学教科书上列宁关于物质的 “定义”,也是中国哲学界一直搞错了的。人家原话明白讲的是 “范畴”,而范畴的意思就是不采用定义的。
再说大的,美国的 AP 大概是高中到大学低年级水平。你引用的几个观点 “怎么学习历史”,在我看来近乎放屁。
引用:学习历史不是背诵时间点、事件的标准答案;而是要分析历史事件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事实上,学习历史首先就要背诵时间点、事件的标准答案,这是不可逃避的。一个律师连基本法条都搞不明白,夸夸其谈法学理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高中生、大学新生学习数理化,首先把前人的成就学习扎实了,在基础知识上没有什么质疑探索的空间。或者作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探索可以,不是教学的主要工作。
美国(西方)的历史教育,大多数连个基本的 “过一遍” 都做不到。而世界史在中国是初三的内容。一个有志于学历史的大学新生,连英法百年战争、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完全没有听说过,这种人我见过不少,都是英美制度下培养出来的高才生,不死记硬背,很有探索分析能力,能够给出一战爆发原因的五种不同观点,然后指出各种观点的长处和不足。当然,他们对于世界历史的了解停留在 1900 年以后,因为他们的课程叫做 ”1900 年以后的世界历史“。
你觉得如何? 我觉得这完全是愚民教育的成果,或者用你的话说。这才是宗教神学。所谓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无非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烦琐哲学的翻版。
美国的物理、化学 AP 考试,英国的大学入学考试,都是传统的力学电磁、有机无机过一遍,否则大学怎么保证新生有足够的基础? 偏偏历史考试,时间上只要求覆盖一小段,然后来让你花式 ”分析“,这说明什么? 大学新生没有基础也不要紧? 历史科堕落到跟工商管理一个水平了?
潜兄很坦白,承认自己对中国是否有过奴隶制也有怀疑,大约也是因为史学界拿不出夏商周驱使奴隶生产的典籍和考古证据。
教条主义之所以被毛泽东主席批判,就是因为留苏派拿着马列书本、闭着眼睛往中国硬套。看来这个奴隶制也是这样的、教育教条主义的产物。
毛泽东主席还主张向西方、以及一切敌人学习它们的长处。咱们俩谈的历史教育问题,如果摆在毛泽东主席面前,你觉得他是赞成“死记硬背”、“师道尊严”——不许质疑教科书=常识呢?还是赞成学习分辨“什么是证据/什么是观点”、“重在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三篇著作中,特别批判了不看对象做文章。大陆的教育及对象我们不谈,我们探讨的问题是海外青少年学习中华历史的教育问题,他(她)们面临的是海外教育环境:国外的《世界历史》、《美国历史》是必须面对的比较物、参照物,家长和孩子必需面对“黑中国从娃娃抓起”的图书环境。从这个具体对象出发,国内历史教材不能简单拿来用。
海外黑中国,首先就讲中国几千年来就是专制国家,之所以搞成大一统,是思想落后、没有民主思想、血腥暴力,画面也是黑色的,等等吧。反之古希腊,蓝天白云碧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学者贤者坐在一圈,平和、理性思辨什么是“理想国”。
通过几天来和河里几位朋友的讨论,厘清了“奴隶制”的内涵,我们反而更觉得中华早期农业文明能够“同化”领域内的渔猎民族,其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起了比武力、暴力更大的作用。而不讲井田制,就只能得出和国外黑中国类似的结论:中华文明之所以提前进入大一统,是因为中国人(比美国殖民者、欧洲殖民者)一样或者更暴力,消灭了领域内的渔猎民族,云云。这是不可接受的。
关于潜兄所论的,将国内数理教育与历史教育相比,窃以为国内即使数理教育,也是有问题的,切不可自满。数理教育另是一篇大文章,在此就不多说了。
这样掩耳盗铃的教育,怪不得会培养出那么多连常识都没有的糊涂虫,那些想要学习西方的人真应该了解一下他们的历史教育。现在还有不少人说苏联发动了二战,是连1950年以前的历史都没有了么?
LD 曾经辅导外国来华小孩子,他们上外国学校,教材和辅导书都是国外的,各种知识点都有,但是老师不怎么教而已
个人观点,历史这玩意儿,越是上了年纪的人越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小时候 历史教学的影响,真的和 三国演义这种 通俗文化没法比
题目本身对“甫田”的解释就是“大田”。 但在解析里就完全不顾上下文联系。无人种田的原因是因为远人不归。这甚至可以引申到因为战争、劳役导致劳动力不足,田地荒废。引申为无人治公田就是胡说八道,误人子弟。
这种解释的流行,其实是改开党意识形态的杰作。鼓吹大家对公田不上心,对私田才用心。其实就是宣传私有胜于公有罢了。常见的改开私货而已。
怪不得教材中还要坚持用”奴隶制“强加于”井田制“:不主要是因为教条,而是奥妙在于黑公田,在于宣扬”老百姓都爱私田、不爱种公田“这个改开意识形态。
海外是黑中国从娃娃抓起;家乡是黑公有从娃娃抓起,唉。
潜望镜同学说得很好。中学教育就是有关常识。超出常识的部分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继续探讨。
关于中国的社会发展史,中学的课本知识已经进入我们的大脑成为我们的常识。你如果试图挑战这些知识,来西西河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不是合适的对手。
具体到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度,郭沫若先生早有专著论述。殷墟发掘的殉葬人骨可以证明奴隶制度的存在。
不建议你另外为子女提供中国观点的历史资料。让他们融入同学中最好。成人后如果愿意探索再行教育不迟。
要明白是你的决定把他们带到国外,是你应该适应国外的教育(便于和孩子们对话),而不是他们需要适应国内的教育。
对国内的合格学生来说,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这些原则写在中学课本上。上学时并不懂,但是通过考试死记硬背记下来了。举三个最主要原则: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人不喜欢决定论,没有关系。这些原则仍然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历史和现实。这些知识,国外的学生们很难有机会领会到。
是拿来给后辈作范文的。
文中写道:二战打得很艰苦,我们的敌人是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的共产主义。
瞧,这就是西方移花接木的手段。排比句写得好啊,气势磅礴。反正西方青少年从小就打红警,盟军-苏军的对立在他们看来天经地义。
这种拿来作论证的文章,能够论证出什么结论,可想而知。而老师还孜孜不倦地教给后辈,代代相传。我指出这个错误,教书者跟我说,小错误,不影响立论,然后就混过去了。
如果我告诉你,英国高中生 80% 左右根本不知道墨索里尼是谁,难怪这个学生可以作为范文。起码他还知道墨索里尼,那就比 80% 的同学都强了。
是否愿意让孩子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妈妈爸爸们的关注点首先是孩子的英文,其次是数理、艺术、体育。
现在开始有家长意识到:放弃了母国母语文化(历史),也不行。如雨后春笋出现的汉语学校就是因此而生。
这种汉语教育现在也多是“爱其子,择师而教焉,于己则不学“的情况,韩老先生泉下有知,又会说”惑矣”了[笑]
开始,不少家长抱着完全信任国外教育体系的“美好愿望”,现在很多人知道这样似乎不太行,纷纷探讨如何给孩子加小灶学习数理、英文艺术,避免被“放羊”散养了。
我周围的不少家长们,渐渐地意识到“汉语学习”也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家长也要做“传道授业“,和数理等”解惑”辅导等差不多。
数理辅导解惑,国内教育不会和国外差距太大。无非不再死背,解题方法百变千变,答案万法归一。艺术、体育有老师教练,操心不多。很多华人家长数理基础不错,辅导孩子还是胜任的。
而历史文化,面对“黑中国从娃娃抓起”的环境,家长又无法用“我们上中学大学就是学的这些标准答案”来压孩子。放任孩子接受“融入当地“的历史观点,结果孩子看不起中国文化、看不起中国的一切,甚至因为身份认同(不愿自己是华裔),产生心理问题。
河里朋友多有生活在海外的,对中华历史颇有讨论,对孩子教育也有多楼探讨。既然大家对中国近代史讨论得热火朝天,确似“稷下”学园,因此在此设楼讨论海外青少年的中华历史教育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得河里朋友指点,以期以楼会友、交友。
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