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求助】关于人口和生育的一些疑问 -- 审度
漏首大驾光临,不胜荣幸。
照你这透露的意思,老邓快要犯晚年错误了?
那我可得赶紧把他的好话赶紧说了,然后闭嘴,
免得犯中年错误。
如果真能这样,甩掉包袱,重新上路,也许是好事。只是感觉太不可能了。
我不记得我建议过给改开下结论。
我只是搬运工。
但是数学也声明了他放弃知识产权。😄
而是指责他用计算机就否定别人用手算的。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标题是:民政部门统计:1.7亿90后仅约1000万对结婚,已婚者中离婚率近35%。
目前中国90后人群约1.7亿人,男女比例约54:46(男:女),而登记注册结婚的90后不超过1000万对(包含了不少与80后、00后结婚的人),结婚率只有10%多一点,而现在最大的90后已经30多岁了,最小的90后也有22岁了,这个群体都到了适婚的年龄,如果按照正常逻辑去推算,现在应该有7000-8000万的90后应该已经结婚了,可实际的结婚率却相差甚远。不仅如此,在已经结婚的90后人群中,离婚率竟然高达35%。
我们要解决的麻烦多呢。。。又不只有出生率低这一个。
现在谈啥奖励生育到底有没有用真是隔靴搔痒,还真是系统性问题,偏偏要改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改革开放胜利结束的是强国论坛的数学
还真是系统性问题,偏偏要改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90后结婚问题,我倒是乐观点,我好两位数的90后子侄辈,已经婚的没几个,不想结婚的没有。基本以30岁为界线,反正30以前,打死都不会结,别催,催的话大把法子糊弄你们。
各处都有特点,但归根到底,到处杨梅一样花,很多事是有共性的。
至少习大大是这么说的.....
不开放死路一条,不改革死水一潭还是一条死路
在我看来国企、政府机关尤其是这样,跟自行车一样,往前走还行,一停车肯定完蛋: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僵化教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绝对的
个人的经历都有幸存者偏差的问题。
假设30以后结婚成为主流,那么一对夫妻顶天也就生2个小孩就差不多要退出适合生育的年龄了。
现在嘛,生一个的都少了。
这种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无论怎么改任何政策调整都需要时间,而从现在的人口数据来看,最缺的恰恰是调整的时间了。
原因有一大串,买不起房子和相对收入低是最主要原因。去大城市收入相对高一点,但工作一年甚至几年买不起一个厕所。而且大城市什么都贵。回乡去中小城市,工作机会少,收入上不去,还不保证房价便宜。所以根本就是打击房价。根据其它国家房价支付能力的惯例,中国的房价,大城市需要下降60-70%,中小城市下降80-90%才进入合理范围。很多人提到房价下降就提醒银行破产,可人都没了,银行更是破产。让人口稳定下来,将来还有回转的余地。
90后无论佛系还是躺平,至少有父母的基本衣食保障,大不了低欲望社会,失去的三十年,谁还怕谁?
急得跳脚的是那些过去若干年的既得利益,上位者,陈经这样的大棋派,整天要打这个拳师那个拳师的,不知道他们自己才是罪魁祸首。好了,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一万匹脱缰的马在自己脑海中奔跑了。
九零后一生下来就在这个花花世界,感觉也不过如此,但既得利益是绝不愿意失去已经得到的一切的,谁更硬,这是明摆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老邓做对的第二件事,是快速、高效地执行。1980年就发布了《公开信》,离老邓成为最高领导人两年不到。然后执行力也很厉害,城市里体制内是12月31日生娃没事,过年1月1日生就扣钱。农村则是被大家诟病的扒房牵牛打胎。
这事吧,如果你承认计划生育必须搞,那就得承认越早搞越好。因为越晚就越积重难返。对于老邓来说,晚一年开始搞只生一个,那就得多生出上千万娃儿来。所以老邓快搞是对的。而且一搞就宣布,要搞30年。
你当然可以说,哪能那么僵化30年都不变。但是那是事后诸葛亮。你要是1980年说“我们这5年先搞搞看,5年之后再调整”,那几乎就等于宣布农村不搞了。因为中国农村各地情况非常复杂,各种扯皮耍赖互相比着的事情完全说不清楚,要是大家预先知道5年之后政策可能会调整,那基层干部的工作根本就没法做了。会有人耍赖说:“我这先把娃生了,过两年再上户口呗。”
事实上,就是被大家诟病的扒房牵牛打胎种种恶现象,放到中国农村这个背景下面,其实也好理解。我们几家都听你计生干部的不生娃了,他家媳妇非要生,肚子大了你管不管?不管那我们明年也生啊。到这个份上,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老邓80年开始搞计划生育,强行把城市人口出生率压下来,才有可能93年取消粮票。然后才能全面转入市场经济,最后本世纪初加入WTO。要是晚几年,各种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但是老邓在计划生育上有一件事是精分的,就是把人民公社给解散了。人民公社解散之后,多生娃就具有了经济合理性,那大家就想各种办法多生。有人计算过,好像解散人民公社的多生效应抵消了相当一部分计生成果,导致本世纪前20年的人口总量照着宋健算的总和生育率2.0的曲线走。
但是这个曲线也有问题。因为本世纪以后实际总和生育率明显已经低于2.0了,但是人口部门的数据却跟着这根曲线走,这不科学。
宋健的预测数据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