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合村并居? -- 郭三
为什么?山东重视教育,重视到了什么地步呢,上学是出人头地唯一的出路,是山东人的共识,这个共识恐怕是很早就有了,估计明清那会就有,但是二十多年前山东穷啊,地窄人稠,经济又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再加上重男轻女比较严重,好多女孩确实上不了学,但是成绩又不错,又想证明下自己,所以高考、中专试一下,算是了一下自己的心愿,所以有很多考上了不能上的,这就给冒名顶替留下了空间,被冒名者有些知情,有些不知情。
韩国人跑青岛定居的不要太多,把当地房价都抬上去了。
因为旧村改造旧城改造荒废多年的地太多了
速生林也不种,别说复垦了
就是逼着中农全家当雇农和佃户
土地集中可以,为什么不搞集体化?不搞的话,官方倡导下这样的土地兼并比封建社会还无耻
顺带说一句,旧村如果再改造为耕地,靠机械+人力3-5年能复垦5-7成不错了,还不说产量
少见多怪,揭盖子是好事
初中时学校旁一个神经病,据说就是因为高考考上被顶替导致,我觉得真有志气,还不如豁出去报复
那时猎枪商店里就有,别说土枪汽油什么的了
邯郸地区(现在叫市)下属有个磁县,明清都是属于我们河南的。但是在大清的时候为了滏阳河水和邯郸(上下游关系)老是打架,十三阿哥(或许已经是王爷)允祥就奏明皇上把磁县给了河北(直隶受照顾),省际矛盾变成省内矛盾,消停了一些。结果后来为了争漳河水,河南(林县)修了红旗渠,河北(磁县)修了跃峰渠,两边(一河两岸关系)又闹意见,最后好像是偏了河南(林县确实更困难一点)。
华北大平原人口过分密集,所以水源从来都是珍贵的资源。从大见小,自然村之间因为争水,也很容易打架伤人,然后成为世仇。从这一点看,搞集体化农业,容易有更多办法避免类似的矛盾(比如搞合营或股份互持)。
原来村镇,人搬走以后,地下好几米都是宅基地,复耕成本要多高?全部挖出来换土,哪来那么多土,砖头石块那里去?我很怀疑就是随便一埋假装复耕,只要能在城里卖地赚钱,根本不关心复耕长不长庄稼。与其这样假复耕,不如改养鸡鸭猪狗,起码房子还能利用一下,遮风挡雨。
县级以下的学校顶替的事情很泛滥,还有体育生、艺术生考试的按钱给分的,集体作弊的等等。这些地方过去几千年都是封建统治中心,老百姓反抗性低,当官的为所欲为。
当年去旅游出差,马路都比其他省宽,人民平和满足让我吃惊羡慕。
现在沉静下来也好,酝酿今后更好的发展道路。
国家、农村双受益,农村抛荒地很多,农村宅基地大于200平方,再加菜园、树木种植,一家宅基地基本接近400平方。
如果农村改革成功,中国粮食大丰收,农村并村过程中又变相拉动内需。
只是农村改革的阻力在于以前城市化受益群体不同意,如房地商、官僚资本,再加贪官盘剥。
目前内地财政亏空,工资拖欠,但并不能促发内地政府下决心去改革,反倒现出官僚资本通过政策加剧、强化自身利益。
网络上只有投资不过山海关属于政治正确,说其他地方不行哦
“先生说牌坊方着你们村哩”,方着,这句话耳熟,地道的山东土话,反正我老家鲁西北农村,是这么用的。
按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合村并居,后患挺多。老家种田的基本都是老人,年轻人很少,我老爹七十岁了,还种着十来亩地,一亩地毛收入不到一千块钱,一年下来,撑死一万块钱收入。这个收入水平,无法支撑楼房的生活方式。
再说,农业生产,需要有院子放农具,晒粮食等等,上楼之后,也无法解决。居住地离农田不能太远,否则交通时间长了,难以承受。目前家-农田的距离普遍在500~1000米内,离着三五公里的话,很不方便。
这个搞法,还不如把农村废弃的宅基地进行修复,变成花坛、菜园、甚至农田。以老家村子为例,高峰期人口有八九百人,现在常驻人口顶多两百人,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村子里面的老宅子,倒塌废弃的非常多,把这些利用起来,能恢复不少的耕地。
再过五到十年,农村人口会更少,更多的宅子废弃,再过十五二十年,很多村庄估计就消失了。到时候,估计只能采取小型农场方式更重,目前的一家一户几亩十几亩地的耕种方式,维持不下去了。
总之,我不大赞同赶农民上楼的做法,成本高,农民难以承受。带来的浪费和问题非常多。真打土地的主意,不如把废弃宅基地利用起来,镇痛小,阻力小,收益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