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谁在北美的,比较清楚美国现在还有多少高端 -- 放牛郎

共:💬357 🌺2609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周立功起家靠的是IDH

不是FAE,传统的FAE作用有限,就是指导一下客户,协助客户建立开发环境等等, 一般依附于销售生存。代理商的名义毛利8~10%, 实际毛利5%,根本支撑不了优秀的FAE,靠FAE也赚不了大钱

中国几乎垄断了从电视机、电话机、电冰箱、脱排油烟机、电子保险柜、红外感应水龙头等各式各样家电、小家电、基础测试仪器,年MCU市场估计超过1000亿。而这里面IDH扮演了重要的角色。IDH,也就是独立设计工作室,他们负责为客户提高Turn-key solution,就好像Lab126一样,后来被亚马逊收购。国内的IDH依靠替客户写代码,赚取附加值,但不负责生产、制造, 轻资产运营,在VC深度介入之前,实际上成了过去20年国内硬件界创业的最主流的模式。

IDH做大后担心货源被控制,一般都会寻求半导体原厂直接供货,同时增大一点毛利,这就是周立功的发家路线。

如上面所说,中国用MCU的有几万种产品,慢慢地,这些IDH手头就积累了几万种产品的代码,要开发新的产品,只要原来的代码上改几行几十行即可, 这形成了新半导体玩家巨大的进入壁垒。NXP依靠周立功攻城略地,自己的推广乏善可陈。

周立功厉害的是不躺在自己的舒适区。 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不断进军新的市场。如果你有空访问一下致远电子的网页,就会知道周立功不是一个IDH能概括的,更不是一个FAE来描述的。如果一定要用技术含量来描述联想和周立功,周立功大约等于3个联想。

一个屌丝理工男,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写代码,写成百亿富豪,别人服不服我不管,反正我服。

通宝推:唐家山,Rusher,strain2,
家园 我稍微知道一点质谱行业

参观过禾信,他们打算做国内质谱一哥,还有个国产质谱展览馆。他们的技术是周振自己的,主要在飞行时间质谱这块,确实是纯国产,他们实验室好多组装的产品都是给核工业集团等被禁运部门的。

其它质谱仪国内也有不少,以离子阱技术路线为主,纯国产;四极杆以前是俄国货,现在航天系统已经能自己做高加工精度产品了,苏州有个仪器公司也能做,但好像是和俄国合作。

通宝推:放牛郎,陈王奋起,
家园 波音从90年代末就提出二线城市点到点直飞

空客还是坚持传统的二线城市飞去一线城市转机的模式,这思维落后波音二十年,这个指导思想很自然的掉到A380的巨坑里。

家园 我倒是见过禾信的飞行时间质谱

就是不知道他是组装还是纯国产。

要是纯国产,那还真是不错。

家园 客机还要玩机动嘛

机上的乘客绑好安全带,机长想表演个眼镜蛇机动。。。

更何况737max保留了大量737原有的机械控制系统,在此之上又用数字控制系统打了几个补丁,最后成了一个四不像,不出意外才怪。。。

家园 看它的发展历程,确实是自己做起来的,师从普渡的大气压质谱鼻祖
家园 有晨大在前哪敢啊

请翻河泥,波音的故事https://www.cchere.com/article/606904

补充一下波音近年的进展,波音认为远程国际航班是二线城市点到点直飞,比如北京直飞西雅图,空客认为还是枢纽转机模式,北京飞旧金山再转机去西雅图,于是分别有了787和A380,事实证明380模式完败,本来以为空客会伤筋动骨,但欧盟竟然将380项目贷款一笔勾销,波音抗议,WTO判决波音赢了,引发老川时代的欧美贸易战,拜登上台后宣布停战。

波音进一步的思路是让更小的城市也能实现国际直飞,设想比A330更小的飞机,一种窄体的一种宽体的,相当于原来的757和767,不过因为737max,这个设想已经完蛋。

但是波音在737换代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关键的问题就是新技术不成熟,能在大飞机上用的在小飞机上不一定划算,比如787的卖点就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但是庞巴迪比737小半号的C系列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结果亏到姥姥家。可是如果不大量采用新技术,全新设计的飞机又不比320好多少,而大量的研发投入又会打压股票。这么犹豫不觉中,320宣布改版,波音匆匆推出737max,结果出了大事。

现在的波音对于未来啥想法也没有,起码短期来看,不折腾股价就不会更低,但是长期来看,这不是等死吗?真是神操作,如今连白宫都为波音着急,要多给NASA拨款资助新一代客机研究。。。

通宝推:放牛郎,心有戚戚,
家园 是否了解国产气相和液相色谱?

能否推荐几个?

家园 这说不定也是卡塔尔这些航空公司后面推的

原来波音搞747也是航空公司鼓励的。只不过波音赌747赌赢了,空客搞380输了,客户真的只有卡塔尔这几个。卡塔尔他们后来一反悔,380就只能取消了。

家园 空客自己也想造个比747更大的飞机

证明自己比波音强,还有苏联解体后空客从安东诺夫挖了不少人,对于最大起飞重量五六百吨的飞机有了个底,所以别人一撺掇,就上头了。。。

家园 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 有补充

这个市场实在是榨干没水了。飞机寿命又实在太长,还有一堆二手飞机。除了搞省油,真的没有卖点了。

其实公司出事,往往是市场是因,公司组织衰败堕落是果。上升期能挣大钱的时候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少,处于平台期就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其实中国搞大飞机困难也在此 -- 补充帖

很多说技术不行的,发动机不行的。对也不对。如果市场够大发展够快,完全可以先弄一些中低档的,然后慢慢往高了爬。但是问题就是飞机这市场实在是不大。我看很多新闻都加了劲的夸大中国市场未来飞机的容量,但这和发展高铁是相悖的,高铁越快,飞机市场越小。而国内市场吃不饱,国际就更难。 就这还得面对波音和空客的二手市场。 而且可以预见越新的飞机寿命会越长,将来寿命有多长很可能取决于大修的费用有多高。 除非有一些革命性的突破,比如超音速,电动这的东西(也不是不能就是不值得),否则注定搞这个项目就赔本,不搞又怕受制于人。

家园 你怎么总把好事当坏事啊

用数控系统给机械控制打补丁,是过去几十年航空技术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到你这里成了坏事了。

牺牲静稳定性换取研发周期和经费,你也觉得是坏事。

你怎么总把好事当坏事啊。合着延寿升级都不该搞,老飞机就该早报废早超生。

家园 检测就是契约

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生产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契约

可以是政府和公司的,政府代表公众利益和公司签的。

双方的利益不同,所以是博弈关系。政府希望公司尽最大的可能在一切方面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特别是飞机和汽车这些交通工具。公司希望最大程度盈利,只要安全没有威胁到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太危险了也不行,没人敢买了),就可以了。飞机安全到上万次都不出事,一个人一生也遇不到一次,就够了,再多就影响盈利了。

所以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设计出标准,双方都执行标准,那么公司尽力找到漏洞,钻空子,这是被允许的。比如当年汽车没有防侧撞安全直标,丰田就做到基本不放,很无耻但是符合规则。另一个是设计的标准是摆样子的,没人执行,或者说不好监督,标准就是放在那里准备秋后算账用的,那就麻烦了。建筑设计里很多标准就是后者。

家园 标准制定就是立法

里面的龃龉和龌龊都很多。

我国的很多国准,说白了就是抽袭欧美日,有些甚至直接就是人家给我们制定。行标企标必须符合国标。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标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从原料到包装运输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检测过程,其中涉及的利益很大。第三个方面,企业内部也会因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产生纠葛。上面几个问题,事实上经常导致了本来是保障生产的检测,变成了生产的拌脚石,也导致了检测人员的困惑,也成了某些人的财源陷阱。

传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三聚氰氨事件,有传闻是由于国标提高了原料鲜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导致奶农产品不合格,然后针对氨基酸检测方法,增加氮含量来过关,于是导致事件。这类事情其实生产中很常见。

标准是要的。如何制定和执行标准,实践中很多手段就是了。

见前补充 47049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