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都是无产阶级打工仔,干IT的和拉洋车的没啥区别 -- 怒发冲冠凭栏处
简单的说,计划经济节省维护市场制度的费用,但是代价是要产生租值消散。
如果节省的费用超过租值消散,就是是好的。
这个就是为啥我赞同建国初期采用计划经济的原因。
我想把笔误对台前些改成前线,没成功。
看《新中国六十五年(1949-2014))里的数据:
1952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是1603万人,平均货币工资445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46元;
1970,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是6216万人,平均货币工资561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09元;
72年全国范围对低工资群体大范围调整过一次工资,当年的平均工资数据就涨到588/622元,其后几年小幅波动,78年起开始年年上涨。
1978,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是9499万人,平均货币工资615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44元;
2001(2001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是11166万人,平均货币工资10834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1045元;
2013,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是18108万人,平均货币工资51483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2657元。
从1952年的445/446元到1977年的576/602,再到2001年的9333/9441元和2013的51483/52657元,分成1952-1977、1978-入世和入世-2013三段,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1.25%/13.28%/13.8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是从1978年开始的,以1978年为100,2001年为437,2013年为594.8。
扣除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因素,1978-2001-2013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实际增速为:6.25%/10.98%。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年均名义增速为8.42%/14.08%/18.55%;
扣除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因素,1978-2001-2013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年均实际增速为:7.00%/15.54%。
PS:
1、统计汇编没有1952-1977年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资料,查阅对比50年代后期政府工作报告和统计汇编,期间将工农业产值统计的价格标准由52年不变价调整为57年不变价,调整后的总产值数据是减少的(通缩),为简化起见,可以认为78年前价格变化不大。
78年以前的货币工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实际到手的数字,2000年以后,平均工资包括含了自己和单位交的税和五险一金,实际到手金额小于统计口径。
粮票不是计划经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因为大量人口进城,导致粮食收购紧张,然后才有粮票,如果粮食不紧张,就不会有粮票。
“恐怕”两字,不能算是肯定啊。。。。。
关键问题是一旦有了,何时能取消,就不好确定了,我也完全可以假设说,粮食不紧张的话,就分多一些粮票嘛,也不用取消,还很公平。
只能恐怕。
多发粮票的假设恐怕也不能成立,因为太麻烦,还会扰乱市场,当时也用市场这个词。例子就是鸡蛋换粮票。
刚建国的时候土共连计划经济都不会搞,49到52基本上按照经济惯性和直觉来,称之为国民经济恢复的三年,土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在苏联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有苏联的经验做支撑,搞得不错,但从58年土共开始自己操刀搞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就有漏洞了,然后就是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巩固调整什么的,土共第一个自己搞得像模像样的五年计划,其实已经是第三个五年计划了,那已经是1966年了,举例土共执政,已经十七年了,而且已经进入到争议极大的文革时期了
学徒工18元,大学生级别高,刚工作,工资就50来元了。
首先, 你用“历史不能假设”来否定“没有改开也能,而且是更早取消粮票”,我告诉按照你的逻辑,你就相当于用“历史不能假设”来否定彭总“西路军不被张国焘断送就能是民主政府控制大西北”,毛主席“怎么怎么做我们就可能粉碎五次围剿”的意见,你嘴一喷“,彭德怀,毛泽东你们不能这么说,因为历史 不能假设”不就得了,这就是你的逻辑啊。我根本没有扯远,也没有歪曲你的逻辑对吧?你连什么叫归谬都不懂吗?
第二,你扯“假设如果没有改开,粮票不会被取消,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即便粮食增产,也要确保公平以及农业生产计划的正常实施”,你这就是胡说八道,以老老狐狸举的布票,在四三工程全面开花结果,布料生产充足之后,1983年还是地地道道的计划经济时期,布票照样废除。所以说,你那“计划经济就要保存粮票”的说法纯粹就是胡说八道的臆想而已,根本不成立,懂了吗?
至于你那你那“看看工人农民没反抗嘛,没反抗就说明他们被下岗,被丢指头丢腿不算什么,他们就是那么不值钱,他们根本没有丧失应得的福利和工资”的逻辑,令不令人作呕啊?你还不回答啊?我也没歪曲你的逻辑吧?
记得啊,中专转正就是40多,本科50多。工人的话,学徒不算,二级工好像是30出头。当然,不同工资区,同样级别和岗位,还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九院,在青海金银滩的就比在北京的工资高。
当然,工人好像算月工资折算到日,加班多的话就很不错,另外,工人的粮食定量要高一些。
那个年代,普通人哪怕是大学生,想去深圳也是很难的。
他家天时地利都有,所有的汤都能喝到,所以我才说他父母是0.1%。
取消布票这一行动,被中央列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之一。这篇内参在1988年于历史博物馆展出,成为教育、服务人民的重要教材。(据《北京日报》)
83年的时候,深圳就是一片荒野,哪有那么多人愿意来深圳?后面几年来深圳才难的。
当时我父母都是广州户口,算是已经很好了,说起来,我爸是被他同学忽悠来深圳的。然后政府要搞深圳大学,84年才把我妈调过来深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