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指挥家里卡多·穆蒂 -- 黄序
在很多中国乐迷的印象里,意大利指挥大师里卡多·穆蒂第一次在央视亮相是在199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
其实不然,第一次比那个还早。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开幕式在米兰的没芽茶体育场举行。俗话说米兰有三好,时装歌剧福特宝。难得碰上一次大场面,意大利人当然三样都要好好显摆一下。
足球不用说了,当天庆典的主角。
时装环节是体育场里的一场大秀,由四组模特小姐姐代表欧亚美非四大洲出场,展示各洲不同风格的服饰。印象最深刻的是欧洲组,一部分小姐姐身着性感泳装,另一部分穿的是半透明的条纹装:
嗯这个这个,总之是大饱眼福啦。
而歌剧部分从视频19分左右开始。意大利人在众多名家名作中选取的代表性曲目,是威尔第歌剧《纳布科》里希伯来奴隶的合唱,《让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飞翔》。
歌剧和合唱的背景大致是说巴比伦人入侵耶路撒冷,战败的犹太人不仅城破庙毁,百姓还被驱离故土掳往异国为奴。被囚的奴隶们通过这首合唱表达思念故乡,渴望重获自由并光复故国的心声。
歌剧创作于十九世纪上半叶,那个时候意大利本身也正是一个国家尚未独立统一的倒霉孩子。所以此剧特别是这首合唱在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首演大获成功,由此奠定了韦二弟在意大利歌剧界的大咖地位。这首合唱本身也在很多场合被当成了意大利的第二国歌。
这个是影片茜茜公主片段:
作为当时意大利宗主国奥匈帝国的王后,茜茜公主本是去米兰安抚人心的。但是意大利人在欢迎晚会上唱起《纳布科》,是在明确宣示独立的诉求。
搞得茜茜小姐姐好不尴尬。
话说意大利第二国歌还有其它说法,他们那第一国歌得有多不受待见。
回来说世界杯开幕式。
当时这首合唱是在现场大屏幕上播出的,演出单位是著名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队与合唱团,担任指挥的正是剧院的音乐总监里卡多·穆蒂。
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中国电视观众认识和了解穆蒂老师。可惜的是解说员孙正平和央视导播都不认识他,事先也没做好功课,小孙转播的时候懵圈了,似乎是跟着耳麦里的提示结结巴巴地说:指挥......是......阿......阿巴多。
导播好歹算提示了个意大利老乡,国籍没搞错,后来重播的时候才改过来。
正好我那堆二手磁带里有穆蒂老师指挥的英雄生涯,我还算事先认识他。至于那首合唱,我是第一次听,一听就非常喜欢,从此心心念念。
这也是穆蒂老师经常上演的曲目,20年后穆蒂老师在俺们村文工团找了份总监的工作,俺终于有机会多次在现场观看穆蒂老师亲自指挥的这首合唱,真是有美梦成真的感觉。
这是穆蒂老师排练时的油管视频。
当然应该说那场开幕式后流传更广的还是杯赛主题曲土逼南波万,作者是意大利人乔吉奥·莫罗德尔,他本人在开幕式演出时亲自担任键盘手。
莫罗德尔也是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的作者,开幕式时装秀亚洲模特出场时的背景音乐就是《手拉手》。
下面是穆蒂老师指挥罗马歌剧院演唱这首合唱的视频:
后面这两个视频是同一场演出。油管上是完整的,B站上的是油管视频的后半段。当时正值意大利政府颁布政策,要裁减文艺团体的拨款。合唱之后指挥和演员都有点黯然神伤。于是穆蒂老师转身对观众发表了一番即席演讲,对政府的行为发表了些看法,在场的人都动了感情。随后穆蒂老师指挥演员和观众重新演唱了一遍。视频评论里可见部分详情。
话说穆蒂老师真是很喜欢跟乐迷直接交流,有时候是在音乐会前后的粉丝见面会上唠唠嗑,有时就是演出结束时站在台口即兴讲两个段子。
刚到我们村时他讲了一个费城故事。
那是他刚担任费城管弦乐团总监时候的事。彼时穆蒂还不满四十,风华正茂,也算是仪表堂堂,尤其是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十分引人注目。
按说年纪轻轻就接手美国五大乐团之一,正应该是春风得意之时。但那时候穆蒂老师还没现在这么话痨,刚到一个新环境,也不太善于跟媒体打交道,演出之后一般也没什么人搭理他,有时不免有些落寞。
终于有一天,他指挥完一段《塞维利亚理发师》,回到休息室一个人发呆,忽然听见门外有脚步声逐渐走近,穆蒂老师不禁有些紧张和激动。
“门,姿妞一下开了,进来一位优雅的,小老太太”,穆蒂深情地回忆到。
然后就有了一段令他难忘的对话。
“Maestro?”
“Si?”
“I was so excited about your performance tonight!!!”
“Really? Which is your favorite part?”
“Your hair, Maestro, your hair! OMG, can you tell me your own barber's phone number?”
“%&%&)@(*&”
穆蒂老师心中顿时有一万头草泥马跑过。
~~土鳖扛铁牛~~
歌剧《阿依达》,Marcia trionfale (orchestra), 1981年,旧金山歌剧院《阿依达》全版,此时的帕瓦罗蒂尚算苗条。B站
再看到《土逼南波万》更是懵了,那汉城那个是不是应该叫《汉丁汉丁》啊,还有啊,最后那个理发师不是在南斯拉夫么
有图为证:
土逼南波万,当年流行的谭校长粤语版:
虽然很多人顺嘴而出的常常是南斯拉夫理发师,但是原版正宗的确实是西班牙理发师:
已经很胖了,嗓音状态正处巅峰。他在演唱会上一再加演曲目,最后三首歌《俺的太阳》、《重归苏联托》和《那孙倒了吗》如履平地。
琢磨着要不要另开一题多聊五块钱的。
本人最喜欢里面罗西娜的女声咏叹调:我听见那美妙歌声。。
还有:当黎明披上霞光。。
多么快乐的一天
天籁
是85年左右听他唱的拿波里民歌,当时还听的是二手磁带,有《我的太阳》、《重归苏连托》和《缆车》等。后来出国赶紧买了CD,是我最早买的CD之一。
话说老帕唱民歌,相对而言没有其他几位那么重的学究气,比较接地气(当然老鸟可能会举另外一些前辈表达异议)。我一开始都不知道他是唱歌剧的。直到他86年来北京开演唱会。
当年看电视转播,旁边一个戏迷也多少了解点曲目,在旁边嘀咕“要叫小番了叫小番了”。
但是老帕天赋太好了,别人视为畏途的高音他大脑袋一晃就轻松唱出来了,音色音准完全不打折扣,真是让人开了眼了。
他那次演的唯一一部歌剧就是《波西米亚人》,你那冰凉的小手。
前几年在佛罗伦斯一家颇有些名气的餐馆看见这张照片:
不禁感慨,即使追到意大利也没有机会看老帕的现场了。
从
女声合唱:
(Il nome suo nessun sapra, e noi dovrem, ahime, morir, morir!)
No one will know his name and we must, alas, die.
没人会知道他的名字.
而我们就得去死,哎!
Dilegua,o notte! Tramontate, stelle! Tramontate, stelle!
All’alba vincero! Vincero! Vincero!
消失吧,黑夜!星星沉落下去,
星星沉落下去!黎明时我将获胜!
我将获胜!我将获胜!
Andrea Bocelli和老帕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gnD3hVgO0&list=PL169B7162A083AA97
]老谋子鸟巢版宣传片[/URL]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7o_zP_O4E&t=4840s
]中国国家大剧院版(?)[/URL]
对波切利太残忍
虽然老帕巅峰已过。
中的詠歎調<朋友們,這是個慶典的日子>(Ah! mes amis, quel jour de fête!) 9 High C in 1972, 老帕成名之路的关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