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公司轶事:内斗 -- 宝特勤

共:💬39 🌺37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删除了

听起来很像,有点标签印象了。

家园 宝总莫怪

扫楼时看到印度总管那段,直觉有点怪,就回复了。我没控制好直觉。

宝总的经历分享帖是西西河一景,宝推。

家园 对不起,没有留底

对不起,我没有留底过。因为是一个意大利的工程师给我看的,他要去中国现场调整自动线,问我文章说得是否有根据。我告诉他,印度没有去过,但是自己与很多印度工程师共事过,应该评价得差不多。而谈中国的部分是完完全全符合真像的,甚至是比他写得还要棒。

后来在网上看到中文的记者也提到这个评价,大概是出于一处。你顺藤摸瓜的话,也许可以找到原文。

家园 您看下,是这个吗?

在国外,常可以看到对中国持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报道,有些的确说的很有道理,但也有很多实在是消极、混乱、没有脊梁。在国外很多年,曾经住过几个不同的国家,也认识不少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我发现,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族群、国家的认同感其实跟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感是相通的,但凡真正自信的人也容易看到自己国家、民族的精彩。

这几天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的报道,在网上可以看到褒义的、贬抑的、高兴的、嫉妒的,读到下面这篇文章,蛮有感触,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从一些外人的眼中反而能读到我们所看不见的中国人的好,传上来与各位共享,向那些默默无闻的中国的建设者们致敬!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作者:艾伦﹒纽墁

(德国MTU机械动力联合企业公司发动机整体部原设计工程师,2006年移居美国):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国家,并不是我的祖国,而是印度与中国。这两个国家,我都曾经在那里工作过。

早期,我负责协助中国引进MTU公司的坦克系动力系统。那段时期,我与中国同事一起工作。我并不是一个军事战略专家,而是一名技术设计工程师。在中国的这个发动机工厂,制造与生产模式,甚至他们的起居生活,都具有十分严格的军事化色彩。我们在生产或者研制过程中,速度并不是很快。我们需要在几乎每一道关键部位时期停止下来,等待1名佩戴上校军衔的解放军监督人员的审核与验收,他的话可以说是最终的命令。他并非一名普通的军人,而是一位坦克动力系统专家。

在这里,工作被安排的很严谨,你不必为明天你需要作什么而去苦恼。工作流程的日志表单,会在当天晚间休息之前,发到你的手里。准确有效率。我知道中国人聪明的特性,在车间内,他们无需我自己动手去制造,而是充当一名说教者。由7名年轻的中国技术人员,听从我的指令,我可以做第一道检验。中国人在军备生产方面,以前比现在要严谨,谨慎,甚至有些局促不定。年轻者必须按照我的指令去完成他们的工作,这给我的压力很大,我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因此,在 "指挥" 期间,我总是出现一些令我自己遗憾的错误,而他们似乎没有任何不满的意见。

中国人的保障体系,在军工设备生产中,十分得当。他们的零部件具有与德国一样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当时缺乏的仅仅是计算机太少,人工很多。在当时,中国人操作与管理记录,很多是依靠人的手写来完成。虽然我不太懂得那些方块字体(中文)的含义,但是,前面标注的是按照德国规格的零部件编号,后面签注工位编号,生产人姓名,日期,放置库内位置编号。在最后空格内,写有管理人员的名称。值得注意的是,几乎连一颗螺丝钉都有他严格的编号系统。库房管理人员,必须知道那些编号,那些库房存放编号。而这一切早期都是依靠人工。

在我工作的后期,中国在军工企业大批使用了计算机系统,人员劳动程度似乎得到改善。但是他们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们似乎可以找寻出计算机录入人员的错误,他们脑子里面记录的数据比DBASIII数据库系统还要准确。几乎没有错误,而在每个月中期,他们要进行比赛,项目主要是攀比记录能力。 1个人说一个零部件,被考察者必须在几秒内回答他的编号、生产日期、工位号码、引进或者国产来源、签署人等等,我的脑子可没有那么丰富。

总体上,中国军工给我的印象是:客观、严谨、正规。这十分复合我们这些被欧洲其他国家称作:"呆板的德国佬" 的德国人的工作习惯。这是我最大印象。另外,落后对于中国人来说仅仅是一个名词,而不是动词。因此,中国制造的首批MTU885A柴油机,经过双方检验试验,是完全合格的优良产品。

在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哈立德"的前期,印度就开始申报研制"阿琼"主战坦克。印度人采取了与中国人一样的手法,近乎是模仿,一切零部件需要印度本国可以生产。在后来印度研制的1.1兆瓦柴油机,没有成功。因此,不得不选择我们的MTU883B,而MTU883B是我们给予中国人生产线的原始型号,MTU883B性能上不如中国人引进的MTU885A。我们达到印度以后,我看到的几乎是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场面。

印度人做事情,太过于张扬与表面化。他们没有中国人那种严谨的谦虚的工作习惯,他们习惯于赶超,而且没有任何实际的能力。他们委派的技术人员,实际上技术能力低下,这与中国人给我的印象简直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对比。印度人管理模式是照搬欧美形式,但是混乱与失误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代名词。他们没有严格地保障、管理体系。似乎根本没有人去关心零部件的研制。而且最大的不同是,印度人与我似乎难以沟通,他们对我们的戒心比合作的心态要大很多。

我们被安排在高档住宅区,这里根本不在厂区内。我们只是被命令低头去生产某个部件或者研制某个产品,而我们不知道他会用于 "坦克" 的那个部位,一些都是猜测。我的以往工作经验,几乎都在荒废。工作对于我来说,就像执行指令DB语言。

我们动力机械,是与印度联合生产的。在多次反复的试验,测试中,动力系统根本就是存在极大严重问题。MTU883B是一种中型柴油机,他并不适合安装在战斗全重超过45吨级的主战战车上。中国人使用这种发动机,是安置在总重 40吨级的T79/69战车上,十分合理。但是印度军方提交的“阿琼战车”最初数据是45吨,已经超出了MTU883B动力承载能力。

最令人无奈的是,印度所谓生产监督,他们可以蒙混与潦草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对于扭矩力度不足问题,似乎是视而不见,根本没有作出相应的说明报告。这样的机器拿出来,安置在重达50吨级的战车上,战车的车体是由克劳马菲公司协助设计的。战车试验行动仅仅进行了1次,加力启动速度时间,接近15分钟,战车几乎没有任何机动说明。MTU883B是一款优秀的动力装置,但是首先他被放在了超越自己的能力的车体上,其次,与他配合的传动方式,应该采用我们的MTY12型动力传输。但是,印度人盲目追求所谓 "全先进"。而且面对中巴 "哈立德" 的进展速度,因此又大大缩减试验时间。

当我听到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停止研制主战战车的消息以后,我认为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但这是来的太晚的一个决策。在一个几乎没有研制2代战车能力的工业基础的国家内,首批自行研制起点,就定位于赶超德国 "豹IIA4" 主战战车,还要兼顾全部的先进与车体比重,这是不可想象的愚蠢。豹式战车,自重远远超越中国与印度甚至俄罗斯的,因此他可以获得如此防护。

德国与印度不同,在德国,我们的普通道路与铁轨、桥梁与涵洞承载60吨级战车是可以的。德国设计师就是按照这个标准设计的。但是,在印度,他们的桥梁承载42吨级战车就已经是危险程度了。怎么可以把豹II的身躯,拿到自己本土来?

在中国,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基础建设,包括建筑、道路、桥梁他们十分清楚。中国南北跨度幅度相当大,气候随之不同。因此,中国人生产了2种适合中国不同地区的战车,即便是中国最重99战车,今天也没有达到58吨级这个德国界限。而中国南方使用的快速轻型战车T1962型仅有20吨级。

中国人是依托自己建造T54/T55的成功经验走出来的。他们的基础设备远比印度要完善,体系更加接近我们,更加优越。技术人员的特点,是精明而且忍受力很强,接受与融会很好。他们可以随意塑造自己的战车,自由度很大。这与中国人性格与印度人性格是一定关系。中印两国在战车研制上,一个是迈着稳健,沉重的脚步,缓慢而又不失步伐的前进。另一个则是,盲目的胡乱的向前奔跑,结局自然很清楚。中国目前研制的99型战车,总体性能上,可以攀比欧洲战车。而印度的自主战车,却在今年终止了。

这就是稳健与乱跑的根本区别!

通宝推:老调重弹,桥上,袁大头,GWA,
家园

对的,谢谢

家园 当年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李宁在斜壁上一步一步的攀走,就是这种感觉,不就是新中国50年行进的历史影像嘛。

引用:一个是迈着稳健,沉重的脚步,缓慢而又不失步伐的前进。

外:铁手又把特效使用给改没了

家园 文还是海航的CFO?那个位置身体出情况是十分自然的
家园 老河友好

老河友好。

那可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他与海航的关系,只是最早的那些元老之一,那时好像还没有CFO的时髦头衔吧,应该叫总经济师。被别人挖掘后,就拉到北京去了,然后就有了派去东北收拾残局的故事了。。

他身体好像多年来,一直就只能是半年干半年休的,这次恐怕是差一点就见闫罗王了。

如果有空时,也可以去豆瓣小组逛逛,只要看他这些年来发东西的题目,就知道从来他没有歇下来过。那里面的具体的精彩,对你来说,可能是一目了然的。。

家园 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