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孩子教育:原子弹、大炮、罗斯福 -- 宝特勤

共:💬102 🌺5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求助】孩子教育:原子弹、大炮、罗斯福

带孩子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以前的大炮。孩子问大炮是干什么的。我说,打坏人的。孩子说坏人是什么为啥要打?

孩子读书,读到新墨西哥州有第一个原子弹爆炸遗址。孩子说原子弹干什么的?我说打坏人的。

如此种种。

啥是坏人?为啥世上有坏人?坏人有大炮吗?为啥要打坏人?用原子弹打坏人,坏人会死的。什么是死?坏人就该死吗?让美国穷人都有工作的伟大总统罗斯福死了。是不是人都要死?他还没问爸爸要不要死,虽然哪天他一定会问的。

家园 先让孩子知道这个是什么,再说其他的,比如这是干什么的。

比如大炮,先让孩子这玩意儿是什么,是怎么工作的。

至于说这是干什么的?在明白了这玩意怎么工作之后,就可以引导孩子弄明白这是干什么的?

这时要客观,就让孩子知道这是杀人的。然后让孩子明白杀人是邪恶的,因为剥夺了人的生命。后续问题,诸如好人杀坏人、坏人杀好人,可以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说。

如果简单地说是好人杀坏人的,容易把孩子的思考方式带偏。

总之要尽量以客观的视角教育孩子。

通宝推:唐家山,七天,宝特勤,
家园 唉呀,这个问题我还是懒

大致就是说说害人的就是坏人(倒是我解释大炮时可能会比你勤快,不是简单的说打坏人,你这是经验不足坑自己),然后一句话堵过去:想知更多么?多看书,好好读书,有了知识你就能更好理解。

我就是懒佛系。

通宝推:宝特勤,
家园 讨论 -- 有补充

个人意见,供参考。例子不举了,因为很难简述。

1. 做父母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好和坏”,不然凭什么在你管教他的时候,准和不准他们去做什么?

2. 就把你自己的是非感,和判别好坏的标准,挑适当的机会和场合,坦白地与孩子交流。特别是要牢记自己也不见得都对,最好是讨论的方式,要从他们那里得到反馈,挑战和反省自己。

3. 因为好与坏是没有绝对的分界线的,任何人与事都是要放在历史背景下分析和讨论的。这也是需要要与孩子讲清楚的,要告诉他们,有些事情要等他长大了后,才能理解和接受,不必急着搞明白。

通宝推:宝特勤,薄荷糖家族,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可以试试看 -- 补充帖

我记得,自己对忙总的文字的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能用非常普遍的现象,来影映那些难以理解的理论,大白话用得出神入化。

你是否可以试一下,当孩子刨根问底时,不给直接答案,想法把话题转移到,他经历过的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同样道理的东西上去。这是有挑战性的,但也是有趣的,因为这样的话题会是双方的共同提高。

家园 让孩子敢开口,会开口 -- 补充帖

再补充一些:

与孩子交谈得越多越好,这不仅仅是教知识和教为人,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一点,是我们那辈人的遗憾和短缺,好像也是东方人的短板(印度是四不像,是特例)。

要把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表述的精炼、、完善、明白和动人,不但靠自己自觉地学习,更需要有好的对手,还要靠各种各样的听众。

这是走上社会后,寻求发展的基本功。

西方人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如果父母从儿童教育就入手,会是孩子的财富。

家园 你这是已经失去了斗争的主动权了

你们家小朋友大概多大了,自己能选书读了吗?我说说我在米国的经历。

我们家小的时候,去图书馆也好、去书店也好,我一般都跟着的。最小的时候,书需要我来读给他们听的时候,主要是我来选的,他们也会选一些画面感兴趣的。

等到再大一点,他们自己可以读简单的书了,会自己选一些书,我也会帮着他们选一些。书的情况也适用于电视网络上的音像制品。我不会强迫他们看其中哪一本,但我会把每一本书大概都过一遍。这样你对他们思想发展过程和既有知识体系有个了解,就可以从他们的角度来解释一些比较难解释的现象。

以前的讨论中说过米国的阅读分级,这在儿童图书里也都有个大概的体现,很多书里也有从小朋友角度来解释离婚、同性恋、黑奴、印第安人被驱灭这些话题,我也会加以借鉴。这里打一个岔,米国这个校外阅读材料按能力的分级,然后再有这些收入很一般的儿童作家们来写不同等级的读物,是消耗了很多资源的,我以为中国还没富裕到那个程度。

我们家哥哥和妞妞小学中、高年级就开始自己选、读很多描述比较复杂历史、社会现象的书了,我大概跟着读到了他们上六、七年级。这以后,就是他们懒得理我、得我找他们讨论。我们家弟弟我当时觉得是属于反文学青年那种,不去找很多书,现在想可能就跟着哥哥姐姐后面捡着读,也就差不多了。后来小朋友们都在网上读,我也就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读啥了;到也乐得回头去读我自己感兴趣的。

学校里推荐的课外读物,由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大环境,按米国的标准应该是偏自由派一点,但我觉得一直也还都是中规中距。他们小的时候当然受大人影响,最晚到了七、八年级以后就开始自己发展的过程,我也没有刻意去影响他们。和米国的自由派们一样,从我的标准看应该是肤浅的,但我觉得他们要是不需要深刻起来,可能也是一种幸福。

通宝推:盲人摸象,宝特勤,
见前补充 4661371
家园 我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

谢南寒河友。

目前还需要我给他买书。

我给他买一些浅显的历史地理文学科学书籍。

但是他时不时会碰到一些我没有想到的课题。比如他看一本地理画册时候就看到第一颗原子弹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于是问原子弹是干什么的。

比如讲美国国父们事迹的书。那些人排队对着开枪是干什么?

比如我们带他去看雷鸟飞行队蓝天使飞行队的飞行表演,他惊叹之余就会问海军空军是干什么的。哦是保家卫国的。那么他们打的那些坏人是怎么回事?

我希望孩子能多点时间生活在一个狮子和兔子交朋友的童话世界里。这个纯真的世界一旦消失,永不回来。但是外面世界的事实已经开始走近了。

我希望给他一个好的过渡。

讨论
家园 好坏

谢前辈。

我突然自己陷入了什么是好和坏的沉思中。

如前辈所说,很多时候好坏的概念是辩证的和发展的。

我得想想怎么系统教育孩子。

见前补充 4661383
家园 我只能给你想到两条路

第一就是先对付着,这并不是一条不好的路。你可以想象另外一个例子,如果小朋友问你一个看起来很直观、但其实解法很复杂的数学问题,你完全可以告诉他你再学两年就学到了。

第二,就是你跟着他一起进步,往前看看教育再大一点的孩子是什么做法,想办法借鉴一下。

家园 懂了

谢南寒河友。

家园 我孩子的确是东方人

家里说话思路清晰,外面见到生人就不怎么开口。

必须改正。

家园 孩子也问过这类问题,俺是这样解释的,作个交流吧

为何有这飞机大炮?这是用来保卫我们的,因为以前咱们没有这些,结果脚盆鸡和鹰酱就过来欺负咱们了。咱们牺牲很多人才把他们打跑,而现在咱们也有这些了,就不怕他们欺负了。

为何他们是英雄?因为英雄就是保护大家,保护弱小,所以你要努力锻炼身体,要勇敢,将来才能保护你的家人,这是英雄的基本。

为什么有坏人?因为他们小时代不好好学习,又老爱捣蛋,长大后没知识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坏事,去偷去抢了。所以你现在要好好学习,不要干坏事,否则你以后会变成坏人的。

人为什么会死呢?万物都会死的,否则这个世界根本装不下呀。爸妈将来也会死的,所以要珍惜爸妈呀,你将来当然也会死的,所以要珍惜自己呀,生命只有一次,要学会好好保护自己

人死了会变成鬼吗?这个世界没有鬼的,也没有神仙,如果有就好了,这样咱们就可以看到以前爱我的家人了,但是没有,所以不要怕鬼怕妖怪。所以要记住爱你的人哦。

通宝推:宝特勤,
家园 书我觉得啥都可以读,越杂越好

读多了判辩力就上去了。

家园 不止原子弹 -- 有补充

大量文字背后自带价值判断,认字的时候怎么办?

下面可能又要罗嗦重复自己小学那套了。

我们都知道,汉语是分析语,要根据使用环境领会语义。决定含义的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背后的具体情境,也就是前提预设。

在这里,前提是指价值,预设是指事实。我们可以认为文字都是由这两者组成的,尽管价值上推可能是某种事实。比如上次提及的「车」。

「车」车在字典上「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有轮子的工具,这是事实。运输,这是价值,或者说目的。比如代步。它们背后也有前提预设,比如省时、省力。

进而探究前提预设的过程,就是探究文字背后完整意义世界的过程。这和小孩子问为什么是一致的。为什么可以运输?事实。为什么要运输?价值。

我们都知道,是前提预设决定了意义,那么单纯讲「某物是好的」「某物是用来干什么的」都只讲了一部分。似乎不太合适。

回到宝兄的情景,「原子弹是打坏人的」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这句话是两个句子构成的——「原子弹可用于打人」、「坏人需要打」。

只有一个句子,如果不了解前提预设,会将原子弹打的都等于坏人。真的是这样吗?分开便不会如此。这是方法一,拆分到基本描述。

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不了解「打」的前提预设,会让孩子误以为,「打」是因为「坏」。那么怎么说合适呢?

可能我会说:「原子弹是结束战争用的」,这是事实。「战争有好有坏的」,这是价值。两者都是某种目的。这是方法二,上一级陈述打包。

这样捆绑的价值就可以消除,或者说,放到下一个问题进行解释。

还可以预先把握问题的方向。

以上方法不在于明晰表述,而在于明确价值对应的是什么?就像「原子弹可以终结战争」、「原子弹造成人伤亡」这是判断它好坏的基础。进而每一个价值判断背后,都有一个具体情景,都有前提预设可以说明。随着过程的展开,不用提醒,孩子就会明白这件事情。不会再一概而论。

但问题在于,这似乎就将价值分成了一个个命题,一个个事实。而这是无穷无尽的,总会推进到自己回答不了的那一刻。连科学都是如此。我们必须让孩子接受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

也就是上贴所说的意义的生成。这里略去不谈。问题在于,即便有限,我们也需要判断价值,不然该如何行动?所以我们需要价值,不能只有事实。或者说,不能只是科学。

我们不能绕过这件事情。要知道就连「人为什么要吃饭?」都可以问到「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终极。何况这里的问题,人的好坏、战争的好坏,成年人都难以把握。

于是上贴紧接着说性本善。扔掉本善,其实就只是说价值是怎来的。

我们可以粗略地告诉孩子,好坏都只是属性,是人赋予的。好坏也都是目标,是如何行动。「原子弹是结束战争用的」,其中的事实和价值,就是行动和目标。

但我们的认识有限,行动和目标总会出现偏差,就像「好心办坏事」。这种例子到处都是。也就是告诉孩子,同样一件事情,会有两种价值。

有些时候,坏事不严重,好心会被认可。有些时候,好心不重要,坏事需要负责。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关键在于,要让孩子明白,判断价值不仅仅是行动和目标,还是你我他。就像上贴大家的建议,这点运动就可以做到了。

但是,接着肯定疑问。只需要考虑你、我、他就可以了吗?大家又是凭什么判断的呢?有时候三方人或者更多人认可,还是会办坏事呢?

或者说,好坏就意味着认可的多少吗?就意味着只要完成目标就可以吗?

这一点很难。因为这是一个跳跃,例子总是很难讲清。但是会有疑问,也就意味着知道有一种价值,是超出你我他,是超出人数多少的。

进而,就会想要知道,就会想要改变……明白具体行动的方向。

以上还是很扯。关键在于,认识到有更高一层的价值。这种价值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有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它是什么,比如觉得「不应该炸死那么多人」那么就会去想「不炸死那么多人」也能完成目标的办法。换句话说,价值判断,已经可以由他自己思考了。

开始的时候,认识有限,当然不会有什么结论。但是,这些疑问会像种子一样扎根心里,总会去探寻,总是在进步。就像「学而」,那些疑问,是要随着经历,随着生活渐渐清晰的。进而获得属于自己的价值。

抱歉还是很乱,价值问题总是讲不好。以上的关键在于,获得两个「方法」。

其一、发现背后的预设。这实际就是逻辑分析、现象学的意向性分析,也就是科学方法。捆绑的是意义的生成,世界的边界,也就是道生万物。

其二、探索背后的前提。这实际就是价值判断,把握目标行动的关键,也就是人文思考。捆绑的是潜能的发展,人性的可能,也就是一以贯之。

而这种方法,是可以通过回答过程本身,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甚至还可以故意说错,让孩子觉得有问题。

但这两者都只是方法,关键的还是知道价值是什么,事实是什么。后者有大量科学知识可以运用,且不说知识储备,拿手机偷偷搜索都行。问题还是价值。所以特别强调了性本善和众生平等是怎么来的。

性本善的关键在于,告诉你性是什么,而不是说性是不是善恶。以原子弹为例,「原子弹可以伤人」,这是它的本性吗?再往上推,「原子弹可以裂变产生大量能量」,这是它的本性吗?我们在讨论原子弹的本性的时候,只是在说那些前提预设吗?

可以看出来,所谓分析前提预设,就是得出每一个阶段的本性。但这样做,是无法定性的。

这个时候,「更高一层价值」的意义就出现了。

我们先看孟子的表述,是「皆有」、「可以为」、「端」,这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尚未发展的时候,这些可能全部存在,而且是内蕴于自身的。随着意义的生成也就是事情的一步步发展,逐渐体现的。

原子可以裂变、裂变会产生能量、能量会造成伤害、伤害可以投放、投放可以打击、打击可以威慑、威慑可以结束战争。

于是就有了「原子弹是结束战争用的」。

当我们了解到这种可能,并且可以把握的时候,「更高一层的价值」会指引我们做出最好的结果,尽力做出最好的结果,符合这种价值。这就是「善」。

尽管事实上是由每个阶段的价值(好)来实现的,但根本来说,是这种「向善潜能」的具体展现。善(好)贯彻了所有环节,是一以贯之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潜能,所以是本善。

像「五」所说。虽然我们不知道「更高一层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但因为我们可以认识到存在,所以一直可以去明确、去实践,来知道那是什么,来符合那种感觉。进而,「原子弹的意义」,就变成了「最高价值指引发展的一系列具体事实。」意义的生成和价值的生成,互相纠缠。

那么问题来了,最高价值是什么?你不知道,他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次,告诉孩子,更高一层的价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战争不结束,会有更多的人会死。」「虽然人都会死,但大家都想好好活着」「大家认为,结束战争是最好的办法」诸如此类。可能这种说法太过浅薄。但关键在于这里全都是「应该会怎么样(应然)」,不是事实。要让他认识到「应然」本身。(只是事实会有自杀这类问题,暂时不要触及。)

这对表述又有什么影响呢?那就是不要说「打」,要说「结束」这样相对中性的词语,而且要强调「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活着。

上面还有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好,又怎么得出一系列判断呢?四端似乎可以解释原初的好是怎么发展出来的,但是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这样的环境,而且好坏都变得十分复杂。那么孩子的好是从哪来的呢?

是通过你来认识的。

原初的经验,是从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上获得的。虽然有些人会晚一些,或者从其他人身上得到。但无论如何,家长才是起点。

这就是言传身教的意义,让价值成为生活本身,像呼吸一样自然。进而,这些就会成为一切价值的源泉。也许长大之后已经忘记,但对善恶好坏的感觉,是不会消失的。会让人感到这个纷乱的世界,终归是可以确定的。

对于「死」这个问题来说,依然是论语——「未知生,焉知死?」重要的是导向生,既然不知道生是什么,死也就无所谓了不是吗?而生就是生活本身。

当他问你「爸爸会死吗?」的时候,可以说「爸爸会死的」接着说「爸爸会努力看着你长大。」或者「你愿意让爸爸死吗?」

只有知道了「死」意味着什么。才能明白「七」那种序列的意义所在。

死,意味着失去生。

生命是宝贵的。所以才会用死亡震慑坏人,结束战争,让大家都能活下去。

这就是更高一层的价值。

本来想简单写完,结果越写越乱。无非是通过价值、事实,更高一层的价值,把握言传身教的方向,要注意自己的表述方式会带来错误认识,并且自己可以引导这些方向而已。而且这个过程是可以跟着学习文字、理解生活慢慢展开的。

上面内容不重要,关键是方法和过程。

基本上把之前说过的又重复了一遍。抱歉。

通宝推:燕人,GWA,宝特勤,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一句话 -- 补充帖

问题随着你的表述而来,所以你决定如何展开。还能趁机灌输一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