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略谈包产到户与庐山会议 -- 张新泉
一百万干部 VS 10亿人? 你那时总共才多少干部?也才几百万。
量纲都不一样,能对比吗?果然在需要擦脚布的时候,才想起“人民”。
不贪江习的功劳,成绩根本没法看!
(拨乱反正了不少,,纠正军队经商,纠正买不如租,强化研发和央企,纠正民族宗教,纠正计生,强化公有,农村脱贫靠集体化,香港问题,重建军队和党组织)
历史才过去30多年,就可以否认 包产到户是全国一刀切 了,深得某派烧档案改档案的本事。
既然广受欢迎,你政策至于要一刀切吗?
之前安徽自己偷偷干的,后来安徽扩大试点。
才有之后的全国推广。
即便是全国推广,也有小岗村等少数地方没有实施。
你在那个年代显然还没有记事儿。
能留下来的集体化都是人家用乌纱帽力保下来的。说的是这个。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本质就是反智,愚而执,愚而诈。
与邪、传相近,经常与毒轮运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绝非偶然。
全国是怎样推广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大寨在大寨包产到户是很抵制的,为了解散集体,上级把郭凤莲调走,还想把她打成三种人,并且派工作组进村,才把集体解散。
好笑的是大包干之后,大寨一年不如一年,村民强烈要求郭凤莲回来,结果上级又把郭凤莲调回来,大寨实际上又恢复了集体,日子才好转。
几年之后,八平方事件差点差点翻船,这是红朝立国以来从来没有的事情。
老凳倒很有自知之明,认为对他有五五分就不错了,绝对不会认为他上台之后就天下太平,无奈凳粉总是想把他放在火炉上烤。
距离小岗村130公里,大家先别喷,看完再喷不迟,“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嘛。
记忆深的是80年代末的撤区并乡,两个乡并一个,我们乡长带着18万现金和公章并入一个欠烂帐几十万的乡,我们乡是岗上(地势高的意思),烂帐乡是湾里。
上初中时我喜欢跟湾里来的那些皮肤白晰的女同学们玩,当老师的舅舅知道后就训我,说湾里的女同学好吃懒做不正经,不准再搭理,但那时我不搭理的却是离我家近的,放学要帮家里干农活,肤黑身壮的女同学们。
两个连在一起的乡,仅隔一条河,这边岗上人勤劳苦干,丰衣足食;那边湾里人就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没吃的就到岗上来讨饭,湾里的粮田也只交一半公粮(大部分都因灾免掉了),湾里女人也因为不干农活而皮白肤嫩,打死不愿嫁到岗上来。
穷乡吞并了我们富乡后,我们乡长升职,他们乡长留任,村干部们全都学会了吃喝嫖赌借帐混日子。至今乡里村里再无盈余,全靠上面救济,风气一坏想再好就难了。
91年长大水后,河那边湾里的烂乡却是国家拨救济款盖新房子,河这边岗上的家家户户自己挣钱盖新房子;
一个烂乡拖垮了一个好乡,带坏了一批干部,这又找谁说理去?
按手印的都是湾里人吧?叫“X岗”真是污名了我们勤劳吃苦的岗上人名声,不过前面带个“小”正说明不是真正岗上人家。
还没去过小岗,有空我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地势来验证我的判断。
“凤阳本是好地方”,朱皇帝早就死了,治淮后也有了基本保障,垸内据传是种一年可以吃三年的肥沃之地(忘了怎么说,大概是这个意思),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有安徽的到我们那讨饭,应该是81,82后就没了。我姑且当以前是天灾人祸不管了。我现在的问题是:
1,从农耕的角度看,凤阳是不是好地方?
2,你那写村中旧事的贴子。似乎人的能力都不错,但似乎又显得贫穷和守旧且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