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疆闻见录 -- 一阐提

共:💬32 🌺65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安全是有了

只是不知道这种消耗大量财力物力的治安能维持多久

历史上每当中原政权衰弱的时候,西域就有丢失的危险,这一轮中华的崛起如果能有足够的资源和高明的策略把西域边疆做成实地,彻底中原华汉化。那么过上一两个世纪当中华下一次衰弱到来的时候西域也许就不会有丢失的危险。希望这个政权能做到。

家园 也不是

回族的清真寺就很热情,非要你进去。在宁夏,我曾被一个热情的阿訇揪住,洋洋洒洒讲了半个多小时的教义,最后还非让我手下他写的一本小册子才肯罢休。

家园 太大了没办法

新疆比内地省大的县不止一个,若羌二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湖南或陕西,且末也有十四万,和辽宁安徽差不多

家园 第一段路线简图 -- 补充帖

库尔勒-轮台-塔中-且末-于田-和田-莎车-喀什

点看全图

通宝推:kekepei,愚弟,唐家山,
家园 本来主席在的时候新疆不错的,乱邦搞坏的

七八年前吧,自驾去西藏,新藏线,路上也到处都是检查站,都是持长枪的藏蓝色衣服的警察,也是每次都登记身份证,检查整个车里面,不知现在是否还这么严格。拉萨也是,街上到处都是警察,具体我也不知道是警察、特警还是武警。

说到这儿,不由得对胡温极为的气愤,乱邦真是遗臭万年。

家园 铁老大还在新疆待过?

去国多年,恍惚半生,可有乡愁?

家园 很好的游记,谢谢上传。
家园 《三、佛陀的叹息》

我们像洪水一样

冲进城市

摧毁佛寺

在佛像上拉屎

——《突厥语大辞典》

天刚蒙蒙亮,汽车沿着315国道一路西行,右侧是茫茫荒漠,左侧则是连绵不绝的高山。

点看全图

由于发往和田的班车时间太晚,便与三个当地人一起拼了辆轿车,能节省一两个小时。同车的维族小伙子们可能还不到二十岁,甚是腼腆一脸羞涩的笑,不问便很少说话,闷着头刷手机,司机也是维族,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相对却很健谈。就这样,几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倒也聊了一路。

这里新一辈年轻人汉语说的都可以,虽然也有些许口音,但沟通基本无障碍。对一些敏感话题,我还有些顾忌,他们却并不避讳,一个青年很直接地说现在普通老百姓富裕多了,根本没什么人支持暴恐,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表示家里生活越来越好,如果有人破坏好日子,大伙儿是不会答应的。

这可能的确是事实,毕竟少年人的好恶很难掩饰,更何况几个小伙子衣着打扮已经与内地同辈没什么不同,同样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听着这一代流行的音乐,关注自己喜欢的爱豆,就连刷起手机都比我溜的多。一路走来,明显感觉三五十岁的维族群体——也就是改开前后出生的那批人——对待内地最狐疑最复杂,而七八十岁的老人或者一二十岁的孩子,则相对友好开放,起码表面没那么多麻烦。

其实,像中国所有地方一样,如果接触新疆底层,稍微了解一下他们所思所想,起码会知道,各地老百姓最关心的其实差不多,并非民主自由或民族独立之类的大题目,而是工作吃饭养老金,怎么解决家里的房租和养娃的花费。另一方面,如果有某件事成本极低却收益极大,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肯定格外诱人,当政者需要对此警惕并施以严格制约才行,但之前很多年,此类诱惑的吸引力足够大,受到的制约力却足够小......

汽车已经开了一个半小时,公路南侧那座仍然望不到头的大山便是巍巍昆仑。这里是策勒县,与漫天黄沙的南疆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县城与昆仑山之间有多达数万亩的一大片草场,现在叫亚门草原,海拔在三千五百米以上。草原深处昆仑北麓,距离县城七八十公里有两个古代城堡遗址,名叫阿萨乔克吐如希库尔干和阿西乔克吐如希库尔干,那里曾是西域南道——即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带——佛教徒最后的家园。

前文说过,唐末回鹘人从蒙古高原举族迁徙,从河西到中亚建立了一系列政权,最终取代了新疆原来的居民粟特人。到了五代,崛起于中亚东部的喀拉汗王朝成为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政权,一般认为,喀拉汗人的祖先也是西迁的回鹘人。新皈依者随即向东展开了对新疆异教徒的圣战,其对手主要是信仰其他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同族或异族。

最激烈的抵抗发生在今天的和田地区,即古代的于阗国。当时于阗国的统治者姓李,叫李圣天,但后人认为“李”其实是唐朝赐姓,他本姓尉迟,属于长期统治这里的尉迟家族,史载起码从西汉起这个家族就是于阗国王,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粟特人。但也有人认为,同一家人当了一千多年国王且掌握实权根本不现实,“尉迟”应该只是历代国王的头衔而已,而于阗国当时很可能已经回鹘化,因为在敦煌遗书中,他们自称“圣天可汗大回鹘国”。

无论统治者是粟特人还是回鹘人,从各种记载来看,于阗是个佛国,佛教是这里的主体信仰。当时,喀拉汗人已征服喀什并设为东都,正以新皈依者的宗教狂热,猛扑向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偶像崇拜中心于阗,而虔诚的佛教徒李圣天国王对佛教重镇喀什的沦陷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一场延续数十年的惨烈战争自此爆发,时为至今一千一百年左右的五代末至北宋初。

关于战争的详情,当时的各种史书中其实没几个字记载,现在铺天盖地的网文里那些绘声绘色的战况和人物,大多来自斯坦因在和田地区考古时采集到的民间故事,后来收在他的巨著《古代和田》里,而这些故事又源自当地流传多年的伊斯兰野史。野史出过手抄本,不过多成书于清朝后期,而且充斥着神神道道的宗教故事,尽管有可能保留着古代信息,但毕竟不是信史。真正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敦煌遗书中的一些信件——于阗王和敦煌统治者是姻亲,双方以甥舅相称,经常通信。

综合以上杂七杂八的史料,战争的大致脉络为:喀拉汗王朝占领喀什后,东进塔里木南缘,和于阗展开激战。初期于阗占据优势,在城里佛教徒的内应下,还一度收复喀什,取得大量战利品,宋史曾记载收到于阗王的国书,对方表示想向大宋进贡大象,“自言破疏勒国(喀什古称)得舞象一,欲以为贡”。敦煌统治者也收到了于阗王的信,这位“外甥”声称,敌人“宝物、妻子、大象、良马及其它,还有他部下的财物,都已献于王庭”。

于阗在喀什建立了隶属于自己的附庸政权——国王曾给敦煌写信,询问“舅舅”对这件事的意见——其间喀什的伊斯兰势力一度复辟,但很快又被于阗军队镇压。但是喀拉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宗教的鼓动下,来自中亚的成千上万伊斯兰志愿兵进入新疆,随着这些狂热的圣战者奔赴前线,面对大军压境,喀什不得不再次臣服。

此时,于阗已成孤军之势。尽管今天的网文大肆宣扬于阗、吐蕃(青海的藏族诸部)、西州回鹘(回鹘人在吐鲁番建立的王国)等佛教政权结成了反伊斯兰联盟,但正史对此并无记载,恰恰相反,《新五代史》说他们彼此杀来打去关系恶劣,“于阗常与吐蕃相攻劫”。而于阗王的姻亲敦煌统治者,当时正面临着新崛起的西夏威胁,势力有限加之路途遥远,只能提供道义上的支持。

尽管极端不利,但于阗人拒不屈服,坚持不懈和潮水般向东涌来的伊斯兰圣战大军进行了数十年待久战,最终孤立无援,国破家亡陷于敌手。从史料看,这场战争可能开始于公元十世纪中叶,结束于公元十一世纪初。宋朝史料写道,宋真宗统治的1009年,于阗国“黑韩王”派人来进贡,“韩”即“汗”,而突厥语“喀拉”正是“黑”的意思,也就是说此时于阗已由喀拉汗统治。

也许是遭到的抵抗太过激烈,以至征服者恼羞成怒,于阗的佛教文明遭到彻底毁灭。今天的我们还可以在喀拉汗都城喀什附近找到不少佛教遗迹,城市不远处甚至还耸立着明显能看出轮廓的大型佛塔,但是在和田民间,却没有一件完整的甚至残损的佛教文献传世,人们发现的只是出土于废墟的残页,尽管斯坦因在和田发掘出大量精美文物,可它们都在汉晋时代的精绝国故址,而于阗国毁灭前的唐宋遗存,几乎就没什么了,就连佛寺遗址也全是焚烧过的痕迹。

按照伊斯兰野史的说法,于阗最后的抵抗者撤退到昆仑山下,阿萨乔克吐如希库尔干和阿西乔克吐如希库尔干由此诞生。“阿萨”和“阿西”是当地两个山头,“乔克吐如希”是于阗将军的名字,“库尔干”是“城堡”。乔克吐如希率领于阗人在这两个山头各建了一座坚固城堡,为解决饮水问题,还安装了铜质引水暗道。他们在此坚守了很长时间,但终于有一天,水管被围困的敌军发现,随着水源被断,于阗残部再也无法坚持,被迫翻越昆仑山逃入西藏,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最后一抹佛光就此消逝......

点看全图

(阿萨乔克吐如希库尔干古城,来源见图)

出发三个小时后,汽车终于停在了大桥边,前面就是和田县城,眼前这条奔流的大河名叫玉龙喀什,那个著名的玉石之源。

点看全图

通宝推:朴石,山景城,楚天,心有戚戚,秦波仁者,须弥一芥,唐家山,从来,愚弟,醉寺,方平,闲眠,老老狐狸,落木千山,故乡在喀什,mezhan,何求,桥上,瓷航惊涛,胡一刀,
家园 胡是真不该到那个位子,遗祸无穷
家园 请问您这个路线用了多长时间?
家园

拿他当枪。为了自己的利益,用全民做垫背。

家园 三周

一些地方早就去过,故地重游

三周
家园 感谢,我一直很喜欢利用当地交通的这种旅游方式

您的路线我已经种草了,等实施之后原地发帖作为回馈

家园 更正

地图中“天山北路”应为“天山南路”

家园 今年恐怕不行了

由于疫情影响,新疆多数地方已经不接待外地游客,无论国内国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