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横跳没有出路 -- 给我打钱87405

共:💬162 🌺45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确定性

我所接受的教育当中,最为震撼人心的,不是别的,而是死亡。我自己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亲眼目睹他人死去,不是一次两次。我一度很害怕,总想回避这个问题,想躲起来,假装什么也没有见过。然而无处藏身。

我只能面对死亡。

活了这么久,总是想躲起来,后来也就慢慢知道了,躲不过去的。

天下所有人都是如此,使出浑身解数跟这个那个躲猫猫,然而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死亡你躲不过去。有人说,关于死亡的话题最为沉重,这是沉重吗?关于死亡的话题,最为直白,最为真实,人在它的面前,最为窘迫,最为难堪。

硬着头皮跟死神对话,你会发现你说了很久,对方只会跟你来个嘿嘿冷笑。于是你开始学着说实话,人死之前似乎明白一切都是徒劳的,扯这扯那全是白扯。

我跟死神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后悔了,真不赖别人。死神说你后什么悔呢?我说我早就应该发奋学习,然后我就一心钻研,最后就跟那些人说的一样,死在战斗岗位上,我就不用怕你了啊。死神说,你又开始胡扯了,你怎么永远想的都是如何就把自己给骗了呢?

我只能厚着脸皮说,我又忘了,我撒谎成了习惯,这么说吧,你一跟我说话,我好像觉得又有机会了,所以我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死神就不再理我。

我心想我也是太贱了,就不能给个好脸。沮丧,很沮丧,非常沮丧。我后来再也没有机会跟死神对话。早知道……早知道谁不会说?于是我又后悔了,然后又沮丧。一哭二闹三上吊,没用,鬼都不理我。

我时常去那次见面的地方,不用在梦里,大白天就可以。去了一趟又一趟,没见到死神。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只有一次机会?

我很烦躁,就像被关在一间小黑屋里。后来就累了,睡了。

然而我能醒过来,这很讨厌。你们知道吗?就有那么个鬼东西,你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他也不跟你说话,但是你知道他随时都可以拿走你的命。

所以我再次一哭二闹三上吊。我搞了好几趟。后来实在是没劲了,不搞了,没用啊,一点用都没有,完全没有用。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确定性。哈哈哈,这不就是我最喜欢 的吗?我把自己笑疯了。

因为实在是太好笑了,很快我就躺到了地上,滚来滚去,停不下来,笑到肚子疼,只好把腿卷曲。我……我受不了,能不能停下来?停不下来,一直笑。我一边笑一边想,真见鬼了,有这么好笑吗?问题是确实就是非常好笑。

一开始是笑出眼泪,可是我发现自己笑出了眼泪之后,越发想笑,哈哈哈,居然笑出了眼泪。后来笑出了shi,这让我更是爆笑不止。我心想,完了,我会这样笑死的。没有办法停下来。

突然间,我就不想笑了。确定性,确定性,确定性……我脑子里只剩了这三个字。

还好我没有疯,我饿了,我得去给自己弄点吃的。只有麦片。麦片就麦片,吃了再说。我吃了很大一碗,连碗底都刮干净了,还舔了一遍。

很快就开始打嗝,一个接一个。好难受啊。能不能停啊。我想睡觉。于是我又睡了。

后来我就不笑了,不怎么笑了,最好笑的我已经 笑过了,也不哭闹了,搞了很多回了。

我回到了人世间,世界一切如故。我还跟以前一样,上闹钟,6点20,到点我就起床。我闺女问我为什么 要设这个时间,我反问她这很重要吗?

起床我就给自己倒杯水,有时候想起来也给闺女倒一杯,先晾着,要是忘了就忘了。喝水,一口一口的喝,顺着喉咙往肚子里流,像山中小涧,但很温暖。喝完水我就去撒尿。撒完尿我就去做早餐。你说我没洗手?好吧,我洗一下。以后每次都洗。

早餐做到一半,我就去叫闺女。等她起来,我叫她喝水,没水就自己倒,因为我还没有做好,没做好怎么吃?喝水吧,把水喝下去就做好了。

等她吃完就收拾桌子,时间来得及就把碗洗了。然后穿鞋,再给狗穿背戴。出门前拍拍左大腿,有钥匙。狗坐在门边等着我们,我一开门,它就冲了出去,拉着我奔向电梯。我说闺女厨房有袋垃圾你顺手带下去扔了,再关好门。

一切如故。只是我不笑了,不怎么笑了,也不哭闹了,好像后来再也没有哭闹过。

你问我死神的事是怎么想的,我想什么呢?有什么好想的呢?确定性,明白吗?

家园 最怕自认为有本钱

有一部电视剧叫《走向共和》,大概是从洋务运动讲起。里面有个情节,是为了给慈禧60岁做寿,花了许多银子修葺颐和园,然而钱不够用。慈禧的意思是这个寿必须办,别人都在看,不办就没面子。我问女儿有什么看法,女儿说慈禧乃真杠精也。听她说完,我开门见山的说:“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样。”

打输了两次鸦片战争,让中国人看到了自己与西方的差距。准确的说,是正视。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清廷拒绝开放市场,只肯打开一两个通商口岸,原因是西方社会早一步进入工业社会,其生产的商品附加值高,和他们做贸易,只赔不赚。

有本钱的人,就不愿意正视危机。

越是有本钱,越是如此。越是如此,危机越是深重。所以慈禧非要大办寿辰不可,办了,或许能唬住跃跃欲试的日本,不办,那就难办了。滑稽的是,手头没有钱,银子拿去修颐和园,就只能克扣北洋水师,而组建北洋水师其目的恰好就是为了扼杀日本的蠢蠢欲动。事情如果反过来做,银子给了北洋水师,没钱办寿,会捅出多大的篓子呢?历史没法假设。然而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恐怕谁都没有回天之力了。

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多——其实占比也不高,绝对数量倒是上来了——男男女女不愿意结婚呢?

自认为有本钱。

再过几十年,如今这些人自认为有房有车收入不低、哪怕没房没车收入不高的却自觉一个人过也挺好的男男女女们,就会跟大清一样,完蛋。

面对死亡,谁都没有本钱。

家园 人性的底线在哪里?

我想问的是,大家天天挂在嘴边的“人性的底线”,它在哪?

我以为,人性的底线就是死亡。

不讨论死亡,就无法讨论人性的底线。

一些人不理解,为什么如今一些企业疯狂加班,其实是因为企业的底线要比许多个人【自认为】的要低,它要求活,许多企业稍不留神就会死。

反过来,如果我们换一个“活法”,在某个国家内,企业全是官办,企业大概就不会考虑死亡了,那么谁考虑呢?

只有国家来考虑,国家才讨论生死存亡问题。可是国家是什么?国家是由人组成的。换而言之,得这个国家的人考虑生死存亡。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个体,在官办的企业中生产劳动,不必考虑死亡问题,这是因为企业不必考虑,而这些个体又组成了一个国家,国家得考虑生死存亡,于是个体也得考虑。

所以到最后,只有一小部分人考虑这个问题。

这一小部分人的意见,必然与多数人的意见,不合。这类似于,当父母的意见,与娃的意见,很难找到共同点。

说白了,“家长”只有一个,张三当家,李四就是家人,家人大体上想不到家长面对的是死亡。若李四与张三“齐心”,则意味着李四与张三是神聚形散,一个人,分了两个身。

这没有出现在现实当中,现实是“家长”与“家人们”起了巨大的冲突,一拍两散。

你可以理解为,“家长”嫌“家人们”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负气甩锅,“you行you up”。这无所谓,反正如今是企业整天在跟死神打交道。

能不讨论死亡吗?避而不谈地讲这讲那,不是自认为有本钱,就是自我欺骗。

土耳其必将崛起。

公办教育肯定是要完蛋的,将来还得走“官督商办”。为啥?老师吃的皇粮,孩子吃的也是“自动会上桌的饭”,只有家长是真的在“当家”。家长早晚被“撕裂”。

所以中国古代的“孝”,其本质或者说其初衷,就是你儿女并不当家,你看到的问题、你面对的问题,比你父母所面对的“底线”要高。怎么办呢?听父母的。这就叫孝。

当然,冲突还是有,并且也有愚孝。

刀,架在谁脖子上,谁才当回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早期的“士族”为何心里装着天下?因为他们是贵族的庶支,不用三代,就会下沉。不得不当家。

早期的“科举族”为何心里也装的是天下?一个道理,“弃婴”。

照今天的局面发展下去,“弃婴”和准“弃婴”会越来越多。

大把的孩子,家长不闻不问,这是现状。所谓关心,也就是“今天开不开心呀?”,意思意思。贵族、士族、科举族能土崩瓦解,“家长族”并不会例外。

公办教育还有可能办下去吗?绝无可能。土耳其能不崛起吗?无人可挡。

家园 为什么老师不行?

点看全图

总有人问这个问题。今天我正好看到一张贴子,算是个有力的证据。

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居然还有人不懂什么叫企业。企业就是一种分分钟要挂掉的组织。所以企业是不大情愿招女工的。一个新手,给你三年时间,你学得差不多了,然后要回家生孩子,生了孩子你几乎不可能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不到40岁,你腾不出来时间和精力,我一个企业,分分钟要挂,天天在跟死神打交道,我为什么 要招你这样的女工呢?

所以只好由政府来承接,学校就是其中一个平台。这就是为什么 老师不行的原因。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怪制度咯?当年吃的是大锅饭,可这是锅不是让群众给砸了吗,说这不好那不好吗?

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太大,我没有能力回答。但是,从个人角度,我倒是可以说一说。从个人角度来看,很简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会考试很了不起吗?学校那点东西,能拿得上台面吗?够用吗?只差一点,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吗?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在学校,练的是刺杀鸡的模型,注意了,还不是活鸡,到社会,是要杀老虎,杀活老虎。

反过来说,甭管男性女性,他要是真的有杀老虎的本事,企业等他个三年五载的,不是问题,等十年八年都可以。有真才实学,就有回旋的空间,生孩子养孩子不是问题。

该怎么说呢?教育这码事,不论是教育自己,还是教育孩子,就是一个黑洞。不论你有多大本事,多少能耐,在黑洞面前你只会明白一点:无知无能。所以,只能孜孜不倦,没有任何本钱懈怠。

(续)

以上,还是过于务虚。说点相对实的。

打输鸦片战争,并不是致命的,道理很简单,英法列强毕竟远隔重洋,真正的威胁是日本。所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人的杀伤力远胜于鸦片战争。

不过,到了21世纪,我以为,我们应当能看明白,日本是拿国运来赌甲午战争。不论打赢打输,都是失败。打输就不必多说,打赢的结果 我们看到了,50年之后日本人的野心膨胀到要霸占整个太平洋,居然敢去偷袭珍珠港,同时跟多个国家开战。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一、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于国于人,都是如此。

二、个人的视野还是小,很难看清“大局”。

我的重点,放在第二条。依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在第二条上犯错误的人,不在少数。譬如就说孙中山罢。有人说,孙中山是一心救国,也有人说,孙中山是狼子野心。我本人比较倾向于后面这种观点。然而这并不是要点,要点是,为什么 孙中山能从日本人那里借到钱?他自己能看清吗?日本人借钱给他,是为了进一步分裂中国,是为日本实现吞并中国、乃至称霸太平洋之野心而是服务的。

这就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不能假设,没有这样“一心救国”的孙中山,也无法假定,没有那样“狼子野心”的孙中山,这样的人,总会有,相关的事,总会发生。可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命运会走向何方呢?

所以只有一个法子,守。只有正了,才不会倒。守得住正道,才能笑到最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 说,只有这一个法子呢?这是因为,天下没有任何人能看清“大象”的全貌,不论收集到了多少信息,做了多少推理分析。

正因为如此,搞教育,只能是无限投入。有点“钱”,就得投入到教育上来。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不这么做的人,就必然会跌倒。

所以,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活到老,学到老】。全人类,不就是这样做,才活到了今天吗?而一个接一个扑街的个体,不恰好就是因为没有这么做吗?

仍以甲午战争为例,说说我个人的体会,为什么一定活到老学到老。

我念书那会,也跟一些人一样,认为清廷软弱。但是后来我才意识到一个问题,作为战争中的战败国,凭什么可以去谈判?如同我一开始认为“唐雎不辱使命”有捏造之嫌。

我想了很久,才明白,大清的本钱就是大,相对于日本足够大,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日本打不了那么久。打久了,最后就是英法德俄美这些个国家“白捡”,不光是前面卖给你弹药大赚一笔,回头连日本的老巢都给一锅端了。所以,甲午战争后期,日本也是主动求和的。

可是,如此一来,大清为什么 要坐到谈判桌前去呢?“既然我有足够的战略纵深,那你小日本就来打呗。”

难道真的是因为清廷软弱,不由自主的要跪吗?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慢慢我才认识到,当时的日本不是“秦王”,不是那个能收发自如的秦王。如将日本比拟成一个人,那么他的修行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谈判,那么日本人是不可能主动收兵的,相反,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

换言之,若不谈判,就只能将日本逼入绝境。最后只有可能是西方列强坐收渔翁之利。好比唐雎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掉秦王,所以他只是发发“嘴炮”而已——但这是建立在唐雎了解秦王的前提之下的。

这就是我学到的东西。一定要弄清楚你面对的是什么人,而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修行都不够深,他们射出去的箭是不能回头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可以“逼人太甚”。

说起来这是简单的道理,但要真的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上面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很难计数的,没有办法量化。也许你很快就能想通,但也许你需要十年,或更长。

而如果同时把在学校读到那些粗制滥造之内容的影响也考虑进去,学习所需要的投入只多不少。

再后来,我又通过甲午战争进一步认识到,活下来的根本除了“物质面”的支撑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大”且“贵”。一个国也好,一个人也罢,“大”且“贵”就意味着许多时候要“吃亏”,要“让利”,要协定不平等条约。

为什么需要这样?不这样,就得死。

好比说你一个成年人,面对一个朝你吐口水的小孩,你能打他吗?你不能。那么他不就是“得手”了?口水吐了?你不就是“吃亏”了?

什么叫小不忍则乱大谋?首先要知道何为大谋。何为大谋?要活着,要活下来。这就是大谋。

但凡忘记了活着才是根本的人与国,都挂了。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有数也数不清的案例。

以上,对我而言,这不是别人说教的“成果”,不是我把别人的名言名句背了下来,是我学出来的,已然成了我的一部分,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人,吃饱了肚子,就会觉得吃饱肚子是“低级需求”。人,活着的时候,就整天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就必然会忘本。忘本者,必自毙。

所以说,那句司空见惯的“我忘了”或者“我一时没想起来”,不是别的,而是忘本的表现。

从1870年代算起,到1990年代,日本崛起不过100年而已,在国这个层面来,如流星一般短暂。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要知道,当年春秋一霸,晋国也搞了150年啊,鲜卑人不也风光了100多年吗?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不忘本,就是永远记得随时都有可能死掉,既怕死又不想死,怎么办?只能学,不断的学习。对于一个个人,只能是活到老学到老。在我来看,这样的人,就尊贵了,就是妥妥的贵人。

在对我女儿的教育中,我反复跟她唠叨的一句话就是:要学会自珍自重。具体而言,就是“你”得自认为你的命异常金贵。这不是比较的结果 ,不存在“瞧不起人”,是因为怕死且不想死,所以才异常金贵。至于别人,你管不了。只能说,跟你一样的,你们就能成同伴,必定成朋友。

在有些人眼中,你必定“傲”,他们会说你傲慢。这不要紧。因为这些人,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命很金贵。所以他们不懂得为什么你会有一股子“傲”气。这无法解释,也不必解释。谁有,谁知道。

而你的命异常金贵,不是说出来,是做出来的。怎么做呢?活到老学到老。你这么做了,你的命就真的金贵了。

(续2)

还是有些务虚,再务实一点。还是以甲午战争为例。

女儿问我:“为啥李鸿章主张坚守不出?”

我对她说:“你若真想弄个明白,就得有耐心,并且我还不敢说自己都明白了。”

当然,她没有往下听,因为这事看起来跟她无关。

李鸿章之所以主张打防守战,是因为北洋舰队不均衡,两艘大舰固然吨位大、主炮口径大,但机动性弱,还得搭配N多快速舰种才行。然而北洋舰队拿不到钱。为什么拿不到钱?前面已经分析过,人家在工业 社会,你在农业社会。

就这么多吗?我原先也认为只有这么多,后来才发现,不简单。

可以这么来说,人类发明的任何一种工具,都会衍生出“左派”和“右派”,当然,“中间派”相对均衡。

就拿军舰来说,航速要考虑,炮要考虑,装甲要考虑,而这些最终都可以归到载重或者吃水深浅上面来,而这样的载重或吃水就一定要对应一个动力源。所以不是想怎么配就能怎么配的。如果你想装巨炮,船就跑不快,因为载重较多的匀给了主炮;如果想提升航速,炮就会小,炮弹也装得少,水兵也少,装甲也薄。

这意味着什么呢?凡制造 出一个优点,就必然同时产生一个弱点。

中国人讲中庸,其实就是追求均衡。均衡难道不是没有明显的长处,也没有明显的短板吗?嗯,看起来是这样。其实不然。

既然中庸,就不必组队,自然组织纪律性差。最后的结果,就必然是一个对一组,你中庸了,人家剑走偏锋,发展出左派和右派,就自然会提升其组织性。所以,“偏”只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量,最终还是要长大,长成更大一个的均衡态。

今天还是有人总是贬低“偏科”,这是一种“独夫”思想,因为他考虑问题,永远只是考虑一个“一”,这个“一”是一个“死一”,也就是自己。所以他长不大。有机会长大,他也长不大。

相反,西人鼓励“偏科”,或者说,至少不反对“偏科”,也就是常话中所说的鼓励个性发展。这样一来,张三偏左,李四偏右,张三和李四就不得不组队,组了队,就从个体发展成了组织,就长大了。一个个体,根本就不是一个组织的对手。

然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因自己“细胞化”、“原子化”而感到失落,总觉得自己不得不依赖组织。所以说,中国落后西人,不是落后一百年的问题,而是认识不到只能个体走向天下。

我们尽管搞的是大众教育,是一群孩子在一块上课,可是,有组织性吗?没有,各学各的,各战各的。

这是一个非常要紧的问题。组队嘛,当然就会产生一个协调问题,协调嘛,当然就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但到底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没有争议的。

但总有人拿协调不顺畅说事。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说有那么一棵树,在树干上长出了右枝,树干就向右偏,接下来怎么办呢?无非就是两种选择,要么,把右枝“缩”回去,不长了,要么,长个左枝出来。那要是左枝长多了呢?是“缩”回去?还是再长右枝?

中庸并非是一种理想,它只是一种最简单的“校准器”,长大才是理想。

我们的社会中为什么 有那么多巨婴?拒绝长大。为什么 会拒绝长大?因为长大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失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必定会“挨打”。

一个社会中的巨婴越多,就越是表明这个社会中的“独夫”多,组织性就越差,互相争吵、互不买账的行为就越多,“我一个人过挺好”的观念就越是盛行。

所以,北洋舰队是因为综合因素失衡,而日本人看到了这一点,利用这样一个“时间夹缝”发动偷袭。后来日本偷袭美国,手法完全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日本这个国,就是一个“独夫”国。

同理,在长平之战的前期,也就是廉颇指挥的期间,赵军之所以采取防守策略,是因为“胡服骑射”的赵军不均衡,他们的骑战能力在长平这个地方,发挥不出来优势。显然,秦昭襄王恰好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也看到赵国新君刚刚即位,如同甲午战争前后,光绪皇帝总想自己登上前台,大展拳脚。

故往最简单里说,甲午战争,输就输在慈禧和光绪没有形成团队,反而互相掣肘。

为什么 只能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你只能不停的 长大。没有任何其它选择。

马克思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吗?大谬!

表面上看,马克思强调社会性,其实他认识 问题,还是一个“独夫”思想,并且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思想,说到底,就是永远在思考,“我到底怎么搞就进了天堂了,进了天堂,就完成任务了,就可以整天躺着了。”

我女儿今年15岁,她一直“偏科”。幼儿时,“偏”体能,我有空就领着她爬山;上了小学,“偏”音乐,整天都在谈音乐;上了中学,先“偏”英语,其实科目一塌糊涂,但英语永远不倒,这是因为小学我就给她打了基础,音乐上也练就了她一副好听力;近来“偏”数学,我集中火力让她体会到,学会普通的数学要比想象中容易得多,连续多次挤身前十名之后,我又开始领着她偏“物理”……

她最大的问题,是看不懂甲午战争,拒绝长大。说白了,没有装上核动力。我就不一样,我上初中就换上了发动机,现在已然换装了核能推进器。

以上,我并没有从哪本书中直接读到,相反,读到的,不是什么辩证法,就是什么矛盾论,要不就是中庸。这是我自己学出来的。

什么辩证法,什么矛盾论,什么中庸,全他娘的是扯谈。主题只有一个,长大。怎么长大?左一下,右一下,左一下,右一下,左右互搏也。这事,要说起来,周伯通会。一套“射雕”我就学了这一个,这一个就超级大了。

这样来看,中国人不想着怎么进天堂,想的是怎么为子孙后代谋福,如此只能长大,但从局部看,又推崇中庸,故得大失小。西人整天想着进天堂,同时鼓励发展个性,对“偏科”持欢迎态度,故得小失大。都是个跛腿。

怎么就合体了呢?

一、天堂在哪?哪有一劳永逸的事?故当抛弃天堂。

二、中庸是什么?是个体自保吗?故当抛弃独夫式的中庸思想。

这就是精华遇到了精华,乃成大器的不二选择。

那么什么叫糟粕遇到了糟粕呢?信上帝,欲往天堂,一个人过挺好。自毙是必然的。

再说简单一点,一个是中心思想,一个是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是啥?长大,所谓科技发展。主要内容又是啥?处理好“分肉”的问题,既要“把锅保住”,亦要推动所有人“把锅做大”,所谓政治经济。

而所有的个体,所有的“细胞”、“原子”只能基于个体自身的情况,基于历史局限性,在这个总框架下,寻求一时的、因人而异的发展之策略。个体发展之个性策略,不值得推崇,永远不值。

说得再再简单一点,对于所有的个体,需要领悟的总策略只有一条:成为一名老司机,左打轮,右打轮,反复的打。不能极端,打死了就翻车了,不能急躁,一时偏了没有关系,再打回来就好了。

归到最后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

简单不简单?简单吧。再简单,你得做到才行。你能不能做到呢?你不能,没有任何人能,所以只能不断的做。正因为做不到正,所以才要不断的做。

因为做不到,至多只能一时做到,故会死,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故只能坚持做。于是,只能活到老学到老。严丝合缝吧?不服,就来破。你能破得了,我就弃暗投明。

家园 如何应对自动化?

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工具,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可是为什么 很多人害怕自动驾驶?无它,不信任。不可能信任。

波音737为什么出了问题?是工艺不行吗?

人,如何与高度自动化的工具相配合,这是当前以及未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我以为,总的策略就是:人必须适度参与。全是人力,自动化失去了意义,全是自动化,非常不安全。在我来看,好的自动驾驶汽车,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强迫】人类手动驾驶。

这样一来,人类的生活节奏,必然趋向“离散”。

所谓“离散”只是一种形容。换言之,以前人类是不停的干,没得歇,或者歇得太少,后来人类有得歇,但还是倾向于大干大歇,一些孩子之所以上了大学就废了,这是根本,将来呢?将来一定是小干小歇,不断穿插,你不适应,必被淘汰。

小干小歇,好比步频高,短而快,一条腿是“人腿”,另一条腿是“机器腿”,一会上人腿,一会上机器腿。这种节奏,有太多的人不适应,因为他们没有去认识这个问题。

习惯大干大歇的人,还是多数。这是不行的,肯定不行,必然不行。

看看我们当前的安排吧。前面连学10多年,后面不学了,干活。然后又退休,无事可做。这已然形成了巨大的阻力。然而对此有所察觉的人,又有几个呢?多数人不还是用老黄历来指导下一代吗?

大干大歇,是做不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小干小歇,才能接近。现在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人类制造的工具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了。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在“逼”着人活到老学到老。

家园 说的真好

说孔孟,道孔孟,孔孟从来不劳动,

夸夸其谈论天下,只为好把世人蒙,

天下太平它富贵,乱世之时它无踪,

盗跖彼时已看透,今有毛氏再批孔。

家园 虚像与实像

虚像与实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

这是中国课本给出的定义,往往会配一张图:

点看全图

根据我个人的调查,中国学生学到这就哭了。为什么哭了?课本不说人话,那么课本说的是什么语言呢?是一种叫“人头马”的物种所持的语言。

能写出这个定义的人,我确认,不可能是马,也不可能是人,只有可能是“人头马”。

什么叫物体的像?如果我们把人眼换成一个光屏,我们将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模糊的像,这种模糊的像发虚,所以叫虚像。

虚是怎么形成的呢?光从光源出发,沿图中简化的光路至平面镜,平面镜将光反射到另一处。又因平面镜反射的规律为入射角总是等于反射角,故反射出的光,沿两条发散的光路传播。此处,若用光屏挡住这个光,那么光就会在光屏上留下“痕迹”,这就是像。由于光“一分为二”了,故像发虚。

上述好不好理解?好理解,因为我讲的是马语。

下面我来说人话。

当我们人站在平面镜前面时,光还是从光源出发,经平面镜反射,“一分为二”的来到眼前。人的眼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能将发散的光聚拢。而在人眼之凸透镜后方有一个叫视网膜的东西,它相当于光屏。故,“一分为二”的光进入人眼之凸透镜后发生折射,汇聚到视网膜上,成像(即留下痕迹)。此像为一个点,故实。

然而到此并未结束。视网膜感受到光留下的痕迹后,将这感受转译成某种信号。信号经神经系统传导至大脑对应部位,被转译成“我看到了一个光源”。由于人脑始终坚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人脑坚信,“我看到的那个光源在镜子后面。”

好理解吗?好理解。

“人头马”是怎么说话的呢?“人头马”说镜子后面的S1叫虚像。

“人头马”就是异化版波粒二像——啥?这不就是假洋鬼子吗?对啦,就是这么回事。

那个S1压根就不是什么虚像,而是人认为光源在S1那个地方。所谓虚,就是原本是一,但经反射后一分为二了。一分为二怎么就虚了呢?第一,你可以观测到结果 ,第二,你可以当成“一枚硬币切成了两块,每块你都觉得不够沉,轻飘飘的”。

我对“人头马”研究了很久,但我实在是难以想象,想象不出来“人头马”是怎么个物种,我只知道“人头马”既不说马语,也不说人话,而是自创了一种语言,这只能说明“人头马”是一个新的物种。

那么,我们中国的学生,经“人头马”教授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或者说变成了什么呢?升级了,变成了“四不象”。原先教授学生的是人头马,学生经自己消化理解后,在人头马的人头上安了一对牛角,又在马身上安了一对翅膀,是这么个东西。

人家说的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到这,变成了,太极生人马,人马生四不象。

我就问:厉害不厉害?太厉害。

虚像跟实像,和人眼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所谓虚,就是一对多,光源是“一”,但到了光屏上却是“多”。好比原本是一整个硬币,但是把它切成了好几片,然后搁到你的手上,你感受到的是轻飘飘的,因为分散了,“疏”了,“压强”变小了。于像而言,就叫虚了。

实像呢?在光屏是“一”。但是有可能是一对一,也可能是多对一。这个地方我们不纠结。比如用放大镜聚拢太阳光,放大镜后方放一白纸,过一会这白纸就烧着了。“密”了、“压强”大了。于像而言,实了。我们在此时,既可以说是将太阳缩小了,也可以说是将沿多条光路而来的光聚集在了一处。

但是我们中国的课本上写的是,虚像光屏接受不到!

所以中国学生哭了:NMB,你一会说光这么这么就过来 了,你一会说接受不到,NMB,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哭有什么用啊?“人头马”会说,“你丫蠢货,连这都理解不了。”于是中国学生经一番“内心激烈的搏斗”,成功变成了“四不象”。

我给这个“四不象”取了个名字,叫鸟人牛马,也可以倒着说,牛马鸟人。

牛马鸟人没有自己的语言,这是因为“人头马”不允许鸟人牛马自成一派,在“人头马”看来,鸟人牛马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人神
家园 挺有意思的分析。
家园 马桶搋子

这是一个极为鲜活的例子。前两天我去小卖铺,见到女老板正在发彪,仔细一听,原来是有个顾客从她那买了个马桶搋子,然后抱怨“太软”,整了半天马桶还是堵。

我跟老板 开玩笑:“你就教他,用手抠!”

老板正在气头上,没理会我,我有点自讨没趣。这个小卖铺是姐弟二人开的,弟弟此时在一旁说:“现在的人呐!唉,没法说呀,连个马桶搋子连不会用。”为“挽尊”,我接过了话:“真的是有人不会用,我就是这样的。”

我第一次用,也没有成功。但是我后来疏通了,用的什么法子,我不告诉你,你自己猜。我很不服,怎么办呢?我开始做实验。

马桶搋子的正确用法是,先将搋子紧贴在马桶壁上,牢牢吸住,然后……才是重点。我喝口水先。

秘诀是,接下来,要反复按压与抽拔。注意了。抽拔是不叫你把搋子拔出,你拔出那不是白白密封了吗?然而,不光是我开始犯了这个错误,有人跟我犯的错误是一模一样的,他把搋子给拔出来了。

所以马桶橛子当然要软啊!硬梆梆的你以为你在用针管打气吗?

用物理学来描述,当马桶搋子与马桶壁紧紧吸合在一起之后,就有一团空气被封在搋子里面了。接下来,当你压搋子时,搋子会发生变形,内部空间会变小,里面被封住的空气压强就会变大,如此就会产生推力,推动堵塞物。之后,转换成抽拔动作,搋子将复原,内部空间变大,压强会变小,这样总的来看会形成“负压”,堵塞物会被倒吸。所以这个动作,相当于你在用力摇一棵树,反复的摇,树就倒了。

堵塞物是怎么把马桶给堵住的呢?这是一个异常奇妙的问题。简说,它以某种姿势,把路给卡着了。你可以想象有一个老头平躺在马路上。老头有没有整个占据马路呢?并没有,但车都停了下来。奇妙不奇妙?非常奇妙。

我们怎么就把平躺在马路上的老头给搬开了呢?老头一般是横卧。现在请脑补:你把老头旋转90°,车就能开过去了。

所以马桶搋子在工作时,如同在搬这个老头,来回往复多次,终于把堵塞物挪动了身,“转了向”,管道就通了。

然而,物理学描述不是重点。重点是失败了怎么办?难道是查百度?

理论跟实践,波粒二象。

波粒二象的重点是波会变成粒,粒会变成波。理论好比波,实践好比粒。我们任何人去学怎么用马桶搋子,都要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人说了,你不会用,是你没有看仔细。

这叫屁话!我喜欢 说废话,但我讨厌屁话。

啥叫没有看仔细啊?来,给个定义先。我结合这屁话的上下文 来理解,“看仔细”的意思就是“把该看到的都看到了”。那这话的意思 不是说“学的人已经提前知道该看什么了吗?”既然如此,我还看个屁啊。所以这是屁话,很典型的。

波是要变成粒的,从看别人怎么用搋子到自己怎么用搋子,是一个转换的过程。这种转换很难保证流畅,我的意思是说成功转换。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你老师没有点明重点,所以学生没有学到位。嗯,有道理,确实是有这种情况,并且还不算少数,并且我也主张老师应当提前预判出学生会在哪里犯错。然而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学生得到的传授就只有这么多呢?只拿到了一本残卷呢?

理论,较之实践,必然是一本残卷。为什么?因为理论是剥离了一些要素而形成的,要不然怎么得到共性呢?N多事物的共性就是因为把N多事物各自的个性给剔除了啊。

所以从理论到实践,从“波”到“粒”,就必然需要一个补全的过程。某个具体的实践,一定是某对应的理论,再加上一些其它要素的“合体”。对吗?

看别人用马桶搋子,自己去效仿,然后失败了。看别人玩人体旗杆,自己去效仿,还是失败了。真的是因为没有看仔细吗?

并非如此。你已经看到了一个大概,这就等效于你学了理论。等你再应用到实践中去时,你必定需要补一些什么。在马桶搋子的使用问题上,要补的就是“抽拔时,不能将搋子整个拔出,实际上,抽拔动作在此时,叫放松更为贴切。”

你如何才能获得这些个所补的内容呢?尝试啊,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换着法的尝试啊。如同我已然将尝试范围锁定在于“不是左就是右”了,试两回我就知道哪个是对的。对吗?

啥叫波粒转换?

你去商场买了一条裤子,这叫理论,回家你把裤腰改了一下,这叫实践。

有人说:咦,你的思维好奇怪,难道不应该挑一条完全合身的裤子吗?

我会说:不好意思,本人长得“不够标准”。

那人会说:你可以通过塑身运动让自己标准啊。

我会说:我没有兴趣改造自己,我就长这样。

家园 呵呵哒呀呵呵哒~~~

妩媚的女人在哪里呀~~~

没办法呀没办法~~~

呵呵哒呀呵呵哒~~~

她们都改造成白美富啦~~~

体毛都推光啦~~~

鼻子都整高啦~~~

胸都垫大啦~~~

呵呵哒呀呵呵哒~~~

妩媚的女人在哪里呀~~~

家园 悬赏:人在凸面镜面前是变胖还是变瘦?

如题。答对者献花一枚。

家园 花钱找个家教吧,这是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
家园 镜像而已,没有镜像难道我们自身就不存在吗?

自我的认知难道不可以直接看自身吗?

家园 瘦!
瘦!
家园 to胖还是to瘦,这是个问题

答案是复杂的,想听全,得有耐心:

首先,是胖是瘦,是指的长宽比。估计有人上当了。

其次,凸面镜是怎么个凸法,凹面镜怎么个凹法,想过吗?估计还是上当了。

最后,开车的朋友都【用】过凸面镜,回忆一下,都看到了什么?怎么回事?

从哪开始呢?

好吧,问:后视镜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

后视镜是凸的,你用手一摸就知道啦。所以我们的印象是:凸面镜有“广角”功能,让人看到更多的物体,所以……它把物体缩小了。然后……它不可能是倒的,如果是倒的,车就开到天上去了,司机个个都想飞,对吗?

问:这个凸面镜,是把平面镜左右后折凸起来的呢?还是上下后折凸起来的呢?

答:妈呀,我真的没有注意过啊!

真的吗?你确信?你敢确信地说你不知道凸面镜是左右后折形成的还是上下后折形成的?你真的敢确信吗!

喂,有没有逛过商场啊?商场里有没有大柱子呀?大柱子是不是像镜子啊?那它是左右后折还是上下后折呢?

对不起,我已经很久没有逛商场了,我刷淘宝的。

哦……那你家的冰箱门是平的还是凸的?

对不起,我刚刚去看了,我家的冰箱门平的,非常平。

噢……我……好吧,我投降,认输。

【内心开始咆哮】:水管没有见过吗?!

【画外音】:对不起,我家水管是塑料的,用不起不锈钢。

【内心继续咆哮】:水壶你们家该有吧!

【画外音】:我们家有水壶,就是外面还包了一层塑料,防摔。

不说了,啥也不说了,上图,理论图,很高级的!

点看全图

如图,光从A分别沿1路和2路传播到凸面镜,然后被反射,1路原路返回,2路被反射成垂直向上了。

所以,这是个虚像,反射后的2路和1路是发散的。

点看全图

将2路反射光路反向延长,与1路反射光路反向延长,两线相交于B点。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人,如果站在这个凸透镜前,我们会认为光源在点B。

点看全图

现在来看另一个光源,它在点C,光从C出发,然后反射。我们人认为它在哪呢?它在点D。

所以物体AC,在我们人看来,在BD。变小了,正立。

当凸面镜是平面镜左右后折(即水管、柱子、水壶这些个常见的凸面镜)而成时,图中的AC,对应的是我们的【宽】,所以呢?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宽。那么我们的身高呢?垂直方向没有任何变化,跟平面镜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瘦了。

当凸面镜是平面镜上下后折形成时,图中的AC对应的是我们的【高】,所以呢?我们会认为自己变矮了。水平方向呢?没有任何变化,还是跟平面镜效果一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被垂直压缩了,于是变胖了。

改天来讲凹面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