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家垴故事--彭总之怒 -- 史文恭

共:💬47 🌺445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家垴故事--彭总之怒

关家垴彭总的“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名言是党史和军史里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而且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故事。各方面的书里渲染的都很多。但纵然这样还是有几个细节容易被人疏漏。

第一、 关家垴之战不是一场独立的攻坚战,而是在日军的合围扫荡中,我军的一次“短促突击战”,意图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一股日军孤立部队。所以,这就决定了关家垴的战斗实质就是一次小型的孟良崮战役,但问题是,冈崎谦受虽然是一头禽兽,却是一头懂得工兵和防守的禽兽,所以,因为他,八路军生生把一次野外歼灭战变成了野外攻坚战,而且还是在敌机大肆轰炸扫射下的攻坚战。---事实上,如果没有敌机大力救援,如果八路军能多一天攻击时间,那么,所有此战的资料都确认,冈崎大队已然弹尽粮绝,被全部歼灭是必然的结果,但残酷的现实是,八路军只有两天的攻击时间。纵然外围部队已经在艰苦的阻击敌军,但正如我之前《迎面相撞的精锐》里描述的,以1938年2月,还未“稀释”的红一方面军老红军为主的343旅近5000多人的精锐,如果没有及时完成的野外工事,还无法抵御日军20师团1500人部队的攻击,这还是敌人没有航空兵力支援的情况下,而关家垴是百团大战的后期,不仅八路军部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苦战已经师老兵疲,而且大幅度扩张后的八路军平均战力也有所下降,因此,彭总无法得到额外的攻击时间。所以,他只能使用手头能有的资源在非常紧张的时间内完成战斗

第二、 必须强调,关家垴之战的决心是彭总下的,他是第一责任人。

第三、 在29日夜到31日下午,参战部队连续不断地攻击,固然,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突破日军精心构筑的野战工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那就是前赴后继冲锋的年轻战士,的确使得“孤军”冈崎大队的弹药急剧减少。---是的,关家垴之战是一次令人心痛的败战,但这一战中,前赴后继的冲锋战士,就像国歌里描述的那样,用他们毅然的身姿和悲壮的牺牲显示了这支军队的军魂。----而在这种战术下,每一个之前牺牲的战士成为后来者的号召,如果中途结束,那么之前那惨痛的牺牲就成为白费。-----只有咬牙坚持到底,才能赢得一场“有意义”的惨胜。----这大概是多次在前线(500米,敌军射程之内)观察战况的彭总内心的信念。

点看全图

---作为一张著名的照片,它确实表现了彭总威严的军姿,那谁有知道,此时彭总所观察到的,是多么让人心碎的场面呢?

第四、 但巨大的装备差距和恶劣的地形,以及敌人良好的工事,顽强地阻挠彭总决心的实现。----此时,外围敌军的逼近,眼前战斗的久攻不克,战士牺牲的不断累加,成为三重极大的压力,作为最高指挥员的彭总,显然被情绪影响了。因为他给出了非常直接也非常粗鲁的命令,---这个举动还有一个催化剂,那就是,作为下级的刘伯承和陈赓已经两次给他直接打电话要求撤围,这虽然是此时正确的战场处置,也无可争议是下级企图动摇上级的决心,---所以,彭德怀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的双重逼迫下,做出了让他后悔也让战友非常伤心的决定,----对于刘伯承(实际红军时期,刘伯承大部分时间都是彭德怀的上级),他说了:“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的过头话,而对早在湘军时期就认识的陈赓,他不仅说了“拿不下关家垴,我就执行革命纪律!”(史注:即军法从事,就在关家垴之战前几天,冈崎大队进攻黄崖洞时,特务团有一个连长不战而逃,被彭总直接下令,军法队枪毙),而且彭总还给陈赓派了监军,(最大可能是时任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而被激怒的陈赓在给彭总打完那个悲壮的电话(即要求撤围,给772团留点种子,被彭总断然拒绝后),---

抢过三八枪,红着眼圈上了冲锋阵地,谁拉,冲谁吼。此时,772团1营长(开国少将)蒲大义和残存的全部官兵70余人正要做最后的冲锋,他见了旅长没二话,将帽子一甩,手中刺刀狠狠戳在地上,瞪着红眼珠冲陈赓吼:“你上来,老子不打了!”,旅长被吼得愣了神,4连指导员郑加平(1918-2016)趁机把他架了下去。”---这段记叙来自《百战将星-吴效闵少将》,因为该书作者又是陆军110团团史(即原陈赓四纵,后13军主力团)作者,所以可信度很高。---顺便说下,蒲大义少将是典型的红四方面军将领,作战勇猛,战伤16次,1973年因心肌梗塞猝死,没有留下回忆录。----因此,从陈赓大将这次的“冲动”可见,一方面,麾下将士的惨痛牺牲确实让他也情绪失控,另一方面,彭总的举动也的确伤了他的心。----当然,必须看到,当时战场的惨状应该让每一个指挥员动容,因此,彭总的情绪失控(就像陈赓大将的失控一样),是值得理解的。

第五、 最后,还是要说明,虽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虽然所部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后来在编战史时,即使在彭总已然倒霉的庐山会议后,陈赓大将依然向采访的老部下说明,“对百团大战应做实事求是的评价,不赞成贬低它的历史意义,并把责任推到某个人身上”, 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延安整风时给宋任穷的信中写道:“有的同志说,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指挥是错误的,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第三阶段日军到根据地报复扫荡必须反击,只有最后应不应该打关家垴一仗的问题,我们的结论是应该打,不打关家垴在政治上损失太大,实际上这一仗停止了敌人一个大队可以在根据地横冲直撞的局面。”因此,作为彭总发怒的两个直接受害者,他们事后实际都理解,彭总的发怒本意还是为了尽快结束战斗。

第六、 当然,在纵观关家垴之战双方的情况和战况的发展后,我们必须承认,彭总当时在指挥这场战斗时,还是未能做到“知己知彼”,而且在碰到战况危急时,采取了不冷静的、蛮干的作法,这反映他性格上的缺陷(这个缺陷在此后的岁月里,也发生了好几次),并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战的结果。(如果他没有硬逼129师强攻,从最后的结果看,可能可以避免不少无谓的牺牲。),这里不想追究个人的责任,但在从历史吸取教训的角度,这个事实还是不容回避的。

通宝推:mezhan,普鲁托,醉寺,牧云郎,桥上,审度,梓童,胡一刀,
家园 赣州之战老彭就碰过一次钉子

那次还可以说是上级施压,这次硬来确实是情绪上头了。冈崎就算全歼也不过几百人,也不是鬼子的绝对主力,这样耗费精力拿下不仅让部队非常疲劳而且弹药消耗是基本得不到补充的。

家园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才几百人呀。

我国战史证明,小部队穿插,极其犀利。如果几百人就能在根据地腹地大杀四方然后全身而退,后面就被动了,随时小鬼子就敢一个就敢进村祸害,三个就敢来攻打县城。

越战和阿富汗,几个人就敢攻击大部队,问你怕不怕?

士气很重要。

哪有百战百胜!

家园 讨论不批判

事后诸葛亮,可以复盘、分析得失,但不能据此来批判乃至否定当时决策者,因为我们是站在事后“上帝的视角”,而当时的决策者掌握得信息是不全面的、非先验的!

家园 关家垴之战应该打,但打到后来就不能硬打了

后来砥平里之战,彭德怀面对基层军官的反对,为何就屈服了呢?

我认为,这时他眼前不可能不浮现起关家垴之战的影子。

我很讨厌把彭德怀元帅描写成一个不犯错误的神,事实上,在中共各大将帅中,彭德怀的脾气是最火爆的,这也意味着他很容易冲动,情绪上来了,天王老子也不管,这也是后来他庐山会议悲剧的一个性格因素。

如果说关家垴之战有什么正面影响,那就是后来抗美援朝之战,在打过三八线,攻占汉城之后,在面临着过三七线的一直要求的时候,此时彭德怀能完全做主,但的头脑却异常清醒,坚决顶住国内和苏联的压力,坚持就地修整,不再前进。我觉得和他此前遭遇的血的教训有关系。

家园 现在谁批判了呢?是因为仍然有很多人为彭德怀的决策辩护

把彭德怀塑造成一个不犯错误的神。

家园 才几百人?不看看地形的优势

而且八路军很多是游击队组建起来的,并没有攻坚经验,在没有能力掐住援军的情况下有必要交这个学费?

家园 同样是恶战

骑兵团强攻南李庄损失也很惨重,但确实重创了敌人,给根据地获得了喘息休整的机会,关家垴的冈崎大队撑死了就500人,全消灭了鬼子要补充还不容易?相反鬼子反而通过这个小牺牲严重消耗了八路军的骨干。

家园 看到一个网友评价深有同感

老彭用兵有细的一面也有头脑发热的一面,而且往往是连打胜仗形势顺利的时候更容易发热,后来的西府和第五次战役都有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敌人的现象。

家园 赣州之战不能说归于上级施压

当时从中央下来的项英等国际派要求打,主席根据二打长沙的经验说明打不下来,说不信可以问问军事指挥员,结果彭说可以打,这就一锤定音了。

家园 这些彭都在自述里检讨过
家园 精锐对精锐的现实

显示我方当时的战斗力不如日军,哪怕集中优势兵力也不行,关家垴就是抗日战争中的砥平里。

刘伯承就说:"敌人的野战工事构筑很有讲究,他是按死守防御的方案设计的,决心要战死沙场,效忠天皇。他在山顶这块小平地上,仿八卦阵挖了圆形核心工事,用三道交通壕环绕指挥所,交通壕较深,能互相通行,壕内挖有许多猫耳洞,每个洞容三、五人不等,大的掩体和交通沟都有门板覆盖。"

"从核心阵地向四面挖有交通壕直达地崖上,地边挖有掩体,敌人白天缩在核心阵地里监视地边,我一爬上地边他就瞄准射击,把我们打下来。晚上他占领地边阵地,我冲不上去,波浪式冲上去与敌人拼了刺刀,但后续部队上去缓慢,不能完全歼灭敌人。"

我军盛行的猫耳洞,就肇始于关家垴。构筑工事是军校必学的科目,彭刘陈等人都是正经上过军校的,战后上去看过关家垴日军的工事,专门让参谋绘制了工事图,仿效学习。

彭总当时还问王耀南:“如果是我们自己有这样的阵地,日军来进攻,能不能守住?”

王耀南回答:“不行,日军有平射炮,有足够的弹药,野战工事经不住反复打击。”

事实就是哪怕关家垴之战我军集中了宝贵的山炮和迫击炮,由于山炮炮弹有限(1940年初只有392发),迫击炮只能打击到工事上层,无法有效摧毁。步炮协同也差,居然把自己人给打了,这还是精锐。

地形不利、火力也不占优势,对方筑有坚固防御工事,兵力足以据守防御阵地,这就难打了。

作为指挥员,彭刘陈等人在望远镜里看着手下那些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都没倒下的精锐,在日军火力扫射下一个个倒在狭窄的山道上,心中之苦痛可想而知。

如果让日军这样嚣张下去,以后的仗还怎么打?彭总作为总指挥和第一责任人,肯定要考虑到。

砥平里之后,美军遇到包围不就信心大增,敢于坚守了吗?自此志愿军运动歼敌的战机也就大大减少。

农业时代的精锐怼工业时代的精锐,共军有关家垴,国军有八一三,再往上追溯还有李鸿章的甲午,算上后来的砥平里,不同的表象之下体现的都是同一个实质。

遗憾,懊恼,痛惜……我觉得还是牢记最好。

通宝推:独草,看看,黄锴爱李莹,住在乡下,燕人,普鲁托,审度,桥上,醉寺,寒冷未必在冬天,唐家山,史文恭,
家园 老彭后来也主张撤退

但是在太祖来到前线之前他想撤也撤不了。

家园 连续四次踏进同一条河不光是检讨可以回避了

就是军事能力不全面,而且后面两次战前都有人提出过建议的。

家园 几万人打几百人,死了几千人

最后还没拿下,哪里来的士气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