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贺雪峰 Vs 温铁军 关于农村发展的不同观点 -- 大眼
现在全国粮食主要调出主产省5个: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河南 安徽。
河北、辽宁、 江苏、江西、山东 、湖北、湖南、四川8个主产省趋势是尽可能去维持自给自足平衡。
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福建、青海、海南是自给率非常低的8个省。其中缺口最大的是广东。
以前是北京要搞漕运,现在的大城市都要漕运。城市建设,越来越向消费型转变。这样会将工农业彻底挤掉,并且人流物流需求极大,火耗极大。一增一减之下,资源利用率变低。
一、农村重要(1、2)
二、保障农民住房安全(3、12 )
三、农民还是得去城市发展(4、8、13)
四、集约化并且要长期稳定发展,别折腾(5、6、7)
五、当前方向误区很多(9、11、14、15)
六、特困救助制度(10)
其实能说的就只是最后两点。
方向误区其实也是利益来源。比如农村金融和农民关系不多。
特困救助制度其实是一样的理想化。新的机构和人员安排不是一般乡村能够接受的,具体财政也是一方面。原来的效率低下原因很多,比如组织安排一厢情愿,扰乱原本的运营秩序,经常突击,不管是流程还是心理上都不稳定,只能使人心力交瘁。
严格来说这里只有一个问题,执行人员缺乏基本的运营/管理素质。三句话的内容开三小时会,把白天工作挤到晚上休息时候的微信,这都不是该有的表现。而独立的人员机构没有这个负担,自然能够雷厉风行。但是和原有人员的冲突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发现的。
小商品供应世界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应该对外为主体。
除此外,农业需要的用品,设备零部件等。
农业产品深加工,当然,确实需要因地制宜。
厉害的地方进入国家工业也可以。
就今天而言,国内的工业确实全面,总是感觉没有调好似的,过于外向型,同时发达地区的农民企业工业过于轻。
义乌小商品,皮革家庭作坊,服装,家庭作坊,不太安全,电子产品拆装,也是一个问题。
比如华西村模式的扩散,这是吴仁宝同志在部分实现他当年的农村建设梦想。
而这种农村的城市化是均衡和美好的。
而不是华西村变成一个美丽乡村。
不仅不应该,南街村,大寨,西沟村,这些地区都没有必要继续维持乡村的帽子。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保证这些农村农民的核心利益,而不是被城市化剥削掉他们自己的努力。
就现在而言,食利阶层在广东江南等也是存在的。
即一个村子凭借土地出租成为当地的人上人,只是没了理想。
如果到华西村,大概可能就是限制华西村模式,只让他们享受他们的最早的利益吧。
大概这是一个发展话题了。
要不要给吴协恩们权力,还是把他们收买进入官僚体系泯于众人?
消费肯定不好。
尤其是摊大饼,北京四五百万人,还要包括郊区,就很好了。
这样也利于整体城市化。
卫星城,总体规模不大其实很好的。
可惜弄不了,利益牵扯太大了。
他是研究这个的,而且有一支很大的学术队伍,我相信他的话是有依据的。
知乎的点滴
作者:威尼斯的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302912/answer/13772700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百度百科的点滴
-----注意是中心团体不是他个人。
类似最早期的国有企业股份公司上市,以农村农民为大股东,吸引资金进来,而不是资本为控主。
改开早中期轻工业商业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几乎都都是胆大敢冒险的农民干起来的,南方沿海农村的城镇化不是行政命令强制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