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被梁山忽略的暴利行业 ?C 酿酒业 -- 无斋主人
在写《黑话水浒》的金银购买力这一段时,曾经同云横居士交流过,居士以为如果按1两银子=1贯=300元(*)来算的话,那么在黄泥岗上,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那桶白酒要5贯钱,就要合1500人民币。想想不过是白胜自酿的村酒,又不是人头马XO,竟然要1500元人民币,也实在是太过宰人了。我在书中的解释是一来酒在宋代是政府专卖的,二来在黄泥岗上是稀缺商品又有晁盖一伙抬价。不过这个话题倒是引起了一些另类思考。
撇开古今货币兑换率,再深入做下成本分析,就非常有意思。北宋末宣和年间大约大米1贯钱1石,宋代1石合92.5宋斤(1宋斤约合今天的640克),要是买梗米的话还要多。我在网上稍微作了些研究,发现一般家酿米酒差不多1斤米就能酿成1斤酒,当然还要花些额外成本如糖,酵母等。假设要用掉10%作为额外成本,那么投资1贯钱,就可以酿成83.25宋斤白酒。白胜的1桶酒差不多最多也就是15宋斤的样子,理由是杨志等15人一人干掉一宋斤(0.64公斤)白酒应该算是很厉害了(好汉杨志还没有喝多少)。因此黄泥岗上酒的价格是1贯钱差不多买3宋斤酒。以1贯钱的成本,酿出83.25宋斤酒,就能回收27.75贯,扣掉成本1贯,利润26.75贯,profit margin 达到2675%。这还是往宽里算的,利润真是一点都不比贩毒差。
前面说过,黄泥岗上白酒的价格可能被扭曲了,那么我们看看正常情况下的获利状况。根据宋史记载,神宗元丰2年(1079年),东京的酒价是“斤直钱二百五十”,也就是1宋斤酒250文,考虑到宋代1贯常常不足1000文,而且神宗到徽宗宣和年间多少有些通货膨胀,比如神宗时代米价大约1石700文左右,实际上黄泥岗上白胜1贯3斤的价格同东京酒肆的价格差不多,当然原则上东京的物价总是要比外地贵一点的。
上面的模型是简化了的,没有考虑到雇工,场地还有销售的费用。再深入讨论一下,假设东溪村的老大晁盖想要染指这个行业,雇用10个庄客,每人每月2贯工资(手头没有资料,但这在宋代不算低了),场地是自己的不用花钱,每人每月酿酒10石的话。晁盖的成本是,工人工资20贯,大米100贯,每月能生产8325宋斤酒,总营收2775贯,假设10%的销售费用,再减掉前面的成本120贯,晁盖每月的net income就有2377.5贯,每年能赚28530贯。如果晁盖能够进一步提高庄客的产量,或者招更多的庄客扩大再生产,每年赚个10万贯不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劫生辰纲对晁盖来说是多么愚昧的事情。
当然这中间还有个风险问题,就是酒是政府专卖商品,私酿是犯法的。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酿15斤酒就要被杀头,后来规制放松,但私酿到一定数量仍是死罪。这上面有一定的政策风险。不过呢,北宋末年官员贪污腐化厉害,官儿既然贪污就好办了,大不了晁盖拿出一部分利润上下打点一下郓城县、济州府的官儿们,让知县、通判、知府大人们入个干股。若能走通中央的高官就更好了,比如说与其劫生辰纲,不如孝敬梁中书一半生辰纲的额度,如能借此打开大名府的销售通路和市场,哪怕每年拿出5万贯给梁中书、蔡京做政治献金还是稳赚不赔的。
奇怪的是,梁山好汉们怎么不去染指这个行业,梁山的朱富就是酿酒专家,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梁山又有的是人力物力,若是全力经营这个暴利行业,恐怕根本不用洗劫州府就能解决自身的财务问题,或用梁山兄弟们朴素的话说“大碗喝酒,大块分肉,大秤分金,弄个下半世快活”。
简单举个例子,东京开封和北京大名都是通都大邑,北宋商业发达,两京之间来往客商必不会少,看水浒的描写黄泥岗又是两地的必经之路。梁山好汉要是在黄泥岗上开个酒店,销售梁山牌白酒,定能获取暴利。岂不强过打家劫舍?
至于若是其他人也想开这么个酒店,也来酿酒跟梁山抢这个生意,嘿嘿,梁山好汉们的拳头岂是吃素的,社团几万名兄弟难道是摆着看的吗?本来就是黑社会嘛。若再官商勾结一下,天地线打通,私酿15斤杀头的法律完全可以用在打击竞争对手身上,梁山要垄断这个堪比今天贩毒的暴利行业也不是不可能的。
注(*):请参阅《黑话水浒》“关于北宋货币购买力”这一节。
无斋公出手端的是好生了得。也是个精细照此算来此行当大有可为。
这好汉们不搞此行当估计也是图个痛快。那梁山人物的营生是看尔不顺眼,两杯酒来麻翻在地金银细软将去不说,瘦的把去填河,肥的包了馒头,还省了肉钱……让这帮子去费神搞经营恐比登天还难也。
不过要干酿酒的话,得先考虑梁山的日常白酒消费量,别还没等出去卖,就被自己人喝光了。岂止酿酒,吴用可以去开学校,凌振可以去开鞭炮厂,曹正可去开屠宰场,等等。
到时候小扈嫁谁,就要看谁更有商业头脑了。
也可能以当时的物流和市场消费情况,梁山牌酒的销量未必上得去,偏安一府之地,还不如干点没本钱的来的比较快:)那时候又没有房地产可以用来勾结一下官府,呵呵.
既不需要外贸,也不需要拉动内需,想要什么抢过来就是了,最直接的说~~
还是要做一些正行,特别是擦边球型的正行
酒类在宋代是专卖的,私酿要杀头的,不光这样,带酒到政府经营的酒店周围多少里之内都要坐大牢的。好比今天带50克海洛因就要被枪毙一样。正因为是黑生意,才有如此暴利。美国1920年代禁酒的时候,酒在黑市上也被炒到了天价。其他如教书,鞭炮业等等都是微利行业。
我国的蒸馏酿酒技术是从南宋开始的,北宋时只能酿造黄酒。黄酒冬天可以保存,夏天只能现酿现喝了。当时如果酒的存储运输技术都过关的话,很多好汉恐怕不会上梁山,而是投身酒走私这一暴利职业中了。
原来还是技术问题没解决。
否则宋代的私酒商,应该像明清两代的私盐商一样,
富可敌国了。
要去搞粮食,首先就是一个难题。其次就是如果大量制酒卖酒,酒的利润会大大的下降。
毛锥子分析的对,保存不了就无法大量生产。
其次,当时的群众购买力不行,哪有家家都喝酒的?凡是去酒馆的人都是有钱人等,《红高粱》里头,土匪头子才有资格吃牛肉的。晁盖是在乡下,有能力的消费者太少了。
如果说运到别处,物流又很不发达,只能靠手推车;再加上各地毛贼四起,打劫的各路好汉除了喜欢金银以外,酒属于第二爱好的东西,你不是送包子给狗么?
找保镖队护送?成本也太高了,而且那时候保镖里面除了杨志还算敬业以外都是监守自盗的主,防不胜防啊,回头你只能把运回来的残酒再次一蒸一酿,缩水到原来的25%。
你咋赚钱啊?
记得林教头火并王伦之后,黄安来攻打梁山,被好汉们活捉。梁山开庆功会,用的就是自酿的好酒,其它水果、蔬菜也有不少是自产的。
显然,梁山并不没有酿酒业发财,其中的原因很多,我估计有技术原因,他们的技术并不过硬。也有市场原因,那时候的酒虽然贵,但有价无市,也不好做广告。更重要的原因是梁山的酒估计都是叫俘虏酿的,好汉们个个都是酒鬼,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还不够好汉们自己喝。
蒸馏酿酒技术是元代从阿拉伯传过来的。
蒸馏酿酒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有争论。蒸馏酿酒起源于元代,最早是明代李时珍提出来的。但当代学者在宋朝人的笔记中亦发现若干证据,李华瑞的《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一书曾有详加论证。其实偶对这个问题也是外行,但有一酒友对这个颇有涉猎,偶也是从他那儿道听途说的。