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改开以来的政府欠账(社会福利)何时补上? -- 树袋熊毛毛熊

共:💬186 🌺1041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确实这样

我记得80年代末还是90年代初看过一偏文章,说当时上海女青年的第一次性生活是全国最晚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住房条件的限制。

家园 改开初期批了很多宅基地

说说我老家浙江温州的情况。改开前批宅基地容易,但是手里没钱,所以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没去申请宅基地,人口膨胀后还挤在老屋里。改开初期的80年代,批宅基地也比较松,农民手里钱也多了,是申请宅基地自建房最多的年代。90年代申请宅基地自建房也还不是很难。进入21世纪后就非常难了,尤其离市区比较近的农村,不可能批宅基地了,远离市区的农村还可能。当然这么做也有一个充分理由,80年代很多人家兄弟众多,分家后挤在老屋没法生活。

说说我自己家的情况去。我外公家是华侨,在老家四个舅舅,一个早逝。我外公和他弟弟解放前买了一个比较大房子的一半,70年代太拥挤了。我大舅舅是华侨,大概在75年在农地上建了三间正房两间厢房的新房,因为他有两个儿子。之后和四舅和小舅在70年代在亲戚的支援下建了新房,大小和大舅家一样,但是人均就少了,因为我四舅也有两个儿子。

我爷爷家比较穷,他自己是孤儿,我奶奶是半孤儿,养大了四子四女,最后自己的房子才20平米左右。改开时的情况是,大伯家8口人,跟生产队批了一块地,搭了个稻草房子,二伯家5口人,三伯家6口人,加爷爷奶奶两口人住20平米的小屋,我家4口人借住在大舅家。大概在80年代中期,大伯家在原来稻草房原址,二伯家和我家在村里批的农地上建新房,三伯帮到市郊谋生去了。

2000年左右我老家划入温州市区,几年后我家的房子因造桥拆迁,新房子算商品房,没有宅基地了。大伯家的三个堂兄从2005年左右就想拆房重建,不批。现在上述的房子随时就会被拆迁。

家园 我们那都不用批

八十年代初期是起房子狂潮,之前基本上住房都十分拥挤,都是几个人一张床,相当多人晚上去有稍宽松的人家借睡。分田到户后说是不准占用农田,不占没地方起呀,所以大规模占用田地,基本上三分之二以上占田地,不到三分之一通过交换购买在旧址建。公社,后来区乡镇也不管,也没法管。大约93年前后测量过一次,都发了房地产证,早几年确权,又发了一次。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真要敢拆,要死很多人的。

挺让我掉眼镜的是珠江东岸某地,2000年甚至10年打后,还有相当多在农田上起的小产权房,土地证明明白白写着农田,早几年吹小产权房转正时,该然都改成住宅用地了,撑死一班胆大的。

家园 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那时家庭收入60/月,富豪级别了,按家庭算top5应该是没大问题,双职工,养两三个有什么问题?

至于农村,买避孕套没钱,靠免费的,有都没几个,基本传说中。戴环结札又似乎有点过,那么就这么生着呗,生怕了就去上环结扎。(不知道有没有人调查统计过上环带来的各种妇女疾病,还有口服避孕药)。当然多子多福观念有很重大的影响,但主动不生,已经是一种现象,所以那时,主流是3-5个,6,7,8,9也有,不多,以前不罕见的一生十多胎的没见过。

其实说生了几个能证明什么,影响因素是多种各样的。

家园 您的这个靠谱多了,何必屎里淘金?

分享几个任务平台: -- 补充帖

(1) 阿里众包(2) 腾讯搜活帮(3) 百度众测(4) 有道众包

(5) 京东微工(6) 龙猫众包(7) 百川任务

做任务类的兼职比较简单,没什么难度,花费的时间比较短,适合所有人,不过收益也有限, 每天能赚个几十块钱。

家园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好,无论是做什么
家园 我小时候县委的司机和县长书记都是住同一个楼的

我姑父是司机,工龄长孩子多,他分的房子还比县长的还大一点。我父亲当时是县里某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单位盖了新房分的时候,有两种房型,三居室和两居室,级别高的干部和工龄高的普通职工得三房,年轻普通职工得两居。我家住四楼,楼下是老书记家,他是最优先选房的人,选了三楼最里面的一套,刚好可以占用一点大家不走的公共走廊的位置多围一个阳台。我家楼上是单位的司机,他们要多走一层加上顶楼比较晒。但房型都是一样的。哦老书记倚老卖老多占了几平方米的阳台,就这样背后还有人说他闲话呢。印象里各个阶层差距拉大是九十中后期的事了。

家园 按你的数据,文革十年平均增长率都不比任何一个改开周期差。 -- 有补充

而且问题来了,假设改开后的gdp数据不渗水的话,最低收入跟最高收入差距10万倍(对,没看错,以最低工资标准跟白手套最高年薪比1万倍,那么……),前三十年即使把楼上懒厨那些“特权”费用算上,千倍差距可以有,哪个对于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更有贡献?更不提前三十年即使农民或者上山下乡,都没有失业的,因为国家至少是负责给每个公民规划出路。楼主目前却是失业的,被各种无形门槛淘汰以至于零收入。

效率否定不了前三十年,公平更比不了,那么楼主追求前三十年的理想有错吗?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一下上文,兼谈一下懒厨先生的“特权”折现。 -- 补充帖

前三十年的最低最高收入比上千倍不是信口开河,其实还是高估了。我们将当时的“特权”折现一下,假设一个人月工资是380,一家6口住国家分配的300平米四合院按当时市价约为4000元,有一辆国家分配的小轿车按市价约3000元(上述两个算固定资产),有警卫班秘书厨师共20人为他服务,人均工资40合计800,他还天天上养蜂夹道喝茅台,一个月喝30瓶合计1800,餐费也是1800.那么除固定资产外,他的“特权”折现连同工资合计380+800+1800+1800=4780,按当时农民最低月收入6-8元计算,不到1000倍。

见前补充 4670402
家园 请大家帮助,为上面贴送花解封!

老铁立了新规,骂人就封ID,要发道歉贴,除非花数够,否则不解封。 我对这个政策是支持的,河里讨论可以“文雅”很多,避免情绪化破坏讨论秩序。

我没看到新规,还以为是老环境,结果被“绝杀”。现在俺道歉,请大家帮助帮助,为上面贴送花解封!

十几年老ID,就此谢过大家。(不是给本贴送花,是给上一层贴送花)

呸!
家园 我就“呸”向所有河友道歉

“呸”实在是不礼貌,污了各位眼睛,违反了河规,着实不该。真诚道歉。

虽然不大合适,我还是就本贴的内容说明一下:我不恨东东山计生方面和我不同意见,但是我恼他把我们前三十年的生活描述得那么好,教育我一向说是中共第一公德,但在农村,缀学十分常见,至于免费医疗,虽然有伟大的赤脚医生制度,农村免费医疗相当于没有,住房分配更是不用提。他把当时的一些可以说是特有情况描述成普通状情况,无视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相当不友好的国际环境中发展,虽然取得伟大成就,但依然处于物质水平相当低下的客观实际。我对他个人没意见,对他描述的方式很不满。

到目前来说,诅咒计生,诅咒邓的河友,没有任何关于目前人口状况将怎么演变的有说服力的描述,只是大喊不行了,要崩了,危害几百年。这不是有效的讨论。

通宝推:宏寺,
家园 态度很好

文字也实在。检讨写得这样好,宝推。

家园 特殊工种一定年限也可以吧。

好像有的工种十五年就可以退了。不过楼主应该不符合。

家园 陈王家在改开前不是典型的农民家庭

他说她有个姐姐当时上高中,这就不是那时普通农家能供得起的,一般要家里有工人干部或教师才行,只要家里有人能拿工资,在当时生活水平远超一般农民家庭,或者说和农民根本不是一个阶层,有不同的感受也自然。

家园 这个倒不一定

我妈是六十年代从农村出来读大学的,当时在初中的成绩非常好,我二舅,也是农民,说家里难得有个读书好的,无论怎么辛苦,都要让我妈继续读,最终才能上大学。

那时我外公已去世了,我妈其实是我二舅拉扯大的,别人是见舅如见娘,我是见舅如见外公。

当年能离开农村到城里的,真的是很难的,(陈王说他那边很容易,我只能说,至少潮汕这边不容易)直到改开才有机会,而机会非常重要,尽管左派河友认为这是被资本家剥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