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跟风雪里蕻提出的一个党史判据,我也提一个判据 -- 胡一刀
你认为,WG没有纠过临时中央的事,临时中央秘室交权应该不存在
WG没有纠刘邓甩锅的事,所以刘邓甩锅不存在。
我认为,这两个判断都不一定对。
江不会去批周的,因为这俩好得穿一条裤子(你别想歪了说的是政治上)。毛布置局委会批江帮助江,周下死力阻拦,对要批江的人喊,你们要犯历史性错误。
邓小平1975年大整顿,江青被迫写书面检查
2006-03-19 10:20 新闻午报
毛泽东的批示和谈话,在政治局内成了力量对比的转折点。大批正在印刷的批判“经验主义”的文章停印了;那些咄咄逼人大批“经验主义”的“反潮流派”,不得不有所收敛。
但“四人帮”并没有认错。在政治局会议上,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一言不发。可在会下,他们却攻击政治局的批评是“突然袭击”,是“围攻”。
针对“四人帮”的攻击,5月27日和6月3日,在邓小平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这些专以“革”别人的“命”为己任的“革命家”受到了更加尖锐的批评。
------------/-
后来邓不就被一撸到底了么
周对毛的了解肯定远超邓
看到了这个,毛对邓的评价,前段河里有人还说周邓矛盾,毛要用邓取代周……
那毛自己的接班人还没个考虑了?
--------------------
毛泽东叮嘱说:“你身体不好,四届人大召开之后,你安心养病吧!你可以到外面走走,像汉口、长沙……国务院工作让小平同志去顶吧!”
当话题转移到邓小平身上时,毛泽东露出极为欣赏的神情。
“他政治思想强。”毛泽东用手指了指脑袋,又用手指王洪文,对周恩来说:“邓小平Politics比他强。”
周恩来懂得Politics是英语“政治”,毛泽东如此说,是对邓小平最公正的评价。
“他没有邓小平强。”毛泽东又补充道,一边说着还一边在纸上写了个“强”字。
王洪文十分尴尬,也很紧张,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神情。
接下来,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四届人大人事安排,当总理说到叶剑英任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邓小平任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时,毛泽东打断了他的话:
“我看小平做个军委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
毛泽东又拿笔在纸上写了“人才难”三个字。周恩来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就说:“人才难得。”
毛泽东点点头同意周恩来的说法。
毛泽东要周恩来、王洪文留下来,多住些日子。他说:“你们留在这里谈谈,告诉小平在京主持工作。”(1974年底的事)
按他们的说法,分一共二共。
那一共怎么看大跃进呢?按文革观点说,我觉得就是:这事儿不提,默认谁都无功谁都无过,无所谓甩锅。但破坏大跃进肯定有罪
二共呢,邓说毛主席头脑发热了,我们有几个不热呢?明确说大跃进失败了
河里左派精分在于:既不敢像一共文革那样干脆不承认大跃进失败,又不能承认毛要承担责任,所以只能说刘邓甩锅给毛,他们大跃进贼积极(这也是事实)
你看,又和你说的文革揭批刘邓破坏大跃进矛盾上了不是?
尤其是不要在毛主席面前玩,那会下场很惨。你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长久以来说法,周总理反对文革,但他没办法,所以他做了很多违心的事说了很多违心的话,言下之意就是不能责备周总理在文革期间的所作所为。这太好笑了,这是说周总理就是个善于伪装自己善于讲假话的人吗,那既然这样,周总理讲的那句话做的那件事才是真的涅,是不是由特定人来决定啊。治史都到这个份上,还不如烧掉中国上下五千年所有的史书,由这些特定的人自己去写好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好了,岂不痛快。
不如雪里蕻的逻辑性强。
他搞政治也许还行,搞学问,呵呵
毛批江那是为了帮助江,和毛主席批高岗、彭德怀、林彪是一致的,反过来,周阻拦是啥意思?
这个事还真有逻辑性。
至于你后面那句话,可有出处?
这是说1975年两方其实就是直接在开干,江青检讨嘛?
这些白痴的判断词语,夸张词语,揣测词语先去掉。
不就是表明双方在会议上开打么?
问题是1975年,江青检讨,啥说法哩?
一个毛周私人谈话下来,周说这是毛的意思,怎么说啊。
都说毛啥都知道,那么大事不说,小事常报啥意思呢?
首都工作组,毛知道,文革小组不知道,啥意思?
难道毛知道还不会告诉亲信文革小组么?
也不知道谁在逃避责任,谁在精分。
大跃进如果毛掌控的,后面发动文革是为了啥?故意推卸责任给刘邓?
但删文就能证明甩锅了?
毛这么容易背锅,莫非不是汉高祖是汉献帝…
王明、总理、博古三人会议,这事的材料少,也就罢了,你说后期没翻出来就是没有,那也由得你,反正这事如果没啥新档案,也就那样吧,存疑吧,信则有不信则无。
大跃进甩锅这事还用争?教员事中多次要求降温,要七大帅去实地调研,毛选里当时的那些文章,还能有假?
又如果甩锅不是确有其事,那林总的脱稿讲话,为啥脱稿?又那么多人鼓掌同意,是干啥?这还有能假?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自由,平等,民主,他认同。
2,主席林帅都把38军开到北京了,他识时务。
3.主席的战略思想和地位他懂,跟着没错。
话说圣人的战略,实务和灵活的确不是领袖的料,执行却是一顶一。看看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顺序和实力比较,就知道他是在机械执行国际安排。南昌起义时全是正规军,有三万多人,打到湖广交界时还有两万多人,不兵贵神速,入韶关石龙进占广州......只需要一个星期。却花一个月远道入潮汕,要跟澎湃会和,接受苏援........话说苏援一直都在广州接收的啊。。。。。。其时广州空虚,由桂系小部分兵力把持,两万多北伐悍军绝对轻松搞定。。。。。事实上半年后张发奎的四军轻松回粤进占广州.......更搞笑的是,事后因为张两面作战,抵御桂系和老蒋,广州再次空虚,共产党仅凭5000正规军和10000工人纠察队就起义占领了广州......一年多前两万多正规军不去动,5000人却凛然奋起,逻辑有点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