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讲一个大集体的故事 -- Swell

共:💬189 🌺2173 🌵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错了

前三十年,不是飞机大炮。

开飞机大炮的都是工农子弟。只不过前三十年并不是想抺就抹,上下都还有人在坚持。

家园 自谋出路

地摊、工地、临时工是最常见的。少数能找个新东家,多数除了原来的工作,就没什么职业技能了,能干什么?尤其市场缺少的多是强劳动力。

当然对于这种现象有两个名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简而言之,“暂时失业”。

和“继续失业”可是两码事。

---

记得以前有帖子里面谈到过遇到改制失败工厂的工人,最后去小馆子做烧烤了。这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似乎是忙总的帖子。

家园 本人准确地表达对贪腐分子和无耻残酷剥削的人民的资本家的愤怒 -- 补充帖

本人认为只有用这个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对贪腐分子和无耻非法地残酷剥削人民的资本家的愤怒。我认为是准确的,合理的。

是的,无产阶级和其同盟者和同情者需要组织团结起来!

通宝推:大胖子,
匿名 遗风犹存

干啥都指标,没事的也必须有事。当年忙总的批判多是在说这种。明明活得很好,或者给点时间就行,为了完成指标、满足各方利益,必须死。

家园 表面上确实如此

所以现今是恐怖主义横行

匿名 你这个理解错了。

国企开始的时候,无数人高喊:给我五块钱的奖金权,我就能搞好企业。

最后,上面黑着脸问:现在给你们多少个五块钱了?

大下岗前,也是想尽办法,反复努力过的。

然而总的目标确定后,一切都是小事了。

谁的执行力强,谁就是好汉。

为什么卖光,送光?资产流失不知道吗?

知道!

说句诛心的话,没有好处,谁来干这种脏活。

家园 有的留下来干零工摆摊开店,

没负担的好多到南方打工,被骗去搞传销的也不少。尤其海南,当时好多宰客的餐馆都是东北大哥开的。

家园 你这种认识好听点叫“机械唯物主义”

看来你很有必要重新学习下历史,如果嫌麻烦,建议去看看温铁军教授的著作《八次危机》,你会对新中国建设中很多现象有一定的理解,明白许多事情。

建国初期,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保证襁褓中的新政权不被扼杀在摇篮里,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当时现实的问题是:搞工业化需要有天量资本投入,而且后续也必须不断投入资金改造,才能维持正常迭代的需求,请问这些资本从哪里来?

在不能对外扩张掠夺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新中国的选择是学习苏联模式,利用农业进行原始积累。这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痛苦的选择与90年代为了官员大吃大喝给农民打白条,从而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差异。

另外由于解放前,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并不多,而且分布极不平均,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北、上海江浙一带的大城市内,其中大多是在码头装卸,纺织、印染等行业从事轻工业工作,重工业工人严重不足。严格来说他们并不符合现代工业大生产的要求,为此解放初期政府除了组织东北、江浙(上海)的工人离家舍业支援全国各地的工厂外,也从农村招了几千万青年进城培训后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这些脱离了农村的农民子弟也就成了你口中的”利益集团“。如果世界是田园牧歌式的发展方式,我国的工业规模会逐步扩大,更多的农民会转变成产业工人。可现实是由于帝国主义加上苏修的封锁使中国工业发展举步为艰,危机不断,维持规模已属不易,更别说扩大工厂规模,招收工人了。

这些初代工人阶级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奠定了中国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等国家工程,除了科学家的关键性作用之外,离开你口中这些”利益集团“们的艰苦奋斗也未必能顺利实现,这个可以参考阿三的现状,他们顶层的科学家水平并不差,可没有可靠的产业工人,进行重大项目时往往会拉胯。即便是现在改革开放的工业、工人基础,也是在你口中的这些“利益集团”手中造就的。

前三十年农民确实很苦,为了给工业积累资金,忍受了几十年的工农业“剪刀差”,工人情况好点,也没有达到“利益集团”的层次。如果按你的区分方式,那打仗时,冲锋在前的步兵就是“被压迫农民”,后面支援的炮兵甚至机枪手就是“利益集团”,更别说连排长这些基层军官了。本来大家是命运与共的战友,现在活生生被你分为“被压迫”和“利益集团”,不觉得荒唐吗?

脱离现实和具体情况谈问题,往往会得出很片面的结论,甚至会走向荒谬。

家园 这算是搞清了“消气外交”的缘由

邓和朱是最早看清外贸对中国经济的特殊作用的。

邓死前都没搞成事,朱咔嚓咔嚓几下就搞成了。

真的是咔嚓——砍掉了大量的中方利益(让克林顿拿去忽悠国会,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加州的柑桔参议员)。

龙永图、吴仪他们根本不敢干的事,朱上去就给定了。朱“经济沙皇”的名头不是白给的。

从最后的结果看,WTO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另一支翅膀。

家园 赚了钱才投资恐怕总是不够

要有足够的投资发展好经济总是需要借和发行更多货币,前30年不这么做当然就缺钱了,害怕竞争造成破产和失业好像也是个问题。据说80年代末的动乱和通胀有关,所以前30年的做法好像有道理,但没有通胀经济就能繁荣的例子好像还没有过,经济问题总是要在等死和找死之间选择,太太平平就发展好工业才真的不可能吧。

家园 引进技术和设备需要硬通货

新中国刚刚建立,一穷二白,发展工业化的技术设备都需要引进,发行的票子国内可以流通,外国人(包括苏联老大哥)可不认。中国之前的积累的黄金、外汇被凯申公一群人把席卷一空。剩下的只有农产品和矿产品才能和外国交换。

当年在战犯管理所,为了救杜聿明的命,买的青霉素等药物都是用中央特批的黄金从香港购入的,人家不收你的什么人民币。后来60年代为了给苏联还外债,中国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家园 至少当时中国有足够的需求,即使落后,多做点也有用
家园 问题是没投资的基础

通胀是信用膨胀,是可支配未来,需要发展潜力,需要硬件基础,还需要充分的消费市场。就算不计划经济,前三十年也没这个实力。当时主要是农民,交易成本极高,城市那点基础干不了什么。一清二白,没什么预期,是没人能通胀的。多数通胀的繁荣,不过是寅吃卯粮,一把火把积累烧干净。

以上完全是高中级别的想当然,主要是抛砖引玉。

家园 为什么要下岗?真是东西多到卖不掉?

闲来无事,百度了下中国一般耐用消费品的诞生时间: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

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1970年

第一台电脑 1958年中科院

第一台小轿车1958年东风,红旗

第一台冰箱1958年北京雪花冰箱厂

第一台洗衣机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

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1978年小天鹅

第一台空调1957年上海万国冰箱厂

第一台影碟机1993年安徽万燕电子

....................

还有家喻户晓的三大件等等,这么多的消费品类,当时自动化程度又不高,能吸收大量工人,真就养不起当时那几千万下岗工人?后来大家还是都活下来没饿死,说明全社会并不缺粮食吃,真要究其原因我看还是分蛋糕的那只手偏了。

通宝推:四十千,海中山,西安笨老虎,审度,
家园 别统计,一统计好多人的下巴就得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