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长沙岳麓山洪范《禹碑》蝌蚪文符解读思路 -- 张新泉
1,提供了直接线索、证据,甚至基本回答、解决了夏代文字有无问题。汉字之起源、演变问题,也有了新线索。甲骨文字之整理、解读,也有了新线索、方向。
2,《尚书洪范》、《禹贡》、《大禹谟》篇及《周易》,与《河图》《洛书》,与金册玉牒、九鼎之关系。上古帝位传承与文明文化文字之保管传承之关联,也都有了新线索、证据。
3,夏商周及尧舜禹重大历史事件之解读,尤其是商周史之解读,有了新线索、证据。儒家、道家、老子、孔子思想之解读,亦然。论语、尚书、周易、春秋等十三经经典之重新审读,甚有必要。
秦汉之际,帝王与儒道之关系,亦有重新审读之必要。
4,进而重新审视整个华夏文明史进程、人类文明史进程,也都有新观察角度、新思路乃至新周期新范式新结论新体系了。
现在的微山湖及整个南四湖,在先秦两汉时代是洼地平原。因为两千年来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夺泗入淮,到明代中晚期才逐渐成型。康熙年间的郯庐大地震(超8级?),进一步造成大量地陷地裂,最终形成现在的地形地貌。现在的微山湖,在汉代正是留侯张良的封地留县所在地。
古泗水自山东山地丘陵、泉群发源,沿东北西南走向曲折向南流向淮河。沿途也多有小型湖沼,尤其是现今南四湖地区。
有一个大胆假设,九鼎最大概率应该是被封埋在以微子墓为中心的古泗水周边九个小湖、深潭。也就是如今微山湖绕微山岛周围九处较有深度、呈一定几何规则分布的小湖盆盆底。
给出这个方向性假设后,这种地质地形状况,现代探测技术不知能否准确侦查定位?
当然,围绕微山岛周边,尤其是南岸,既有一系列小山丘,也有九里山(九嶷山?)这样的名胜,还有子房山一带隔黄河故道散布的山丘。这几组小山丘也比较容易各自挑选组合出九个各具几何规则的小山峰。是否九鼎被分别埋藏进了这些小山?也难说。从工程量、隐蔽难易程度及当时形势而论,就近入水比进山显然概率更高。
秦始皇出巡天下时,专门组织了大批人力在彭城泗水打捞,由来有自。
然而毕竟时过境迁数年、数十年,即便是疑似当年劫夺九鼎事件之主持者五世相韩之张氏家族,其后来之族长张良虽然长期辗转徘徊于此,求封于此,死后亦葬于此地,但他是否找到了埋藏九鼎的准确地点呢?似乎并没有。
何况是秦始皇?
秦始皇的打捞记载、张良的长期留连,都指示了九鼎的大概率最后埋藏地。
关于禹碑、蝌蚪文、金册玉牒、夏鼎的各种秘密,现在都已大致比较彻底揭晓戳穿。距离九鼎真身再现,大约也为时不远了。
地理位置可以是顺黄河水道而下转向淮泗的第一个中转站点。
又叫这么个地名。
主要景点又有所谓洪范九泉。
九鼎在这里找到线索的概率不低。
九泉?
夏禹九鼎最后归宿就是养成为沟通两界镇压地下黄泉的镇魔碑之类的神器吗?
平阴洪范池泉水与东阿的井水,据说一阳一阴,而洪范泉水也因此是东阿阿胶唯一传统熬制用水。
《大韩平水土赞碑》虽然是摘录明代万历年间新泉书院禹碑拓本而刻成,但有其独特性。
比如,它只选取了七十七个禹碑字符中的四十八个。这与当时中国境内绝大多数禹碑字符迥异。
又比如,排版上而言,
这四十八个字符,既有整体上六列八行完整刻成碑文,也有制作成册页条屏(河南归德、开封的也有这种形制)。
它的六列八行形制,是众多禹碑版本中唯一的特有形制。
具体而言,四十八字符的选取,暂时难以确定其中规则,整体比较杂乱。
除了随意摘割,更有甚者,有些字符还颠倒上下。
与正常排版禹碑母本长沙岳麓禹碑相比较,岳麓禹碑的左起第一列的(五行)第一个字符("水"),大韩平水土赞碑就把它从五行中单独摘出!!!把它放在了右起第三列(左起第四列)第七个字符位置上!!!(这似乎是在隐藏?)
而且,还把这个字符上下颠倒放置!!!!(这又似乎过于特意了?)
既藏之弥深,又显之独具一格。
而它这样特意地将这个字符上下颠倒放置,却似乎更突出字符的内核关键,让人更容易辨认出它的确就是个"水"字。不过,这个字符的整体符象,就不再是"天一生水",而似乎变成了"水落石出″?
从这一点来说,《平水土赞碑》制作者似乎是要表达出对于明代杨慎等人所作解读的不满乃至轻蔑,展示一下"我们这些箕子朝鲜后裔才真正知道、掌握了宇宙真相"!(你们明国人现在连"水"字都没有人能认得出来!还卖弄个什么?)。
大韩平水土赞碑的这几个独特之处,确实值得注意。
李氏朝鲜的儒家学者一反事大主义的常态,在《平水土赞碑》上独走,确实给人一种"我们知道地更多"感觉。
水字符上下颠倒,也提供、指示了一种另类解读思路。长沙禹碑母本的水字符,似乎展示的是治水宜疏导。而《平水土赞碑》则显示了息壤之越堵越高悬河效应、后果?
当然,也许只是学者、镌刻者的手误?
礼失中夏,求诸四野。
藩邦蛮夷,或存其真?
究竟何者是?或许尚待朝韩两地将来之考古?
1,泗水源陪尾山泉林泉群地区。北区九泉一带可为重点。这里有康熙、乾隆多次驻跸行宫。
2,古泗水九处大转弯处。古泗水自东向西自北向南,从曲阜泗水一直到淮阴入淮,长近九百公里。中间当然有多处大转弯,但其中下游河段现在河道已经重大变迁,仅有南四湖以上河段数处曲折地可供参考。
3,古泗水九大支流入河处。如沂水、荊河(其入河处现在已没入微山湖)等大支流。也以南四湖以上河段之大支流入河处较具考虑价值。
4,微山岛微子墓、张良墓周边。
5,徐州黄河故道九里山至子房山区域。尤以黄河故道张良墓道碑、白云洞区域值得考虑。九里山之白云洞在秦汉时,可能在古泗水之河滨。当时之位置与现在之没入地下情形也不同,毕竟两千年来黄河冲积抬高了九里山下平原。也许,白云洞下还有蹊跷?
6,徐州雎宁张良圯桥遗址至邳州谷山,古泗河两岸区域。张良与黄石公之往来,剔除其宗教神秘成份后,也似乎有某些特殊指示意义。另外,"商山四皓"之名称,似乎也是地理密码?"东园、甪里、绮里季、夏黄"?
此外,南京古称金陵,秦始皇以所谓东南有天子气而埋金镇之,遂得名。甪里,苏州吴县似乎有这个地方。也许,当年劫夺者将九鼎分别埋藏了。风陵渡后土祠有之,彭城淮泗殷宋故土孔子故里有之,吴越会稽夏禹陵周边亦有之。
劫鼎者为六国反秦之人,韩魏贵族五世相韩张氏、信陵君之流有之,殷宋后裔孔儒有之,周室贵族后裔道家有之。战国秦汉战乱,劫夺者又是多方"合纵",秦始皇焚书坑儒,汉初多用黄老,虽欲用之,而无机缘。几十百年下来,事过境迁,鼎藏人非。
尧舜禹、夏商周以降,尤其是商周鼎革箕子远迁东北、殷宋之遗族圈于淮泗、九鼎没入淮泗以后,历代帝王与夏禹鼎金册玉牒、禹碑蝌蚪文、尚书之关联渐渐变得扑朔迷离,隐秘难解。
历代帝王中,与九鼎、禹碑、尚书相关较多者,自秦皇、汉高文景武、新莽、曹魏、司马晋以来,隋杨唐太之后,尤以赵宋为甚。此外,明之嘉靖,清之康、乾乃至嘉庆,亦略有关联。
秦皇之焚书坑儒、东巡、彭城泗水求鼎。 汉初尊黄老及与张良之种种诡异经历,汉文景之征求《尚书》、孔宅壁藏,汉武独尊儒家、后土祠鼎元鼎年号改元、巡祭封禅。 新莽与楚王家族、古文尚书派之往来。
曹魏之曹嵩被杀\屠徐州,尽起汉陵汉墓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之类。
司马晋之洛阳武库。洛阳武库大火、五胡乱华之后,胡夷政权、佛门也混进相关队伍里了?
隋杨、唐太之三征高丽,执着到偏执。
赵宋、明嘉靖与禹碑之关联,淳化阁帖、金石学之大兴与孜孜以求、大夏玉册符文禹碑……,更无需多言。
满清与禹碑之关联,除了奶兄弟曹寅家族之所谓"《尚书》专案组"、满纸荒唐言之类外,更主要的关联在于,满清女真本来就起于东北,既是所谓后金、与灭北宋掳获掠尽东京开封宝货之完颜大金藕断丝连,早年也多次征讨朝鲜。
嘉庆之《宛委别藏》,算是最后一点丝线联系?
此外,王恭厂炸后,耶教进京入宫,西方势力也组建夺宝奇兵混进队伍了?
礼失中夏求诸四野。呜呼哀哉。
人间遗蜕?
《古文观止》中刘向所辑录张仪、司马错辩论伐韩、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1,张仪提到了九鼎宝器的特征、作用。
2,张仪的方案是后来秦昭襄秦始皇祖孙统一天下基本方略步骤。
战略上来说,此时一方面六国底蕴深厚未被削弱,秦国也没有获得蜀地大后方基地,力量对比上与秦始皇统一天下前不可同日而语。张仪的方案似乎有些操之过急、毕其功一役、冒险主义。
另一方面,此时六国尚未经历百年战国之熏陶,军事动员程度、军事化准备都比较低,与变法后高度军事化的秦国相比,和平主义过于浓厚。这就有很大概率被暴秦一波推,迅速占据形胜。张仪的策略很难说必然就是纸上谈兵想当然。
历史不可假设,成王败寇最终确认了司马错缓进战略是成功、正确地。
这里面有周武王搬运九鼎的细节描写。当然,策士们各种吹牛夸张惯常套路是免不了地。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1,这篇文字讲述了魏\楚等国早就有迁鼎的相关准备动作。
楚国早就称王,屡被周室\齐晋吴越五霸南征西讨。魏国则是战国时代率先称王的诸侯国。
2,这篇文字还讲述了周伐殷迁鼎的事实,夸张了当时运送一鼎就需要九万人的庞大工程以吓阻齐王。
《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
张良学道家、兵家于黄石公,这是大家都清楚地。但张良还学礼于淮阳,与儒家孔氏也有关联,这就不被人注意了。
张良长期徘徊在彭城泗水殷宋故土,这是大家注意到的。东见仓海君,跑到东北朝鲜箕子后代那里去了,这就不被人注意了。
过去人们观察张良这些人生经历,切入角度只有一个反秦复韩。现在再仔细考察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他更主要着意注力的,也许其实是九鼎相关的信息。
上进书。
,在运河南岸。
而这个村庄正对着的运河北边有个小山包(已挖掉了一半),居然叫岐山(贾汪区)。
这个周庄村的居民,大多数人姓周。其祖辈历代相传自称据说是周代劫夺护送九鼎东逃的武士后裔。
网络上找到的一则信息。
2022年5月7日 徐州。
周庄村西、运河畔之虎山
2022年5月8日,徐州铜山区徐庄镇周庄村
头条上说,同时段绍兴忽发巨响,舟山天空血红(捕秋刀鱼船用红光诱捕鱼群)。
今日徐州全境低风险,行程卡脱星。
2022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