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书笔记?三野战史1 -- 苍野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中央军委致前线贺电:“这是一个
伟大的胜利”,同时还指出,“客观上敌人只有某种程度的防
御能力(对于这一点决不可轻视)”,这可算是对黄伯韬兵团
两周顽抗的很高评价,但后面一句就是“很少有攻击能力(对
于这一点必须有充分认识),”这就是痛打邱清泉李弥孙元良
黄维刘汝明李延年六兵团之后对其的充分鄙视^_^。
可以说,到48年秋国军兵团级指挥官已经被解放军打得丧胆,
基本丧失了进攻精神。邱清泉李弥在老蒋严逼之下从徐州出兵,
平原地带一天进不了一公里,一方面是解放军的顽强阻击,另
一方面这两位老兄一直采取密集部署,大量兵力用于保持和徐
州的联系--苏北兵团就真没能穿插进去。徐州和黄伯韬的碾
庄才三十公里地,留后路就留到这副样子,就算机械化程度再
强十倍,也只会往后溜得快,不会攻得快!
再说黄维兵团,十二万精锐被人数相当兵器远不如的中野围上,
第一反应不是突围逃跑就是固守待援;靠自己的兵力均势火力
优势,局部的内线态势,和对手打一场对攻战的念头,从上到
下没有一个人敢动。
兵团之上的方面大员呢? 刘峙那头猪就不提了,杜长官率三十
万兵民撤出徐州,开始根本不敢去救黄维,满脑袋只想赶紧溜
到蚌埠;一接老蒋援黄严令,反应立刻就是死路一条,尽忠而
已,上头领导丧胆到这个地步,从中层军官到下层士兵全部传
染了士气低迷。黄伯韬兵团扛了两周,黄维兵团扛了20天,孙
元良兵团呢? 一天就垮了!
写到这里再强力BS一下所谓的国民党老军官,顺便说说他们象
祥林嫂一样念叨的那场雪。48.12.20起,淮海战场雨雪交加是
没错,但下雪之前那一周,解放军在干什么? 战场休整! 12.11
中央军委发出著名指示“杜聿明集团…(已歼灭约一半左右)之
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这是为了配合平津战
役;14日,军委指示粟裕“就现有阵地态势休息若干天”,16
日,“包围…各部可以十天左右休息调整”,意态已经非常轻
松悠闲了,和打黄伯韬那时的焦急劲完全不一样^_^ 这样一副
架势,加上杜长官固守待援的决心,就算四天以后不下那场让
他们刻骨铭心的大雪,杜长官就能带剩下的残兵和徐州随行的
大量机关职员和学生,开着卡车扬长而去?
国民党老军官对下面两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也有他们的理由:
一是杜长官的徐埠作战计划让上下士气颇为振作,这大概是真
的,那时淮海战役还没开打,六个兵团七十万大军还是颇为可
观的,从老蒋到小兵都觉得可以好好和老共干一仗;
二就是那场地狱般的雪。这年的雪来得不算早,雪势也不一定
大,但对于猬集陈官庄的几十万国民党兵,有限的房屋当然归
官长,一般的小兵只有野外宿营,一下雪,其情形之悲惨,参
见军史:“从12月20日开始,雨雪连绵,天寒地冻,空投困难,
不少官兵宰杀骡马充饥,把埋在地下的棺木挖出来点火取暖,
大批人员冻死饿死无人过问。人人感到朝不保夕,终日惊恐不
安……”徐州随行的平民情形更惨,金戒指只能换几个烧饼,
一包取暖燃料可以换女学生的一夜……
能从这样的地狱中活下来,自然对雪印象深刻。下雪攸关个人
生死,但和战局胜负已经毫无关系。
五十多年后,这批老军官和晚辈闲话的时候,从杜长官的计划
到下雪之间,受命出征援黄失败撤归徐州仓皇出逃四面楚歌……
全部消失,只剩下如果不下雪我们不会输的唠叨。不知是年纪
老了脑筋短路,还是存心误导? 同情其遭遇,BS其YY。
战上海初期,十兵团28军、29军攻刘行、杨行、月浦受挫,仅
5.13-5.15,两个军就伤亡8000余人。军史评价:领导轻敌,
对敌人估计不足,缺乏准备,任务要求过急过高;之后给这两
个军归建和加强了三个师,继续强攻十天,到26日才和25、
33军一起全部攻取吴淞。十兵团在上海战役中伤亡1.6万人。
轻敌是有原因的。渡江战役时,10兵团从江阴一带渡江,江阴
要塞起义;分了29军东攻无锡苏州,28、31军沿太湖西岸向长
兴吴兴猛进,一路上完全是风卷残云,打得太顺手了,于是在
上海吃了亏。
上海战斗结束后三野的8兵团镇南京剿匪,9兵团镇上海准备攻台,
7兵团镇浙江攻舟山列岛,10兵团任务最重:解放福建。因为
在上海伤亡太重,5月下旬受领任务后休息整补到7.2才开始出
动。然后的福州战役又是一次风卷残云,轻敌思想又冒了出来:(
在漳厦金战役,三个军都吃了亏。前期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9月20日晚,31军272团攻嵩屿,因轻敌攻击受挫,伤亡300余人,
24日才拿下;
10月15日晚,31军91师271团和93师277团攻鼓浪屿,一梯队船
只被国民党海军击散,零星登岛部队大部壮烈牺牲,二梯队因
风浪太大无法登岛。但这两次事件无关大局,影响力有限,特
别是17日,272团再攻鼓浪屿,此时敌军大部已撤,一个营就
歼俘了剩余等船的1400残敌。这掩盖了前期的小挫,使高级领
导仍未充分重视渡海作战的复杂和困难。
然后就是金门之战。
从登岛部队的表现来看,上海战役的伤亡以及南下的战斗和疫病
减员并未导致战术水准下降太多:面对绝对优势的海陆空敌军,
登岛部队打出了1:1的交换比,问题主要还在领导身上。军史对
此的评价,除了和杨行月浦之战的类似的领导轻敌、敌情估计不
足、缺乏准备,还有登岛三团没有统一指挥等。
其实上28军已经指定82师统一指挥第一波的三个团,师领导显然
是准备第二波上去的。按渡江战役以后的惯例,第一波先锋都是
勇猛穿插,不怕打乱自己的建制也要打乱敌人,不让对手从容组
织反击。因为缺乏登陆作战经验,无人随登陆船队指挥返航才是
致命的失误。等到船只尽毁,就算岛上部队开始就有统一指挥,
也不过多坚持几天。后方搜罗了少量船只后,28军领导用船尽量
撤退岛上部队的判断还是对的,但此时一上一下都有了状况:兵
团领导求胜心切,坚持增援;下面一位受命增援并统一岛上指挥
的副师长“气病了”。上面是红眼的赌徒,下面那位…全国胜利
在即…岛上败局已定…自己级别很高… 我们只能敬仰带队增援
的246团孙玉秀团长(之前已内定他升副师长)。他绕开海上彻夜
巡逻的敌海空军,成功带援军上岛,统一指挥岛上日渐绝望的战
斗直到28日负伤自尽……
就渡江战役和福建战局看,十兵团都是开头打得太顺然后吃大亏,
除了自己的主观原因再看国军那边的情况:渡江战役,老蒋的决
心是江防能守则守,不然退守上海;福建战局,福州能守则守,
不然退守沿海岛屿。这个决心一到下面,就变成江防部队和福州
部队上下六心不定,稍一接战就按老头子指点的后路狂逃,沿路
被铁脚板的解放军大包饺子;上海和金厦守军,一面老蒋严令要
守,一面有工事依托,胆子壮些。十兵团开头打的是无心恋战的
逃兵,后面打的是有心周旋的敌人,战果才差这么大。只叹渡江以
来上全国局势好得不能再好,兵团领导情绪太High,上海的冰块
不足以让他们冷静:(
[人民的艺术创造力是无穷Di]
两淮失守后,华中野战军北上和山东野战军会合,两地的文化
生活习惯相差太大,于是就有了山东老乡对苏中部队的评价:
1. 讲话象鸟叫,来了一批外国兵
2. 个个留头发,来了一批学生兵
3. 绸被绸衬衫,来了一批少爷兵
End: 这样还能打仗?
喂,这可是苏中七战七捷的部队!
苏中部队的顺口溜:“反攻反攻,反到山东,一手煎饼,一手
大葱,大好形势,思想不通。有啥意见,要回华中。”
前面的三句半见《华东解放战争纪实》,后面的顺口溜可入
了最主旋律的《第三野战军史》。
[Demo版?]
某解放战士评说国共两军对比:干国军真苦,每天跑三十里地
不算,一到宿营地就要做工事,真苦。干解放军好,不用做工
事,还有肉吃--
熟悉共军一贯作战风格的各位大概都能猜到下面了:
N天以后的该战士:为什么一夜就要行军八十里啊!@#$%^&*()~~~
之前是休整阶段^_^
国军天天得做工事,就是因为一宿营,附近的刁民就会以电报速
度把消息通报共匪,然后那帮一夜能跑八十里发飙起来连跑两
百四十里的共匪,天晓得什么时候就冲到自己门口乒乒乓乓打起
来,不做工事随时有被人端掉的危险;
而国军一出动,地方军区和民兵就开始骚扰,四乡八里侦察员
消息传得飞快,主力部队有足够预警时间,难得被突袭--解
放军不用天天做工事,因为解放军的工事早就做在了人民心里!
不过很怀疑国军能每天跑三十里地 :P
优势,局部的内线态势,和对手打一场对攻战的念头,从上到
下没有一个人敢动。
畏敌如虎到这个田地,大概也和六国末期对秦军的感觉差不多,当然,最后下场也是一样。
王耀武得知李仙洲部五万余人在莱芜三天内全军覆没,气得大骂:
就是放五万头猪给共军抓,共军三天也抓不完啊!
28军里山东人居多,尤其是老兵。很多人是跟大军南下才第一次走到了离家那么远的地方,也是第一次才来到了南方沿海。
初到福建就感觉到了与山东的大不一样。不光是说话不同,就连地里种的庄稼还都不一个样。什么荔枝啊、龙眼啊、菠萝、枇耙、香蕉啊,那更是头一回才见到了。
说有这么一回,老乡们慰问解放军送来了香蕉,有一老兵拿到手里可就犯了难了:这东西咱虽然是来到了福建见过了几回,可真正吃,这还是头一回哩,以前没尝过啊,还真是无从下口。"老哥们"想了想,觉得可能也就跟山东的苹果、梨啊差不多吧。于是在袖子上擦吧擦吧,直接就张大嘴啃起来了。
这边的老乡们一看可傻了眼了,咱也是头回见有人这么着吃香蕉啊,后来一想,明白个八九分了,估计这大军兄弟是没吃过,于是提醒一句:同志,这香蕉不是这么吃的,要先扒了皮,吃里面的。
一听这话,这山东老兵可就窘住了:我说这香蕉怎么这么个味道呢,敢情不是这么个吃法啊,完了,这回丢人可丢大发了。这丢人事小,可在老乡们面前留下咱解放军是这么个印象啊,那多影响这光辉形象啊。于是还算反应很快地来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就是这么吃香蕉的。
呵呵,后来这个笑话就在28军的山东人里传出来了,我第一次听到,就是跟老爸我们爷俩个在讨论一种以前没见过的南方水果是啥味道时,老头子给讲的。
呵呵,没有贬义.
确实有意思.
“山东刺史王耀武跣足蹉跌,以为散家豚六万于马陵故道,亦决无四日尽得之理。”
――《私撰粟惠襄公列传》
如果不是当时形势太顺利,十兵团肯定要在打金门之前回顾一下厦门战役的成败,那把握就会打一些,至少少犯一些人为错误。的确,太顺利了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小。
福祸相依相生。败不馁不容易,胜不骄更困难...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