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就是55分流后,其中一个5的前景。 -- 沾花富翁

共:💬212 🌺919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技校不解决户口问题。

厂办技校,当初也不招收职工的农村户口孩子的。

家园 年龄相近,情况类似

我是91年中考。

大哥84年中考,失败,复读,85年重新中考,考上了中专师范。

85年全家从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

技校只面对非农业户口招生,大姐姐86年中考,考的是技校。

农村中学,考中专比考高中更难;中专也有两种,一种全公费,一种开始收学费;小姐姐90年中考,没考上公费中专,自费上线了。

那时候大姐姐刚刚开始工作,出钱支持了小姐姐读书,记得三年的学费是900块;这种自费中专好像是不转户口的。

能考上高中的比例也不高,当时本县有20多所农村中学,我所在的农村中学是本县农村中学排名第一,91年中考超额发挥,4个班260多名考生,高中上线了接近70人,创了本县历年农村中学考高中的历史记录。

职高的比例应该比高中更低,不少同学能考上也没去,农村同学基本上上不了高中,就回家自谋职业了。

家园 你当我分不清中专和技校?恶意怎么这么大呢?

你们矿务局学渣多呗。估计大学也考不上几个。

我们班考中专的,学习最好的在班里排名十名以外。结果在全省最好的中专名列第一。比重点大学难考?你这是在搞笑吧。

我堂姐也上的中专,在她们学校排第三。参加高考的话估计连大学都考不上。她家老二学习比她好,高考也只考了个大专。

那时候一个省重点大学才录取几个名额,中专录取多少名额?这么算一算你就不会说中专比重点大学难考的傻话了。

通宝推:DDDgva,
家园 93年开始让自己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再分配

分配的大部分是即将倒闭的垃圾工作。

允许自己找工作,好单位当然要把岗位留给自己人

家园 谢花!哦,还有这一说,那真不知道。
家园 那就不如中考直接分流

现在也是这么做的。50%划线

严格来讲,我国现在已经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了,理论上来说,不存在初中读完没书念的情况,但实际情况穷苦人家孩子初中未读完出来闯社会不少(杨超越16岁,李子柒14岁就进社会了)

真正穷人家子弟,从来不会纠结55划线会不会阶级固化,寒门难处贵子啥的,活着有口饱饭吃才是第一位的。

通宝推:小书童,
家园 我同意你的判断。

可执行的政策都简单粗暴,一刀切的。

问题是人群是28分布的,去掉上下四成,剩余六成是难受的。

家园 想来就来不行,想走就走是可以的

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所以想走就走是可以的,

无非办退学手续,拿肄业证书好了。

所以王城同学的主张是可以操作的,无非是多办一些高中,例如80%的初中生可以上高中,50%的可以上职高。但是如果你考不进前50%,那高中学费就很贵了。其实就跟学费贵的民办大学一样。然后高中允许退学,学不下来,或者觉得不划算,就退学嘛。退学之后可以闯社会,也可以凭着自己中考的成绩去上职高,等于损失一两年时间。

这样做有好几个好处。首先上职高不再是一种被迫的行为,而是理性的选择。其次也确实给了“开窍晚”的学生一个机会。第三,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里会愿意出钱给他们再尝试一下高中,尝试一年失败改去读职高,那家长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但是这样要多出钱。政府要多出钱办更多的高中,企业要提高工人待遇否则还是没人读职高。问题就在于,政府和企业都不愿意出钱。

家园 宝推安慰
家园 但愿是阁下初中母校NB而不是自吹自擂或者得了便宜卖乖

中专跟中专不一样,学校和录取条件都是

县就有中专,估计考取难度远不如重点高中,毕业待遇还不如国企技校

全国一张卷时代,北大清华在北京录取线可能仅够山东农村考生上专科

“我们班考中专的,学习最好的在班里排名十名以外。结果在全省最好的中专名列第一。”

但愿是阁下初中母校NB而不是自吹自擂或者得了便宜卖乖

“你们矿务局学渣多呗。估计大学也考不上几个。”

一届200左右高中生(10%)三年后大约20个本科,不算复读的,去掉系统定向等照顾统招可走5-10个,里面俩学霸(都是理科,其中一个考上中专没上?)冲击北大清华失败(上届一个原始分637加分20进北大),报山大交大之类没有特殊情况很轻松

扩招前,211、985等重点大学每年在山东单校招生几十个,加起来一年几千,不算山大和海洋大学,加上后者也是几千

一个矿务局一年才考上一个的中专全省一年能招多少?对了,考中专前先预选考试,成绩偏上者跑几十里外考试,前50名才有资格正式参考

没学费包分配出来是干部身份的中专,本质是帮既得利益者崽子减少竞争对手的

94年起初中中专门槛就大为降低了,更不用说所谓高中中专,不是极其学渣交钱就能上

家园 系统内的技校很好考,但成绩好的非贫困家庭子弟都避开

系统内的技校很好考,但成绩好的非贫困家庭子弟都避开

其实贫困家庭子弟也该避开,因为不管什么专业,将来实际就是下井干采掘

好专业排名靠前的可以上高中挤掉排名靠后者

每年成绩前10%进一中,后面的进二中可能不管成绩但人数不多

“温州各县,农村户籍的学生全县前五能进温州中学”

一所市高中一年就招五六十个农村孩子?

家园 当年温州中学在各县总共招一个班

30年前温州中学每年招十个班,九个班对市区招生,当时温州只有鹿城和龙湾两个区。只有一个班对温州下辖的其他县市招生,这个班俗称农村班,总共好像是45人,当时温州下辖一市八县,所以平均每县是五个人。在1990年温州是浙江人口第一大市,总人口633万,市区鹿城52万,龙湾8万,市区总人口60万。所以那时候郊县考温州中学很难。记得我中考的89年,总分640分,温州中学市区线525分,在我县的录取线是568分,另一重点中学温州二中510分,但是温州二中只在市区招生,我们县中学是505分。我自己考了557分,毫无悬念地进了县中学。

家园 您想的也太复杂了,国内比美国要单纯多了

上述行为小学生还发生不了,初中生怎么处理我就不清楚了

家园 你想说什么?

如果你想说,当时不能算绝对公平。

这一点没什么意见。特权确实存在,但是工人群体有一定的博弈能力。

有几点:

第一点,说当年,是和现在相比较。当年工厂的工作环境,当然有三六九等,但只要是能进厂,就算你说捡剩下的,也是份不错的工作。我的同学,一直是个普通工人,工作三班倒,但他自己觉得工作不错,外部社会评价同样觉得,不错了,是份稳定而且体面的工作。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孩子能有这样一份工作,也就满足了。

第二点,父母是中层,照顾子女,说调到机关去,这个可以,但是机关位置不多,同样是一群人盯着。

如果说提车间主任,光靠父母的背景是远远不够的。

当时工厂中工人的话语权,远大于现在,特别是有个“老工人”群体,如果一个人业务不过硬,缺乏管理经验,人缘关系处理不好,根本不可能提车间主任。不是说上级一纸公示就完的。

第三点,说到加分,你只提到干部子弟加分,劳模的子女同样享受加分。因为干部子女加分的逻辑是干部为工厂操劳得多,管孩子的时间少,所以给孩子多加一些分。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劳模。

还是一个原因,工人有一定的话语权。当时分房子同样有特权,工人也会起来反对,据说大字报就贴到领导门上,窗户上,“二楼三楼,厂长书记;四楼五楼,有点关系;工人阶级,顶天立地”。最后形成惯例,各个厂的厂长书记,分一楼或顶楼,楼层好的,分给劳模。

第四点,工厂工人具有一定上升渠道。省里至少有三位领导,出身是我们这里的普通工人,家里毫无背景,也不是什么女婿党。就是自己干出来的。

最后,我的意思很简单,大部分家庭考虑子女就业时,并不指望能成龙成凤,能进政治局,能当集团老总,只希望能有份稳定而且体面的工作。当时的工人就算是这样一份工作,稳定,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不匮乏,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子女理想的工作了。

现在呢,这样稳定而且体面的工作,越来越少。

提倡大国工匠,我支持,推出职业教育的政策,我拥护,但是,我希望能首先提升工人的地位,提升工人的薪酬待遇,改善工人的劳动坏境,以及提高工人的职业尊严,给予工人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通宝推:strain2,天马行空,审度,阳春白雪,沾花富翁,桥上,七天,四十千,
家园 不是没有腐败,但是和现在是天差地别

完全不可比。

比如俺父母的单位,科队里性价比最高的一个小组,库管组,工作轻松,不用加班,共三个人。组长是一位受过工伤的老工人,组员分别是科长老婆,副科长老婆。那书记老婆呢?书记老婆是农村户口,没工作。

但是,科长和副科长,那绝对是技术顶尖,业务过硬,有困难冲锋在前的,没人能说出个不字。

如果一个人业务不过硬,缺乏管理经验,人缘关系处理不好,根本不可能提车间主任。不是说上级一纸公示就完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