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略谈包产到户与庐山会议 -- 张新泉
所谓工农剪刀差,就是靠农业累积来支持工业。就是全国特别是农民勒紧裤头带搞工业,还是以重工业为核心。当时各地农村还有经济种养的任务。
所以你们大可以论述由于对农村农民征收太重导致大家要作反,但说分田提高农村生产能力,真是胡说八道。要说吃饱饭,你一个月三十万全被你老婆收走,吃饭你都成问题。降你工资一个月收一万,全归你,你简简单单再养两个娃都行吧?
其实我倒是有点奇怪,各式管理鸡汤一路鼓吹以公司利益为重,要有团队精神,要奉献,要把公司当自己的家,这是现代先进管理科学吧。怎么到了集体农业,就变成了落后的呢?同样的东西,一个0一个1,行不行的?
包产到户是其最基本的形式了吧?这个不是什么问题吧?
联机游戏玩过么?爽歪歪,歪歪爽。比自己一个人开挂爽多了。
前三十年农民虽然艰苦,但是比起旧社会那是好太多了,就一条人均寿命大幅上升,就足以说明问题。
其实五六十年代,美帝农民是否艰苦?现在的年轻人去过那样的日子,能撑几天?
苏联粮食产量也上不得台盘
只有武器,没有基层积极性是不行的
毛主席批判过这种唯武器论
搁农村,唯机器论换个马甲就认不得了是吧……
其实我倒是有点奇怪,各式管理鸡汤一路鼓吹以公司利益为重,要有团队精神,要奉献,要把公司当自己的家,这是现代先进管理科学吧
要求员工把公司当自己的家,其实有个隐含的前提条件的,就是公司要给员工足够的回报,哪怕回报不是即时的,对未来能给的要有个承诺,除了承诺,还要能让员工看到希望才有效,不然谁会信老板的承诺啊。
没有即时的合理回报,没有承诺,那就是把员工当奴隶了。
这些都是人性,常识来的。
对棉花的需求少了,新疆经过生产建设兵团几十年的努力成了棉花基地,50-60年代内地的棉粮争地问题总算解决了。自然就可以腾出地去种水果蔬菜了。
从《新中国60年农业统计年鉴》里面就能看到,80年代以来,双季稻播种面积一路下降,单季稻播种面积一路上扬,如果没70年代全国合力搞出来的杂交水稻,这种变化可能会出现吗?为了填饱肚子多种双季甚至三季稻,还有精力再搞副业吗?
1978到1985年高层大谈“无粮不稳”之前,全国的粮食播种面积是不断下降的。
(千公顷)
1978 120587
1979 119262
1980 117234
1981 114957
1982 113462
1983 114047
1984 112883
1985 108845
粮食播种面积总共减少了11742千公顷。
之后粮食播种面积最多也就99年的113161,最少是2003年的99410.1,之后维持在10万出头的千公顷面积,粮食增产基本上都是靠技术拼单产。
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能找的我都找找
全加起来总共增加了9192.2千公顷,增长的播种面积总和还没粮食播种面积的降幅多。
地还是那点地,不过地上能多种副业还是得靠杂交稻和化肥把单产搞上去以后才有余力去种。即使不分地,在单产上来以后,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吃饭而强行提高粮食播种面积了。1957年粮食播种面积是峰值的133633千公顷,62年降到121620.7,75年是121062,都比改开以后要高。
还不是刘邓的冒进风、浮夸风和共产风?自己捅了篓子,自己就逃跑了,从百色起义就是这个尿性。
自己种菜自己吃着玩儿行,但根本干不过集体经济。我们加拿大这边住独立屋的很多华人都自己种菜,但就是最好的中餐能手,自己种的菜也没有从超市买的便宜,因为把种子、施肥、打药、培土的成本算上,还不算自己的人工,都不如从超市买划算。自己单干临时过渡以下可以,长期干就是死路一条。
苏联当年不缺日照充足的良田,也不缺化肥,但是还是要每年进口大量粮食。他们的问题根本不是西伯利亚的草原不能种粮食。
毛主席一直是主张发挥基层积极性的
农产品价格是政府制定的,而不是自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这大规模压低了农民的收入,从而为城市工业投资募集了资金。工人相对来说收入有保证。
实际就是78年开始算了,官方认证是80年,政策支持是82年。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年底的冬夜,小岗村18人才按血手印。你觉得这能影响1978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吗?连小岗村自己的1978年产量都影响不了。
所以,你自己证明了,1978年的粮食增产,与包产到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