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_文字的演化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beiba

共:💬38 🌺1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到这文章,想起一个成语:盲人摸象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原生文明最初用的文字都是从图画来的表意文字,次生文明用的都是表音文字,只是原生文明只剩中国一家了,显得我们现在的文字和别人格格不入了。

文明演进是一个很复杂的进程,从文字之类的区别去解毒太轻佻了。

我们古文也从单字表示不同的意思向现代的词语来发展,明朝的各种小说已经和现代汉语很接近了。

诸如

骠:黄毛白点马

骢:青白马

骓:青白杂色马

骐:青黑格子纹马

骥:好马

骏:好马

骕:一种良马

駃:另一种骏马

驵:骏马;壮马

驹:少壮马

骟:已阉割的马

骝:黑鬣黑尾红马骖:车前两侧的马

騑:即骖马

騧:黑咀黄马

骙:壮马貌

骎:状马疾驰貌

骋:马驰貌

骒:雌马

骀:劣马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驷:一车四马

驸:一车数马

駹:a)暗色面额白马;b)青马;c)杂色牲口

骍:赤马(也指赤牛)

骃:浅黑带白杂毛马

作者:柳思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52325/answer/56527585

本身就被民间淘汰地差不多了。就变成了文人贵族的文字游戏。

影响文明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个人认为对古人发展影响比较占大头的还是我们北方的邻居。

两汉以后,游牧民族入摧毁的文明积累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古人不断重复重新造轮子的过程。

南北朝几乎把汉朝的文献积累毁去一大半,汉书上大堆大堆的书籍只剩了个目录。后来从唐到宋再到明,每次都损失惨重。

比如数学,明朝教戚继光搞鸳鸯阵的唐顺之是那时候有名的天才了,但他和顾应祥研究好久,还是搞不明白宋金时期的“天元术”到底怎么解。

我们边上可没有一个阿拉伯文明帮忙保存古时候那些典籍。

西方不少技术也是从东方进口的,Ronald Frank Tylecote的《冶金史》里面就提过最早的欧洲冶铁高炉可能是通过伏尔加河直接输入的东方技术(当然,不排除中欧独立起源可能性)。人家还在书里面吐槽:为什么东亚已经搞定的冶铁技术,在西欧那么久都搞不定,12世纪引入铸铁,三百年都没捣鼓清楚。

文明发展,有高潮,有低谷很正常,像我们这样从垃圾堆里面爬出来几回更是异类了。历史上中华文明对外来的技术一直很感兴趣的,也就满清不仅仅封闭自大,连明朝的焦炭冶铁都能搞丢了。

落后并不可怕,可怕是不学习,欧洲人学、日本人学、中国人学,满清就是不知道学,直到被反复打脸,N国来揍,才不情愿地学一丢丢。

找落后根源找到文字上面去有点钻牛角尖了。

通宝推:hwd99,审度,迷途笨狼,
家园 认字哪里要那么多年。

《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家文》、《名贤集》、《五言杂字》《七言杂字》之类的启蒙识字课本,古代私塾聪明的半年,笨点的也就花个1到2年就行了,哪里要10多年。

10多年估计是把后来学习四书五经以及几十万字的后人注解的时间全算进去了。儒家强调微言大义,四书五经看着字不多,学学每句话背后的含义有的好慢慢学了。

至于学习效率,河里以前就比过汉语和英语的阅读和学习效率。汉语并不差,专业点的知识英语还得记一大堆专业名词,即使有词根帮忙还是挺麻烦的,汉语组词就方便记忆太多了。

汉字也不是随随便便画出来的,也有自己的构成规律:

东汉就有《说文解字》一书,对汉字的构成做了精辟解读,概括了汉字构成的原则“六书”,即象形、会意、指示、形声、转注、假借。书中对每个字的来源、读音、含义都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家园 汉朝时候技术领先的成就比唐朝更多

论技术的天下第一,汉朝是当之无愧的。比如我们古时候不同的冶铁冶钢的技术路线在汉朝都有雏形了,后面朝代都是一点点做改进。古罗马冶铁以后留下的铁渣的含铁率高达30-50%,汉朝古荥铁矿的炼铁渣的一般都是氧化亚铁,而且一般也才4%左右。

唐朝时期更多是南北朝以后衍生的新的帝国体制爆发出的威力,技术上和周边的差距反而比汉朝时期要小很多了。

家园 不一定是用不起,也可能是那时候的纸质量还不过关

油墨要能写在纸上不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古人也是改进好多回,直到东汉蔡伦之后才能够符合书写要求了。

家园 中国人的秩序是空间包含关系,西方的是直线关系

老外看中国以为没有秩序,其实中国的秩序很严谨,只是有点高阶,简单思维的人不太能一下理解。

这就像什么呢,就说我们生活的宇宙吧。人在地球上,月亮围绕着地球在运转,地球围绕太阳在运转,还有几大行星一起,主要是五大行星,其他太远了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是五行的来源)

中国人通过阴阳,五行八卦,追寻的是宇宙的共性规律。外国人的分析科学,要把物质分到最细小的夸克,追寻的是物质的个性规律。

我有个理工科同学,最看不上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都是玄学,因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都是不科学的。这就是用分析科学的标准在看系统科学了。

中国的文字当然也有自己的规则与秩序,比如偏旁部首比如上下或者左右结构。不能说只有拼音文字才叫有秩序的文字,这就像现在的西方看中国就是独裁就是落后的偏见一样。

汉字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使用汉字,应该效率比拼音文字高不少。这就像我们不认识的字或者词只要在上下文猜也可以猜个七七八八,拼音文字就不太可能。这阅读与理解效率能低吗?

中国确实不会产生西方的分析科学,因为分析科学是通过把物质越分越小从而研究认识规律的。中国文化是擅长找共性与处理复杂系统之间各部分关系的,也就是网友总喜欢说的大局观。

作为这个时代的华人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同时学习了两种思维方式的产物。如果可以兼容并包,一定比只拥有一种的人要活得效率更高也更轻松。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补充一下:西方文字就不一样,一定有一个开始的字母,有一个结尾 -- 补充帖

指的是,西方孩子学了字母读音就可以读书了。比如英语国家的孩子学了26个字母就可以读书了,虽然可能不太理解含义。所谓顺序就是指西文中的字母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是有序的定量的。

中国孩子要基本阅读至少三年吧,要自由地读书读报差不多得五年。

家园 这是不是说明中国文字思维不太容易产生李约瑟说的科学
家园 史记算是大部头了,在它之前的论语庄子春秋诗经啥的都算小册子

看河友的说法,史记当初司马迁似乎是写在竹简上的(这么多字,得多少竹简哪~~~,存疑)

司马迁没啥钱,有钱也就不至于受刑了......

但因为距离造纸术成熟近,史记就能被完整保存下来了

家园 太史公缺钱,但是真不缺竹简

人家是帝国图书馆馆长兼天文台台长,

真不缺竹简。

而且《史记》的流传主要是写得好读者多,

同时期的儒家经典不少就没传下来啊。

另外,《左传》也是大部头啊。比《史记》

早了一两百年吧。

家园 史记能够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跟杨家有很大关系,隋文帝杨坚的祖先曾经在楚汉相争的战场上获取了项羽的一部分尸首,凭着这个功绩,杨家吃了八百多年的红利,而太史公正好能和杨家攀上亲戚,所以史记是通过杨家的渠道屡次躲避战乱。保存下来的,看来你对中国的历史真的不太熟

家园 【原创】也是一种思路而己

问题来了,中国商文明至少长达千年、近两千年,仅天下共主夏商周三代中最强盛的大邑商,就稳定延续了长达六百多年。

为何没有发展出表音文字?

家园 西方孩子学会字母就可以读书了?不要背单词的吗?

我怎么记得自己背单词学语法苦的不要不要的。

家园 不是文字思维,而是中国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就不会产生分析科学

分析科学是什么呢,就像一套钟表系统,分析科学就是先把它拆成一件一件的,然后研究好每个零件,最后再组装起来。

复杂科学是不拆系统,直接观察系统的运行,总结系统运行的规律。

这两个的区别就是分析科学更精准,复杂科学更宏观。

对无法拆成零件的或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拆零件的,复杂科学的方法就更适合了。

说到文字上,中国文字也是整体思维的产物,那就是它既表音也表意,还象形。

点看全图

西方的文字只是表音,书写简单,但是并不利于形象记忆。

汉字书写难一些,但是它是多维度的,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训练大脑的过程。

至于外国人感觉学中文难,这就像中国人学外语也觉得难一样,都是先已经输入了一种文字学习的思维模式了,再学习另一种,就会很难。

学汉语其实最简单的是古人的方式,就是在小时候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先背书,不理解也没关系,不会写也没关系,就是背唐诗背经典就可以了。六七岁就可以做到各种唐诗与经典张口就来,这能记一辈子。以后慢慢理解含义就可以了。

家园 繁体字字号小点,在手机上就团成一团了。。。

简体字也是古已有之,干嘛要改回去。。。

家园 十里不同音加上广阔统一的政权

搞表音文字的话,古代N种方言,估计要搞上几十甚至上百种表音文字才勉强够用了。

不要说古代了,就是现代,我这边听隔壁南通话还是像听天书。有时候听城郊的农民讲本地话都要连蒙带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