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愤怒的草民(一)――人人易玉涛,中国不会亡 -- dazui
谈及抗战,似乎有个误区,就是中国民众都嬴弱不堪,无法反抗。经常看到有人谈及几个鬼子就赶着上千百姓四散逃亡。殊不知,发生那些事情的晋冀鲁豫,我精壮男儿多数已投身抗日洪流,故乡之老弱妇孺,只能任侵略者蹂躏。从此可见我中华男儿舍家为国之浩浩气节。
中国人果然那么嬴弱任人宰割吗?大嘴看到很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情,均发生在普通民众身上,正值纪念抗战胜利,大嘴不才,写将出来,不但是为了纪念这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同胞和前辈,也是想让现在的同辈清楚一个道理:草民也会喷发愤怒的火焰。
一、人人易玉涛,中国永不亡
第一次长沙战役初期,日军第六师团、第十三师团第二十六旅团(奈良支队)、第三师团第五旅团(上村支队)向新墙河国军防线进攻。1939年9月23日,日军上村支队自汨罗江口营田附近偷渡实施登陆作战,国军不支,遂向汨罗江南第二线阵地撤退。日军占领营田附近后,到处以调查户口为名,四下烧杀抢掠,奸淫妇女。营田镇东武穆乡农民易玉涛的妻子,在日军搜索时惊恐逃避,被兽兵枪击身亡。易玉涛闻讯,痛不欲生。当天他将两个年幼的儿子隐藏在后山躲避,自己来菜刀一柄,留在故宅静候日军到来。
日军果然来了,易玉涛躲在门后,先把进来的第一个鬼子的脑袋搬了家,第二个鬼子也掉了脑袋。后面第三个鬼子惊恐万状,飞奔呼来兽兵众,在乱枪中易玉涛壮烈牺牲。兽兵不解心头之怒,随即又将他的故宅焚之一炬。
战后,著名剧作家田汉探访湘北,得知此事,田汉从易玉涛幸存的两个儿子口中得知此事,十分感动。他捐资将易玉涛夫妇合葬在他们故宅屋后,并在其墓碑上赋诗一首:
九月二三日,敌来武穆乡。
将士殊死战,人民纷逃亡。
易君独不去,磨刀待豺狼。
两儿伏后山,妻子倒短墙。
易君隐门口,奋刀歼敌双。
旋敌大队来,血泊沉鸳鸯。
一杯黄土稳,千秋白骨香。
人人易玉涛,中国永不亡。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下面的故事是从鲁道源将军回忆录中看到的,还是第一次长沙战役,湘北阎王桥,有一个叫何家塘的小地方。路边有一个小饭馆,里面有位神勇的“阿庆嫂”,这位抗日女英雄姓字名谁,大嘴无法得知,但其神勇事迹却上大嘴这个男儿自愧不如。
日军占领此地后,小饭馆就成了日军的宿舍。兽兵烧杀抢掠,大嫂看在眼中,怒在心头。某日,七名兽兵让大嫂带路为他们找姑娘“花差花差”。大嫂坚决拒绝,兽兵怒,威逼之。大嫂逾怒,遂由口角转为肢体动作,继而大打出手。大嫂神勇,一口菜刀上下翻飞,如切豆,如削泥,连毙兽兵七,尽屠之。满屋鲜血,遍地兽尸。
打斗声引来兽兵众,一不知死活的兽兵首先推开房门探头进来,大嫂迎头一菜刀,可能因为刚刚连毙七名鬼子,体力消耗太大,这一刀竟然没有要了那鬼子的性命。挨了一刀喷着鲜血的鬼子扑将进来,早以精疲力尽的大嫂不支,很快菜刀被鬼子夺去。两人扭做一团,从门口打到屋外。搏斗中大嫂身负重伤,两人的伤口都喷着血,不过到底是鬼子先血尽而毙命。而神勇的大嫂则顽强地站了起来,坦然面对前面成群日军的长枪。
鬼子退后,后人返回故乡,有目击者叙述此事。一个老板娘,倒在她一把菜刀下的鬼子就有八名。要杀,索性就杀个痛快,就是拼了一条命去,也值了。
九月二三日,敌来武穆乡。
锄头本是农夫耕作的农具,不论是华北还是江南,锄禾离不了这东西。第三次长沙会战,湖南湘阴显庆乡,有一老农,名曰卢长成。日本鬼子来犯的时候,卢大爷年事已高,所以没有与家人逃避――他是可惜自己田里的庄稼。老人年纪虽大,却孔武有力,胆识过人。那天他从田里扛着锄头回家,路经渌塘桥,遇见一名日军军官,事后从这军官尸身上搜出的证件证明这个鬼子叫三喜大郎。不知道他为什么只身一人出现在渌塘桥,大嘴估计可能是传令什么的走迷路了。遇见卢大爷,鬼子拦住了去路。
卢大爷很镇静,看见鬼子拦路,叽里哇啦不知道说什么。他先是作揖鞠躬,表示恭顺。鬼子走上前来,一个不注意,一件物什突然插到了他两腿中间。什么玩意?锄头。
锄头有什么怕的?问题是锄头锋利的扁嘴是朝上的。卢大爷向上猛提锄头,其结果可想而知。那鬼子登时疼的弯下了腰。卢大爷再用尽力气将锄头向怀里一抽,鬼子档下的那物件估计已经成了摔烂的臭鸡蛋了。趁着鬼子哭爹叫妈的当口。卢大爷用那锄头当当几下,就把他开了瓢。然后锄头一勾,用力一甩,那鬼子的一身肥肉就成了田里的肥料了。
这是中国百姓锄头的威力,再看看旱烟筒是如何变成武器的。旱烟筒这东西历史悠久,抽旱烟最出名的恐怕就是纪晓岚了,不知道乾隆爷受得了他那一身的旱烟味不?抗战时期的大江南北似乎到处都有旱烟筒,与北方人的旱烟不同,南方尤其是湖南人旱烟铜制作精细,分量重,前面的烟锅也比北方人要大许多。要说这玩意做武器,倒也乘手。岳阳有对兄弟,大嘴只查到兄长叫周子卿,弟弟的姓名无从查起。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时,鬼子纷纷撤退。周子卿兄弟俩当时正抬了家里的一口猪在山里躲避,走到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那么巧,怕鬼就来鬼,迎面遇到两个鬼子兵。
这俩鬼子估计也是被打散了正找自己的部队呢。他们践呀,要是客客气气地也不会送了自己的小命。不过鬼子就是鬼子,进别人家抢东西的,你就别指望他是什么文明人。小日本似乎生来就是饿死鬼脱成的,见了肥猪两眼放光,上来就抢。不但抢看样子还要杀人灭口。这下可把周子卿兄弟俩气坏了。可是手头啥东西也没有,怎么与鬼子干呢?这一急,周子卿就想起了查在背后腰带上的旱烟筒了。他拿玩意大嘴估计分量小不了,平时也是个烟瘾极大的老兄。为什么呢?因为他竟然可以挥舞着他的旱烟筒与鬼子的长枪打的难分难解。到底是周子卿的旱烟筒耍的熟练――可不吗,估计抽烟历史也有年头了,而那小鬼子扛起枪充其量也不过两三年。俗话说“一寸短,一寸险”,打着打着周子卿的旱烟筒就招呼到其中一个鬼子的脑瓜子上了。不用多,就一下,当!脑袋就成了开了瓢的烂西瓜了。哥们也,想想吧,老周的旱烟筒到底会有多重啊。以后看见抽旱烟的一定要尊重一些。啊,你问我另外一个鬼子啊,剩下那一个见同伴被开了瓢,撒腿就逃。周子卿哥俩怎么能放过,就追了几步,那鬼子忙不择路,掉到路边深涧里粉身碎骨了。
最后说杀猪刀。杀猪刀用来杀鬼子是最合适的了,从名字到锋利程度都合适。赣北奉新在39年就被鬼子占领,那个地方是国军与日军犬牙交错的前线。日军经常在乡间横行。某日,一股鬼子窜到奉新会埠,镇上的百姓四散而避,十室九空。鬼子在镇子里搜来一头肥猪,垂涎三尺,着急着要杀了吃。可是这些鬼子又不知道怎么杀猪。说起这杀猪,确实是门学问,要烧一锅开水,还要把猪捉住,最好捆在一条板凳之上。没有实践经验的人要想顺利杀口猪,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鬼子也懒,抓来三名壮丁,一人发口刀子,让他们杀猪,然后留下两名鬼子监督,剩下的鬼子继续在镇子里抢掠。三名壮士无奈,只得拿起刀子。杀猪先磨刀,三个人在磨刀石上可劲地磨。
闻听磨刀声霍霍,旁边的猪惊恐万状,大声怪叫着要逃走。本来津津有味地等着看杀猪的俩鬼子见状急忙丢下枪想去摁着猪。就在这个时候,三名壮丁中的一个站起身来,一个健步跳过去,“嗖,”抹了一个鬼子的脖子,另一个鬼子刚回头,就觉得脖子一凉,脖子也被抹来了。俩鬼子手捂着喷血的脖子在地上咕噜咕噜将死之时,三名壮士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不知道剩下的鬼子看见自己的两个同类被当猪宰了会有什么感受。
“我军进行反“扫荡” 作战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则是由军队引导使根据地民众形成有组织的行动,这一点恰恰是现在某些人所忽视的地方。当民众缺乏组织时,往往对日军出动的时间、路线、规模没有及时准确的了解,自发的躲避“跑反”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在日寇偷袭的情况下一无所知(长辈们曾谈到日军有时在雨雪天还会出击,夜间出击更是常) 。而在军队引导下的民众有组织行动,就完全不同了。军队具有完整的情报工作体系,结合有组织的民众,就在全地区内对日寇的“扫荡” 等行动形成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 ,区域内民众的各村各户都可在这个系统下获得相对及时准确的警报,于是有组织的民众“跑反” 就能拥有相对较充裕的预警时间和行动方向。事实上,我那些长辈们谈到的历次反“扫荡” 作战中,大多数情况下不但广大民众能及时避开日寇的烧杀,甚至还能完成坚壁清野,而这一点,又是日寇“扫荡” 中的较大部队难以在我核心区域内久留的重要因素。”
这些个英雄,如果能有效的组织起来,相信可以发挥大得多的作用。
楼主是要表达抗日人民的英雄气概,你非要给个“没有任何作用”的结论。这个帖子不是适当的场合。如果非要拿这个说事,不如单独开一贴,不应该在这里横插一杠子。
改了一下,希望不会那么刺眼。
1941年10月初,日酋冈村宁次被任命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这个号称“中国通”的老鬼子上任后就集中兵力分三路渡过黄河,守备空虚的郑州陷落日军之手。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卫立煌将军认为郑州为中原战略重镇,不能丢失,于是他亲率部队与日军激战,终于在10月31日夺回了郑州。
日军自10月5日占领郑州,31日北退,一共只有不到一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0月5日日军到来的那天,日军沿郑州到许昌的公路南窜到郑州城南十里铺附近,烧民房百余间,屠杀无辜平民六十余人。这一幕,激怒了一位好汉。
这位好汉名叫赵继,字鸿义,原是山东曹县人,早年投身建国豫军,一直做到连长,后厌倦军旅生活回乡务农,因灾荒与妻子流落到郑州落户。赵继夫妻初以开饭馆为生,后来购置了小块田地,日子越过越滋润。可就在这时候,鬼子来了。
鬼子在十里铺烧杀的时候,好汉赵继已经51岁,因为保护同村的一位老人遭日军毒打,或许是看他有点力气,日军将他关押起来准备做挑夫。半夜时分,赵继偷偷跳窗逃出。逃出去的赵继首先安顿好妻儿,然后手持砍刀,乘夜摸到日军在十里铺驻地,一口气砍死七名酣睡中的日军。
奇就奇在赵继干掉了七个鬼子后,竟然丝毫没有惊动鬼子又全身而退。他在第二天找到正在反攻的国军。国军士兵听了老汉的叙述,大约有些不信。好汉自告奋勇,当日夜又与另两位农民王成军、王来云一道潜入十里铺北的三官庙村,三人一起投弹,炸死鬼子十一人。
二十九日夜,好汉与国军一个排的士兵冲入郑州南五里堡的日军军火库,夺轻机枪一挺。但在撤退的时候因碰翻了瓷盆被鬼子察觉。好汉赵继边打边撤,不幸因伤被俘。日军将他捆绑在五里堡外路边大树上示众,好汉正气凛然,骂不绝口,最后被日军狼狗咬死。日军撤退后,其家人在五里堡东堡沙岗找到他的残存遗骨,掩埋于郑州南门外。
此事在当时轰动郑州,郑县政府追认赵继为烈士,称赞他“忠勇可钦”,卫立煌捐赠其家属300元,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赠“义勇可风”银盾一座。河南省第一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杨一峰亲自撰文位赵继树碑于十里铺北们外,此碑现存郑州市博物馆。烈士之子现在年愈花甲,仍在郑州南十里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