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聊:邱会作的眼睛和周恩来的儒雅之外 -- 起于青萍之末
刘伯承对游击战理解的糟糕的很,也是和彭老总的矛盾之一。
否则就是痛快了,一了百了。
周的犹豫就是典型例子。叶季范想的清楚简单,留人下来。
副将之前回复过,对北京发生的(这起)惨案不感兴趣,也没有兴趣了解。
既然已经这样表态了,就没必要再“呵呵”了。
我的帖子:文革北京红八月杀死1772人,周也是幕后凶手
------------
看了杨继绳的《天地翻覆 中國文化大革命史》,跟我的推理过程,基本上没有大的差错。
周/叶两人,算是屠杀的幕后直接主谋。可惜做事不周,留下了洗不掉的证据。
我提到的城南庄会议,本意是说明,江湖上对粟裕的夸大是子虚乌有的。
我转帖一些历史资料,以正视听:
1948年5月中央书记处城南庄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中央局的领导力量,扩大中原局的职权和领导范围。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原局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以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和野战军司令员,以陈毅为副司令,邓小平为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委。
中原中央局下设立地区分局,其中之一为中共中原局豫皖苏分局。该分局是中共设在豫皖苏解放区的代表机构,于1948年春建立,归属于中共中原局领导下,负责领导豫皖苏地区的党政军组织和解放战争等各项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1948年7月2日发布的命令文电,中原局任命宋任穷为豫皖苏分局书记,兼任军分区及豫皖苏兵团政委。任命吴芝圃为副书记。任命粟裕为豫皖苏分局党委委员(之一),同时担任中原军区下属之豫皖苏军分区司令员和豫皖苏兵团司令员。
豫皖苏兵团由粟裕领导的原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组成,直属三个纵队(1、4、6纵队)。
这段组织任命历史见于中央及中原局一系列文件档案资料,且编入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四册(豫皖苏分局)。
但是不知何故,这段历史和职务变更未载入于有关的粟裕将军传记、《粟裕年谱》以及秘书等撰稿的晚年“回忆录”。
贬低是错误的。
淮海战役,之前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都不是豫皖苏司令兼任政委能够指挥的。
只有华野司令职务,当然,只限于军事操作。
因为确实有人心不服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知道。
陈毅不是指挥者更不是统筹者,然而却被夸大为小推车的指挥者。
这才是关键滴。
外交无小事的哪个。外交本来就是用来解决小事的,从来没有外交可以解决大事的先例,除了真理党把个人利益至于国家之上,以个人利益来调整国家战略。其它国家没有这样的。
要知道邱写这回忆录时候已经被开除出党二三十年了,还不让人有几句牢骚话?看看丁盛回忆录,后半部分基本上就是在抱屈抱怨自己所受到的各种不公正待遇,什么坐火车买不到下铺只能爬上铺之类,让人觉得一个大将军怎么就这样的胸怀?但看看其他文哥中挨整后恢复工作的老干部们是如何反攻倒算弥补损失的,谁又比谁强到哪里去了?好像只有黄克诚是例外。
正因为干部们的认识水平都还有待提高,所以从建国到文哥,教员才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想净化组织嘛!所以兄台根据邱的认识水平怀疑回忆的真实性是没有必要的。
六七十年代在湘西大山里的二炮基地,汽车运输换人不换车,每个司机服役期间只开固定的十五分钟左右的路程,除了自己熟悉的路段情况,其他情况一概不知。
反围剿的时候时间太紧迫,或者是留苏派们不屑于这样做——外地来的战士们蒙着眼被带着进入大山,每队只负责一段路运输,最后埋藏的由政治保卫局的负责。
粟裕怎么指挥济南战役的?欢迎具体罗列
1948-8-27给中央电报,粟某的指挥意见真好玩啊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惨败,伤员被俘虏好几千,六纵一处就被缴获6000多步枪,粟裕指挥又如何
至于淮海战役,5个领导中他排老几?
军事指挥方面,不过文艺创作如何拔高,电文说明他对杜聿明逃窜路线判断明显错误
另他那时不是华野领导,只是中野小弟
战役部署确定以后,许到前线想改变部署,被毛制止,进攻焦灼时想暂停,被粟制止,遂获大胜。攻克济南后许调离野战军,改任军区工作继续养病
要把他的对错也讲出来,不能老让老毛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