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狗肉节”故乡的名将(一) -- 梦秋
(一)何柱国
1936年的“双十二”事变,到今年84年。这两天翻了翻“双十二”的史料,意外发现东北军大将何柱国竟然算是我半个老乡,因此做了一点功课,顺手就发到这里,手慢拍砖啊各位。
(一)何柱国
一般有人会认为,东北军起兵之时,孤悬关外,其高级将领自然是东北本土人。其实当年烽烟四起,贤臣择主而栖,人才流动空前自由。虽然远在东北,张学良张汉卿视野开阔,还是少不了全国延揽人才,东北军中也有不少关内人才。就拿就近延揽的人才说吧,就有山东蓬莱人于学忠。张小六子他爹手下大将,后来被郭松龄弄死的姜登选,则是河北人。而何柱国的身份尤其特殊,他是远在南方的广西玉林容县人,1917年进保定陆军学校,后来转到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19年回国。先回保定军校当教官。1921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曹锟吴佩孚得志,保定军校里四处排挤士官学校海归教官。在直奉战争中吃了败仗的奉军正在四处挖人,何柱国骑兵出身,又想到东北直接跟日本人开干(这是他后来自己说的),还能带兵,与奉军一拍即合,于是便跳槽到了张大帅手下。冯玉祥后来想要挖何柱国,当时奉军中已经混到中校的何柱国在几十年后回忆说,老冯那边没法带兵,只好予以回绝。私下里,梦秋觉得冯玉祥那会儿流年不利,穷得叮当响,何中校在东北吃香喝辣,又有少帅之恩,哪里愿意跑到死对头那里。
何柱国在奉军里刚起步时,是到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继续当教官。张小六子任讲武堂督学,一来二去,年轻的何柱国便成了汉卿手下的青年才俊。不过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还只是奉军中的一个参谋,直到1925年郭松龄起兵造反,何柱国第一次以骑兵指挥官的身份带兵,和张学良一起干翻了郭松龄,为自己老长官姜登选报了仇。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先打冯玉祥,再打北伐军,逐渐成了跟王以哲齐名的奉军大将。北伐期间,1927年5月,何柱国以旅长身份跟自己陆军中学同学、广东佬张发奎在河南临颍打了一仗,端的是打得天昏地暗。
顺便说一下临颍大战。这场血战双方投入兵力颇多。奉军调动了逾十万大军跟张发奎死磕,飞机坦克一起全都用上了——后来被张发奎缴了四辆法国雷诺坦克——堪称现代中国第一场立体战争。其实何柱国在这场战役中算不上主角,奉系带兵的主要是张学良和韩麟春,北伐军那一边的名将除了张向华外,还有湘军将领刘兴何键,后来的抗日名将蔡廷锴。跟着张发奎一起上的还有北伐军独立十五师——师长名叫贺龙。将领虽多,主打的还是张发奎和贺龙,湘军大部分时候躲在一边看热闹。
恶战了几天,张发奎损失惨重。手下大将,11军26师77团团长、共产党员蒋先云,当年与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在此役阵亡。后来四渡赤水时紧追红军不放的吴奇伟,此役中任团长,也在战斗中负伤。独立十五师五团1800号人,打得只剩下365人,打得未来的共和国元帅贺龙也禁不住呜咽落泪。不过,奉军损失更大,终于挺不过最后五分钟,赶紧撤了。此役张发奎北伐名将的声望得以巩固,成为后来四方拉拢对象,就连当年八月一日在南昌的那场战斗,有人居然也想把他拉入伙。当然最后没拉成,但是贺老总却从此跟着我党跑路了。
奉军此战大败后,实力受损。恰好北伐军自己内斗,张学良没再找北伐军触霉头。他把张宗昌和孙传芳顶在前头,自己掉头打阎锡山。阎老西被揍得四处求援,眼看支撑不住,没想到奉军死对头冯玉祥打跑了“狗肉将军”张宗昌,又冲上来开撕,1928年5月的彰德大战,奉军败绩,宣布退出关内,半年后张学良也只得宣布服从王化了。
回到何柱国本人。他跟阎锡山和冯玉祥这两个著名的倒戈将军也没少打,战绩尚可。接下来是九一八之耻,1933年年初何柱国守榆关(山海关),下面有两个旅,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倒不输军人血勇之气。只是日军很快攻占榆关,没给何柱国什么涨声望的机会,接下来日军出承德占热河,寻万福麟的晦气去了。长城抗战中东北军里喊打声音响亮得很,真打起来却拉稀。张学良此役后只好躲到国外“考察”。何柱国却升了官儿,当了57军军长。然后在河南被徐海东的红25军结结实实地修理了几回。1935年红军到了陕北,东北军也跟着跑过来找事儿。这当儿何柱国从57军调骑兵第二军当军长,给刚到陕北的前北大图书管理员找了一点麻烦。图书管理员自然是要以牙还牙的,只不过苦主变成了刚接替何柱国担任57军军长的董英斌身上。1935年11月,57军109师师长牛元峰在直罗镇战役里被挑落马下,从此东北军就开始对红军从剿共变成了共建。另外,直罗镇一战的一个俘虏兵后来成为上甘岭战役期间的志愿军师长,名叫崔建功。
再后来的事情,西安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抗战期间,何柱国率骑兵第二军在山西打了几年,跟TG贺龙一系的关系相当密切。1941年他的部队调豫南和豫东,那附近正好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同为广西人,不免就有点眉来眼去,不过似乎也没闹出啥绯闻。1945年本来老蒋要派他到东北,给了个东北行营副主任兼参谋长职务,他出发前在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那里吃了一顿饭,第二天眼睛感到不适,第三天即失明了。至于失明这个事儿是不是老熊看他不爽,还是蒋公后悔给了他这个职务,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了。
至于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以后了——如果说他被划为右派也算不上什么“以后”的话。何柱国活到了1985年,享年88岁。据说张学良在被幽禁后一直非常惦记他,但两人此生再未会面。
(二)容县人
玉林位于广西东南,离雷州半岛和北部湾不远,在广西城市里排名第四,位于南宁、柳州和桂林之后。南宁是全区行政中心这自不必说。柳州是广西工业中心,强大的五菱宏光打遍全国无敌手。桂林是旅游城市,一度是桂省政治和文化中心,排名第三也是应有之义。玉林凭什么排第四?
实话实说,玉林合适种地。当年玉林地区辖贵港桂平的时候,境内北有郁江(西江)和大容山,南有六万大山,中间是郁江河谷,大片的丘陵平原。就算没有西江,这地方的光热水肥也一样不缺。整个地区又有平地又有山区,地处热带,只要认真干活,四季能收,而且物产极其丰富,不光能种水稻,芭蕉、甘蔗、荔枝、桂圆、八角和亚麻都能长。当地人勤奋且务实,加上离广东近,语言相通交通方便,顺着西江就可以到广州,跟外界交流极多,眼界宽阔。
另一方面,玉林距离北部湾直线距离只有130公里,接近我华夏大陆最南端,是不折不扣的南蛮,千百年来宗族势力是当地文化核心之一,弄得这一带械斗成风、民风彪悍,连当地方言说起来都咬牙切齿,带着一股子金属摩擦的声音。这一点直到我长大后都没有什么改变。梦秋娘是六万大山里出来的,梦秋爹跟梦秋娘吵架输了,会暗搓搓地找我泄愤,说梦秋娘家是土匪出身。六万大山在解放前后匪患严重。当年打下广西后,45军政委、开国中将邱会作从玉林去灵山,中间在博白留宿,竟然给百十来个土匪围住了。好在邱中将身边有一个警卫排,随身带着一台报话机,躲进坚固的地主大院里。土匪们大概没想到围住了这么个大人物,打起来不知高低。没多久老邱把三十里外驻军的一个连招来,将其全灭。说到这里,梦秋想起梦秋娘村子里的一股匪气,是不是就是那个时候传下来的?
(这里顺便说一下狗肉节。玉林当地爱吃狗肉,虽然说不上是酷爱,但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之前的帖子里写过,梦秋外婆家养着一只小狗,后来因发了狂犬病被村民打死,还拿来炖了。梦秋外婆竟然拿了个盘子上门讨了一盘狗肉回来吃,想起来还是让人目瞪口呆。
玉林人每年夏至尤爱荔枝狗肉齐上。这两个大火的东西吃完之后会不会流鼻血,梦秋可就不知道了。近几年狗肉节虽然遭到外界重重压力,但玉林人的操行就是压力越大越要对着干,此节倒是越来越火了。这大概也是跟当地民风有关吧。)
如此胜景,到天下大乱时差不多就是个瓦岗寨。1844年来了两位广东佬,一个是洪秀全,一个是冯云山,一下就把玉林的军事潜力给开发起来了。洪天王冯南王跑到当年玉林所辖的桂平县里传教,顺手培育了后来几个赫赫有名的将领,其中有东王杨秀清(桂平人)、翼王石达开(贵县,今贵港人)、燕王秦日纲(贵县人)。这三位都是玉林所辖县人士。另外,还有一批太平军将领则是玉林东邻梧州冒出来的,比如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这俩都是梧州藤县人,紧挨着容县和桂平。
太平天国化为历史青烟后约半个多世纪,广西桂林的一个小学体育老师李宗仁投笔从戎,先投陈炯明,后投陆荣廷,跑到玉林屯兵两三年,慢慢坐大,兵力从千余人发展到万余人。陆荣廷(南宁人)与沈鸿英(柳州人)两虎相争,陆荣廷败走,在玉林观虎斗的李宗仁先联沈倒陆,赶走陆荣廷后又乒乒乓乓跟沈鸿英干了起来,1925年2月李宗仁攻入桂林控制广西大部。自此新桂系坐庄。
李宗仁屯兵玉林时,玉林所辖除贵县、桂平外,下面几个县分别是容县、北流、陆川、博白和兴业。贵县桂平经太平天国一代,耗尽军事人才储备,此后默默无闻。剩下那几个县此时倒纷纷出了冒尖人才。李宗仁早年屯兵兴业县,就驻扎在梦秋爹那个村子几公里外的地方。新桂系最早的大将李石愚也是本县人,只是他在1925年滇桂之战中中弹挂掉,此后兴业在新桂系中就没了代表,再无声息。
其余几个县中,容县为新桂系提供将领最多,其他军阀派别也有沾光。早年新桂系三巨头李黄白,黄就是黄绍竑,容县人,属于带队入股的合伙人,排名在白崇禧前。后期的三巨头李白黄中的黄是黄旭初,也是容县人,当了李宗仁的参谋长,抗战期间主政广西,是难得的军政人才。容县还贡献了桂军大将苏祖馨、韦云淞和夏威,后来级别都在桂军军长和集团军司令之间。夏威的堂兄弟夏国璋也跟着出来,后来一路升到少将旅长,淞沪战役中牺牲,在此记上一笔。容县生产的另外一名桂军大将是叶琪,此前是湘军将领,后来投了桂系,军中职务至集团军司令,也是军政才能兼具。可惜1935年莫名其妙地从马上摔下来早早归了天。
容县不仅出桂系将领,非桂系将领也出了若干。此前提到的何柱国也是容县人,只不过归了东北军。归了老蒋的容县籍的非桂系将领有两位,恰好都是黄埔一期的,一个是甘丽初,一个是罗奇。甘丽初打仗水平一般,运气也一般般,没打过啥胜仗,但是大场面经历可不少,既打过自己家乡的桂军部队和基督将军冯玉祥,也打过红军,参加过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会战,后来在广西打了昆仑关战役,随即带兵入缅,参加了远征军作战。从缅甸吃了败仗回来后,又参加桂柳会战。虽然打遍全场,甘丽初的名声可不太好,部队以军纪恶劣而著称。他本人呢,只忠于老蒋,在缅甸给史迪威上了不少眼药,弄得醋酸乔在跟同僚通信时破口大骂。后来老蒋兵败大陆,不知为何竟然把他留在广西领导游击战,终于以吃到解放军枪子儿告终。
罗奇打仗的经历不比甘丽初少,胜仗固然不多,运气却要好不少。他手下的95师因为跟林彪部队在塔山硬杠了一回,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师有个外号叫做“赵子龙师”。罗奇走运一大原因,是因为有个好岳父伍廷飏。伍廷飏也是容县人,跟着黄绍竑起家。1930年黄绍竑出走南京,伍廷飏跟李白不对付,只好跟着他的季宽老长官到浙江省政府当官儿去了,但他在桂系影响力犹在。老蒋后来看重罗奇的广西人身份,未尝也没有考虑到他的老岳父因素,想以此来拉拢广西籍将领。后来蒋公给了老罗二级上将的军衔,封为陆军副总司令,但有名无权,彻底成了台湾国军的一个牌坊。
说了这么多,容县为什么出这么多将军,现在我也弄不清楚,毕竟梦秋不是容县人也没去过那儿。不过这个事儿往上说,大概可以说到1906年清廷在全国设立若干所陆军小学堂这个事儿。这一招是学日本的做法,先招几期陆军小学堂,然后选拔一批到全国主要城市(如武昌)上陆军中学。陆军中学毕业后再选一批到保定军校。已经带兵的人也得回炉学习,又专门给他们设立了一个教导队,名曰讲武堂,以便跟陆军中小学区别开来。广西陆军小学设在桂林,李宗仁白崇禧夏威黄旭初都成了同学。玉林人好勇斗狠又团结,打架总是占上风,便入了李白的法眼成为骨干。
小学念完没多久,清廷倒台。北洋政府忒不喜欢新式陆军学堂里的学生兵,要他们学成后回家待分配,就是待业。这群二十郎当的年轻人,手持屠龙刀,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北洋不用我,我便占山为王。国共两边的山大王都不少。就连TG第一号元帅,不也是云南讲武堂出来的么。
再说说容县。今天容县的旅游宣传中还说杨玉环也是容县人。哎呀,怪不得贵妃娘娘爱吃荔枝呢。不过她到底是不是容县人呢?按照我对这一地区的家乡妇女的观感,杨玉环女士长得啥样,本地女士基本就反着长成啥样。除非基因突变,杨太真大概率不会诞于玉林,否则她老人家为什么只喜欢吃荔枝,不喜欢吃狗肉呢?好在在打仗这个问题上,将军们还是比千年之前的容县“杨玉环”要靠谱得多,打得特别难看的、屡败屡战的情况不算多,当然最后解放军碾压那得另算。
(三)陆川和北流
容县之后,另外一个出将领的县是陆川县。最早出来的是一位辛亥革命元勋,名叫林虎。这一位可不是后来共和国空军中将林虎。老林虎除了参加过辛亥革命,还担任过护国军的军长。只是光阴倒转,林虎跟了陈炯明。李宗仁屯兵玉林前,也算是被林虎收编的部队。1925年陈炯明被被黄埔学生军打垮,林虎没了部队,只好当了寓公,还出任了几个闲职。老将军最后的职务是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陆川给新桂系贡献的最重要人才是廖磊。廖磊虽是广西人,早年从军却在湘军。1929年湘桂开战,李宗仁整垮唐生智,后者手下叶琪廖磊李品仙一并投了桂系,三人都深得白崇禧信任。廖磊的才能不输叶琪,打红军时下手够重,李明瑞的红七军和肖克王震的红六军团都在他手上吃过瘪。1934年湘江战役,廖磊和夏威两个军的桂军,跟湘军一起,在全州到兴安一线南北夹击,在屁股后赶,把一半的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两岸,前北大图书管理员只好一路遁入越城岭的深山老林中。不然,陆定一也就写不出那篇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老山界》了。跑进深山老林了还没完,夏威跟在红军背后,搂草打兔子,搞了一轮偷袭,又灭掉后卫红五军团的几百红军。1999年梦秋到龙胜猫儿山旅游,还听说当年给红军带路的向导依然在世,在当年差点一把火烧死周公的那栋少数民族建筑,还隐约可以看到火燎过的痕迹。可见廖、夏二人把TG追得那个惨。
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廖磊转战淞沪苏鲁,后面落脚安徽,以二十一集团军司令身份兼安徽省主席,把安徽经营得有声有色,大别山原来是红军根据地,结果廖磊将其变成了桂军除广西外唯一的根据地,铜墙铁壁一般。安徽省临时省会设在立煌县(今金寨),这里走出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廖磊竟然在这红都稳坐中军庙,一切治理得井井有条。1939年年底廖磊病死,TG不计前嫌,高级领导人给他送了花圈和挽联,但他们绝对想不到死人一样可以让他们继续吃瘪。虽然继任者李品仙人品和能力实在不怎样,有赖廖磊此前打下的基础,1947年刘邓跃进大别山时严重水土不服,老百姓都不买账,还让桂系追着打。
陆川县打出点名气的还有吕焕炎。他得和北流的俞作柏和李明瑞一起相提并论。这三位都是脑后长了反骨的。吕焕炎俞作柏追随黄绍竑,一向对李宗仁不满。老蒋一说给枪给银子,俞作柏在1929年就叛出新桂系队伍,顺便把李明瑞也拉下了水。没多久发现老蒋的话也不兑现,只好作鸟兽散。跟着俞作柏一起反水的还有一位北流籍桂军大将梁朝玑。问题是他明里反李,关键时候却拖枪叛出吕、俞团队,得到李白的倒履相迎,后来当到了“钢七军”副军长。俞作柏没辙跑去香港当了寓公,弟弟俞作豫表弟李明瑞干脆去了百色,成了红色将领。俞作豫1930年被捕牺牲,李明瑞1931年10月死在自己人手上。李明瑞骁勇善战,只是广西地薄民贫,李白又死死把住柳州-南宁一线使其无法东进富庶之地,只能在深山老林里打转,形不成根据地,否则他未必不能成为TG军队的大股东之一。
1929年新桂系内斗,差点把这个地方势力集团拆散。李明瑞和夏威钟祖培在1927年是南京龙潭大战的主要战将,一战打得孙传芳心胆俱裂,奠定老蒋东南半壁乾坤。然而才过两年,便内讧起来,李明瑞反水,钟祖培退隐,次年黄绍竑出走。桂系内部经历了一轮洗牌。吕焕炎作为此轮洗牌的始作俑者,在1929年三次反蒋,两次投蒋,弄得两边都很不待见,第二年在广州不知道吃了谁的黑枪子儿归天去了。
吕焕炎廖磊走下历史舞台,陆川便渐渐不闻于众。除了那个知名电影导演,全广西人民对陆川唯一一致的认知,大概是该县猪肉很好吃。
玉林五县说完四县,唯一一个没出名将的地方就剩下博白。有人强行把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算成博白名将——人家祖籍博白好不好——博白没出将领,但不是没出大师。语言学家王力就是博白人,编有大学中文系里常用的教材之一《古代汉语》。顺口说一句,王力之子也挺有名的,是当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大师,一度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业内号称影响力直达美国国务院的王辑思。
近代史中,广西虽偏远小省却从洪天王开始,名人辈出大放异彩。
(三)桂林的将军们
玉林之外,广西名将聚集的地方大概还有两处,一处是桂林,一处是百色、东兰、南宁一带。后面这个地方说起来其实是广西的边远之地,至今也说不上有什么发展——除了巴马这个“长寿之乡”每年可以忽悠弄些中老年游客过来骗点银子外。这片地区今天分属百色、南宁和河池三市。至于为什么这里会出名将,答案当然是总设计师龙兴之地,不出将才是岂有此理。
本节先放下桂西,先说桂林。这地方的山水没的说,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把灵渠修到桂林北部的兴安县,中原文化随之延伸此处,算是广西文化底蕴比较丰厚的地方,但是似乎也没出过什么重要人才,康熙朝桂林出过陈宏谋,内阁大学士,宰辅级别。要想出个比宰辅更高级别的名人呢,就得等到两百年后的民国了。
桂林出将不多,主产区临桂。这里出了李白二人,新桂系还有一名“钢七军”军长周祖晃,外带一位共和国开国上将李天佑。李白二人太熟悉不多说,就跟各位看官说一小事:今天各位如果飞到桂林旅游,降落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那机场旁的两江村,就是李宗仁出生之处。至于为什么要把机场修在两江,其实没有纪念李代总统的意思,完全是因为老桂林机场奇峰镇机场是个军民两用机场,对民航飞行很不友好,出现过若干次惨烈的民航空难事故后,由前总理月月鸟亲自批示,最后在1996年建成了两江机场,此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问题。
好,接下来说周祖晃。周祖晃一度是沈鸿英手下,然后跳槽到了湘军,归了赵恒惕。李白后来把周祖晃挖回来,引进人才嘛,自然上升就比较快,从湘军营长变成了桂军旅长,北伐和剿共自然都没落下。到了抗战初已经是“钢七军”军长,只是打日本人似乎有点外行,以失利去职,再以后的战绩就不太好看了,加上不愿打内战,周祖晃1946年选择归隐。1949年小诸葛溃败,要周祖晃出山,授权调动桂林一带的民团组队继续打。周老将军(跟李宗仁同年,时年58岁)明着照健生公的吩咐做,私底下却和老共暗通款曲。解放军过来时便全军投诚了,气得台湾那边连空头通缉令都发出来了。TG这边呢,本来还想给他个面子继续带一下兵,但老先生聪明地选择二度隐退,躲到统一战线机构里去安度晚年也。
再说说李天佑。李上将是不折不扣行伍出身,先跟着李明瑞,一路跟进红七军,从连长当到师长。长征结束,一、三军团合并,领导从彭德怀变成了林彪。抗战时期李天佑打过平型关大捷,当了115师343旅旅长,跟大将徐海东一个层次。可惜,此前因多次负伤,身体太差而不得不到苏联治疗和学习,一学便学到了1944年年初。回国之后的战绩主要是两战四平,辽沈战役、猛攻天津和广西剿匪。辽沈和天津当然打得确实很出色,至于四平嘛,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李上将虽然跟过三个领导,最后算起来还算是林总的人。当年他在东北一手拉起东野一纵,是后来赫赫有名的38军,朝鲜战场上的“万岁军”。既然战绩在身,自然是人往高处走,后来最高做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负责总参作战部工作,可谓重任在肩。可惜他身体实在不好,1970年过早去世,只有56岁。话说回来,再晚点他会不会躲过“九·一三”的清算呢?
桂林人说起本地将军都喜欢说李白,少提李天佑,估计是因为他一直是个纯粹的军人,在猛将如云的解放军中不喜欢抢风头,所以印记不深。据说李天佑不愿写回忆录,原因是他觉得胜利属于人民的。人民写下什么,什么就是历史。好在建国后的《星火燎原》和《红旗飘飘》总算收录了他的一些文字,比如著名的《首战平型关》。
但凡地方人文,总有些虚荣心作祟。桂林人不但常常想不起李天佑,还会选择性地遗忘桂军著名的罗盘将军张淦。这一位是正宗桂林市的人。可怜今天全市都找不到此人一点痕迹,大概是因为太草包。张淦本是陆荣廷的部下,后来投了李宗仁,官儿一直当到兵团司令,仗也没少打过。他的传奇特征是每逢打仗,开片之前总要算上一卦。据说这算卦往往起到激发士气的作用,其实跟“望梅止渴”差不多,蒙人用的。果然后面遇上无神论者率领的解放军,这一套顿时失灵。张凎在被俘前还算卦,认为可以逃过一劫,仅过了十几分钟就被解放军用枪指住。张淦1959年病死于功德林,连特赦都未赶上。早两年的电视连续剧《特赦1959》里面,爱算命的国军将领蔡守元的原型就是张淦。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阳朔山水甲桂林,不过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桂军军长黎行恕也是阳朔人。黎行恕字海珊,跟萨达姆·侯赛因在台湾的译法一样。可惜此海珊兄虽然正牌保定军校和陆军大学毕业,内外战绩比萨达姆还是差了多了,1944年在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中被日本人打得丢盔卸甲,丢掉军职。1949年3月在桂林去世。
阳朔将领不能打,恭城倒有一个以打仗凶悍知名的钟祖培。钟祖培是最早跟随李宗仁的新桂系军官,北伐时一度升任桂军起家部队“钢七军”的副军长。北伐后白崇禧在桂系内部重用湖北人,引发不满,钟祖培从此挂冠而去,也算是有性格之人。1951年因在恭城带头造反,公审后挨了一枪,与甘丽初会面去了。
最后一个桂林籍将领是灵川县的张英。这是当年整个广西军事人才中唯一一个正牌大学生,同时还是非红七军系统的开国少将。张英1931年考上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1938年入新四军。后来先后在华野六纵(24军)和十三纵(31军)任师政委。建国后成了军人外交官。1960年升任总参二部副部长,次年晋升少将。广西一共有18名开国将军,唯有张英一人非红七军出身。他走的道路真是够独特的。
桂林武将各个都有特点,堪称……嗯,这个,多元化。文臣嘛就相对少些了,只有恭城县出了个有名的文臣马君武。他追随中山先生,走实业和教育道路,一度与蔡元培齐名,号称“北蔡南马”,初创民国和再造民国,都有大功。上面提到的大夏大学和广西大学,都是马先生创立的。他的官儿一度当到北洋政府司法和教育总长。但对我桂产生较大影响的时期,还是他当广西省省长期间。马君武先生为广西模范省做出了不少贡献,尤其是教育领域,以至于多年之后,家父对当年的教育水平多有感慨。然而梦秋觉得,梦秋爹在共和国大学免费念完大学,每月还拿生活补贴,竟然还要感慨民国教育,大约也是雾里看花的奇怪审美作怪罢了。
很多年后,马君武先生长子马保之从美国回桂讲学,我有幸聆听。保之先生年逾九旬,仍孜孜不倦,对学生循循善诱,让梦秋隔空感到了马君武先生的当年风骨。民国“大师”是否真是“大师”两说,但真正做实业的人还是要尊重的。保之先生回国数年后病逝,与父亲同葬在桂林雁山脚下。梦秋能做的,无非是送上一束花,鞠三个躬,在心中暗暗承诺,不忘两位先生的高洁品格。
可以慢慢挖着玩。
两千人突围到苏区,然后团以上干部被肃反掉,而兵头将尾脱颖而出,开国授勋有两个上将,四个中将。
这些人的发展,和邓小平关系不大。
实事求是么。广西模范省差不多有第三条道路的意思吧。
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韦国清在后期跟总设计师关系尚可,其余在离开广西后确实没有太多瓜葛。
改开以来广西虽然有地理优势,但落后东部甚多,有些心里不平衡,对李白时期的认识就理想化起来。广西当年太穷,经过李白的简版共产主义——或者说斯巴达主义——痩狗拉硬屎,挺到1949年,弄得所有广西佬至今还觉得与有荣焉。都是军阀产物,真要说模范省的话,还是阎老西做得好一些。
是个敢拼命的。
共党嘛。。。也有少数几个人,不过都被军阀给剿灭了。。。。。
容县有个国家修建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里面的近代部分,陈列的都是军阀,国军 。。。。。 很自豪的样子。。。。 共党嘛,就只有一张图片,写了当时的共党组织,也就几个人,十来个人,在早期很短的时间内存在过。自然是比剿灭了。。。。 估计费了好多功夫,去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来的。。。不然,那么大个共党出钱修的博物馆,没点共党的东西,这个。。。。。
新朝出大钱,怀旧着军阀们。。。。
其母,和他,都是被王立抛弃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