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189:妈已经服 -- 本嘉明
中小企业作为就业主力,死亡率高企,国有系统不管,让私人资本都去当活雷锋?你既然说私人金融机构也干不好,那么你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谁管?更直接一点,产业链数据如何解决就业?这是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谁等你那个说得天花乱坠的未来。
中小企业不是就业主力,本来就是收割年轻人的,35岁危机就是中小企业搞出来的。死亡率高企本来就是这些中小企业自己作出来的,年轻人在公司里做十年,到了三十多岁,在业内也算是半个熟手了,结果嫌人家老了不能996了,找一切借口裁掉,然后找个刚毕业的生手从头做,这就是这些中小老板们做的蠢事!
================================
产业链数据互联本来就是提高整个行业发展水平的,中小企业自然是有能力的吃肉,没能力的吃SHI!作为个人也是这样,积极加入的有汤喝,不屑一顾的去喝西北风。这个不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
大哥,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标配,不管中外都必备的,根本不存在什么老旧不老旧的说法。
没有准备金制度,货币创造就是无限的,这是非常简单的初中数学规律,西方所谓的自由经济也不可能允许的。
这种问题也绝不可能是通过所谓水平很高的监管或自我监控就能预防得了的风险。
马云要求突破这个,纯粹属于不学无术的智障,想要突破算术规律。
你的认知存在非常大的误区,国有企事业包括公务员在内一共解决10%不到的就业。
就好比说行车安全就是要开得慢,也不能说错,我时速保持二十公里,那确实不容易出事故,撞了人也不容易撞死。
问题是,时速二十公里,我还开什么车? 弄个自行车不好么,调头方便,停车方便,不用加油,还便宜。
我花好几万买个车,本身就是为了市区行车四五十公里的时速,郊区一百多。国有金融体系也是啊,如果只为了给老百姓存钱,这么个基本服务,或者帮助大型国企平个账目,怎么可能做到世界五百强? 银行高管千万年薪,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创造价值,什么价值,金融体系的价值。
而给中小企业融资,本来就是金融体系的一大部分功能,甚至可以说是主要功能。而中小企业,本身就意味着大量坏账,钱投进去过几年打水漂,本来就是这么个玩法。如果没有这个 “玩的就是心跳”,而是老实巴交面包房的机器,一斤面粉半斤水,打出一条面包来,这么个四平八稳,那银行高管就应该收入向面包房老板看齐。
现代金融业,起家的业务就是给中小企业(各路冒险家)贷款,让他们去市场里搏杀,有赚有赔,总的下来要赚,要把利息还给储户。这么个核心业务做不好,天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发财,就算稳定、保险也不行,好比消防部门救火无能,一碰上火情就退缩,偏偏副业什么酒店歌舞厅,搞得风生水起,那就是不行,效益好也不行。
华为开掉34以上的员工,你敢说所有34岁以上的员工都不努力没技术?
马化腾:金融是拼谁的命长 不是短期谁跑得快。我深以为然,历史上也证明了这一点,三国时代最后赢家是司马懿,日本战国时代最后的赢家是德川家康,这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活得长,能苟。
我和很多人谈过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不过也没什么,反正大家拿自己的钱怎么造,都是大家自己的事。
他做基金,在上海管着很多个亿的资产,我问做他那行最重要的经验是啥,他说,最重要的是能够留在赌桌上,只要能一直玩下去,就有机会。
他最怕的是手下的年轻人,一时冲动,把全部赌本都输光了
上了热门下载榜的日活量上了规模的APP都第一时间想到通过小额贷业务来变现资源,另外,几个退伍的老乡,通过拿到的几十万退伍费也搞起来民间小额贷创业,言谈之间隐隐然有传说中黑恶势力的模样,过去的几年小额贷成为全民创业热点,支付宝只是众多参与者之一,并且它的利息勉强算是良心价。
本河比较推崇的微信、抖音、头条等头部企业都在干这事,骂马云没什么意义,对事不对人一点,我们该讨论的是“小额贷业务是APP们唯一的变现途径吗?”例如呢?
这种级别的老板,其实是没有自由的,不值得羡慕!
有几十年历史了。要知道计算机民用最先就是用在银行。
欧盟要保护个人隐私,欧盟要加强金融监督,欧盟要收金融交易税,欧盟要控制房价,欧盟要。。。虽然欧洲人二战打败了,但是犹太人也因此疏远了欧洲,降低了对欧洲大陆的影响,不让欧洲再次坐大一直是犹太人的重要课题。如何让现代社会的中产老老实实当奴隶,对,就是靠金钱,特别是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借钱,比如提高税收,搞各种有偿化服务,增加通胀,抬高房价,推高教育,医疗服务的价格,搞毒品合法化,大肆推销传销,鼓励他们在社交网络装逼,,,当忍不了诱惑而被各种贷款压得抬不起头的时候,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拼命干活,出卖健康,出卖尊严,出卖个性,以至于出卖自我,出卖灵魂。
现在看谁是姚文元,几时写剧评了。
在Risk板块里,概念是极度模糊的。有时候很大一笔钱(当然只是金融衍生品,数码很大,其实是虚的)应该归属于借方还是贷方,居然是弄不清楚的,一票专家在那里吵。
没人否认准备金制度,但在很多新业务里,你根本没法套用。
那么,银行是否就放弃这些面目不清的业务呢?不可能。加拿大商业银行素来以稳健著称,2008年时是G7的模范生,当时主理加拿大央行的坎尼因此在危机后被重金礼聘为英国央行的行长。就算这样,加拿大商业银行也无法回避这些业务,只能拥抱这些业务,不然就无法生存。
巴塞尔-3就是约束这类“金融界的核聚变”,使得核反应在一个可控的状态下持续发生,充当西方现代金融业的原动力。
事实上现代西方金融业,已经基本上颠覆了教科书了,学者们完全赶不上一线的实操,就靠实操界的CEO们在“巴塞尔”名义下不断打补丁,自我张罗自我约束,论党员的修养。这基本就靠同志们的觉悟,在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然后有人再喷一句“老头俱乐部”。老头们都怒而懒政的话,地球明天就爆炸了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