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聊聊汉家儒宗叔孙通 -- 回车

共:💬44 🌺156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最后的比较不合理

用电气工程作个类比.近代中国是个5亿+人口规模的国家,就像一个巨大的电容,而越南泰国什么的就是个小电容.大电容充电必然要耗费更长的时间,在一开头看起来跟没充没啥两样.这就是你说的"面对西方列强时候,显得那么狭隘,呆板,学习西方的广度和深度被越南,泰国,缅甸,日本吊打。"

但是,大电容充满电以后,具有的能量是小电容不能比的.日本充满电,太平洋一战没打到一半电没了;中国现在电还没充满,可能刚充了一半,已经开始调戏拜登的美国了.

这就是体量大小导致的质变.

家园 拿学以致用当靶子是找错靶了吧。西方发展起来也是靠有用之学

从牛顿莱布尼兹微到柯西、魏尔施特拉斯,现代微积分的发展并不是由数学家单兵突进搞啥无用之学完成的,而是数学向物理化学天文等学科提供初级的工具,这些学科利用数学工具获得突破后再向数学反哺各种研究素材,然后数学家进行再整理重构新工具再反馈科学界这样一轮一轮不断进行迭代完善的正反馈中完成的。

与其提白马非马,倒不如提提墨子

《墨子·经说下》有云:

俱:俱一,若牛马四足;惟是,当牛马。数牛数马,则牛马二;数牛马,则牛马一。若数指,指五而五一。

白马非马诡辩的部分更多,倒是墨子这句阐述了集合的概念。

提到公孙龙,补一段古文:

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敦,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绌。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还真谈不上啥严谨的逻辑推理。。。

补两个链接,推荐去看看,古人知道的东西比我们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古人要知道得多很多。

清朝之前的中国人有没有可能发现研究出万有引力? - 二不尚书范景文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595772/answer/1150915956

古代人是否有空气的概念? - 二不尚书范景文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507545/answer/298270808

有几段感想不错,摘过来

宋明的古人对宇宙演化玩的已经很好了,明末在结合西学的时候弄了日心说的资料,后面抄了大量西学重力部分的最新资料,当然中国人也不是生生抄就完了,方以智算了日心说后质疑过太阳跟地球的距离,因为当年传教士的数据有误。

那票被子孙后代扣上不思进取阻扰科技进步的古代儒生知道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的多……就算他们的推导过程现在看起来很原始,但是远比闭着眼扣阻扰科学锅的“炎黄子孙”们有科学的多。顺便……这明末整理总结出来的当代前代的东西……因为作者反清反的很出名,所以东西在我大清禁书目录里。所以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中国人在核对传教士当年传到中国的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错的。他叫方以智,不过方氏一门写的书在我大清是被族诛的……

我再补充一句,虽说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在四库全书里面有收录,比《天工开物》的待遇稍微好点,总算没失传。不过由于方家因为抗清而被严厉打击,没什么人敢去看这本《物理小识》了。从张载到王廷相,王夫之这一路传承下来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已经很成熟了。到了满清,结果知识分子全搞考据去了。等到经世致用的思想再流行起来,代表人物则是左宗棠,谭嗣同,黄兴,陈天华,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等等这些近现代史的名人了。

家园 技术迭代的体制与力量吧,而不是什么劣根性

两国都在实践中摸索发明了焦炭冶铁工艺,一个快速推广铺开,一个悄无声息,或许是被师傅带进了坟墓,或许是当事人人微言轻。

所以要营造适配技术迭代的环境,从零到一很不容易,让技术可以快速应用,从一到一百。

家园 满清时期哪里谈得上充电,不断漏电还差不多

人家日本和东南亚,好歹知道要去修电容,清朝倒好,一鸦以后过了足足20年才知道要搞洋务运动。

隔壁日本呢?

1745年,莱顿瓶在欧洲发明了以后,平贺源内在1770年从荷兰人首次得到类似的静电产生装置。1811年就出版了一本《阿蘭陀始制エレキテル究理原》

萨摩藩早在1843年就开始仿造西方武器了。1849年萨摩藩铸造的青铜炮水平就吊打满清,1855年就仿制出了第一艘蒸汽船,自造了蒸汽机。1855年离胡林翼看到蒸汽船呕血而死还有6年呢。话说一鸦时候英国人就已经在长江里面用过蒸汽拖船了。。。

学习西方能差那么多和电容大小没关系,纯粹是和封闭与不封闭有关。

比如魏源千辛万苦写了《海国图志》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此书在国内出版后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甚至被建议列为禁书。而1851年日本海关检查中国入境商船时发现此书,如获至宝,连印十五版,几年间书价竟上涨到三倍。1862年日本维新派人士来到上海,发现此畅销书在中国书店没卖。

一直到了1875年,左宗棠才重新刊印此书。

看看前朝嘉靖年间,仿制列装弗朗机也就花了一年左右,再看看明末的西学东渐,再看看满清,虽说都是中国,不过真是天壤之别。

家园 是有劣根性的,不必讳言

建国后,夸夸其谈者又仰脖了一把,恨人啊。

传统体制利于他们出头。

这点不如鬼子,鬼子引进吸收,创新,我们这里,我的个去。引进引进。循环了。

家园 如果说是文化缺陷导致的

那么这种文化缺陷具体又指什么呢?

我理解就是实用主义。

每个中国人从生下来就被灌输要成为有用之才,如何成为有用之才,自然是要学有用的学问。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文化?因为国家需要。

人类历史上建立了无数个国家,尽管都叫国家,但差别很大。

大致来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城邦型,欧洲历史上就以城邦国家为主,今天的新加坡也是,管理的就一两座城;一类是领土型,国家管理范围很大。领土型又分两种,一种是松散的联邦制或殖民制,地方高度自治,平时交钱,战时派兵,这种模式包括了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历史上的帝国。另一种就是中国模式,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俗称大一统。

按管理难度来说,城邦型最小,稍难的是联邦制或殖民制的领土型,最难的是直管的大一统模式。

大一统模式,除中国外,苏联试了一把,结果大家看到了。

也说明这种模式真的非常难,中国在2千多年的历史中,也经常玩崩,导致系统重启。

正是这种难度,导致了极端实用主义的文化。

至于现代科学和工业化的关系,我理解工业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

通宝推:赵美成,
家园 也许是啊

总之大家瞧不起匠人,这个很有问题。

探寻哲学,玄学而不关心科学,不妥。

家园 中医没有迭代还能理解,炼铁工艺这个真说不过去

说来还真是有点问题。一搜索就是“咱南宋就会了都是咱玩剩下的”。

你提炼一下,怎么改良?

家园 一般不是这样的

我家在西北小城,母亲仍有传统思想,家里有客人来,母亲也要我们喊好多次,才肯坐在边角位置。

在我们这里,类似过年、婚庆一类的大场面,可能还会常见女人和小孩坐在一桌(小孩不分男女),不过这个也是为了不想和喝酒的男人们坐一起互相影响,不会有歧视的意思了。

家园 一般啊,不是所有的男宾的都要喝酒的

我想说的是,你说的大概率是女人自己已经习惯了。

而在往前一点,小孩子也是男女分桌的。

同时啊,西北的封建特性要多一些,受到伊斯兰影响。

但是,山东、山西似乎也比较严重。

家园 记忆钢丝,从实践到理论的距离

青霉素的发明,居里夫人发现镭,人类发现焦炭炼铁工艺……都是长期大量实践中的意外收获。

材料的进步是决定性的,历史按照材料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钢铁时代。

为什么焦炭炼铁工艺出品优良百倍,不能要求南宋时期的工匠能找到理论,也不相信18世纪的英国人的抽象思维这么强大,今天科学家们对金属合金(例如记忆钢丝)表现出来的特异性能也是不知其所以然,但是英国人将这一项偶然发现的know-how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奠定盎格鲁人种五百年昌盛的优势,令人惊叹。

不能小看了工匠know how的价值,当没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时候,就是不停地去实践去观察总结,去逼近理论,例如合金,所有金属的排列组合有万亿种可能性,或许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够帮助人类在材料学上的突破。

家园 列宁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

数量也是一种质量

家园 中国人长于技术而短于科学

遗憾的是科学体系是最适合技术发展的,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只能被限制在很低的高度上。

所以现代中国在吸收了西人科学体系后,在技术上上了一个大台阶,相同的层级上对其他国家简直是降维打击,粉碎了一个又一个其他国家用了几百年建立起来的技术壁垒。

然而我还是不看好中国人能把科学理论继续发展下去,也许人类科学就这样了吧,物极于顶,然后被大过滤器筛掉。

家园 吴文俊值得关注

这个可以看吴文俊对中西数学路径的分析,提出未来是古中国数学思维放光的时候。

家园 中国焦炭冶铁工艺悄无声息的原因是满清的倒行逆施 -- 有补充

提到技术,想起本书《中国古代手工业工程技术史》

细品各朝的标题:

秦汉手工业技术的蓬勃发展

魏晋南北朝手工业技术的缓慢发展

隋唐五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南宋手工业技术的繁荣

元代手工业技术的艰难发展

集大成的明代手工业技术

清代早中期手工业技术的缓慢发展

…清代后面就没写了。

这些措辞你仔细品!魏晋南北朝因为战乱频繁用了个缓慢,元代蒙古人本就不擅长技术是“艰难”,清代就写早中期还“缓慢”。对比两宋繁荣,秦汉蓬勃,明代集大成…………你仔细品。

作者:李梦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389682/answer/1313691607

无独有偶,何堂坤的《中国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史》也只写到清前期。还是“集大成”的修辞,内容大部分都是明朝。

焦炭冶铁明朝就有了,方以智的《物理小识》里面就有记载。

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焦,可五日不决火,煎炉煮石,殊为省力。

明朝时候,葡萄牙人他们不仅雇佣了华人工匠到果阿去帮助教导他们如何铸炮,还从广东购买了大量铁原料送到果阿(也有转手卖给日本),因为比他们本土的铁不仅便宜质量还更好。

为啥发达的明朝冶铁技术倒了清朝就没发展呢?这还是和清朝的防汉政策密切相关。

明朝上万矿工规模的起义就发生了好多次,由于工人独特的纪律性,他们连三权分立都搞出来了,战斗力也极强,官军经常打不过起义军,连俞大猷这样的名将都被起义军打败,不得不称病旋师。

到了清朝,则是从源头上禁止开矿,这样才不会有矿工造反。

到了乾隆年间,全国铁矿只剩下区区93处。对于不是官营的铁矿可以重税,逼其停产,直接把整个产业发展的道路给彻底封死

到了1840年间,产铁量只有区区2万吨,对比一下明朝,仅仅嘉靖年间,私营的铁产量估计下来就高达4万5千吨。清朝倒好,200年下来退化到700年前的宋朝水平去了。

在这种停滞和倒退下,历朝历代都有的技术进步都戛然而止,不落后才见鬼了。

就在这200来年中,西方沿着我们已经趟过的技术路线发展赶超,最后用坚船利炮打破国门。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一个万历年间的数据,是从各地矿监的铁课数推算出来的 -- 补充帖

万历年间的铁产量可以推算。以1602年的矿税银和课铁折银来推算年产量也有79000吨了,最高年份破十万吨。

通宝推:empire2007,陈王奋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