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瞎猜 Musk 想干什么 -- 铁手
猎鹰9的第二级回收实现不了,现在专攻Starship的二级回收。
BFR第一级助推器超级重型(Super Heavy)高度70米,第二级飞船为星舰(Starship)高度50米。
对比一下,长征七号甲的一级运载火箭高度是25米,二级15米,三级12米。一级火箭高度略小于总高度的一半。
现在还在论证中的中国星舰长征九号运载火箭也是3级火箭,高度是103米,一级运载火箭高度未知。按照长征七号甲的三级比例估算,长征九号的一级火箭高度应该略小于总高度的一半,所以可能跟spaceX的第二级星舰50米差不多。
就是准备打一个有一级运载能力的火箭去火星。
谢谢。难得有从技术层面正面探讨的回复。
要从火星返回,就一定要实现二级火箭回收技术。猎鹰9的第一级回收很成功, 第二级回收实现不了,现在专攻Starship的二级回收。BFR第一级助推器超级重型(Super Heavy),第二级飞船为星舰(Starship)。Starship能实现回收,就是另一个巨大的飞跃。而且两级火箭都能回收的话,成本能下降99%
我个人觉得火星本地自制燃料这个方案,很可能在第一次载人登陆火星时无法实现。如果是全机器人遥控,那还得提前几年把甲烷采集和燃料制备机器用火箭发射过去,自动化难度太高。如果是有人参与,一旦失败那且不是回不来了?
第一次载人登陆火星最大的可能性还是从地球一路携带火星返回的燃料。如果一次负载不够就同时多打几枚,让多级火箭在近地轨道上拼接,然后再往火星飞。
Starlink的带宽没法跟地面网相比,但卫星通信延时极低,碾压地面光纤通信。这样非常适合高频交易这种对带宽要求不高,但对低延时要求极高的用户。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由算法引擎捕捉瞬间战机,人脑思考战略。他们对几十ms的延时很看中,但是每到极端的地步,何况starlink还是要通过地面数据站中转,这么转一下,未必能够保证QoS。
有句西方谚语:“A society grows great when old men plant trees whose shade they know they shall never sit in.” 这句话的精髓含义如果翻译成中文,其实大概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来自于那些明知道自己无法享受其果实,却仍然为了崇高目标义无反顾付出的人们。”
人类50年之内,估计只是能建一个火星无人空间站,100年以内,估计也只能有机器人能够降落火星地面,进行火星地面站的建设,为人类进驻铺路。那些什么制造甲烷,反推降落之类的东西,都是一两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不光马斯克不在了,连他的孩子们也都不在了。马斯克是知道这一点的。但是就因为这是他少年时的梦想,他把一生都投入了这个不知道子孙后代多少年以后才能实现的计划上。我们之间多少人能够像他一样?
关键是他还不是非得过得像苦行僧一样苦逼,丫居然还同时能通过这个项目赚钱。
至于他的那么多项目,即使将来最后失败了,一积累了很多技术经验,二失败的方向也让后人可以少走弯路。何况将来如果成功了呢?
所以他是一个值得赞赏的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量子通讯中的信息传递并没有超光速。
不太可能吧,要不您分析分析。
至少复用二十次不可能,顶多九十五。
飞机起落次数的寿命是3~8万次。
拭目以待吧
能打一百发吗?
燃料费呢?
回收消耗的成本呢?
飞机的建造成本和火箭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飞机能飞那么多回。
先不管他是不是吹牛,是事实从2010年首发之后,猎鹰九号一共发射了80多次。下个10年速度可以更快。
猎鹰九号5400万美元的发射费用,它的燃料费只有20万美元,占 0.37%
这是spaceX自己跟自己比,希望利用火箭回收将成本降到1%。跟其他公司比,spaceX现在的价格是其他公司的五分之一。 比如ULA每次发射火箭向美国政府要价3.5亿到4亿美元。
spaceX的最终目的是将去火星船票价格从100亿变成50万,价格降到两万分之一。
现在出事的概率就相当高,一般是百分之五,即使到二,成本也不可能百分之一。
总而言之,十年内看不出来能实现百分之一,至于文里的前景,浓浓的科幻味道,在卖情怀呢。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tesla 电动汽车几经波折,而且是面临很多竞争对手,有一些都是汽车界本来的大头,直到最近才能算是稳定了脚跟。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可能翻身落水。在股市中也有大名鼎鼎的人做空它的股票。
太阳能板也是几乎类似,而且到现在都没有站稳脚跟。最早这个太阳能只是安装公司,被它收购后,才开始生产太阳能屋顶瓦。什么时候能够形成规模我不知道,但是能用来做屋顶瓦片的太阳能板,的确很吸引人,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